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马关,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2-02-08

倒马关,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 倒马关位于河北唐县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关乡倒马关村。倒马关最初战国时置,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平面呈东西长方形,分为上下两城。

还划了区域分头找人。 明朝马中锡《倒马关诗并序》中说:“关有两山对峙,其路极险,相传杨六郎到此马踣,故名。”后人为纪念杨延昭(六郎)镇守三关的功绩,于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在倒马关城西 公里的马圈山上修建了“六郎碑”。碑文为:“宋将杨六郎拒守之处。”

念奴娇 武胜关(新韵)

文/墨香字狂

两山隘口,浩然雄关立,独擎天钥。

倚障奇峦资险要,千载烽烟缠绕。

襟扼三江,翼连鄂豫,镇守咽喉道。

残垣冷月,忆留无数铮角。

漫任思绪穿空,兵家常事,马踏沙尘暴。

逐鹿中原封九鼎,唤起豪杰长啸。

旧制心坚,新锋气盛,嬗变群英貌。

杀伐息止,悟出多少真奥?

武胜关,中国古代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重要隘口。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南 5公里,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南锁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武胜关古称大隧隘道(一说直辕隘道)。南朝齐称武阳关。唐称礼山关,后复称武阳关。清始称武胜关。与东之九里关,西之平靖关,合称义阳(今信阳)三关。

武胜关地处险阨,附近山峦交错,群峰环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古以“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历来为南北抗衡之地,行师必由之道。南北朝时期,梁、魏为取得关隘要道的控制权,曾在三关相持,反复争夺数十年。南宋开庆元年(1259),忽必烈率军渡淮河,攻大胜关,宋军凭关据守,攻不得克,后因戍兵弃关南逃,方越关南下直取鄂州(今湖北武昌),逼南宋求和,结“鄂州之盟”。今有京广铁路经此。

共 104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欣赏一组念奴娇佳作,作品以紫荆关、倒马关和武胜关三个风景名胜点为题材,以深沉大气之笔,通过对周围风景、历史故事等得描摹来彰显各处特色,语言古朴流畅,层次分明,笔法娴熟,推荐给读者朋友们共赏。【:崔杏花】

1楼文友: 14:29: 7 感谢赐稿。问好作者。 我喜欢用心灵的双眼去看世界,也喜欢感受某个不经意的瞬间里流淌着的幸福和快乐。

2楼文友: 18:20:4 作者文风细腻,有自己的主见是一片非常不错的文章,再接再厉啊,让我们在江山文学共同进步啊。

回复2楼文友: 19:09:57 谢谢诗友雅鉴!问好!

郑州白癜风较好医院
服用芪苈强心胶囊么样
TX运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