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闲读素帖随笔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2-01

一、 好物永在

冬天的日头来得金贵,到午间,连个小睡也舍不得,宁愿坐在阳光里读诗。总觉得不抓住,手缝一溜,就是漫漫雨雪在跑步而来。

这种不舍得,有柔情有欣喜。也有小心,小心里有几分焦虑和不淡定,少了一份微笑看世界的从容。是对好的东西,起了贪婪,认识上,也有局限。雪莱写冬天,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他把春天,置于了冬天之上,有分别心。同样是写冬天,戴望舒在《偶成》里则说,“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在诗人的眼里,冰凝和花开是没有分别的,春天和冬天有着各自的美好。行走在世间的人,只要抱定一颗明媚的心,就能融入物我同一的境界,看什么都是一个好。

相对来说,戴望舒的境界比起雪莱要高出一筹,有淡淡远远的禅意。不奢求,不痴望,只是平静地相守,顺应时序轮回物候交替,更顺应自身生命和心灵的律动,水凝成冰的内敛,以及花朵盛开的热烈,都是值得感恩和信赖的。雪莱么,心事重了,有“我注六经”的偏执在里头,少了些许东方的智慧。

二、文盲之痛

德国小说《朗读者》,算是近年来不错的小说。

15岁的少年米夏和 6岁的单身女人汉娜发生了惊世绝恋。电车上的女售票员汉娜,喜欢穿制服,很偶然,在街头帮助了呕吐得一塌糊涂的少年米夏。米夏在妈妈吩咐下,去汉娜家里答谢。结果交往几次后,有了性和爱。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每一回,汉娜都要求米夏朗读文学名著中的经典篇章。

小说最精彩的地方在于米夏成年以后。

“等我再次见到汉娜,已经是在法庭上了。”汉娜作为纳粹分子被审判,她曾是集中营的一名看守。而米夏作为一名大学生旁听了每一次审判。其实,那桩罪行本来与汉娜无关。但她承认下来,做了一个常人无法理喻的选择,坐了18年牢。原因只不过是为了隐瞒她原来是一个不会读写的文盲……汉娜最终在牢房里学会了读写。然而,在刑满出狱,米夏要来接她的前一天,她选择了上吊自杀。大概是因为文盲身份的暴露,让她无颜面对米夏吧?汉娜是一个文盲,她在米夏和世人面前极力用谎言掩饰这一点。汉娜热衷于倾听朗读,甚至在集中营期间轮流抓一些瘦弱的小女孩读书给她听。她对文化世界中的美好事物越是向往,她对自己文盲身份的厌恶和恐惧也就越强烈。由于在文化以及社会秩序中,她是极度自卑的,于是,她近乎疯狂地走上了一条维护、追求尊严的道路,为此不惜撒谎,抛弃工作和爱她的人,坐牢承担罪行、乃至在自由到来的黎明前自杀。

汉娜的故事是很值得人同情的。

每一个人都有向往世间美好的权利。我猜想,在女纳粹分子汉娜的眼里,读书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所以,值得她用生命去付出。

我的外祖母是文盲,偶尔听到她叹息,只认得“一、二、三”和自己的名字。

“一横是一字,两横是二字,三横是三字”。她笑着说。

我捉弄她,“那么四横呢?”她迟疑一下,“冇得四横这个字哇。”

现在,外祖母已经去世近10年,我想起这个细节,心里充满了悔疚。我的这一问,难道没有让外祖母伤自尊么?!外祖母娇小内秀,心性温雅。我常常想,如果她识字,会是怎样一个人?有一回下乡,我看见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搬着小竹椅,坐在家门口的大樟树下,举着一本竖排的《红楼梦》静静阅读。我想如果外祖母识字,就该是这样一个人。

包括我在内,外祖母有很多后代,有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大学生、大专生、中专生、高中生,可惜的是,我们这些所谓的“识文断字”的人,很少有谁还葆有阅读的习惯,还会在空暇打开一本闲书读。

我想,一生可怜自己没读过书的外祖母,大概更喜欢看见儿孙们经常读书的样子。

我每每思念起外祖母,想起让人又怜又恨的汉娜,就深深为自己感到庆幸。

三、明月轻盈

1985年,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受哈佛大学邀请,着手准备文学讲座。雄心勃勃的卡尔维诺,在离新世纪还有15年之时,就以前瞻性的视角,谈到了文学的性质、价值与新世纪的前景。他甚至跟太太抱怨,不该规定是六讲,他想讲八讲。可惜,天不假年,作家在完成第五讲的讲稿,准备动身前往美国时,突发脑溢血去世。

这就是著名的文学理论《美国讲稿》的由来,这是一部没有来得及完成的书稿。

《美国讲稿》因其专业性之深,很难说有多少读者有所涉猎。但是书稿的第一章《重量》,作为作家重要的文学观念,却深受读人喜爱。重量,讲的却是相对于“沉重”的“轻盈”。作家在此章中用现代科学的原子理论,把科学和文学相糅,以原子的无重量,说明词语也可以分解为无重量,进而剖析并论证了文学的价值和本质,就是意义“轻微”。作家意在引领人们用“分量轻”的文学作品,去对抗越来越“石头化”的世道人心。

