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县故事或许是土地财政的终结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1-19
新春伊始,诸多的热点中,有一则就像今春的天气,看着热闹,品着很凉。那就是由“C县”公务员被摊派卖房的消息引发的舆论攻防战。
先是有媒体报导,说是山东省C县兴建了大量商品住房,其中相当一部分商品房项目严重滞销。春节前夕,县城中很多公务员都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2014年,必须介绍自己的亲戚或朋友,至少在县城内购买两套新建商品房,否则,就可能被停发工资。起始,还只是提及县城的公务员。继而,“C县”的帽子被曹县认领。县政府办回应说,经联合调查,所有县直机关均未收到摊派卖房任务,未发现政府部门或乡镇府摊派公务员卖房的情况。人们在点读“回应”时,发现很多站都有曹县友跟帖,多自认是该县某乡镇人,纷纷证实各乡镇、各村都有“购房”任务。于是,公务员卖房一事,从县机关被“深入”到了基层,使得曹县的回应惹了火。跟进的媒体,更找到一份将执行到2015年底的“曹发20号”文件,明确给县直单位和乡镇确定了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购房居住和就业创业指标。
至此,再去争论C县公务员是否被摊派卖房,已经毫无意义。曹县政府办是否需要承担掩饰真相的,那是另外一码事。该探究的,是这一显示了什么“端倪”。
稍作回顾,不只是C县,名气很大的北方E市,甚至连政府最高长官都当过义务售楼员。不同的是,指标不是摊派的。当地早年开始运作的建万套公务员房计划,导致总面积 52平方公里的新城出“鬼”,为填“空”,主要领导亲自制订,并躬亲庞大地入住和“引人”计划。那种四出引人的艰辛,并不比卖两套房来得轻松。借城镇化名义的造城运动,如果不被喊停,往后,更多地方的公务员恐怕要专职售楼了。
因果之间有一段时间差,往前追溯一点,公务员被派往强拆第一线、各部门摊派拆迁指标的报导屡见不鲜。有拆有建,有建有卖。这个拆与建的名堂,曾被某地政府美其名为“腾笼换鸟”。十多年来,各地用强拆方式腾出了不少旧笼、建了更多的新笼子,就等鸟儿入住。凡鸟不可一概而论,有好鸟,常驻的;也有候鸟,占了笼子不常来,或者根本不来,让当地的灯火不旺,很尴尬;更有那一种“菜”鸟,越引越不来,金丝笼子住不起。于是,只有将做笼子的人关进笼子里去了。C县不过是陷入这种窠臼的地方之一。拆笼建笼,招鸟引鸟,公务员总是在第一线摸爬滚打,而且没有“加班费”,难免吐槽。有的人千辛万苦考上公务员,从动员拆迁到义务卖房,蹉跎于房地产多年了。
中国的房价之所以不能用一般的市场规律来分析,正是因为现阶段还有这样一个死结没解开。官员的政绩与庞大的公务员队伍运转,都需要巨额的财经支持。除了土地,恐怕还没有好替代的东西。并且,只有开发商的房子卖了好价钱,土地才能更好拍。卖地建房、卖房买地,周而复始,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那个地方政府就可能会停摆。这个结没有解开之前,不必幻想房地产泡沫的自然破灭。有友说,越来越相信任志强们了,因为只有他们对房价的预测才是准确的,这也许有道理。只要那只巨大的“看得见的手”支撑着房地产,房价没理由不涨。
其实,这个死结并非与生俱来。自从房地产被作为支柱产业,特别是2004年国有土地实行“招拍挂”以后,土地出让才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在某些地方甚至变成唯一发展模式。有数据证明,地方政府出让土地收入与征地补偿之间的“赢利”正在趋薄,引发了不少地方大卖特卖地“薄利多销”。这种现象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危及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解开死结,刻不容缓。
由公务员拆迁到公务员卖房的变迁,足以证明轰轰烈烈的所谓“刚需”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房地产与土地财政的畸形结合,所诞生的怪胎已经失去反哺之能。“C县”故事,讲述的正是这个结局。“种房子”的苦果,开始倒逼土地财政的改革,兴许,中国房地产会真要涅磐了。
共 152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没想到修房容易,售房这么难;本以为当官很荣耀,没想到这么痛苦;作者讲述的这个故事,看来是不少县市特别是偏僻县市的无奈之举。是C县想这样为难公务员们?显然不是,造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看了作者的文章一切都明白了。文章引述清楚,分析论述有深刻性,看到了事物的本质所在。【:春雨阳光】
1楼文友: 15:49: 4 看到这个消息,还以为是看小说,再一看,是杂论,又在上搜山东C县公务员卖房,果然不虚。顿时就象看到某个地方地震了一样。吃惊之余是痛快淋漓,感觉是:报应果然来了。我大呼:让报应来的更猛烈些吧。学习,问好。 愿作云中台上客一画文章经纬分
热淋清颗粒的用量
热淋清颗粒的作用
热淋清颗粒多少钱一盒
开微店要钱吗糖尿病足怎么能治好
心肌缺血和脑供血不足
上一篇:客栈杂文你拿幸福吓唬谁
上一篇:事业励志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