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散文查访日坛月坛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9-16
因为迷恋荷花,一到夏季,就遍寻荷花,无意中就寻到了日坛公园,说来惭愧,之所以会选择来日坛公园,主要是门票免费。北京的公园很多,如果没有对天坛公园、地坛公园的了解,那对日坛公园月坛公园的认知,也就只停留在普通公园上了。
日坛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门外东南部,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日坛原为明锦衣卫萧瑛地,明嘉靖九年(15 0)圈建。于1951年被北京市政府扩建,开辟为公园。园中路面整齐、绿树成荫,景色优美,被评为国家 A级旅游景区。
日坛公园是北京市著名文物古迹“五坛”之一,占地面积206200平方米,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在保持原有古老的文化底蕴基础上增加了现代设施,进行了景区改造,具有趣、幽、静、雅、美之特色。日坛公园先后建立了儿童游乐场、垂钓区等娱乐项目向游人开放。
在日坛公园东南角建有胜春园,占地1万平方米,中有曲池,池中有一对石雕的天鹅,一只石蛤蟆向上喷水。侧建有花果园,西北角有马骏烈士墓。因为公园座落在使馆区,因此成为各国外交官员喜好的场所。
日坛西向,祭台为白石砌成的一层方台,坛面明代为红琉璃,以象征太阳,清代改为方砖墁砌,四周有矮围墙,正西有白石棂星门三座,其余三面各一座。西门外有燎炉、瘗池。北为神库、神厨、宰生亭、钟楼等,南为具服殿。
西棂星门正对的外坛至西天门为神路,是帝王祭日的必经之路。日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太阳大明之神的地点。
明清时代,每逢甲、丙、戊、寅、壬年,皇帝就要在春分日寅时亲临日坛朝日,其它年份由文臣代行(朝文夕武)。举行祭祀礼仪时一概用赤色的祝板、玉器、礼器和布帛等,皇帝也是红袍加身。文武百官相随而至,浩浩荡荡。
昔日的神坛,在饱经沧桑的中国近现代也命途多舛。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古物大艘被毁、被盗,连神坛也不复存在,仅余圆形的矮墙,日坛也变得无限荒凉。古建大部被毁,文物被盗,使日坛变为一片废墟。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日坛扩建为占地21公顷的日坛公园。修建了南、北大门及展览橱窗,建了牡丹园、清晖亭、曲池胜春园、“祭日”壁画、古雅的“義和雅居”,山明水秀古典式的西南景区、画廊等,并将被拆毁的祭台修复一新。重修了马骏烈士墓纪念室,增建了大型游乐中心。园中有凉亭、喷水池,花木山水,相映成趣。
2006年05月25日,日坛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日坛公园有园坛、西天门、北天门、神库神厨、宰牲亭、具服殿、祭日壁画、西南景区、曲池胜春、玉馨园、牡丹园、老年活动区等景观。
现新建的东南方的“清晖观日”景区和南侧的“曲池胜春”景区。曲池之北建有环水的“莺飞鱼跃”,池中有天鹅展翅造型,下面有小蟾望天造型,生动活泼。坛东有一株古柏,坛西有一片日本樱花。喷泉、假山、藤架随处可见。
具服殿:为一方形院落,北为正殿三间,南向。正殿左右为配殿,各三间,东西向,四周有宫墙。是皇帝休息更衣之所。
西南景区:融合了江南庭院的湖光山色和古朴典雅的北方园林风光。景区有近4700平方米的湖面。湖畔倚建古色古香的水榭、画舫、小园亭,湖南北架以曲桥、拱桥。湖边围绕蜿蜒迂回的小路,沿小路向东走去,有曲径通幽之趣,登山峭壁眺望,山山水水融为一体。
玉馨园:占地面积 000平方米,景色宜人,穿过蜿蜒曲折的园路,具有40余年树龄、胸径为1米的悬铃木,枝繁叶茂,像一把遮阳伞,为游人带来一丝丝凉意。