有意思的是,卡尔维诺自述,他的本意是要在这一章中专门讲月亮的。他的初衷是,谈“月亮在各个时代与各个国家的文学中是如何表现的。”

用月亮的意象来阐述“轻”的意义,自然是有效的。月亮,传递的是一种轻盈、悬浮、静谧而诱人的美感。这种美感正是卡尔维诺的文学理想。于是,讲稿中卡尔维诺大方至极,一再对一个叫莱奥帕尔迪的诗人大加称美。原因是“因为莱奥帕尔迪的奇迹在于,他使语言变得轻如月光。他的诗歌中月亮出现的次数不多,但已是足以说明月光的构成与月色的美丽。”

可惜的是,此诗人的月亮之诗实在不敢恭维:

风息,夜静

明月似镜

屋顶、田间

远观群山

啊,美丽的月亮

记得年前登此山

急不可待把你看

你也像今天这样

高悬在那片森林之上

把它整个照亮

……

弯月,你为什么沉默

告诉我,你在想什么

你夜晚出来遨游

观察空旷的人间

然后又悄然隐去

读到这种诗,我宁愿相信,是翻译了无诗意,而不是卡尔维诺的审美出了问题。但是,再次的译本,原文本的意境也不至于毁到如同口沫一堆吧?卡尔维诺不知是否知道月亮在东方诗人的笔下,是怎样一种情氛,他有否听说过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李白的“举头望明月”?如果他有所听闻,那真的不该拿莱奥帕尔迪来举证。

初夏入德国,在法兰克福的远郊寄旅。记得夜半三点醒来,望见黑蓝的天庭上挂着满月一个。一时,起念一个相当好笑的问题:这西方的月亮没有比东方的更圆呀——哦,在我看来,只有东方诗人,才真正意会了月亮之美。他们的月亮,有一种高贵脱俗的美,让我向往仰望。而莱奥帕尔迪的月亮,傻傻的,俗透了。

四、猴子玩墨

岁数不轻了,读书也警惕起来,时间经不起花销,不想在流行和时尚中蹉跎。于是开始读一些旧典,这是一种文化血脉上的寻根阅读吧。一些与光阴抗衡之后的先人之作,慢慢进入视野。

夏天开读纪晓岚的笔记本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有一则,记某公私家花园洞口有联:

秋花不比春花落

生梦那知鹤梦长

某日,公见此联被胡乱涂鸦,洞壁也墨迹处处。诧疑中将之刷白,锁洞而去。又某日,公闻洞中有“格格”磨墨声,遂持刃突入,竟惊见有老猴跃起冲人去。

原来猴子也觉得写字好玩而习之!

看到这里,记起自己也当过一回猴子。

某日有好友抬举,叫去观摩一场书法展。展中,人皆围我打问,此幅以为如何,那幅以为如何?

我以为趣,遂以颇文艺的语风一一作答:

这幅看着作者很小心,手脚像被人捆了,缩手缩脚的,一个字一个字就紧张得不行,都在立正,没敢稍息;

这幅,笔划好看是好看,但怎么就像没吃饱饭,像一个人走路,走得一点声息也没有,是飘浮起来了;

这幅,写字的人好安静吧,字也超凡脱俗的有仙风,他应该是一个不喜欢说话,只喜欢独处的人;

这幅,真不喜欢,这个人身上好脏吧?像个男人,披着又长又乱的头发,在街头抱着吉他发癫。

是无知者无畏,随别人哄笑去。外行是真外行,却又句句戳要害,惹得书家们连说可以去写书法赏评。所谓不在庐山中,方识真面目。

至于写字么,“你已经懂得太多了,肯定写不好,算了吧。”

此言一出,我连磨墨的资格都没有了——唉,那纪晓岚的猴子都比我有得玩。

五、草木有情

旅美作家张宗子至少在两篇随笔中提及:“认识一种草木,与认识一个人无异。”

在我以为,此话说对了一半。

认识一种草木,会有全身心的愉悦感。所以悦,是源于,借助于一种草木,为人者会有亲近世界一分的所得。

家乡有大美山景,名羊狮幕。初冬时尝登临,介日无所事事于山间转悠。很用心地,记着那东山巅上有一株单独生长的树;那崖下山谷里有一丛黄的碎花开得正好;那山栈转弯处石壁上,青苔深长且浓绿,有很重的鱼腥味……待终于注意到崖缝里的那株杜鹃,我楞住了:这初冬的冷风冷雨里,她竟然顶着一树的花苞默然与我相见。要知道,现在离她的绽放,还有整半年呐。

原来,杜鹃一俟花谢,就立马进入了下一轮的含苞待放。据说,她的花苞要孕育整十个月!

