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探幽古上安寻访英雄魂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1-27

借端午小长假,不如出去走走,或许,能有一番奇遇,也未必可知。

旅游,不一定非去什么名山大川,拥有敏感多情的心,带着善于发现的眼,又何愁世间没有美景呢?此行,目的地很简单,就是隶属于山西省太谷县范村镇的古上安村。

古上安村建于明万历年间,周遭群山环绕,古朴苍凉。村落系古之护城,城墙为砖砌而成。这里,传统文化积淀深厚,耕读遗风甚为浓重。在方圆不到二里的村落,依山而建,散住着百余户人家。然而,就是这么一座不起眼的古村落,竟孕育了一位帝师、两位一品大员、四个阁老、六个诰命夫人,还出了上百名县令。

村落里,古建筑大多在“文革”中遭到破坏,古槐枯枝间、断壁残垣里,依稀可见当年之盛。倘若欲来此地看景,说实话,并无什么可看之处,反倒是此处英雄辈出,颇令人景仰。

最让人感兴趣的,莫若一代豪杰牛天畀——牛总兵。牛天畀(1717——177 年),字馨宜,清朝将领,以武进士授蓝翎侍卫,屡建战功,累迁四川川北镇总兵及贵州都督、威震大夫。后随定边将军温福征伐金川,为解木果木大营之危,亲自率兵驰援,从早晨至下午,力战,重伤而死。死后,谥毅节,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位列“平定金川前五十功臣”第十位。尤其是乾隆皇帝,为表彰牛天畀之忠勇,亲自为他撰写祭文与碑文,并下诏,将其图像永久藏于中南海紫光阁,并入祀昭忠祠。

这些史料,均来自《太谷县志》。从现存资料来看,牛天畀其人,忠则忠矣,勇则甚勇。然而,在这些冷冰冰的正史里,却丝毫看不到牛总兵的喜怒哀乐,感受不到他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温度。

较之冠冕堂皇、端着一副架子的正史,我独独偏爱野史传说,偏爱老百姓口耳相传的掌故故事。在老百姓口中,那些绘形绘色的讲述,要远比正史来得更实在、更富传奇性,也更具人情味。

幼时,村里的白胡子老爷爷常头围一方白羊肚毛巾,于大槐树下坐定,手捧一杆长长的烟袋锅,于吞云吐雾间,故意咳嗽几声,而后,有板有眼地讲起牛天畀的故事——

少时,牛天畀读私塾,每每途经村里的土地庙,那庙里坐着的泥胎神像定要起立、施礼。天畀年幼,甚恐,归家,将此事一五一十说与母亲。母亲焉知就里,于是,悬挂一方竹帘,将庙门遮住。这样,天畀再经此处,也就看不到庙里的神像了。

想来,天畀天生即是大富大贵之人,土地爷的身份比他要卑微许多,也就自当为未来的总兵爷每日施礼问安了。

天畀淘气,夏日时分,上房掏鸟,下河捞鱼,与其他少年别无二致。

私塾房檐一角,宿有一窝麻雀。先是老麻雀从别处衔来树枝树叶筑巢,未过几日,屋檐处渐渐传来了雏雀稚嫩的鸣叫声。一日,私塾先生午睡,忽闻有人吵吵嚷嚷,扶梯上房。先生气恼不过,披衣下床,想出门看看到底是哪个捣蛋鬼在掏鸟窝。先生不出屋倒是不打紧,这一出门查看,着实吓了一跳。只见一架梯子上,斜卧着一只小老虎。那老虎,豹头环眼、花纹艳丽,正伏在梯子上,伸出一只毛茸茸的爪子,揭开瓦片,向鸟窝里探去。先生大惊,倒吸一口凉气,赶紧屏息静气,蹑手蹑脚逃回了私塾。惊魂甫定,细细思量,此处虽居山内,然自古未曾见过老虎出没,又怎能出现这番情景?何况,虎又怎会掏鸟窝呢?揣摩良久,忽想到学子牛天畀进退有致、绝顶聪明,显然与众不同,似有将相之才,先生恍然大悟:日后,此子必成大器,上可安邦定国,下可体恤黎民,乃经世大才!

自此,先生待天畀甚厚,关爱有加,勤教读书,只期冀有朝一日终成大器,造福一方。

先生慧眼识人才,果不其然,天畀年长,于乾隆七年(1742年)进京应试,中武进士,授蓝翎三等侍卫。十三年,出江西兴国营都司,又晋湖北德安营参将,迁湖南宝庆协副将。三十二年,擢湖北襄阳镇总兵。丁母忧,回籍守服。服满,出四川川北镇总兵。

金川兵乱,天畀奉诏征讨。临行,天畀嘱咐妻儿:某某日,当登上故乡上安村的瞭望台西望,倘若西方一股红烟升起,天畀当生;倘若升起的是一股黑烟,那应该是天畀以身殉国了。嘱罢,妻儿洒泪告别。

乾隆三十八年(177 年)6月12日,天畀力战木果木营,手擒一女贼首,将之夹于肋下。女贼首乘天畀不备,从战靴中拔出一把雪亮的匕首,直刺天畀心脏。一代英豪,就此身负重伤,死于阴人之手。悲哉!痛哉!

