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叫罗小兵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1-31
罗娃子,本叫罗小兵,生于1972年,月份不详,老家是沣东镇罗家湾村,其父送到单位上班的第一天,一直喊着罗娃子,大家就记住了,并顺口一直这样叫着。哪怕年龄比他小的同事这样称呼,他也从不在意。
罗娃子其体型身长腿短,走路有点罗圈,脸面黝黑嘴唇外翻,加之如酒糟脸面凹凸不平外观令人十分生厌,尤其当傻傻一笑,一脸皱纹拥挤不堪在嘴两边,嘴大眼圆的配合只看脸部真像一只丑陋沙皮狗,有同事说在饭堂看见他食量要减,言少木讷有人也叫他“蔫骡子”,笑他是闷头不吭声拉磨的骡子,他只嘿嘿一笑从不计较。单位厨房的师傅,以他为反面教材,前不久告诉新分配来的几个年轻人:“记住未来一定不能像罗娃子一样,是离不开食堂的人,顿顿在厨房端碗,能有什么出息呢?”
乡镇队伍中人员身份复杂,像罗小兵这样的退伍军人不在少数,在人才济济,就业形势严竣,社会竞争压力忒大的现在,这份工作如今来看多少有些赶上了历史的机遇。如今,一个家庭花几万元培养一个大学生,刚走入社会就面临失业,父母辛苦的能呕血,孩子们迷茫恨不得去轻生,没有办法呀,中国就是不缺人,尤其不缺不是人才的人!
一九九0年前后,全国“农转非”热气风行,小罗的爸爸老罗也算村上有角色的威猛人士,得到消息后就四处打听找人。老罗多年来在沣河边秦镇大桥下开沙场,因为耍歪耍楞、舞棍提刀靠恶名气压倒过一群人,出拳打过好人都怕的烟鬼“白小红”,提棍找过霸道的村长闹过事,自从承包了村里河滩地,独自经营沙场在大量对付应酬开销之余也积攒了些钱。这次把苦攒的部分“银两”拿了出来,托派出所一位表弟给他这小儿子买了商品粮户口。
一九九一年小罗成绩落后从长安四中高中毕业后,两眼茫茫心中对前途无数,一连几个月心情混乱很少出外,除了在村子周围转悠听一些农村人的侃谈,就是抱着一些书离不开床。家人看着都心急,又怕想不开出什么事,不能多说什么,只能让几个和他平日关系好的同学有空督促他出去走走。
那年冬天无意中在去河滩给他爸送饭的路上,他看到了墙上贴的宣传当兵的标语,想起前几天也听很多人说过,当兵也是农村孩子一次跳跃的机遇,听二伯说,三狗子好像就是当兵出去现在都当上营长了。小罗把想法告诉了老罗,老罗高兴的几个晚上天很黑才唱着秦腔戏溜回家。
在老罗的操办中,当年小罗又顺利通过层层关卡应征入伍。听说那年召的是西南野战军,不但苦累又要分在危险的四川阿坝州,搞不好还要进藏,所以有权有势有钱家的孩子都不想去,也没有人挤名额,武装部干事为了完成任务还一直家访做工作呢。闲聊同事听他说过,到了四川阿坝州因为部队是野战军步兵团,整天搞训练连当了二年多的老兵都吃不消,所以年年有很多逃兵。以军事训练为主的部队,只有过硬的军事才能说起话,在军旅苦乐年华里他也曾经很辛苦,加班加点努力,但是不知道先天原因还是体质问题,五公里越野、投弹、200米障碍等总是赶不上“云贵川”籍一些士兵。