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散文和散文创作的三个问题随笔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0-07

一、散文文体的“前后”

散文的书面文本是散文的外形,隐藏在散文背后的那个人,才是散文的内在,但是,我们很多时候读散文,散文后面的那个人是模糊的,是含混不清的,这也就是好散文和一般散文的区别所在。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阅读体会,读散文的时候,往往会读出散文的虚假,说假话,抒发虚假的感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散文背后的那个人就是假的。有时候,写散文的人不得不假,有的时候,却是专门选择了假,因为一个人说什么的话,写什么的字,并不是作者自己可以决定的,是由作者的认识水平决定的。比如面对秋天的红了的枫叶,有的人从中看出了“爱情”,有的人却能从科学的角度,发现红了的枫叶往往是因为比较病弱,才导致树叶红了起来。还有《红楼梦》,有人从中读到的仅仅是宝黛爱情,有的人则从中读到了爱情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人生伦理。

一个人的修养和修为,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有的人修炼了一辈子,也难于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在散文这样“不遮丑”的文体上就会打败仗。说实在的,谁不想把自己的修为弄得高一点啊,高到朱自清的层次,高到贾平凹的层次,高到鲁迅的层次……希望仅仅是希望,抵达很难。在能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和修为上,也没有必要拔着自己的头发升天,因为修为是艰难的,在那些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后面,有着大家看不到的艰辛努力。写作不是娱乐,不是喷发,我从来不赞成用“喷发”来描述写作行为,真正的写作是节制,目的在于能够使得有欣赏力的作者,可以看到散文背后的自己。

我们大家不可能人人能够抵达哲学家认识世界的高度,但我们至少可以把散文写的清晰一些,十分朴实地让读者看到散文背后的自己。散文背后都有哪些东西呢?首先是作者的生活方式,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不做秀,不空喊口号,生活是怎样的,就实事求是地表达——这也是很难的,因为散文一旦“文”了,我们不由自主地想把散文写的“像散文”,这个“像”的过程就是勉强自己的过程,非要把原生态的生活改头换面地表达出来……等你看看自己的散文特别“像”散文了,你自己的生活状态就模糊不清了。

散文想写好,第一个敌人就是矫情,但是矫情这个东西像是魔鬼,几乎无处不在。它是一种病菌,一旦进入人的身体,终生受害。写散文的人,要具有两种生活,一种是世俗生活,一种是精神生活。这两种生活很多时候是格格不入的,但是,写散文的人必须很好的把握两种生活的界限和结合点。不要把世俗生活当作精神生活,也不要把精神生活的内容硬性往现实生活里搬。一个写作的人,一旦坐到桌前开始写作,就必须有能力把自己引导到自己精神生活的大海里。一篇散文,无论是描述,还是抒情,无论是写自己,还是写别人,“精神”的影子无处不在。如果一个人在散文里绕来绕去写了几千字,还见不到真实的精神,那就真的成了文字游戏了。

所以说,一个人写散文,可以没有文采,但是决不能鼓吹谬误。但是,读现在站和一些时尚刊物的上的散文,鼓吹物质主义享受的风潮铺天盖地,我们往往为各种各样的谬误当吹鼓手,这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但在生活之余,还写一点散文去影响别人,发生谬误了,把别人引导错了。话又说回来,谁不想使自己正确啊?想正确,偏偏错了,这是大多数走的路,无论为人,还是为文,都是这样。还是回到“思想”这个话题,对于文学而言,思想不是抽象的东西,在你自己某一段的生活里,在你的散文里,思想是具体的。有的时候,用“思想”来回答写作有关问题是蹩脚的,不如用“寻觅”更贴近一些。写一篇散文,不是为生活现象进行定性,不是让你回答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而是用“寻觅”的状态,让生活多一些可能性。

我觉得散文写作,如果可以用更贴切的词来表达,可以使用“觉悟”这个词。因为我们每个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不是超人,是平常的人,读这个世界的许多东西,大都是后天知之,而不是先天知之。既然后天知之,就有必要不停地去觉悟。觉悟人生至理,觉悟待人接物,觉悟自然天地,觉悟环境保护,觉悟民族种族,觉悟变和不变……,需要觉悟的东西太多了,可以说,活一生,就要悟一生。可是,我们写散文的时候,很多朋友往往喜欢居高临下与人说话,缺乏平常的姿态,缺乏求知的谦逊。在这里,要说说自恋和尊严的区别,尊严具有人文的意义,而自恋只不过把自己的羽毛弄得更美丽一些。尊严是历史给的,是时间的流程给的,一篇散文,不管发表或者不发表,成为文学作品二十年后,还能读出内在的含量,还有阅读的价值,这才是尊严。