妻儿每日思念,登瞭望台西望。忽见西方地平线上,一道黑烟裹着尘沙,直冲霄汉,刹那间遮天蔽日,有如暗夜。妻儿泣涕失声,知天畀已然归天了!

白胡子老爷爷讲到此处,红了眼,几行浊泪滚滚而落,打湿了衣襟。

牛天畀生前忠勇报国,死后却甚为凄凉。据说,妻儿得知天畀战死,速派家人远赴金川寻找尸体。然而,山高路远,到家人赶到金川战场,那里,却早已面目全非,难以找寻天畀尸身了。

家人四处探问,终不可得,只寻得一根发辫(有人说,是天畀的发辫)带回了老家。

这条发辫,供于祠堂,由值更人日夜看护。自从发辫供奉于牛氏宗祠,每日深夜,值更人都能听到祠堂里传来朗朗的笑声。有人拊掌笑云:

说我无儿也有儿,

说我无女亦有女。

生前乞讨命多舛,

死后成了牛总兵。

值更人不敢声张,心中暗忖:恐怕,那条发辫,是乞丐留下的,而非牛总兵本人的发辫吧?

但不管怎样,牛总兵的遗骨,怕是永远也找不到了!

……

故事悲情,让人唏嘘不已!

所幸,这次探访上安村,进到了总兵府。总兵府一溜儿坐北朝南,分东院、正院、西院三处。东院已拆平,西院在土改时期分到了另一家名下,唯剩正院,一座二层砖混窑洞,依然矗立在岁月风尘中。

正院里,犹住着牛天畀总兵的第十二代玄孙。老人七十多岁,看起来身体康健,精气神也佳。与老人打听牛天畀的旧事,也是语焉不详。所幸,所谓祠堂中保存过乞丐发辫之说,实是杜撰,并无确实之来源。

澄清了这一传说,我长出一口气,为历史的真实,也为牛总兵的命运!

历史的烟尘曾遮蔽多少动情的故事,关于人,关于人性,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我期望,当我再次翻开厚重的史册时,其中,能散发出一种温度,一种生动鲜活的温度,而不是冰冷的字体!

二零一六年农历五月初七日,是以志之。

共 2 5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上安村位于山西晋中市太谷县范村镇东北部,是个小有名气的明清古村落,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晋商文化和民俗文化并存的古老山村。这里古朴宁静,历史上曾英雄辈出。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人物、建筑、历史、风俗、农家乐等,景人合一、独具特色。作者重点描述了屡建战功的清朝将领牛天畀——牛总兵,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是清乾隆年间武进士,御前侍卫,生前为贵州提督,是个忠勇之士。年少时,很是淘气,上房掏鸟、下河捞鱼,自从先生发现他有将相之才后,对他关爱有加,终成大器。金川兵乱,天畀奉诏征讨,英雄身负重伤,以身殉国。这篇游记写作手法新颖,不落俗套,富有传奇色彩,故事性强,引人入胜,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就站立在读者面前。结尾部分提到了关于人,人性,升华了文章主题,给人启迪,值得细细品茗,倾情推荐共赏!【:阿巧】

1楼文友: 14:00:17 感谢思绪老师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2楼文友: 14:1 :10 古朴的村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耐人寻味。清朝将领牛天畀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更是给文章锦上添花。英雄已矣,但其精神却长存。感谢思绪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

回复2楼文友: 09: 4:45 感谢阿巧老师的辛勤劳动与精彩编按!老师辛苦,问好,敬茶,并祝老师创编愉快!

楼文友: 14:1 :50 问候思绪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作愉快!佳作不断!

4楼文友: 15: 4:18 晋文化,深厚,学习学习。

回复4楼文友: 09: 5:26 谢谢老师来访,请坐,喝茶!还得多向老师学习!

5楼文友: 01:14: 6 祝老师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频!!

回复5楼文友: 09: 5:48 感谢天龙社长,问好,夏安!

6楼文友: 08:45: 7 号情趣,好文章!祝在荷塘写作开心!

回复6楼文友: 14:5 :14 瞎胡写的,有欠章法,贻笑大方了。

7楼文友: 11:28:40 站在历史与今天之间,站在正史与野史之间,聆听着英雄事迹,触摸着英雄的温度,向革命精神致以虔诚的敬意!精神永在,温度自在心中。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7楼文友: 14:55:15 谢谢红叶老师支持!只是, 革命精神 是没有的。呵呵

调理便秘的方法

拉肚子的饮食注意什么

厌食症的症状如何治疗

灯盏花龙头企业发展
云南特色植物灯盏花效果怎么样
病毒性感冒会反复发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