大家对他的努力都看在心里,但军事比赛要靠真本领,谁也不能帮助谁,只能靠自己,别人只能是鼓励。第二年底因为连队喂猪的河南平顶山老兵退伍要走了,他被推荐成了接班人。开始心里有些不美,想到喂猪总比搞训练轻松也就勉强接受了。历史也证明那位老兵的眼睛是正确的,他喂猪总是比其他连队的猪出栏早,一次在闲聊中他告诉了大家诀窍,就是别人一天喂三次,他一天喂四次,部队是不缺剩菜剩饭的,每天半夜他起来偷偷喂一次。而且闲暇给猪放点音乐,孤单时候还到猪圈里给猪挠挠身。这个办法直到退伍他说也没有告诉过别人。他也奇怪猪吃四顿也不得胃病,这人怎么就不行呢?难道和放音乐和挠痒痒也有关?那天听了这故事大家都明白原来这“蔫骡子”一点不傻。还是听他说,因为在部队猪喂得好,超越了前任“猪倌”也很顺利也完成了父亲的任务,捞到了一张“党票”,而且还被评为“优秀士兵”部队给家乡发回了喜报。
听他邻村的小谢说,就在他退伍那年,他爸因为点子多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人又硬朗不怕事已经被老支书推荐当上罗家湾党支部书记了。一张优秀士兵的喜报引起的热闹比其它村部队寄回的立功喜报动作都大,从早到晚罗书记家门口炮声轰隆霹雳巴拉响不停,小谢听罗家湾的他舅家二妗子说,把炮皮就装了两架子车,亲眼看见那天过后酒瓶子让收破烂的装了一麻袋运走了。
对他经常话少喜欢沉默,大家想不出有什么苦痛和压抑,有人也试探问过他,他是这样说的,十二岁时刚过完年,隔壁的五爷很疼他,习惯把他放到自家养的牛背上,他属鼠,那年是鼠年,或许是牛抖落身上的虻蚱,一点也不乖,一撂蹄子身一斜,五爷手忙着吸烟来不及接,他就摔下来了。可能是那次摔了脑子,伤了那根神经。听人说是昏迷了三天二夜,在他昏迷的第二天五爷流着泪就宰杀了牛,他奶在本村南头庙里边流泪不停烧香磕头,谢天谢地有人说他奶的诚心感动了什么?他醒来时,第一句话就是:“妈,我还想吃奶!”有人搞笑说,他一直昏迷是沉浸在吃奶的感觉里,他自己也承认吃奶到九岁,所以嘴唇到如今向外翻着。村头大家都称呼为“华丽她妈”的老太婆,老有些与鬼神相联系的故事,经常说得强壮的大男人直点头,她后来向外传对这件事的解释是:“罗娃子属相为鼠,在鼠年就不应该骑牛,骑牛就是欺负牛呀,十二属像里牛非常恨鼠,尤其在鼠年,牛毛病非常多,不知那个国家还爆发过疯牛病。鼠年老鼠高兴了,牛能心甘情愿吗?……”此事现在还有很多人信以为真!
再说罗娃子,退伍后在家闲逛了一年后安排工作,他爸找了从沣西镇调走已经时任民政局某副局长,本身那年给乡镇分配也有几十个名额,不是很难办事情,只要没有把他分在较远的大峪乡、石砭峪乡、喂子坪乡也算是帮忙了。环境对一个人发展是很重要的。听说鸡与鸟远古是一个祖先,环境和爱好不同,鸡喜欢丰满,鸟喜欢保持苗条,发展中有了不同的命运。罗小兵的退伍留念册上有一位四川籍副连长这样写了一句话:“宁愿去做城市的狗,不要去当乡下的狼”,连罗小兵在内很多战友多年对这句话似懂非懂。
罗娃子,刚上班那一二年,老罗逢人就眉开眼笑说:“你知道吗?我家罗娃子分到乡镇工作了!”那荣耀劲,有人都偷偷到他家祖坟看过,怀疑真会有青烟冒......
