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征文生死相依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2-26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年已八十岁的父亲竟然出了个爆炸性的。这对于这个有着深深恋母情结的他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虽说母亲得病多年,在最后的时间里家里人也已经全力救治,该用的办法全用了,该花的钱也都花了。可是他还是难以自拔。他甚至想过,安排好母亲的后事,他再开诚布公的和父亲谈一下他的养老问题。如今他的行为太后滞了,他很气愤也很无奈。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这么做,他觉得有点不可理喻。但是他现在在情绪的最低谷,他什么也不想说,什么也不想管。老天爷啊,为什么一切的不幸都压在了自己的身上呢?他仰天长啸,一行浊泪顺势而下。沉思了一会儿,他坐正了身子,决定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绪。

父母感情笃深这是亲戚邻居有目共睹的。在年轻的时候,他们可是村子里有名的和睦夫妻。父亲当时在总校做校长,在全县的校长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好校长。而母亲就在家抚养孩子,种地,夫妻俩互相关爱,互相理解,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互相扶持,互相理解,许多人提起他们都竖起大拇指。作为儿子他简直是生活在幸福的蜜罐里,无论生活和学习都高人一筹。就算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父母的感情也从没受过影响。有时他甚至固执地认为二三十年代人的感情都有时代的烙印,任何风吹浪打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有一段特殊的时期,父亲被调到离家一百里的学校做校长,那时他最小才六岁。可是母亲并没有因为父亲不在家而使家里一团乱麻,而是无论自己如何辛苦都把家里的事安排的有条不紊。记得一年冬天,妈妈得了重感冒,不能起床,不断咳嗽,他实在看不过去,想到镇上给父亲打回来领母亲去医院看病,但是被母亲阻止了。当时母亲满脸煞白,有气无力地说:“没,没事,我能挺得住,不要因为我耽误你爸单位的事。”说着母亲就硬撑着起来了,给家里的孩子们做饭,他十分心疼,赶紧帮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就这样一直一周,父亲回来了,母亲的病也基本痊愈了。父亲知道后心疼地对母亲说:“以后别这样,重感冒有时很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病,大意不得。”母亲听后满不在乎地说:“庄稼人啊,哪有那么矫情。”然后二人相视一笑,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看着父母感情这样,他就觉得格外幸福。

转眼他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因为工作太累,加上工作应酬经常喝大酒,得了急性肝炎。这次可把母亲吓坏了,她是农村妇女,不懂肝炎是什么病,但她知道肝上的病得了就不容易彻底好,因为本村有几个身体特硬朗的人都是因为肝上有毛病去世的。母亲是个很惜命的人,又一直把男人当做天。于是平生头一次把孩子托付给邻居,自己亲自到镇医院给父亲陪床,什么事都不要父亲插手。听父亲后来描述,简直把他侍候得像太上皇一样。父亲不忍心她那么辛苦,就心疼地说:“也不是什么大病,很快就好了,不要觉得有多严重的。”哪知母亲听后却正色道:“那可不行,你可是咱们家的唯一的支柱,全家都指着你呢。就算什么砸锅卖铁,也要治好你的病。”父亲见她这样就故意逗她:“等哪一天我真走你前面了,你咋办?”

“呸呸,谁叫你说不吉利的话。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啊,我就守着孩子过到老,绝不再嫁,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父亲说到这里,总会无限感慨的说“这辈子遇见你妈,值了。家里事从没叫我操过心,苦活累活也都是她一个人撑着,你妈这人可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母亲也不多说什么,好像她做的事天经地义,然后还是相视浅笑,像日子一样平淡。每当听到这里,他也比父亲都高兴,还有比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更幸福的事吗?

本来他以为家里的日子就会这样不断地延伸下去,可是厄运从来就不给人准备的机会。就在家里的所有孩子都成家立业后,母亲的身体也出现了状况,那时她才五十四岁。最初的症状就是母亲忽然容易饥饿了,而且经常心慌,逐渐的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喜欢吃甜食。母亲也和家里人说过自己的这种不同的感受,但是她又自言自语说自己可能上了年龄就不予理会。父亲也劝她去医院检查检查,说是养病如养虎。可是她的身体一直很硬朗,没吃过什么药,就这样过去了。又过了两年,母亲觉得这种感觉越来越严重,而且有点心慌得难以控制,吃的东西也出奇得多,父亲实在不放心,就领母亲去医院检查,结果出来后,两人都惊呆了:糖尿病。父亲知道,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不仅要禁食甜食,而且最严重的时候出现并发症甚至会失明。想到母亲对自己的种种好处,平生第一次眼泪在眼睛里打转,但是他没有把病情的严重性告诉母亲。

