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南京保卫战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2-15
南京素有“东南咽喉,南北要道”“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洲”“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之美称。更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自从东吴孙权大帝于公元229年定都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十国的南唐;明朝;太平天国先后在此定都。1927年定都南京后经过首都计划和黄金十年的发展,南京已初具规模。1937年11月12 日,淞沪会战结束,上海市市长俞鸿均沉痛宣告上海沦陷。11月中旬,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南京防守问题,大多数将领都不主张守南京。他们认为南京背靠长江,一旦大部队被包围则无法脱身。主张把南京设为不设防城市;唐生智在会议上说“南京是我国首都,又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如果弃城不守,不仅对不起民众;更对不起国父的在天之灵。”也支持唐生智的主张,因为德国大使陶德曼调停中日战争,守卫南京可以为和谈多争取一些时间。随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
1937年11月,中国淞沪会战失败后,占领上海。直接威胁当时中国首都南京。为此,中国做了两手准备:一是宣布将迁至重庆,以表明持久抗战的决心。二是制定保卫南京的计划。
但南京是守还是弃,首先成为一大问题。若单纯从军事方面考虑,南京没有死守的条件:南京守军数量有限,且大部刚从淞沪败退归来,士气低落,缺编少员;南京城受地理条件所限(可被敌人三面合为,北面受阻于长江)在历史上就易攻难守。
所以当时内多数将领主张保存实力,放弃南京。提出将南京设为不设防的城市。将领白崇禧一开始便表示:“现部队已残破不全,也没有后续部队可调度,建议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
是守是弃,为此连续开了三次会议。最高决策者一直没有拿定主义。南京作为首都,除军事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其对政治、外交方面的影响。若首都不战而失,对内,无法向国人交代,之前所表寸土必争的抗战决心岂不成空谈?对外,自从抗日战争爆发后,始终积极寻求外部干预,希望借助国联或其它大国的施压,调停与的战争。若不能向外显示抵抗意志和实力,又如何借外力反制?所以,在看来,南京即使不能长期坚守,也应作短期抵抗。
就在这时,唐生智站了出来,他慷慨激昂地向说,自己愿与南京共存亡,听着也是非常开心,于是便让他担任为将军来守护南京。由于他作战经验少,在战术指挥方面却坚欠缺很大,种种原因也是让损失惨重,依旧没有能守住南京。
侦察机在南京上空侦察。
飞机轰炸南京。
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守军奋起还击,“淞沪会战”打响。8月15日,飞机就开始轰炸南京,弱小的中国空军升空迎敌,拉开了“南京空中保卫战”的序幕。
