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坐看山间雾落云起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8-22

车子沿着桂江岸边往下游驶去。

这是在午后。天空有很多积雨云,还不时飘洒下一两阵细雨。20多分钟后,迎接我们的却是一座洁净的山村——昭平镇富裕村地坪组。这是一座富裕的村庄,就座落在昭(平)蒙(山)公路边的青山脚下。绿树的掩映中随处可见那些别墅一样漂亮的村民新居。

我们走进的,却是一座在贺州的山区随处可见的传统民居:泥砖砌成的墙,乌瓦盖的顶。这就是杨华英老人的家。老人是1912年农历11月生的,比我前面采访的蔡云英老人还要老,一样的是满头的银发,还有一样的慈眉善目。老人上穿蓝黑色衬衣,下穿水蓝色裤子,一副很典型的农村老妇人形象。

户主的名字跟电影《上甘岭》中英雄的名字同音,叫黄巨光,看相貌就感觉到他非常老实纯朴。他不是老人的儿子,也不是她的女婿。他是杨华英老人儿媳妇的第二任丈夫。

老人说的是当地土话,我们沟通有点困难。于是采访时主要由黄巨光来作介绍和回答问题,这位57岁的农民头发已然全白,可见他为4个孩子和1位老人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他老老实实地坐在老人身边,那眼睛看老人的神情就像是亲儿子看母亲。他说老人大致是在19 0年左右从广东逃难进入广西的,逃到这儿就嫁人了。由于没有文化,她已记不清故乡具体在何处,更找不到老家和亲人。她嫁人后就只生了1个儿子,跟丈夫姓朱。丈夫50多岁就去世了,儿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因病弃她而去。在遭受到重创之后,是儿媳妇以农村妇女特有的坚韧、勤劳和善良一手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儿媳舍不得丢下她去改嫁,只好招郞到这个家上门,黄巨光于是在1988年入赘到这个家里。亲生儿子为老人带来2个孙女,黄巨光过来后跟儿媳也为她生了2个孙女。

据陪同的村委主任说,老人虽历经苦难却也算是有福,黄巨光虽不是亲生儿子却胜似亲生儿子,一家人都对老人非常孝顺,要不老人就不会有这么高寿。老人的孝顺孙女中,最大的已经嫁人,第二个读完高中后去了打工,第三个读完初中后因家里实在拿不出钱再送,于是也去了打工,现在只有最小的孙女还在贺州市高级中学读高二。虽然老人还能自己走动,但我们看到了厅屋里的轮椅——那是打工的孙女买回来给她备用的。

老人的饮食起居一直都很有规律。现在她每天早晚吃一碗米饭,兼吃一些粥,能吃二三两瘦肉或肉丸,不吃肥的。吃的肉都是清蒸或者煲汤,有时还把猪骨头煲软了吃。中午喜欢吃麦片,那是打工的孙女买给她的。老人从不暴食,如中午吃麦片就仅只是麦片,只吃大半瓷杯。她基本上不吃杂粮,也不怎么吃水果,主要是由于她的胃不是很好,吃了粗粮和带酸的水果容易伤胃。她每天晚上都是8点按时上床睡觉,早上8点按时起来。进入80岁以后,老人就开始有了午睡的习惯,每天午饭后睡上1个小时左右。早上起来都是烧热水来洗脸的。

不管生活中的苦和难,也无论富贵,其实老人一直都保持着一种很乐观的精神,年纪那么大了还特别爱看电视。她最喜欢的节目是唱歌跳舞之类的文艺演出。看电视的时间主要是中午和晚上。孙女在家的话,一到时间就会给她打开电视,找她喜欢的节目给她看。孙女们不在家,儿媳和黄巨光也会这样做。这个家唯一一台电视都是让老人先看的,从没有谁抢过。访谈间,我那随行的女儿书羽开了电视,老人也就转过头去看,还满眼慈爱地问书羽是谁的女儿。看得出她是个很喜欢小孩子的人。老人还特别爱“扯大炮”,扯大炮是当地方言,大意就是与人聊天吹牛寻开心,这有点类似于北方人说的“侃大山”,由于她与邻里的关系都很好,为人又诚实,所以时常有人喜欢来跟她扯大炮。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她们扯大炮的情景,但我的耳畔似乎早已回荡起她们扯出的一串串欢声笑语。

村委主任说,老人还经常说共产党真好,共产党使全国人民安定了下来,不再像国民党(统治)时那样离家四处逃难,让她能够在这里安居乐业,她还有什么事是看不开的呢?