漫长的医治开始了,那时父亲还没有退休,但是已经在家乡的学校上班了,所以有更多的机会照顾母亲。为了使治疗更有效,父亲交代儿子和儿媳们时刻注意饮食,尤其是甜食坚决不能吃。起初母亲忍不住,就偷偷地吃,父亲总是像哄孩子一样劝告她:“我可告诉你,你要听话,吃甜食你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好的,一定要注意身体。”而母亲就像老小孩子一样:“我就喜欢吃甜食,不是忍不住吗?”父亲听后绝不松口:“你可是说过要陪我到老的,你这样我可不陪你,如果以后你身体不好了,我出去旅游也不领你。”母亲听后就一笑了之,不断承诺以后不再吃了。作为儿子的他,何尝不知道糖尿病的严重性,他是多么的心疼母亲。父亲在外那么多年,他是和母亲相依为命走过来的。可是现在他工作了,本来觉得母亲应该享福了,哪想竟然得了这种难缠的病,为此他偷偷地流过很多次眼泪。他发誓,自己一定要寻找一切好的办法为母亲医治,一定要母亲多陪自己一些年月。

母亲的病他经过了多方打探,但是没有最好的办法,唯一的有效办法就是注射胰岛素,他真心疼母亲,他不知道上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现在他唯一做的就是多陪陪母亲,好在母亲还不知道糖尿病的严重性。就这样,一晃三年过去了,终于熬到了父亲退休,父亲终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母亲了。也许父亲是为了尽夫妻情分,一直在全国各地寻找医治糖尿病的最好药品,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便宜的还是昂贵的。而且为了叫母亲的遗憾少些,父亲更是想尽了办法叫母亲高兴。父亲经常领着母亲出去旅游,还经常去城里的儿女家居住。只要是对病情无害的东西,无论贵贱,只要母亲要,父亲从来没拒绝过。母亲最怕吃甜食,他索性也不吃,以免诱惑到母亲。而且父亲还要时刻监视母亲,进食量不要太多,尤其是含糖量的食物尽量不吃。有时母亲实在想吃,就给父亲直说好话,但是这都难不倒父亲,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说服母亲,每在这时,他就替母亲感到慰藉,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能够有一个这么好的人陪着,虽然不幸但同时也又是幸运的。

母亲发现自己的腮下长了两个东西。父亲很着急,他以为是糖尿病并发症发作了,于是赶紧召集子女们秘密会议,这件事决不让你母亲知道。儿女们哭声一片,虽然事先大家都有心理准备,但是坏消息大家还是无法接受。最后还是父亲拿了注意,决定带母亲去北京以旅游的名义看病,等结果出来了再和大家商量。好在母亲不识字,有些事情也好蒙混过关;再者说,现在母亲也已经十分依赖父亲,父亲说什么她都相信。接下来是惴惴不安的等待,三天后父亲打回了:“你母亲长了是两个恶性肿瘤,不是糖尿病并发症,但是大夫建议切除,因为是淋巴瘤扩散非常快,需要马上手术。”儿女们纷纷答应,谁也没有顾及高额的医疗费,但是进手术室前医生要求父亲签字,说是一方面手术后癌细胞有可能会向全身扩散,另一方面也会引发糖尿病并发症。父亲很是犹豫了一番,最后还是决定回到本县城的医院手术,那样即使出现了并发症离家近些。第一次,作为儿子的他看见父亲那么着急,好像天塌下来一般。他明白父亲,这些年和母亲相濡以沫,她已经融进了他的生命。可是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要叫两个相爱的人生离死别。不论如何他接受不了母亲的离开,为此他只好偷偷的掉眼泪。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而且医生说因为及时,扩散的可能性不大。另外也暂时没有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父亲的脸上现出了难得的微笑,好像他从死亡线上把母亲拉回了一样。但是这种暂时的欣慰很快就被一种悲哀所代替。半个月后母亲糖尿病的症状开始加重,这是全家人所不愿看到的。母亲注射的胰岛素大幅度加量。这就使她虚弱的身体越发难以支撑。这时母亲也在医院呆腻了,口口声声要回家。经过父亲和医生商量,决定就在医院附近租个房子,以便随时来医院看病。他看见父亲这样为母亲着想,心里替母亲好受了一些。母亲的病一天比一天更严重,尤其是对食物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每次当母亲可怜巴巴地向父亲要甜食吃的时候,他都忍不住泪如雨下,但是不敢叫母亲看见。而父亲每一次都像哄孩子一样把母亲哄好。父亲曾经是个校长,管理学生非常有办法,他哄母亲比管理学生更难。但是每次无论用什么办法,他都会把母亲哄笑,然后乖乖地吃那些能吃的食物。有一次他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

