外资零售企业抢滩中国入围竞争大玩变脸术维权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10-27
外资零售企业抢滩中国 入围竞争大玩变脸术
2002年连锁业百强企业中,22家外资零售企业的年销售额占了一半。其中沃尔玛在中国开设19家店,平均每个店年销售额约为3亿元人民币,平均毛利率为21.2%;家乐福计划2003年起每年在中国开10家门店,并已在武汉建立了全球采购基地;麦德龙已在我国拥有15家店,年销售总额72亿元人民币…… 短短几年,外资商业巨头扩张的势头已让许多国内企业望尘莫及。在其惊人业绩和扩张能力背后,固然有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的优势,但其不合规、不合理的一些竞争手段也带来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 超低价挤垮竞争对手 “5包红烧牛肉面,卖2.50元;5节红牡丹5号电池,卖3.80元;500克海河纯牛奶,卖1.50元……”回忆起3年前家乐福仓储超市进入上海发动的低价战,华联超市市场部王先生依然历历在目。他说,家并且允许纺织行业的研发投入、品牌营销费用列入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乐福用“地摊价”向上海超市叫板,不久一些小超市就在这段阵痛中倒下了。 在北京,家乐福的低价策略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北京家乐福方圆店曾一度张贴“找到更便宜商品,退回两倍差价”的海报,在家乐福国展门前。随机采访了10位顾客,其中有8人表示,他们来家乐福购物首先是因为其商品便宜。 事实上,对于周边的竞争对手,许多外资零售企业普遍采用价格手段进行打压。从2002年12月中旬起,沃尔玛在长春掀起超低价风波:鸡蛋0.10元一个,大米0.7元1公斤……随后,长春华联、长春万佳等超市也纷纷降价,一场价格战愈演愈烈。 在价格战背后是许多业界同行们的担忧。长春远方超市总经理谭宝林抱怨:“沃尔玛未来之前,市场一直风平浪静。自从去年12月连开两店之后,市场风云突变。不是我们不敢‘与狼共舞’,而是外资商业零售企业进入得太快。”谭宝林说,由于全球集中采购,外资超市同类商品的零售价普遍低于本地区,更有一些洋超市为了挤垮对手,不惜采取低于成本价的策略。低价竞争很快让一批超市倒闭,而这恰恰为洋超市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老百姓以为便宜就好。殊不知,这场价格战损害的不仅是同行企业,而且最终将损害当地税收。”一位超市负责人为算了笔账:一个杯子进价1元,售价1.2元,那么0.2元的差价中,要有17%的利润用来交增值税;而平价销售,或低于成本价销售,则不用交增值税。同时,低于成本价销售,年终上缴企业所得税时,也会因此少交。 吉林省商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顾晓强说,竞争是正常的,但不希望出现无序竞争的局面。洋超市的超低价策略无疑助长了市场的恶性竞争。顾晓强呼吁,应成立超市行业自律协会,共同协商建立“游戏规则”,使当地超市业的竞争步入正轨。 通路费挟制上游厂商 外资商业巨头带来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的同时,也带来令人费解的国际惯例———通路费。对于许多国内供应商、厂商来说,要想将自己的商品摆上洋超市的货架,必须交名目繁多的进场费、上架费、咨询服务费等通路费。 北京一家不愿透露名称的生产厂商表示,自2001年5月至2002年6月期间,在供给家乐福的商品中,出库产品价值25万元,实际到账款只有9万元,其余全部被账后项目扣掉了。而在北京家乐福方庄而站地图可以作为该页面的准确内容。店,一家供应商提供了20万元的销售商品,却连续4个月没有得到结款,理由是没有达到扣费标准。2002年6月,家乐福扣掉其费用后,销售员只拿回了300多元人民币。 广州一位供应商在中对说,从1997年好又多开张到现在,她的公司一直是它的供应商,销售给好又多的货物从开始的每年3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将近200万元,但结算期由45天变成后来的60天直到现在的75天;每增加一个新的品种需要支付500元的新品上架费;每个品种每店每年要给300-500元的条形码费;好又多每开一家新店,每个供应商需要提供赞助费5000元;开业周年纪念日、春节、国庆、“五一”等节日都要赞助;好又多印刷发行的促销广告,每次每个品种500元,在广告承诺的促销期内,供应商要在平常供货价格的基础上再优惠10%。这位供应商说,目前交的各种费用约占自己销售收入的10%左右。 北京物美集团总经理张文中认为,洋超市拿银行的钱修建店面,用厂家、供货商的钱来运转,玩的是“空手套白狼”的游戏。洋超市利用其在经济链上游的特殊位置,靠掏供应商、生产商的腰包实现一步步扩张,获取了巨额利润。而成千上万个本土供应商虽深受其“盘剥”,但有苦难言。离开了这些跨国巨头们,不仅会损失很大的国内市场,而且也会失去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但张文中也指出,这种“坐商”对生产型企业危害很大,它完全靠挤占厂商、供货商的资金,一旦某个环节周转不过来,整个供应链将会出现“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导致成千上万个的供应商出现危机,甚至拖垮生产企业。 北京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姚力鸣认为,2002年中国零售业500强年总销售额是1200亿元,其中总利润只有6个亿,而企业运作中的“不恰当成本”则高达36个亿。洋超市的诸多国际惯例,许多本土超市纷纷效仿,对通路费的高度依赖,会使零售业脱离最根本的盈利模式,商家放弃市场研究,放弃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会导致全行业经营能力的退化,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限制洋超市的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出台相关法规势在必行。 《市场报》 (2003年06月10日第一版)
经典古方,再惊世人:“太极藿香正气液传统制作工艺”列入非遗名录
九江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
焦作看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