能不能让读者看到散文背后的自己,和你是否有自己的“世界”有关。一个人走遍了中国,才知道这片土地是多么地辽阔;一个人走遍了世界,才知道世界存在的本身是多元的。一个人要想写好散文,必须是有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不是简单的生活现象,不是你当下的社交圈子,而是在这些上面游动的“态度”,面对生活,你是什么态度呢?这不仅仅是对文学的初学者,对一个作家,即使对一个伟大作家,也是终生需要回答的“态度”问题。写散文,绝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事,你写的这篇散文和那篇散文之间,一定是有某种联系的,不是彼此断裂的。你写出的优秀散文和你写出的平庸散文之间,也是有一定联系的,不是彼此断裂的。世界,在你的头脑里系统化了,你才可以在这个大系统中找到你自己,你找到了自己,读者才可以在你的文字后面,看到崇高或者平庸的作者。

要想写好散文,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独特写”、“写独特”、“支撑牢”、“泛人化”、“留余味”等等,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让读者能够看到散文文本背后的那个清晰的自己,瞧瞧吧,这个人竟然是一个有独立精神的人,一个兼收并蓄的人,一个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的人,一个在生活里拒绝各种诱惑的人,一个对物质主义的泛滥保持足够清醒的人,一个视真实为生命的人……,成为这样的人,这是一种多么荣幸的造化,让我们朝着这样的人品进发吧!

二、写散文不可以装腔作势

这是一个敏感且易得罪人的命题。凡是写作者,写文字,必定倾情而写,有几个愿意承认自己是装腔作势呢?可是,初衷和效果是两回事,无论一个写作者在写的时候多么地投入,一旦成为了成品,其风格和气派就有了天壤之别。

有的作者的文章是往里走的,明明白白说话,不掩盖,不故意美化什么,不故弄玄虚,显得十分自然;有的作者不然,喜欢在文字里故意弄出一些“扣”,故意与读者捉迷藏,装出了一副智者的样子,对读者进行居高临下的说教和“点拨”,指点江山, 文字——这样的姿态很恶心。这样的作者故意这样做,其实是掩盖心灵的虚弱。

在成千上万的散文写作队伍里,处于“可怜”者居多,或者明明自己是“可怜”的,却故意不承认自己“可怜”。这样的作者,或者由于学养不足,或者由于心胸狭隘,或者由于利益驱使……不得不写“命题散文”,文章的主题是事先被人规定好的,作者往框子填满就是了,于是,为了掩盖心灵的苍白,不得不装腔作势。

散文写作中的装腔作势有很多表现:比如用大家听惯了的错误结论去证明自己的正确;比如用虚构的强大去代替真实的场景;比如认为“成者王侯败者贼”,比如用声竭力嘶地煽情去掩盖自己朴实的不足;比如生搬硬套先锋写法而无视读者的感受;比如故意选择宏大叙事去遮盖内心悲悯的欠缺;比如用空洞的政治概念去 生活的真实;比如用抽象的数字去代替真实的伤害;比如自命清高,好像自己真的卓尔不群;比如生造警句去吸引读者的眼球;比如生造文学流派,好让自己在某个山头当寨主;比如丰富自己的“隐私”,以往读者敬仰;比如故作儒雅,生造半文半白的语言等等,不一而足。

——在以上的种种装腔作势作文中,不加节制地煽情是主流。抒情和煽情是决然不同的,贾平凹在担任《美文》主编期间,通读了中国散文史,对先秦百家争鸣时期的散文大加赞赏,而对唐宋明清的散文,发现这些名家们一生中写了很多文字,但出彩的艺术抒情散文就那么区区几篇,因而感喟说,“人的一生有多少情可抒呢?如果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为了抒情而抒情,那怎么会不矫情呢?”贾平凹的感受是对的。在文字里抒情,本来无可非议,但是为了抒情而抒情,就成了毛病。在“十七年文学”时代,如果散文不抒情,如果在一篇散文里不加几个“啊,啊”,就显得没有才华。当今的一些人写散文,如果在开头不加几句“话说天下大事,久分必合,久合必分”之类的空洞的话,就不会写文章了。

在装腔作势的那一面是——质朴。位于装腔作势的对立面是质朴,说到质朴的散文,我们绕不过汪曾祺先生。汪先生的散文里基本没有“扣”,写景状物,一一娓娓道来,即使遇到了刀光剑影,也含着几分的闲适,如《跑警报》,是写战争状态的日军轰炸昆明的事情,面对日军的大轰炸,汪曾祺作为文人,并没有在敌机轰炸中惊慌失措,仔细地观察环境,这样的沉静气质正是对日军的蔑视。 的亲情散文,也是娓娓道来,并没有写进惊天动地的事,如《面包祭》写了自己的父亲在缺乏制作面包知识和条件的情况下,坚持试验,终于成了“一名合格的面包师”。她的散文《母亲在公交车上的表现》,写的是母亲挤公交的细节,“即使车站只有我们俩人,她一定会追随尚未停稳的车子跑上几步,然后贴门而上。”读朱增泉的散文,读出了平和,后来才知道作者是官员、将军,作者的赫然社会身份并没有影响他在散文里把姿态低下来,以一个普通人视角洞察人世沧桑和人文历史——这样的散文,看起来姿态低了,其实精神的向度高了。