老年活动区: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西侧矗立着6幅民间典故的石雕,融入了日坛公园的文化气息。栽植了各种树木和 00株名优品种的牡丹,花开时节幽香满园,给老年人创造了一个优美、安静、舒适的休息活动场所。
在日坛公园西北角,有一座大理石陵墓掩映在苍松翠柏间,那里长眠着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的原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马骏烈士。他死在追赶太阳的路上。他是回族的、也是中华民族的光明使者。
马骏烈士(),回族,是周恩来、邓颖超在天津搞学生运动时的战友, 省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中共天津市委早期领导人之一。民国十七年(1928年)因叛徒出卖,在北京被张作霖杀害。牺牲后葬于日坛公园内。
1951年北京市政府隆重公祭并重修其墓。墓碑由郭沫若题书。1987年再次重修,墓碑改由邓颖超题写。同时马骏夫人杨秀蓉的遗骨移葬于东侧。墓为汉白玉石砌筑,台基四周环以白石护拦。
了解过皇帝祭祀天、地的规模和步骤,基本也就能想到祭祀太阳时的场景了。
2012年 月20日,农历春分,朝阳区相关部门恢复了中断160余年的祭日典仪,这使得日坛公园成了这一天人气最旺的公园。
祭祀大明神(太阳)的时间是春分的日出之时,从圆坛西门向东走,一来显示对日神的尊崇,二来顺应紫气东来之说。
伴随着导迎乐的演奏,大典中的卤簿仪仗(相当于皇家仪仗队)进入圆坛。队伍中,8件兵器、74面旗子、5对扇、21个伞盖威风凛凛,透着皇家的威仪。随后,由志愿者扮演的“乾隆皇帝”沿着汉白玉神路登上圆坛,向太阳神进香,并献上玉和帛,迎接太阳神。不过,观众们也都不是看客。大家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行“太阳礼”,面朝东方,右手握拳,左手在外护住右手,双手紧握,共同祈求国家富强,将心中的愿望寄托给东升的太阳。
祭日典仪的恢复无疑将增添北京的文化魅力,中国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类似的活动能赋予这些物质文化遗产以活力,让它们成为文化的活化石。
由此也让我想起了“端午”申遗的曾经的遗憾,对于受快餐文化影响的青少年,很难真正了解中华古老文化的源远流长,我曾经在我的学生那里做过调查,对于几个日子的理解,很大一部分认为:“清明”就是烧纸,“端午”就是上山玩,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对于学生的历史文化教育,紧靠历史教师的课堂真的是远远不够的。
了解了日坛的祭祀过程,迫不及待的来到了月坛公园。月坛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西,月坛北街路南。从前无数次的在门前路过,竟没有进去一探究竟的欲望,感谢天坛的游玩,让我有了解开五坛之谜的愿望。
月坛原名“夕月坛”,是北京五坛之一,建于明嘉靖九年(15 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秋分日祭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宿神祗的地方。面积120亩。这里的钟楼、天门、神库等古建筑均保存完好。是中国首都著名古典园林。园内古建为市级文物保护对象。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月坛公园内种植了大量松柏树木,修缮了古建筑;钟楼、天门、神库等古建筑均保存完好。198 年又新建的景点有月坛蟾宫,内有碑廊、双环映月池、广寒桥和嫦娥奔月雕塑。还有天香院、揽月亭、霁月亭、爽心亭、月桂亭等诸景点。种植了婆罗树、梧桐树、石榴树和桂花等名贵观赏树种。扣住了“月”的主题,突出了秋的意境,成为北京一处优美的赏月和游览胜地。