“求求你老头子,我就想吃甜食,你知道我最喜欢吃甜食,你就答应我吧。”

“那可不行,你必须听话,我们还要把病养好了,我领你去四处旅游呢。”

“我哪还有旅游的力气,你就答应我吧,没准我以后都没机会吃了呢。”

“不许你说丧气话,你放心只要有我在,你的病就能治好。”

“你们别瞒着我,我寻思了,这么长时间我的病都不见好,就不是什么好病。”

“你不说过吗?庄稼人,身体硬朗着呢,阎王都不愿意要你,只要你好好配合医生治疗就会慢慢好的。”

“真的,那我听你的。”

“老夫老妻了,我何时骗过你。”

……

每当这时,他就默默地流泪。他何尝没咨询过医生,像母亲这样的情形多说还有半年的时间,人世间最残酷的事情就是眼巴巴地生离死别,而你却无能为力。他现在就深深地陷入这样的痛苦。

全家人就这样陪母亲熬着,眼看着母亲的病越来越严重,已经不能吃太多的东西,完全靠输液坚持,在这个时候,父亲做了一个决定,母亲只要想什么吃,就买给她。他告诉儿女们:“你母亲这一次可是没有多少时间了。因为大夫说她的癌细胞已经完全扩散,而且糖尿病并发症也越来越严重。”

大家都哭了,可怜的母亲,年轻时受尽苦累,哪知到老竟如此痛苦。大家都不敢直面母亲的眼睛,那里充满太多的生的渴望和对儿女的不舍。他经常想,如果能叫母亲多活几年,就算我自己的生命给她也是可以的,可是生命有时就是如此的脆弱,又是如此的宝贵。那些日子,父亲显然寡言了,他就那样默默地陪在母亲的身旁,也许这是他在母亲最后的时刻能做的最好的做法。

最终,母亲还是没有抗拒厄运,在手术后半年,离开了人间。他嚎啕大哭,完全沉浸在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这是多么难以接受的现实,生命中最亲爱的人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远走了。从此再也不能看见她的身影,再也听不见她的声音。虽然母亲在临走前已经失语,但是她的表情是安详的,因为有父亲的陪伴。但是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就在当天出殡的下午,父亲就召开了家庭会议,只有一个主题:“你母亲也走了,这段时间我也算尽了夫妻情分,以后我要回乡下过我自己的生活,你们这城里有我太多痛苦的回忆,以后我也少来。”

尽管儿女们一再劝说,父亲还是执意要走。儿女们还沉浸在丧母的巨大悲痛里,也就没有固执得留他。可是令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就在母亲去世二十几天,还没有到五七祭日的时候,就在他们还没有从丧母的苦痛中缓过来的时候,竟然传出了惊天骇地的消息:父亲结婚了,而且还登记了。听到消息的那一刻,他和哥哥姐姐们简直犹如晴天霹雳,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情感那么深厚的夫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忘得这么彻底,难道父亲一点也不顾及母亲的情分吗?于是他们一行四人准备对父亲兴师问罪。而且临行前他们也经过了周密的分析,这么短的时间把事情办得这么干净利落,显然这个老女人心怀叵测。要知道父亲是退休教师,如果死亡的话有五六万的抚恤金,而且那个可恶的老女人还有每月的生活费。他们当时都以为父亲一定是老糊涂了。无论如何,他们断然不能答应。

质问在窒息的环境下开始了。

“爸爸,你这么做,你觉得对得起我尸骨未寒的母亲吗?那可是跟了你几十年的妻子啊。”

“有什么对不起,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妈走得更放心。她不在了,我守着就有意义吗?”

“就算你有心再续弦,总要等到我妈五七后吧,不然我妈死不瞑目的。”

“有什么不瞑目的,他生命期间我尽一切努力守候她,该花的钱都花了,这件事你妈一定会理解我的。”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儿女的感受,我们还没有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走出来,你就和这样一个陌生的女人结合了,以后叫我们怎么回来?”