罗娃子,后来到乡政府上班后才明白,最重要是你在里面干什么管什么,即使分到省政府,是站大门岗或者打扫卫生的清洁员,又能怎么样呢?穷庙能养富方丈,富庙也可能有饿着的穷和尚!在中国贫富差距已经越过国际警界线,在单位里领导和一般工作者有天壤之别。我们掌权的党,可以把拥有百万雄师的另一个党,赶到一块水湾地上,相信很多事情都会在改善和净化里和谐。每次看到扳倒贪官的信息,他与有良知的人们一样,都会有一种斩杀超级大猪的意念快感。一次会议中,身边一位政协委员说,很多人告诉他,现在的一些领导缺乏亲和力,多是傲慢与无礼,没有秦始皇的功绩,却胜过秦王的霸气,一些低层工作者在心里已经压抑快要崩溃了。所以他政协提案是关于惩治腐败遏制丑恶现象,速度要快,下刀要狠,范围要大。大家都鼓掌说好,如果是平民从内心都会支持这位政协委员的。
报纸上一篇社论说,温总理自从进入中南海20多年几乎没有休假日,罗娃子心里替领导健康担忧,同时体会到了高层的风采,伟人的精力,领导者的辛苦,不管是汶川地震还是暴雨灾害领导们第一时间亲临现场,他内心由衷敬意!同时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中国的政策良心,如果中国大地是一块复杂而广袤的大地,许多国家领导人、高层决策者都是辛勤为劳苦大众耕耘的牛,以价值和奉献来说,渺小的基层工作者连牛身一毛也算不上,他也常在自羞中惭愧!
自从罗娃子上班一直是家人欣喜的事情,连家里的黑狗尾巴都觉得比过去摇得多了,但是在乡镇这个群体环境对比中,把自己环境与他人对比简直是薄弱不堪一击。张麻子父亲是规划局副局长,李二德岳父是教育局长,小吴父亲是本地远近民营企业家资产过千万,连瘦高身材留着分头一副小白脸的小杨,长得那俊气模样,人人都夸其“样板”,经常让一帮男士自惭不如,得到青、中、老女人们的称赞.自己有什么呢?乐观,这两个字谁也能轻易出口,但是真正能在逆境困苦或落后中是“乐天派”的人,肯定要有点“忘乎一切”的疯劲!
罗娃子的心态比较好,在上班一年后他爸托人说了第一个对象,就是他村一位民办教师。姑娘也姓罗是他本村人,人长得很不错,比他大三岁,听说当了民办教师后见了不下二十位男士,不是她看不上别人就是别人看不上她,一直没有缘分年龄也偏大了。介绍给罗娃子的时候,是他爸经过个人多次观察,对家庭分析和了解,恳求媒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捏合的。谁知道两人一见,像春天的微风吹拂着发芽的柳条,自然轻松中两人从下午一直谈到晚上九点多,中间像课间休息都出来上过几次厕所。小罗说话也幽默了起来,阴阳顿挫讲了不少部队有趣的故事,罗姑娘也像学生一样聚精会神的听讲,不时恰到好处还夸小罗几句:“你真聪明!”自然轻松中都留下了忘不了的印象。小罗开始也想不到一位如此漂亮,众人追求不到的贤惠有文化女士能踏实接受自己,自己内心真有些“鲜花插在牛粪上的感觉”,后来在家人的鼓励中觉得自己也有优势,在村人眼里也是在外工作为数不多的“乡镇干部”,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人从房间到小路,从小路又走到大路,多次去过双方家里大人都很高兴后来就结婚了。
小罗妻子很多人见过,高过小罗半头,人长得很可爱,一笑有两个好看的酒窝,也是那种能孝敬父母,锅台上手脚麻利,勤劳料理家务特爱干净的女人,也是那种让城里帅哥见了想“拯救”,浓妆涂抹美眉和自己对比只有叹息自己天资缺陷,并且举手投足间能吸引众人眼球的良家妇女。听小罗说她只有那一点点理想,因为当老师而心静如水,因为学生而无比快乐,只拿微薄一点薪水,从来没有牢骚和埋怨,从来没有对小罗提出什么要求,只是关心衣服脏了、饭菜的味道,督促回家多给老人买水果,给孩子买些阅读书籍,存放些必备药物而已。在家里老人们从心里都踏实接受她,小罗的妈妈一直喊着“闺女”,在学校孩子们像一群小麻雀喜欢跟随她......