1937年8月15日,侵华第三舰队海军航空兵的轰炸机27架,飞越东海,对南京进行空袭,其中16架轰炸了大校场一带以及八府塘居民区,并对大行宫、中山东路一带进行扫射。首都防空司令部令南京机场空军以及防空部队的高射炮兵对侵华飞机迎战还击,击落侵华飞机6架。9月上、中旬,侵华第三飞行团在崇明岛建立陆地机场后,于9月19日(农历八月十五日)传统中秋节之际,派出66架飞机突袭南京。首都防空司令部令各部队进行防空拦击,击落侵华飞机7架。长谷川清向驻南京的外国使团发出:“将于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一日正午十二时后,对南京城内及附近之中队,及一切属于华军军事工作及活动之建筑,采取轰炸及其它手段。”20日,即派出50架飞机,轰炸南京、参谋总部,以及市民居住区。9月22日,又派出飞机65架,分两批轰炸中央党部,城南街道、城北新住区、下关难民收容所,炸死炸伤200多人。9月25日,侵华95架飞机,分5批空袭南京,投掷500枚炸弹,轰炸军政部、、、狮子山炮台、中央广播电台、中央通讯社、电灯公司、自来水公司、中央医院、中央护士学校、市政府卫生局、广东医院、下关轮渡码头、下关难民收容所,以及八府塘、白下路、山西路、高楼门等居民区,炸死炸伤600余人。首都各防空部队奋起抗击,击落日机5架。此后,侵华飞机对南京的空袭越来越猛,驻南京机场的空军以及高射炮兵部队虽然英勇抗敌,终因数量太少,无力制止侵华飞机的疯狂轰炸。
牺牲在南京的航空烈士合计23名,他们分别是:吴可强、黄居谷、刘炽徽、刘兰清、戴广进、傅啸宇、曹芳震、张韬良、敖居贤、乐以琴、黄正裕、方长裕、赵庸,蔡振东、张褀、李岳龙、魏国志、杨季豪、吴范、袁汝成、全正熹、游云章,马金钟。
在这之中,有十二名烈士是轰炸机的飞行员和乘员。其中,黄正裕、方长裕、赵庸,蔡振东、张褀、李岳龙、魏国志是1937年10月15日从南京起飞轰炸上海时,坠机于通济门外而牺牲的。杨季豪、吴范、袁汝成是10月23日轰炸了上海之后,返回南京时在大校场机场发生事故坠机牺牲的。全正熹、游云章是10月24日驾驶轰炸机从山东省济宁飞抵南京,准备轰炸前线时,遭遇日机偷袭而牺牲的。其他十一名烈士:吴可强、黄居谷、刘炽徽、刘兰清、戴广进、马金钟、傅啸宇、曹芳震、张韬良、敖居贤、乐以琴,都是与空袭南京的飞机展开空战、在空中保卫南京这座城市时牺牲的。
轰炸机经过中山陵上空。
1937年12月,遭轰炸昔日繁华的首都南京城,已经沦为一片破败景象。
南京城到处房屋,死尸遍地,惨不忍睹。
机戒化部队向南京开进。
南京守军在郊外阻击。
12月5日,飞机一波又一波掠过南京上空,炸弹如雨点般坠下。数以万计的南京市民在轰炸中流离失所。南京保卫战的外围战斗也开始打响。在南京的南部是牛首山阵地,第六师团和第一一四师团先头部队于12月8日上午抵达牛首山-将军山阵地。防守牛首山的是国民军74军58师。进攻部队刚前进到半山腰就被58师的轻重机枪打的抬不起头。几次冲锋都被守军打退。炮兵部队对我58师阵地进行猛烈的炮击,而58师仅仅有十多门八二迫击炮和4门75毫米山炮 。仅仅相当于一个中队的火力,在炮击中,由于守军重武器不足,数个机枪碉堡被重炮摧毁。数千在炮击过后在大正十一轻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的掩护下向牛首山发起冲锋,当时58师一线阵地已被炮火全部摧毁,守军只能与敌军进行白刃战;在手榴弹的声中和气壮山河的叫喊声中,上百名守军疆场;很多士兵都未来的及看家人一眼。在占领第一线阵地后,第六师团第四十五联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担任敢死队,趁机拿下整个牛首山,第二中队抽调了第一批部队,敢死队刚进入半山腰就被左右两侧的交叉火力全部消灭。敢死队队长石原伍长当场阵亡。第四十五联队联队长竹下义晴命令工兵摧毁我军地堡。守军连忙向空中发射照明弹,40人的工兵小队当场被消灭37人。谷寿夫命令第六师团所有重炮对牛首山猛轰,同时命令第六师团第三十六旅团第二十三联队第二中队向牛首山进攻,58师守军虽然已接近极限,但是战斗力还是有的。在守军仅有的轻重机枪火力交叉下第二中队不断有人倒下。在重炮的火力压制下,牛首山两翼阵地全部失守。经过连日58师伤亡惨重,第七十四军军长俞济时命令剩余守军撤回城内。
南京保卫战中队战斗序列。
侵占南京作战序列。