“我做了我该做的一切,我问心无愧,你们以为这是我一个人的决定吗?其实你妈在生命清醒的时候早就说过这件事了。”

“不可能,我妈那么保守,怎么可能同意你这么快就另娶新欢?”

“我不会违背你母亲的遗愿的,我们的感情无人能比,我这么做都是为了她能安心地走。”

听到这,儿女们都惊呆了,母亲怎么可能同意这样的事情,他们都以为父亲一定是糊涂了,但是最后父亲哆嗦着手拿出了,放了一段母亲生前的录音:

老头子,我知道我要不行了,这些年我拖累你了。你年轻的时候没少为家受累,现在儿女们都省心了,你也应该过几天享福的日子。我走后,如果有合适的,你就再找一个吧,你身体好,有个伴,老了不孤独。儿女们如果阻拦,你就说这是我的意思。你好了,我就是在那边也就放心了。

儿女们听后哭声一片,父亲也失声痛哭……

共 5221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恩恩爱爱的一对老夫妻,相濡以沫,生死相依,临到终老还不忘老伴的幸福,感人涕零。文章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父亲母亲恩爱相依的一生。父亲的尽心,母亲的贤德,儿女的孝心,无不令人动容。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邵魁先生。【江山部·精品推荐】

2楼文友: 09:28:18 很真实的一篇文章。夫妻感情深厚,相濡以沫的点点滴滴都让人感慨不已。

在之前,遇到过几位这样的老人,都是老妻去了没一个月,纷纷结婚,对此我难以理解,难道之前的深爱都是假的?这不可能。难道那么久的婚姻可以忘掉,这也不可能。我无法理解老年人的思想,但我总觉得他们越老越睿智,这样做肯定有他们的想法。 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回复2楼文友: 17:17: 谢谢共鸣。

楼文友: 09:41:09 读到母亲的遗言,我心里一酸,眼睛湿了。

回复 楼文友: 17:18:29 只有真爱,感动你我。

4楼文友: 09:48:54 生死相依,大度,大爱!

回复4楼文友: 17:19:07 草根的真爱,感谢。

5楼文友: 10:07:48 我经历过类似的情景和场面,所以,此文读起来很亲切。母亲是伟大的,父亲也是应该的。从写法上看,首尾呼应,铺垫坚实,所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回复5楼文友: 17:19:45 感谢欣赏,一起进步。

6楼文友: 15:49:41 作者好文把父母间深厚感情体现在生活上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再一次相信了爱情,相信了人间真有真情在。

回复6楼文友: 17:20:16 贵在理解。谢谢。

7楼文友: 16:20:04 作者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高手,上来就是一个悬念( 爆炸性 ),然后牵动着我们的视线一路跟随,父母恩爱大半辈子,母亲先父亲而走,父亲却很快续弦,的确令人费解。最后,还是母亲的一段录音揭开了谜底。只是,我还是觉得,即使是母亲的心愿,续弦的时间似乎还是太早了一点。呵呵,可能我太传统了吧?

其实,这篇文字与秋天征文没有太多的联系,还是做普通散文发了吧!

感谢玉树临风投稿新雀之巢文学社团,期待更多的美文佳作落户这里!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7楼文友: 17:12:02 错了,这里是人生就是秋天。

回复7楼文友: 17:22:15 但这是事实。贵在实质。

8楼文友: 19:06:12 欣赏姐姐饱含情深的文字,恩爱了一辈子的父母,因为疾病一个撒手人寰,留下另一个孤独生活在日子里。面对父母浓厚的情感,面对父亲对母亲的细心照料,子女的心感动万千。当父亲有了新的老伴时,子女的惊讶可想而知。篇章揭示了一个当下社会存在的大话题:面对失独老人,作为晚辈应该怎么做?本文有着深刻的内涵,值得品味的佳作,欣赏!

9楼文友: 06:55:09 用常人眼光看,很难接受父亲的决定。即使是有母亲的录音为证。

回复9楼文友: 12:0 :4 所以儿子才会不理解,试想她有病他一直陪他走完最后的岁月,她希望他幸福。他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她。这就是本文留给我们的思索。

10楼文友: 14:06: 多么值得敬佩的一个女人,在生命临终还替老伴着想,这是多么坦荡无私的心胸,感动。拜读了,问好! 岁月静好 海韵7867 2982

回复10楼文友: 10: 6:26 相信真情。谢谢。

8岁儿童口臭怎么办

8岁儿童口臭怎么办

小孩子口臭是什么原因

云南生物谷药业产品
肥胖症的主要原因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好不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