罗娃子,刚分到政府就被安排在农办上班,大农业范围广而庞杂分类,道路管理、“一村一品“、农业化调整等事项别人都攥在手里不放,勉强有人让出了水利工作,其分内的事情也就是发发报表,做一些统计,也是最近几年国家“惠农”政策倾斜“三农”能多些用钱扶持的忙碌,年年能分派些打井、灌溉渠修复等指标到各村。小罗爱好就是下象棋,中午休息时在乡政府对面“浪子复印部”隔壁,与法律事务所、医院等,一帮老者经常热闹聚集在一起摆棋对阵。或者就是钻在房子里看小说书。也因为他从不追赶时髦,不在流行里痴迷,没有几千元的名牌手机,不抽芙蓉王烟和好猫一类烟,从不喜欢在酒场碰杯里热情宣扬,不会讲经典的荤段子,洗脸从不用洗面奶,所以很多人和他没有共同语言。和同事除了客气的照面,工作的询问,常是独来独往。骑着自己那辆没有尾巴的嘉陵70摩托车,风雨无阻按时上下班。
乡镇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除了分管业务,每个时期都有着重点安排,有忙不完的所谓“中心”工作。都知道县上的部局比这里轻松,但是能调走的人必定是少数,多数人虽然平常也牢骚待遇,也喋喋不休埋怨太累,只能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为了生活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但是工作的繁杂,往往也锻炼一些有心人,增强了分析复杂问题和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面对民事的纠纷,突发事件总能有些特殊办法,化解了要落实的政策,平息了与群众的矛盾激化。
罗小兵到乡镇上班一晃已经接近二十年了,领导也换了五六茬,见识和经历让人自然成熟很多,懂得了很多潜在规则,明白了许多个人意志无法改变的事实。虽然没有刚来勤快,一直坚持遵循老同志口念的顺口溜“三多两少一感觉”就是多听多问多看少说少转凭着感觉干,说来不是很优秀,倒是也没有大的过失。没有人给他机会独立去干很重很复杂的活,默默无闻的像土路上的小草,从来没有人在意脚下的践踏。
这几年,国家重视大气污染,重视生态环境,先是城市要“创卫”然后又要“创模”,环保局也就随之有点“热名气”,秸秆防火成了乡镇每年六月的大事,因为考评与处罚相结合,县上与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搞不好也牵涉领导官位变动,所以每个乡镇领导都很重视。收割前要开宣传动员会并设宴款待村级干部,事后又要开总结会表彰先进,并给予一些工作优秀无火点的村级一些资金奖励。
每年六月中旬这个季节,乡镇人员大部分都是迷彩服,统一的着装像进入军营一样,也充满了防火的紧迫感。有的乡镇每年这个时期都要招募一群“雇佣军”,因为小乡镇几十人要防止十几万亩麦田不着火,实在人手不够呀!像装扮宣传车、悬挂标语、发送“致农户的一封信”是乡镇的共性,有些乡镇是平原地带的粮仓地域,一马平川的麦田一旦着火难以及时扑灭,就直接在地中间用钢管搭起了高高地“瞭望台”昼夜轮流看守,像打仗一样用气势屈压了很多人点火的念头,也显示出了基层干部能打硬仗的作风。
共 7725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小说塑造了一位在乡镇基层工作的干部罗娃子的形象,没有振聋发聩的语言,也没有惊神泣鬼的故事,但是罗娃子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性格鲜明。作品平中出奇,淡然中透露出深厚的功力。【编辑:耕天耘地】
1 楼 文友: 2011-07-2 16:40:5 此作说明作者有丰富的生活体验。
回复1 楼 文友: 2011-07-24 12: 6:41 呵呵,乡镇工作者!点评致谢!宝宝不消化怎么办孩子消化不良怎么办绍兴十佳男科医院
罗娃子其体型身长腿短,走路有点罗圈,脸面黝黑嘴唇外翻,加之如酒糟脸面凹凸不平外观令人十分生厌,尤其当傻傻一笑,一脸皱纹拥挤不堪在嘴两边,嘴大眼圆的配合只看脸部真像一只丑陋沙皮狗,有同事说在饭堂看见他食量要减,言少木讷有人也叫他“蔫骡子”,笑他是闷头不吭声拉磨的骡子,他只嘿嘿一笑从不计较。单位厨房的师傅,以他为反面教材,前不久告诉新分配来的几个年轻人:“记住未来一定不能像罗娃子一样,是离不开食堂的人,顿顿在厨房端碗,能有什么出息呢?”