月坛,坛方广四丈,高四尺六寸,面白琉璃,阶六级,俱白石。内棂星门四,东门外为瘗池,东北为具服殿;南门外为神库,西南为宰牲亭、神厨、祭器库,北门外为钟楼、遗官房。外天门二座;东天门外北为礼神坊。月坛坛面以白色琉璃铺砌,象征着白色的月亮。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夜明之神(月亮)的处所。每逢丑、辰、未、戌年皇帝都要亲赴月坛行祭祀礼,其它年份“朝日则谴文臣,夕月则谴武官”代行。皇帝祭月在每年秋分亥时举行,主祭夜明神,配祀二十八宿,木火士金水五星及周天星辰。但因岁月的流逝,坛台已坦荡无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政府对所存古建筑进行修缮,广植花木,成为一处极富诗情画意的人民公园。
据史料记载,祭祀月神并非明清才有,至少秦始皇时代就有。据说:秦始皇东游海上,祭祀的有名山大川和八神,八神中的第六为“月主,祠之莱山”,即齐国北部,渤海之滨,这种祭祀的方式其实是秦始皇采用了齐国人的建议,后代皇帝也就沿袭下来,但保留下来比较有规模的月坛,就剩北京的月坛公园这一座。
由明清皇家祭祀的月坛,还有一个咏月的故事:一天晚上,朱元璋祖孙三代赏月,朱元璋让儿孙作诗。太子云:“昨夜严滩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州。”长孙吟道:“谁将玉指甲,掐破碧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龙未敢吞。”朱元璋觉得“未得团圆”和“影落江湖”都不是吉兆,果然懿文太子死在朱元璋之前,建文帝没有保住皇帝的宝座,流落江湖,不知所终。月坛的碑刻中没有收录这两首诗,可能是传言不可尽信。著名诗人苏东坡,在他的《次韵蒋颖叔扈从景灵宫》中说:“道人幽梦晓初还,已觉笙萧下月坛。风伯前驱清宿雾,祝融骖乘破朝寒。
“朝日”与“夕月”
虽然《周礼》中就已经确定了“两分祀日月”之制,即春分与秋分。但日月之祀在历代的时间并不绝对固定,不过,总的来看,春秋二分仍然是天子祭日月最基本的日期选择。
坛字,在《说文解字》里释为“祭场”,原本是用土堆筑在地面上的高台。古人建坛,主要用来祭祀。而祭祀的对象则集中在天、地、日、月、社稷、先农等最高的自然神。作为祭祀建筑的祭坛,在形制、规模、材料等方面亦有明显不同,这跟所祭神的地位有关。
明代初在南京建日月祭坛,迁都后在北京朝阳门外建“朝日坛”,在阜成门外建“夕月坛”。坛制区分日月。朝日坛的护坛地一百亩,夕月坛的护坛地三十六亩。朝日无从祀,夕月以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共一坛。
春分祭日,在春分日的寅时(大约在凌晨 点到5点,古称“平旦”)迎日出。
秋分祭月,在秋分日的亥时(大约在21点到2 点,古称“人定”)迎月出。
朝日迎神四拜,饮福受胙两拜,送神四拜;夕月迎神饮福受胙送神皆再拜。
东郊以甲、丙、戊、庚、壬年,西郊以丑、辰、未、戌年,天子车驾亲祭。
其它年份遣文大臣摄祭朝日坛,武大臣摄祭夕月坛。如果正祭遇风雨,则设小次于坛前,天子驾就小次行礼。
月坛公园占地8.12公顷,分为南园和北园两部分。
北园以红砖绿瓦的古建筑和规则式的道路为主要特征;而南园则以山石水池、迂回曲折的园路组成一个自然山水园的格局。
北园的建筑主要有月坛;北、西二大门;西大殿;南大殿;四角攒尖亭;西院东大殿;西院南大殿;钟楼;具服殿等。坛台由白石砌城的方台,面东,高1.5米,面积1 平方米,四周为矮墙,墙外有神库、宰生亭、祭器库和钟楼等建筑。
南园又名邀月园或蟾宫园,中部新建一组小园,南园格局以山石水池和曲径而著称,并长年展出盆景。由五开间油漆彩画北房和游廊、花墙组成,院中植桂花,以取“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意,命名天香院,内有露天音乐茶座,播“月光曲”“春江花月夜”等名曲,观光赏月,开展月光晚会,夜有彩色音乐声控喷泉把人引入“溶溶月夜花千朵,灿灿花前月一轮”境界。
南园东北角有种满青松翠柏的小山,顶上建有敞堂,可供人们夏日登高纳凉。西北角的南部也各有一丘,丘上各建一座彩画古亭,名曰揽月亭和霁月亭。登高举目,可俯瞰全园。南山北麓有一玲珑小桥,桥侧有瀑布直泻入池,池中雕一塑像,名“嫦娥奔月”。天香院南侧有块开阔的草坛,上面置有数只石质玉兔,与天香院共寓意为人间“广寒宫”。