12月9日上午,占领南京外围阵地,第六师团在占领牛首山后主力向雨花台,中华门推进;第九师团在占领大校厂机场后向光华门推进;第十六师团攻占汤山后向紫和中山门推进。整个南京保卫战最惨烈的就是南京城廓阵地的战斗, 我们从这个事实不难发现这场战争的残酷与激烈程度,在攻占南京的士兵日记里记录这这样一句话“从天而降的迫击炮炮弹和捷克式轻机枪的点射成为我们最大的噩梦”防守光华门和雨花台的是分别是87师;88师。这两个师是的御林军,前身是警卫1师警卫2师,在北伐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更是的贴身警卫。所以最先补充的德械装备就被优先补充到了这两个师。而雨花台历来都是南京城的防守要地,当年曾国藩太平天国起义就在雨花台前与太平军展开了数次争夺战。南京卫戍司令部为了增强守军力量,特命88师防守雨花台阵地。
12月10日,对南京城廓阵地发动猛烈进攻。早上6点,第六师团先对雨花台阵地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炮击,7时,第二十三联队第一大队第四中队第一个对雨花台阵地发动大规模进攻。冲到半山腰的时候88师守军用轻重机枪猛烈回击,第四中队伤亡惨重。但也得硬着头皮往前冲,因为一线四个师团各个联队和中队都想第一个进入南京。山坡两侧的几个火力点让第四中队一线小队进退不得,死伤累累。谷寿夫下令炮兵对我军阵地进行猛烈炮击,同时命令第一中队协助第四中队进行攻击。在炮击中我军的很多工事都被摧毁,但是88师守军保卫南京的决心异常坚定.随即用迫击炮还击,10分钟内发射了100多法炮弹,第四中队和刚上来的第一中队只能后退。为了攻占雨花台,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命令第四十七联队快速赶来第一线参加战斗。10日16时,第四十七联队主力全部感到雨花台一线。第四十七联队第五中队和机枪第二中队在八挺九二式重机枪的掩护下向88师阵地发起攻击,战前我军在雨花台阵地前方埋入不少地雷,不少被炸的粉身碎骨。联队长长谷川正宪看到一线部队迟迟进攻受阻,命令第三大队选出一支敢死队晚上偷袭雨花台前面的82高地。经过计划第11中队94人被选为敢死队,他们在日记中写到这次是活不成了。晚上19时,第三大队大队长江岛虎雄下达了偷袭的命令,为了防止被我军发现,偷袭部队全部采用匍匐方式前进。当前进至300米时,中队长首突然拔起军刀大喊冲锋。守军疏于防范,使82高地一线阵地被占领。紧接着开始对二线阵地攻击,守军补充旅第二团用手榴弹;82迫击炮;捷克式轻机枪;马克沁重机枪进行猛烈的还击。在中击毙第三小队小队长山添三郎,的迫击炮和机枪全部被守军摧毁,中队长首腿部中弹。滚入战壕后被抬下,守军见状随即派出一个连对进行包围。捷克式轻机枪不断对喷出火舌,手榴弹如般落入阵地。进攻的完全被88师压制,挥舞战刀的代理中队长也被机枪打成重伤;整个第11中队仅剩一个准尉军官在指挥。位于二线的第12中队受到第11中队的求救电报,随即在炮兵掩护下向82高地进攻,但数次冲锋都没能和11中队接上头,12中队也死伤数十人。在后方的长谷川正宪下令整个联队一起冲上去,重炮;穿甲弹;燃烧弹覆盖了整个82高地。重武器不足的守军只能躲在战壕里,等守军发射照明弹的时候才发现最近已经不到50米的距离,连忙用捷克式轻机枪;勃郎宁轻机枪;MP18冲锋枪;马克沁重机枪进行反击。十多分钟过后机枪手周围已布满上千发弹壳,在的重炮猛烈打击下,守军死伤惨重,88师264旅旅长高致嵩见补充第2团伤亡惨重已经无力全歼包围圈的,下令守军撤至雨花台阵地进行最后的死守。
雨花台的战斗同样惨烈,12月11日早上七时,第六师团100余门大炮一起向雨花台发起猛的炮击。随后向雨花台发起猛烈进攻;不足800人的88师补充旅第二团奋力抵抗。冲在最前面的第13联队第二大队第八中队中队长中村进被守军击毙。从10日开始已经有五名中队长战死;谷寿夫命令所有大口径火炮;穿甲弹;燃烧弹想雨花台发射,在压倒性火力下,中队英勇奋战。不少年轻的士兵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侵略者的钢铁洪流。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阵地仍然掌握在中国守军手中,为了尽快占领阵地,五六十辆装甲车向守军发起冲锋,88师士兵立即就地挖掘反坦克壕进行阻拦;有的战士直接带着几捆手榴弹钻到坦克下面与敌人同归于尽。此时已经占领整个雨花台左翼阵地,为了不被第六师团和第一一四师团包围歼灭,88师师长孙元良命令剩余守军撤退到雨花台核心阵地。