乡镇队伍中人员身份复杂,像罗小兵这样的退伍军人不在少数,在人才济济,就业形势严竣,社会竞争压力忒大的现在,这份工作如今来看多少有些赶上了历史的机遇。如今,一个家庭花几万元培养一个大学生,刚走入社会就面临失业,父母辛苦的能呕血,孩子们迷茫恨不得去轻生,没有办法呀,中国就是不缺人,尤其不缺不是人才的人!
一九九0年前后,全国“农转非”热气风行,小罗的爸爸老罗也算村上有角色的威猛人士,得到消息后就四处打听找人。老罗多年来在沣河边秦镇大桥下开沙场,因为耍歪耍楞、舞棍提刀靠恶名气压倒过一群人,出拳打过好人都怕的烟鬼“白小红”,提棍找过霸道的村长闹过事,自从承包了村里河滩地,独自经营沙场在大量对付应酬开销之余也积攒了些钱。这次把苦攒的部分“银两”拿了出来,托派出所一位表弟给他这小儿子买了商品粮户口。
一九九一年小罗成绩落后从长安四中高中毕业后,两眼茫茫心中对前途无数,一连几个月心情混乱很少出外,除了在村子周围转悠听一些农村人的侃谈,就是抱着一些书离不开床。家人看着都心急,又怕想不开出什么事,不能多说什么,只能让几个和他平日关系好的同学有空督促他出去走走。
那年冬天无意中在去河滩给他爸送饭的路上,他看到了墙上贴的宣传当兵的标语,想起前几天也听很多人说过,当兵也是农村孩子一次跳跃的机遇,听二伯说,三狗子好像就是当兵出去现在都当上营长了。小罗把想法告诉了老罗,老罗高兴的几个晚上天很黑才唱着秦腔戏溜回家。
在老罗的操办中,当年小罗又顺利通过层层关卡应征入伍。听说那年召的是西南野战军,不但苦累又要分在危险的四川阿坝州,搞不好还要进藏,所以有权有势有钱家的孩子都不想去,也没有人挤名额,武装部干事为了完成任务还一直家访做工作呢。闲聊同事听他说过,到了四川阿坝州因为部队是野战军步兵团,整天搞训练连当了二年多的老兵都吃不消,所以年年有很多逃兵。以军事训练为主的部队,只有过硬的军事才能说起话,在军旅苦乐年华里他也曾经很辛苦,加班加点努力,但是不知道先天原因还是体质问题,五公里越野、投弹、200米障碍等总是赶不上“云贵川”籍一些士兵。大家对他的努力都看在心里,但军事比赛要靠真本领,谁也不能帮助谁,只能靠自己,别人只能是鼓励。第二年底因为连队喂猪的河南平顶山老兵退伍要走了,他被推荐成了接班人。开始心里有些不美,想到喂猪总比搞训练轻松也就勉强接受了。历史也证明那位老兵的眼睛是正确的,他喂猪总是比其他连队的猪出栏早,一次在闲聊中他告诉了大家诀窍,就是别人一天喂三次,他一天喂四次,部队是不缺剩菜剩饭的,每天半夜他起来偷偷喂一次。而且闲暇给猪放点音乐,孤单时候还到猪圈里给猪挠挠身。这个办法直到退伍他说也没有告诉过别人。他也奇怪猪吃四顿也不得胃病,这人怎么就不行呢?难道和放音乐和挠痒痒也有关?那天听了这故事大家都明白原来这“蔫骡子”一点不傻。还是听他说,因为在部队猪喂得好,超越了前任“猪倌”也很顺利也完成了父亲的任务,捞到了一张“党票”,而且还被评为“优秀士兵”部队给家乡发回了喜报。