月坛公园内还有200米长的大墙碑刻76块,为现代书法家写的历代文人咏月的诗篇。
从2011年首次恢复了民间祭祀月老的仪式开始,每年中秋节,月坛公园便会搭起“兔儿爷山”。老人们纷纷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鞠上一躬,拜上一拜,请一个兔儿爷回家,祈盼月圆人圆、家和国兴。
每到这一天,附近的居民相约来到月坛伴月广场,吃月饼,赏歌舞,听故事,月下欢歌一片。晚8时左右,皇家祭祀盛典隆重登场。上香,献玉帛,行初现礼……月坛公园拜月台前,盛装的“皇帝”三叩九拜。祭祀规模则完全参照清朝记载的祭月典礼进行。“皇帝”特意到月坛昔日皇家祭祀更衣的“具服殿”更衣,然后来到拜月台前。赞礼官、后护大臣、乐舞生……文武百官浩浩荡荡的祭祀队伍重现了百年前皇帝祭月的盛大仪式。读祝官大声宣读祝文“福我兆民”,借此希望月神能造福百姓,祈求平安祥和。
顺便说一句,月坛还是男女老少单身青年的好去处,门票才一元,因为新建的月下老人祠设有婚介服务,代行月下老人之事。单身男女也许还会有奇缘发生哦。
时间太晚,五坛的最后一坛,先农坛,留待下次去历访喽。
共 48 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游日坛月坛,方知公园魅力所在。普通公园是无法与之相媲美的。在介绍日坛、月坛公园时,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格局布置,都是层次清晰,脉络分明的。作为古代帝王祭祀之所,日坛与月坛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寓意特色。文中详细再现了昔日祭拜盛大的场面,以及历代日月坛的沧桑变迁。作为古建筑,文中运用大量详实的历史材料,揭示了古代帝王祭奠神灵日月的深刻内涵。一篇游记,展现的是深厚古朴的文化底蕴。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读游记,品古典文化,开阔眼界,丰富知识面。这就是游记带给人们的精神层面的享受。文章精彩,倾情推荐!祝好作者!【:树阴凉儿】【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4212 】
1楼文友:201 - 08:47:01 读姐姐游记,品文化大餐!过瘾!欣赏姐姐美文!祝姐姐写作快乐! 崇尚自然,任其自然,顺其自然,乐得自然。
回复1楼文友:201 - 16:22:00 谢谢妹妹辛苦,拜赏妹妹精彩按语,祝福妹妹快乐永远
2楼文友:201 - 16: :04 拜读姐姐游记,免费游北京日坛月坛,品文化大餐,学习人文历史,领略姐姐文采!问好姐姐!祝福雅韵精彩无限! 心怀坦荡,以诚交友友更亲,畅游文社,以笔抒情情更浓。
回复2楼文友:201 - 22:20:40 多谢妹妹留言鼓励。祝福妹妹快乐幸福
楼文友:201 - 17:19:46 姐姐文中的日坛乐坛,是古代帝王祭奠神灵的神坛,蕴藏了古老的历史文化,具有很好的欣赏价值。问好才华的碧荷姐,写作快乐!
回复 楼文友:201 - 22:21: 5 多谢红梅妹妹百忙中留墨鼓励。祝福妹妹快乐幸福
4楼文友:201 - 09:29:41 姐姐用精湛的文笔,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与笔尖,为我们详尽地介绍着首都北京的人文景点。日坛和月坛,在姐姐的解读下充满了魅力和神奇,也让我们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谢谢姐姐,祝贺佳作获精!深深祝福! 记住美好,忘掉烦忧,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复4楼文友:201 - 19:5 :15 谢谢妹妹谬赞,和妹妹比起来,差距还太大,还要向妹妹学习才是。
宝宝健脾胃推拿
宝宝脾虚吃什么
宝宝便秘吃什么
小儿流鼻涕吃什么好乙型流感饮食吃什么好
分销平台管理软件
上一篇:天涯独自一个人的风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