南京守军顽强抵抗进攻。
12月12日早上七时开始,第六师团和第一一四师团8个联队轮番对雨花台两千米的阵地展开了猛烈进攻。半山腰到处都是的尸体,88师的守军拼死抵抗自身伤亡不断增多,面对十倍之敌一直坚守到下午14时。88师第262旅旅长朱赤;第264旅旅长高致嵩;524团团长韩宪元;527团团长李杰;防守雨花台的12个步兵营阵亡了11个营长,连排级军官阵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南京城墙的中华门是最大的城门里面还有三座瓮城,占领雨花台阵地后已经兵临中华门城下,剩余的88师守军用手中仅剩的武器反击,重炮不断向中华门猛轰,第47联队和第13联队多次向中华门进攻都没能攻进城门,下午17时,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宣布撤退的命令。但88师仍拼死抵抗,为大部队的撤退争取时间;到了12日晚上22时,第13联队决定13日凌晨再发动一次进攻,并对配属的工兵第六联队第二中队下达了爆破中华门的命令。工兵在夜色的掩护下将一百公斤炸药装入城墙缺口里,点燃导火索;轰的一声城墙被炸开了更大的缺口,12月13日零时左右,第13联队第二中队架起云梯打算从缺口处攻入城内,守军已被声惊起,迅速向展开,战争刚开始就进入到了白热化状态。最后,靠着源源不断的兵力和武器优势击溃守军占领中华门。
强攻攀爬南京城墙。
防守紫的教导总队是当时中国屈指可数的几支德械部队之一,有直属炮兵营。下辖三个旅六个团。除了毛瑟步枪;手枪;捷克式轻机枪;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外,还有少量的MP18冲锋枪。教导总队的前身也在北伐战争中大放光彩,在1927年的龙谭战役中,教导总队以极大的伤亡抵住了孙传芳五省联军的进攻。为定都南京的稳定谱写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特意把孝陵卫批给教导总队作为训练基地以示奖励。进攻紫的第十六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在12月7日就被教导总队的炮弹击伤大腿,进攻紫的数次进攻都被守军击退。今天我们去南京旅游一个必去的景点就是中山陵,台阶左侧的铜狮背部有一块几厘米的凹印;那个就是南京保卫战期间重炮轰击导致的。12月10日,第16师团第33联队用重炮轰击守军阵地,炮击结束后,第33联队和野战炮兵22联队第八中队开始攻山,教导总队的官兵从山顶的碉堡和下方的水泥机枪掩体等处不断用迫击炮和机枪进行炮击。由于战事一直呈胶状态,上海派遣军司令朝香宫鸠彦要求第九师团派出一部分兵力协助十六师团攻山。第九师团35联队联队长富士井未及命令第三大队900多人前往紫。虽然增加了一个大队,但战况依旧没有改变,增援的第35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菅原梅吉和十六师团33联队第九中队中队长野田耕夫相继被我军击毙。恼羞成怒的解决采用放火烧山的极端方式来击溃守军。第33联队是12月13日上午10时占领的紫天文台,唐生智在12月12日下午5时下达突围令,紫上的中国守军一直坚守到了第二天上午10时30分,整整18个小时;过后教导总队第三旅从保卫圈间隙冲出重围。
在光华门、紫、中华门、雨花台等地中队与发生过激烈交战。以淳化镇为例,当时驻守南京东南淳化、方山一带的是王耀武第51师,自12月5日起,携优势炮火的114师团,对防守淳化镇的51师的正面阵地则以飞机炮火连日轰炸。“其步兵又复猛烈攻击,战况异常惨烈。”从5日到7日51师“官兵伤亡达九百余人”但士气依然旺盛,阵地也很稳固。猛攻淳化十多次而未得逞。8日早晨,又增加了两千多人,大炮十余门,其正面部队在飞机、炮兵、坦克车掩护下向淳化猛攻。51师守军奋勇抗战,杀敌甚多,阵地屡失屡得,伤亡甚大,301团代团长纪鸿儒负重伤,连长伤亡9员,排长以下伤亡1400余人。305团团长张灵甫负伤,连长伤亡5员,排长以下伤亡600余名。由于没有后援兵力,该镇于午后4时失守。
南京下关挹江门。
攻占光华门。