听他邻村的小谢说,就在他退伍那年,他爸因为点子多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人又硬朗不怕事已经被老支书推荐当上罗家湾党支部书记了。一张优秀士兵的喜报引起的热闹比其它村部队寄回的立功喜报动作都大,从早到晚罗书记家门口炮声轰隆霹雳巴拉响不停,小谢听罗家湾的他舅家二妗子说,把炮皮就装了两架子车,亲眼看见那天过后酒瓶子让收破烂的装了一麻袋运走了。
对他经常话少喜欢沉默,大家想不出有什么苦痛和压抑,有人也试探问过他,他是这样说的,十二岁时刚过完年,隔壁的五爷很疼他,习惯把他放到自家养的牛背上,他属鼠,那年是鼠年,或许是牛抖落身上的虻蚱,一点也不乖,一撂蹄子身一斜,五爷手忙着吸烟来不及接,他就摔下来了。可能是那次摔了脑子,伤了那根神经。听人说是昏迷了三天二夜,在他昏迷的第二天五爷流着泪就宰杀了牛,他奶在本村南头庙里边流泪不停烧香磕头,谢天谢地有人说他奶的诚心感动了什么?他醒来时,第一句话就是:“妈,我还想吃奶!”有人搞笑说,他一直昏迷是沉浸在吃奶的感觉里,他自己也承认吃奶到九岁,所以嘴唇到如今向外翻着。村头大家都称呼为“华丽她妈”的老太婆,老有些与鬼神相联系的故事,经常说得强壮的大男人直点头,她后来向外传对这件事的解释是:“罗娃子属相为鼠,在鼠年就不应该骑牛,骑牛就是欺负牛呀,十二属像里牛非常恨鼠,尤其在鼠年,牛毛病非常多,不知那个国家还爆发过疯牛病。鼠年老鼠高兴了,牛能心甘情愿吗?……”此事现在还有很多人信以为真!
再说罗娃子,退伍后在家闲逛了一年后安排工作,他爸找了从沣西镇调走已经时任民政局某副局长,本身那年给乡镇分配也有几十个名额,不是很难办事情,只要没有把他分在较远的大峪乡、石砭峪乡、喂子坪乡也算是帮忙了。环境对一个人发展是很重要的。听说鸡与鸟远古是一个祖先,环境和爱好不同,鸡喜欢丰满,鸟喜欢保持苗条,发展中有了不同的命运。罗小兵的退伍留念册上有一位四川籍副连长这样写了一句话:“宁愿去做城市的狗,不要去当乡下的狼”,连罗小兵在内很多战友多年对这句话似懂非懂。
罗娃子,刚上班那一二年,老罗逢人就眉开眼笑说:“你知道吗?我家罗娃子分到乡镇工作了!”那荣耀劲,有人都偷偷到他家祖坟看过,怀疑真会有青烟冒......