在我们与黄巨光和村委主任的交谈时,老人看到一只鸡跳到大门槛上,就从沙发上站起来,走近鸡哦嗬哦嗬地挥手赶出门去,然后又走回沙发椅坐下。老人的眼睛有一只已不好使了,但另一只的眼力还行,听力也很好。家里早就不用她干活了,但老人还坚持烧水、喂猪和洗自己的衣服。

走出门外,在地坪边看过她家养的猪花(仔猪)后,我再次被这座洁净的山村的风景所吸引。周遭的山上那些林立的杂树林,在雨后显得格外青翠葱茏。于是我禁不住在采访本上画起了速写。但刚画了几笔就卷来一阵大风,看看大雨将临,我赶紧回屋。

在门口看出去,只见对面山上,雾被风挟持着从左边向右边飞涌,山随之动了起来,林子也动了起来。山被雾分成了好几重。很快地雨就随之铺排过来,与雾一起一下子淹没了山。

雨被风从大门吹进屋里。户主急忙关上大门。或许是雨太大,又由风挟裹而来,于是就有些雨从瓦隙间挤进来,飘洒到屋里。这让我不知所措。只见老人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一步一步地走到对面的房门边上没雨飘到的地方,在一张小矮木板凳上坐下,神情淡定。我想,老人面对人生的风雨也一定像面对这大自然风雨一般坦然。

黄巨光泡了1杯麦片放到老人面前的长凳上,老人就一勺一勺地舀着吃将起来。她动作利索,没有弄出一点汤汁,边吃还边看电视。大约六七分钟后老人就吃完了麦片。黄巨光又拿了1条毛巾,放在旁边餐桌下的横木下,老人随即捋过来认真地擦起了嘴巴。完毕,又转头看电视。看一阵后就拿起一串葡萄叫书羽吃。书羽不好意思吃,老人只好把葡萄又放回到桌上。村委主任就说她很喜欢小孩子的,平时见到有小孩子来玩或从门口经过,老人都会拿好吃的给他们吃。黄巨光说她平时只要家里一来人,她就叫家人煮饭做菜招待。由此可看出老人的乐善好施,还有就是她人老心不老,永远保持着一颗童心。

我用一些时间参观了这个家,发现卫生搞得非常好。村委主任介绍说其实整个村的卫生环境都搞得很好。村里在1986年就家家户户搞了沼气池,形成“养猪-沼气-果菜”的良性循环,有力地促进了环境卫生的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被自治区评为文明村。那时这个村的老人只有几个是活到80多岁的,90岁以上的仅有1人。也不知是不是环境改善的缘故,后来越来越多老人的寿命愈来愈高,还有过两位百岁老人(其中1位去年才去世)。村委主任说她的奶奶也活了96岁。据2008年统计,在这个只有40 4人的村里,90岁以上的老人有4人,80-89岁的有44人,70-79岁的有15 人。

最后我还参观了老人的卧室,就在厅的右侧,里面的陈设极其简陋,除了一些农具,就只有一张硬板床了,是那种长凳加硬木板搭起来铺就的。床由1顶白色的蚊帐罩着,床上只垫了1床草席,席上有1床薄薄的棉被——说是山里暑天的夜晚也很凉的,老人晚上要盖棉被。

不多久雨就停了。老人搬了一张小矮凳到大门口坐着,神情闲适淡定地看着对面刚刚被雨濯洗过的青山。时值盛夏,山正显示着的蓬勃的生命气象,那里有雾落,有云起……

共 272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坐看山间雾落云起】这篇散文是经过作者亲身采访后,对杨华英这位高龄老人的生活发自内心的一种理解,包括老人的家庭,描写了一个充满爱心和包容心的家庭,这里面既有中国的孝道传统,也有老人饱满的一生,平淡中见神奇,在这个世外桃源的乡村里,还依然保持着淳朴的乡情,人情,正是因为这样的地方,才有了高龄老人的传奇,人与人的善行于世,才有了生命悠悠,坐看云起的雅兴。谢谢赐稿山水,祝创作愉快!【:康玲】

2楼文友:201 -12- 1 1 : 5:24 环境造人,人有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都是长寿的的秘方。

楼文友: 09:59: 5 不多久雨就停了。老人搬了一张小矮凳到大门口坐着,神情闲适淡定地看着对面刚刚被雨濯洗过的青山。时值盛夏,山正显示着的蓬勃的生命气象,那里有雾落,有云起 欣赏。祝新年快乐!

小儿便秘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汉森四磨汤口服液价格

新生儿能喝四磨汤吗

生物谷灯盏花药业发展
维生素D3滴剂的作用
如何提高自己的精气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