大凡写散文写久了,知道散文需要“气”,也需要“势”,散文有了气场,才能黏得住读者;有了气势,才能使读者读得痛快淋漓。但是,散文的气势是流露出来的,不是刻意生造出来的,更不是装腔作势装出来的。很多人迷信“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来源于生活”不怎么在意,而对“高于生活”煞费苦心,因此,虚假的马脚就不由自主地露出来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写散文,即使有了气场,有了气势,也是外强中干;“高于生活”,高蹈到了虚无之境,误人误己矣。

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该剥去。一个人做人可以端一下架子,可以装一装,但是作文为人万万不可装;一个人无论在生活中可以适当张扬,甚至可以一呼百应,不可一世,一旦动笔写作,还是朴实一些为好。

三、散文的气场

这是一个难于描述的难题。我们读过一些散文,会感到气场很大很强,如读史铁生的散文,会感到他是用生命的危机感去探知世界的奥秘,那种生命力的旷逸,会令我们感到吃惊;再如读王小波的散文随笔,能感受到一位现代智者特立独行地向束缚人的意识形态进行无声地论战——呈现战士的姿态;如读林贤治的散文,能感到作者身上那种直逼真实的孤胆;如读余秋雨的文化历史散文,能感到他对小花小草情调散文的绝望;如读贾平凹的散文,能感到一个现代人力图打破时空限制所进行的孜孜不倦努力……毫无疑问,这些作家写出的散文是有气场的散文。这些散文家和他们的文字,共同构成了散文的气场,对于读者的心灵不仅有“陌生感”,而且构成了强烈的冲击。

很多散文写作者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同样用汉字来写字,为什么自己的文字缺乏力度和力量?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力量”是结果,而不是初衷。散文缺乏力量,是由于散文缺乏气场或者气场苍白造成的。散文的气场大,散文关注的事情就大、就深,散文的格局也显得大,反之,只关注鸡毛蒜皮的事情(和用细节表达生活是两回事),就气场小,就看山是山,永远看不到山后面是什么,更无从表达,最后难免行文苍白无力、无病呻吟。

有气场的散文,是敢于面对生活真实的散文,一如鲁迅先生所说“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一个人的散文,无论再私秘,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时代人生和人性深处的东西。我们面对的人生,无论惨淡也好,幸福也好,都是需要正面面对的。如不敢面对或者自我把写作散文当做宣传品或者用于其它功力目的,就失去了散文的基本状态。悲剧往往是这样的:尽管散文写作者本意是想写出真实的人生,写来写去,却写虚假了——这与作者的洞察力和学养有关,也和作者是否有“力求真实”的写作态度有关。

散文不是论文,尽管散文不是用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但写作者写作时,心中一定要有问题。没有问题的率性之作,常常会把散文引导到“无根”状态。任何优良的生活环境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更不要说恶劣的生活环境了,写作人不可以为自己生活得幸福了,而天下人就都幸福;不可以一己的生活顺利而误认为天下人都顺利,大唱赞歌和讴歌幸福是需要前提的。

共 6521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散文该如何去写,怎样才能写好?这是许多写作者所困惑与关心的问题。读罢这篇美文,豁然开朗。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散文创作的问题。首先,要从散文的内在入手。散文书面的文本是散文的外形,散文的内在就是它的主题思想。写散文的时候,不做作,不矫情,需要的是真情实感,主题思想要明确,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文章背后的那个人要清晰。如果文章背后的那个人不清晰,文章所表达的意图就是模糊的。这样的散文就很难吸引人,也称不上是好散文。其次,写散文的时候时不能装腔作势,不能虚假,要自然地表现,要脚踏实地从生活中出发,才能写出朴实感人的文字。再者,散文要有气场,要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幸福与苦难,敢于抨击社会上所存在的问题,敢于揭露丑陋,要有自己的思想。写作是为社会服务的,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要从自然出发,从真实的生活中出发,才能写出有气场的散文。才能“形散而神不散”,才能是美文,才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总而言之,写作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十分令人受益的文章,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指点了迷津,具有现实意义。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五十玫瑰】 【江山部·精品推荐F 】

1楼文友: 17:25: 4 欣赏学习了,感谢老师的分享,祝写作愉快!

2楼文友: 2 :57: 2 看了文章,受益匪浅,为作者的博览群书而惊叹,文字功底深厚,用自己的切身体悟,诠释了如何写好散文,怎样写好散文,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引经据典,用事实论证。一篇有气场的散文绝不刻意营造 美 ,因为作者在观察、体验、构思散文的时候, 美 已在其中了,自自然然才是美。学习欣赏了。谢谢作者的用心,玫瑰姐姐的编按精准,更使文章锦上添花。

楼文友: 07:25:1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甲型流感好治疗吗

高烧后肌肉酸痛怎么办

发烧后肌肉酸痛怎么办

索他洛尔
热淋清颗粒的用量
外痔会自己好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