罗娃子,后来到乡政府上班后才明白,最重要是你在里面干什么管什么,即使分到省政府,是站大门岗或者打扫卫生的清洁员,又能怎么样呢?穷庙能养富方丈,富庙也可能有饿着的穷和尚!在中国贫富差距已经越过国际警界线,在单位里领导和一般工作者有天壤之别。我们掌权的党,可以把拥有百万雄师的另一个党,赶到一块水湾地上,相信很多事情都会在改善和净化里和谐。每次看到扳倒贪官的信息,他与有良知的人们一样,都会有一种斩杀超级大猪的意念快感。一次会议中,身边一位政协委员说,很多人告诉他,现在的一些领导缺乏亲和力,多是傲慢与无礼,没有秦始皇的功绩,却胜过秦王的霸气,一些低层工作者在心里已经压抑快要崩溃了。所以他政协提案是关于惩治腐败遏制丑恶现象,速度要快,下刀要狠,范围要大。大家都鼓掌说好,如果是平民从内心都会支持这位政协委员的。
报纸上一篇社论说,温总理自从进入中南海20多年几乎没有休假日,罗娃子心里替领导健康担忧,同时体会到了高层的风采,伟人的精力,领导者的辛苦,不管是汶川地震还是暴雨灾害领导们第一时间亲临现场,他内心由衷敬意!同时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中国的政策良心,如果中国大地是一块复杂而广袤的大地,许多国家领导人、高层决策者都是辛勤为劳苦大众耕耘的牛,以价值和奉献来说,渺小的基层工作者连牛身一毛也算不上,他也常在自羞中惭愧!
自从罗娃子上班一直是家人欣喜的事情,连家里的黑狗尾巴都觉得比过去摇得多了,但是在乡镇这个群体环境对比中,把自己环境与他人对比简直是薄弱不堪一击。张麻子父亲是规划局副局长,李二德岳父是教育局长,小吴父亲是本地远近民营企业家资产过千万,连瘦高身材留着分头一副小白脸的小杨,长得那俊气模样,人人都夸其“样板”,经常让一帮男士自惭不如,得到青、中、老女人们的称赞.自己有什么呢?乐观,这两个字谁也能轻易出口,但是真正能在逆境困苦或落后中是“乐天派”的人,肯定要有点“忘乎一切”的疯劲!
罗娃子的心态比较好,在上班一年后他爸托人说了第一个对象,就是他村一位民办教师。姑娘也姓罗是他本村人,人长得很不错,比他大三岁,听说当了民办教师后见了不下二十位男士,不是她看不上别人就是别人看不上她,一直没有缘分年龄也偏大了。介绍给罗娃子的时候,是他爸经过个人多次观察,对家庭分析和了解,恳求媒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捏合的。谁知道两人一见,像春天的微风吹拂着发芽的柳条,自然轻松中两人从下午一直谈到晚上九点多,中间像课间休息都出来上过几次厕所。小罗说话也幽默了起来,阴阳顿挫讲了不少部队有趣的故事,罗姑娘也像学生一样聚精会神的听讲,不时恰到好处还夸小罗几句:“你真聪明!”自然轻松中都留下了忘不了的印象。小罗开始也想不到一位如此漂亮,众人追求不到的贤惠有文化女士能踏实接受自己,自己内心真有些“鲜花插在牛粪上的感觉”,后来在家人的鼓励中觉得自己也有优势,在村人眼里也是在外工作为数不多的“乡镇干部”,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人从房间到小路,从小路又走到大路,多次去过双方家里大人都很高兴后来就结婚了。
小罗妻子很多人见过,高过小罗半头,人长得很可爱,一笑有两个好看的酒窝,也是那种能孝敬父母,锅台上手脚麻利,勤劳料理家务特爱干净的女人,也是那种让城里帅哥见了想“拯救”,浓妆涂抹美眉和自己对比只有叹息自己天资缺陷,并且举手投足间能吸引众人眼球的良家妇女。听小罗说她只有那一点点理想,因为当老师而心静如水,因为学生而无比快乐,只拿微薄一点薪水,从来没有牢骚和埋怨,从来没有对小罗提出什么要求,只是关心衣服脏了、饭菜的味道,督促回家多给老人买水果,给孩子买些阅读书籍,存放些必备药物而已。在家里老人们从心里都踏实接受她,小罗的妈妈一直喊着“闺女”,在学校孩子们像一群小麻雀喜欢跟随她......