当时的萧山令只是宪兵副司令,按理说,再怎么轮也轮不到他来守城,但在那个生死存亡的关头,所有应该负起责任的人都选择了逃避,只有萧山令,这个身材不高的湖南汉子,选择了坚守。
除了宪兵副司令的身份,萧山令还被火线任命为首都警察厅长、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后来,南京市的市长马俊超也跑了,市长的位子也落到了萧山令的头上;再后来,唐生智下达撤退命令后也走了,萧山令又担负起了渡江总指挥的责任。
一人身兼六职,听起来很风光,但实际上却是无奈之举,让人心酸。
其实,萧山令不是没有走的机会,早在尚未破城的时候,他的一个部下,也是他的同乡好友陈辑川,就来找到他,劝他早点离开,不要做无畏的牺牲。但萧山令却说:“受命拱卫首都,防守无方,无以对党国,杀敌不力,无以对金陵老小,贪生怕死,俯首称奴,何脸见江东父老?我走了,南京的老百姓怎么办?”这样的豪言壮语,其实唐生智也曾说过,但后来形势所逼也走了。但萧山令没有走。
1937年12月9日,陈辑川再次找到新街口的临时指挥所,劝萧山令早作退计,萧山令凛然答道;“现形势已乱,各自只顾逃命,满城游勇散兵,不听指挥,军心民心无法稳定, 守土为国是军人的职责,我应尽忠报国,笑卧沙场,死守南京,我意早决!”其视死如归之浩然气,陈辑川肃然起敬。
1937年12月12日下午3时,电令;“全线突围撤退”命令萧山令为渡江总指挥,各军团按指定地点突围。突围命令下达后,除83军,66军按军令绕栖霞山突围外,其余74军、72军、71军、87师、88师全部夺路涌向下关,数十万军民争相抢渡,乱成一团。
萧山令镇定如铁铸,果断的命令宪兵队长罗友胜带大部宪兵到蛇山、龙蟠山阻击,自己则率部拆屋扎筏,掩护军民渡江。在整个夜晚里,萧山令数次被部下推到筏上,但他几次都挣脱上岸指挥掩护扎筏抢渡,直到12月13日晨,下关仍有三分之二的军民无法渡江。此时已经突破南京城南门,蜂拥而入,萧山令将军为了能够多营救一些官兵和百姓,率督战队殿后死守。只是此时江边已无多少船只,大量的撤退部队壅挤一地,争先抢渡,自相践踏和火拼,令指挥官萧山令肝肠寸断。
1937年12月13日下午4时,率领宪兵与反复长达5小时之久的萧山令将军部下数千人全部阵亡。眼看外无援兵,城内数十万百姓官兵竟然无船可渡,皆陷于日寇之手。为了避免被俘,萧山令朝天磕了三个头,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萧山令大义凛然,举枪殉国,血染金陵,以自己的义举,实现了“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诺言,时年45岁。据当时在场的人回忆,萧山令自杀殉国后,遗体仍然屹立在滚滚江水中,好久才慢慢倒下。。
1937年12月11日,为避免南京守军被围歼,下令相机突围。
接到命令的唐生智,为避免担责,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向守城部队下达撤退命令。从而失去了在形成紧密合围前突围的最佳时机。而且书面命令下达后,唐生智又下达了内容不一致的口头指示,从而降低了命令的严肃性,以致大部分部队未按计划突围,造成大批守军滞留南京,成为对象
12月12日,从拂晓开始,飞机大炮密集向各城门集中轰炸,城墙四周房屋,城墙洞开。战至中午12点,雨花台被占领,紫第二峰沦陷,中华门和中山门被突破。成千成百的中国士兵在没有长官指挥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身躯阻挡敌人。12月13日,侵华各个师团遵照松井石根关于“占领南京,迫使中国屈服”的总方针,贯彻“进城扫荡,杀掉全部俘虏”的命令,于午前,各以一部进入南京市区,执行扫荡任务。侵华第六师团第十一旅团第十三联队,在工兵第六联队及装甲运兵车的掩护下,攻入中华门,并占领该处;第十七联队第二大队,由通济门入城。侵华第六师第三十六旅团第四十五联队,由棉花堤进到上新河,与突围的卫戍军部队遭遇,阻止卫戍军的突围撤退。第二大队坂本大队长指挥所部由汉中门入城进攻清凉山。高桥中尉指挥的山炮兵、工兵和骑兵各1个小队,于7时抵达下关江边,与首都宪兵司令部副司令萧山令带领突围的宪兵部队遭遇,萧山令组织宪兵拼杀,终因弹尽援绝以身殉国。12月13日,占领乌龙山,14日,攻占幕府山炮台,俘虏炮台官兵1400余人,同日,根据中国大本营的指示,唐生智在临淮关宣布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撤销,撤至江北的卫戍军部队改隶第三战区。南京保卫战基本结束。