十个月?一朵花儿的绽放与一个人的出生同样艰难,同样要经历那漫长的孕期!常闻人会叹息年不满百,而一朵杜鹃呢,十月艰辛,换来的却是开不过百日。但是杜鹃不言,花谢不言,花开也不言。如果不是我无意的看见,她餐风饮露的生命,只是默默地呈现给造物主观赏。一株平常的杜鹃,因了我一次偶然的打量和了解,蓦然变得高贵起来,在她的面前,我迅速低下了高傲的头。

下山后,我常常思及这株怀孕的杜鹃。逢着机会,我总是揣着敬意去告诉他人,一朵花儿的绽放和一个人的诞生,都是多么的不容易。我突然意识到了比及她,自己还可以活得更低调更虚怀些。一切的生命都是素朴的,一切对于生命的附加都是多余。

这就是我认识一株草木的所得。

认识一个人,则未必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与人的相交要撞运气。运气好的结交,当然会令双方的世界增几分活色生香,有时甚至是一百分——那是遇见知己的奢侈邂逅了。

可惜的是,很多时候,我们认识一个人,不如不识。如此的结交对于我们的个人世界,连一丝风起都无。我常常在各种饭局中遇见这些人,饭毕,则各自以最快的速度将对方忘记。那假意留在中的号码,或许永远都不会响起。最坏的,就是认识了一个人,他(她)没有让你的世界变得更好,反而是变得更乱更坏……

从这个意义上,我宁愿去多认识100种草木,也不想多认识一个人。

共 94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初读此文似乎有些难懂,但细细读来,却反映出作者读书之广,对文学、对艺术、对社会思考之深。读诗歌,作者总结道“好物永在”,读《朗读者》,想起那没有文化的外祖母和“文盲之痛”;读旧典,说自己“是一种文化血脉上的寻根”,由读猴子的故事,想到自己做“猴子”那个故事,讥讽今天社会偿还那些所谓的大师和文人们;读旅美作家张宗子的随笔中的“认识一种草木,与认识一个人无异”之言,由此展开议论,表达自己认识人与认识草木的关系。提出“我宁愿去多认识100种草木,也不想多认识一个人”这一深刻社会问题,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与人交往中应该思考的问题。好文章,思想深刻!!:学而知之【江山部·精品推荐 6】

1楼文友: 09:41: 1 寞儿真书读得真多,思想也很深刻,羡慕!

2楼文友: 10: 5:26 阅历之广、思绪之深,文字之美,令我佩服!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楼文友: 12:16:42 滚滚红尘中,寞儿总是处在最宁静的一隅,或阅读,或思考,倘若没有络的传导,我们很有可能无缘相见。由此,还想感谢络,感谢络文学,让我们有缘见识如此灵性与睿智的寞儿。

认识一种草木,与认识一个人无异。 此话让我猛然一惊,接着,怀孕十月的杜鹃,让我见证了这句话的内涵。然而,寞儿的感悟并非止于此 认识一种草木,会有全身心的愉悦感。所以悦,是源于,借助于一种草木,为人者会有亲近世界一分的所得。

至于草木与人,与其混迹于市井无赖或衣冠禽兽之中,倒不如跟 花谢不言,花开也不言 的草木结交一世的缘。

经典,深邃,睿智,醍醐灌顶!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4楼文友: 12:20:20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们常喜欢用这样的经典名句来暗示柳暗花明的希冀,我以为也是不错的。只是,寞儿更高一筹,从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季节,这就是一种更高的深刻了。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5楼文友: 1 :18:58 岁数不轻了,读书便有些慎重,其实写字何尝不是这样。寞儿的读和写,字里行间的点滴感悟,总能引起同样岁数不轻的我们的共鸣。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

6楼文友: 11: 6:1 感谢寞儿文友赐稿,您的此篇文章已被新雀之巢文学社团的公众账号选择推送给文友共赏,请关注我们的公众账号 quezhichaorongshuxia 后在可 查看历史消息 中查看。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7楼文友: 19: 8:44 日子,是在忙忙碌碌中走远;生活,是在粗茶淡饭中生香;

心情,是在百味杂陈中安暖,文章,是在品读欣赏中提升。

江山文学是一个着力打造精品文学的大型文学站,坚持正文学,努力提高发文质量。

江山文学,文,不贵多,贵精。

贵 在读人,读心,读情,读人生; 重 在心动,心懂,心诚,心共鸣。

精 在文章,或有温度,或有境界,或有思想,或有深度。

在这里,有真情实感,有人性的探索,生命的叩问,

您可以看到人间万象,刹那浮生,也可以感受智慧的呢喃,灵魂丰盈。

在这里,您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景,美丽流连,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倾心,以文取暖。

江山文学精品审核组,愿善待文字,不亵渎文字。

我们知道,您的某篇文,等着我们去拜读、去喜欢。

我们更知道,您的某篇好文章,像一杯精心炮制的花茶,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去评。

品读您挥就的倾情之作!恭喜您,您此文被 江山文学精品审核组 评定为精品!特推荐给更多读者共赏!

感谢您支持江山文学,江山有您更辉煌,期待您更多精彩!祝您在江山文学写文愉快!

四磨汤能长期服用吗

四磨汤能治肠胀气吗

四磨汤增加大肠蠕动

婴儿高烧39度处理方法
儿童小便出现异味怎么办
儿童小便出现异味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