罗娃子,刚分到政府就被安排在农办上班,大农业范围广而庞杂分类,道路管理、“一村一品“、农业化调整等事项别人都攥在手里不放,勉强有人让出了水利工作,其分内的事情也就是发发报表,做一些统计,也是最近几年国家“惠农”政策倾斜“三农”能多些用钱扶持的忙碌,年年能分派些打井、灌溉渠修复等指标到各村。小罗爱好就是下象棋,中午休息时在乡政府对面“浪子复印部”隔壁,与法律事务所、医院等,一帮老者经常热闹聚集在一起摆棋对阵。或者就是钻在房子里看小说书。也因为他从不追赶时髦,不在流行里痴迷,没有几千元的名牌手机,不抽芙蓉王烟和好猫一类烟,从不喜欢在酒场碰杯里热情宣扬,不会讲经典的荤段子,洗脸从不用洗面奶,所以很多人和他没有共同语言。和同事除了客气的照面,工作的询问,常是独来独往。骑着自己那辆没有尾巴的嘉陵70摩托车,风雨无阻按时上下班。
乡镇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除了分管业务,每个时期都有着重点安排,有忙不完的所谓“中心”工作。都知道县上的部局比这里轻松,但是能调走的人必定是少数,多数人虽然平常也牢骚待遇,也喋喋不休埋怨太累,只能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为了生活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但是工作的繁杂,往往也锻炼一些有心人,增强了分析复杂问题和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面对民事的纠纷,突发事件总能有些特殊办法,化解了要落实的政策,平息了与群众的矛盾激化。
罗小兵到乡镇上班一晃已经接近二十年了,领导也换了五六茬,见识和经历让人自然成熟很多,懂得了很多潜在规则,明白了许多个人意志无法改变的事实。虽然没有刚来勤快,一直坚持遵循老同志口念的顺口溜“三多两少一感觉”就是多听多问多看少说少转凭着感觉干,说来不是很优秀,倒是也没有大的过失。没有人给他机会独立去干很重很复杂的活,默默无闻的像土路上的小草,从来没有人在意脚下的践踏。
这几年,国家重视大气污染,重视生态环境,先是城市要“创卫”然后又要“创模”,环保局也就随之有点“热名气”,秸秆防火成了乡镇每年六月的大事,因为考评与处罚相结合,县上与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搞不好也牵涉领导官位变动,所以每个乡镇领导都很重视。收割前要开宣传动员会并设宴款待村级干部,事后又要开总结会表彰先进,并给予一些工作优秀无火点的村级一些资金奖励。
每年六月中旬这个季节,乡镇人员大部分都是迷彩服,统一的着装像进入军营一样,也充满了防火的紧迫感。有的乡镇每年这个时期都要招募一群“雇佣军”,因为小乡镇几十人要防止十几万亩麦田不着火,实在人手不够呀!像装扮宣传车、悬挂标语、发送“致农户的一封信”是乡镇的共性,有些乡镇是平原地带的粮仓地域,一马平川的麦田一旦着火难以及时扑灭,就直接在地中间用钢管搭起了高高地“瞭望台”昼夜轮流看守,像打仗一样用气势屈压了很多人点火的念头,也显示出了基层干部能打硬仗的作风。
共 7725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小说塑造了一位在乡镇基层工作的干部罗娃子的形象,没有振聋发聩的语言,也没有惊神泣鬼的故事,但是罗娃子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性格鲜明。作品平中出奇,淡然中透露出深厚的功力。【编辑:耕天耘地】
1 楼 文友: 2011-07-2 16:40:5 此作说明作者有丰富的生活体验。
回复1 楼 文友: 2011-07-24 12: 6:41 呵呵,乡镇工作者!点评致谢!宝宝不消化怎么办孩子消化不良怎么办绍兴十佳男科医院
上一篇:为君赋得鹧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