至此,侵华完全侵占南京。此后数周,侵华在城内外,烧杀淫掳,无辜达30万之众,制造中国史上、也是世界史上罕见的惨绝人寰、震惊世界的南京大惨案。
攻占中山门。
疯狂被俘的中人。
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将领
萧山令:南京卫戌司令部参谋长,1937年12月13日牺牲于南京下关码头,追赠中将
罗策群:第159师副师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保卫战。
高致嵩:第88师264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中华门。追赠中将。
朱 赤:第88师262旅旅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中华门。
易安华:第87师259旅旅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南京莫愁湖。
李兰池:第57军副旅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太平门。
司徒非:第160师参谋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保卫战。
姚中英:第157师参谋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保卫战。
刘国用:第74军58师174旅少将副旅长12月于南京殉国
卫南京:1937年12月13日因弹尽与数千将士于水西门外殉国
蓝运东:预备第10师少将参谋长,12月于南京殉国
万全策:教导总队第1旅少将参谋长12月11日战事最激烈时阵亡
雷 震:教导总队第3旅上校副旅长,1937年12月12日血战殉国。追赠少将
华品章:第88师262旅上校副旅长,1937年12月12日下午南京殉国,追赠少将
黄纪福:第66军159师477旅上校副旅长,1937年12月12日,太平门牺牲,追赠少将
以上将领尸骸无一从南京城中运出
南京保卫战虽然失败了,但是中人在面对比自己强大几十倍的敌人的时候,已经用惨烈牺牲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和勇气,他们的鲜血将永远留在历史之册中。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守军
解释:执行守备任务的军队。如:敌方守军约五千余人。
雨花台
雨花台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雨花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念圣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和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一个集教育、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江苏省级纪念性风景名胜区。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频道之“雨花台”栏目介绍:雨花台一个山岗,在1927年以后的一段岁月里,这里却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有不计其数的烈士倒在血泊之中,其中留下姓名的仅2401位。
上一篇:伐道击法 第三百七十章 虎口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