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味儿的摇滚歌手苏阳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2-09
苏阳是个北漂,唱歌,不知他的歌是民谣,还是摇滚。看外貌,他不够年轻,不够帅气,不够儒雅,也不够粗粝,一眼看过去,看不出他的文化味儿,听他的谈吐,仍然感受不到浓厚的文艺气息。他不胖不瘦不高大,寸头,皮肤黑,如人海里极普通的中年人。坚持认真看片,影片在苏阳很有影响的音乐作品《贤良》中结束,细看细品,有些味道。
苏阳,我之前一无所知,从的某些镜头里得知,苏阳的演唱会人气爆棚,无数粉丝随着他的歌声震动手臂,大声嘶喊,热泪盈眶。他多次在国内外知名音乐节上演唱。上网搜查,有些网页形容苏阳是“民族摇滚音乐家代表。”
苏阳,生于1969年,浙江人,8岁时到银川生活,厂矿子弟,16岁迷恋吉他,从此走上音乐之路,之后不断组合乐队,不断改变音乐风格,2003年成立“苏阳乐队”被称为“国内最好的土根性乐队”2015年苏阳演唱版本《官封弼马温》MV成为大圣归来宣传片,广受好评。
初始接触苏阳的歌声、谈话,了解他策划的活动,写的书,没有感知到他有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多么敏锐的艺术感悟。他的歌没有给我明显的触动,但能感觉到,他在努力追求“深刻”他有首歌里“日月星辰,不停轮转,生在尘埃,谁能回到尘埃….”貌似充满思辨。
当然,苏阳的价值或光环绝不会因为我的认知有丝毫改变。刀郎当初那么不受那英待见,即使他不再出唱片、开演唱会,就算他退出演艺圈,他的影响力依然长盛不衰。所以,个别人的好恶不足以影响一个歌手,更何况是我这样普通至极的观众,且随意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悟。
对音乐我说不上太懂,对摇滚更是不太懂,但生活中要那么多专家,那么多权威干什么?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听众、观众,一个音乐爱好者,有着自己的感知、认知。
我认为,崔健的歌声里有顿挫激昂的吆喝,似低沉的呐喊、怒吼,那是来自生命里蓬勃的生机或骚动,李宗盛的《山丘》是成熟男人的情绪释放,汪峰演唱作品时使劲地闭着眼,收紧双臂,痛苦地嘶喊,但却能让人感觉到他多方位的文化品味与艺术修养。苏阳给我的感觉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
从民间音乐中汲取养分,苏阳不是煞有介事,是真诚质朴的,他和说书艺人刘世凯,秦腔剧团团长张进来,皮影班主魏宗富,花儿歌手马风山都交成了朋友,一起喝酒一起演唱,他带些啤酒去找他们采风,从他们那里寻找灵感。
说好了这是一种挖掘、改良,说不好,这也是一种掠夺、攫取,究竟该如何定性,看苏阳的态度和做法。和这些民间艺人相比,苏阳是大地方来的“能人”但是苏阳坦诚地承认,说书、皮影、秦腔、花儿等土得掉渣的西北民间曲艺是他的“音乐母体”那这就是一种借鉴、继承与发扬了。
苏阳也有点太注重意象,他发起的一个文化系列活动—《黄河今流》他写了本书—《土的声音》想要表达一种理念“一个民族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是你的根本,应该像你的生命一样可以伴随你的,不能丢掉。”
说书、皮影、秦腔、花儿均是民间艺术,是民族表达方式的一部分,把这些东西以民谣或摇滚重新演绎,能不能够称为民族的表达方式, 甚至算不算一种艺术、一种文化,还需慢慢考证。但毋庸置疑,苏阳和的主创们让这些极其“土气”行将消失的民间艺术走到了大众眼前,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的方式记录下来,得以永留,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苏阳
苏阳来自银川,是目前中国最优秀的民族摇滚音乐家。苏阳将西北民间音乐“花儿”,传统曲艺形式秦腔等与当代音乐进行嫁接、改良和解构,并通过西方现代音乐的理论和手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语言。他的音乐对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给予了莫大的关注,是中国当代音乐领域内极具鉴赏性和保存价值的艺术品。2007年第7届华语传媒大赏获“最佳新乐队/组合”和“最佳新世纪/民族音乐艺人”两项提名奖。12月16日获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魅力榜》2011年中国魅力50人奖“赤子之魅”2013年10月参加台湾流浪之歌音乐节,在台北中山堂和世界上九个国家的优秀音乐家联袂演出,并大获成功,有台湾媒体称苏阳“创造了离人群最近的声音”
上一篇:作者诗吟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