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诗是和人在一起的文字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1-16

冯景元/君儿/高聚文(五)

天津诗群三人行

不要问诗是什么

——代天津诗社成立说

文/冯景元

——不要问诗是什么

诗不是家,是人,诗人,

诗是和人在一起的文字,

是和生命跳动在一起的分行,

每个诗阶都是管和弦,

里面有探戈舞曲和血流的声音。

——不要问诗是什么

诗就是体验发现后的灵性蹦出和寻找,

是信仰的分身,感觉的飞起,

普普通通日子的擦亮。

——不要问诗是什么

诗就是经,和《圣经》一样的诗经,

是悟和觉朦胧在一起的感受,

语言的不同凡响,节奏的灵性表达,

发自每个人心底的

水性流淌和火焰跳荡;

是于突然的一瞬间,被你写记下来的

只有属于你的“和别人的不一般”。

——不要问诗是什么

诗是人在寂静时分,避开打扰的

和自己心灵的对话;

是把生活中常见的喊和唱,叹和吟,

情和怨,用文字精典高贵出来。

诗就是你,我,她,我们组合在一起,

坐在这里的每个人。

【觅雪读诗】一直在不停地写诗,然而诗歌到底是什么?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直到读完诗人冯景元的这首《不要问诗是什么》,我第一次问自己,诗歌是什么?在这首诗歌里,冯景元老师为我们很透彻很形象地诠释了诗歌的内涵,“诗是和人在一起的文字,”“诗就是体验发现后的灵性蹦出和寻找”,“诗就是经,和《圣经》一样的诗经,是悟和觉朦胧在一起的感受,”。“诗、人、文字、”三者缺一不可,诗人是生活在低处和人群中而又能时刻游离出去,同时置身于他们的上方俯视和思考的预言者。在我的感觉里冯景元老师的诗歌如流淌的溪流,映显的是他的对诗歌的真实诠释。然而,他并非凌空高韬,他从日常出发,从此地出发,然后驶向诗思的内核,这是这首诗歌最令人赏心悦目之处。诗渡有缘之人,诗歌在客观上是可以给读者带去美和爱,诗是文字的吟唱,诗是思绪的流淌,诗是 的飞溅。诗人冯景元用诗歌对诗歌作了透彻的解析。我想对初学诗歌和研究诗歌的人都有帮助。诗歌最大的价值在于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慰藉,是一种不需要偶像的宗教。一首好的诗歌就是一座精神的寺庙。我以为,真正的诗是同人类的最深的精神相关联的,因为诗是从人类灵魂不甘于屈服的时候开始的。最早的诗总是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神话的意境。这就是说,诗为在现实中遭到压抑而迷茫的精神提供了一片净土、提供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比我们所生存于其中的物质世界更广阔无垠,因此诗歌是让我们在遥远的地方彼此遥望,彼此欣赏的一片净土。

怎么可能

文/君儿

我怎么可能知道这世界怎么了

我怎么可能一按按钮一切就都飞了

人,车,道路,楼房,中国,美国

叙利亚,巴基斯坦,首脑,会议桌

玫瑰和太阳花

我怎么可能一睁开眼人间已千年当年的棋子已腐烂

而我的故乡已无人可认

我怎么可能独自恋爱独自活成宇宙洪荒沧海桑田

我怎么可能爱鄙视我的世界和鄙视我的人

怎么可能四海一家见个人就说是兄弟姐妹

我怎么可能一觉醒来已游遍了来世今生东西南北的极乐境界

我怎么可能自己给自己下药说一切都会好的

忧伤会好性会好爱情会好斑痕会好诗以及俗世都会好

我怎么可能做一个从一而终的出家者山林人一个人修补好大地山河

我怎么可能阻止这个世界烂下去

我怎么可能还是我四十四年地球已经过多少次洗牌

我手中仍握着的是当初哪一颗花色

妈妈,什么样的痛苦会把我治愈

【觅雪读诗】读诗我读到一颗热忱善良的心。有满腔的忧思,有感动人的迷茫。些许无奈与伤感,似乎有泪水涌出诗人的眼眶。读这首《怎么可能》,心头一紧,眼睛发热。面对世界一片浑沌,诗人发出叩问:“我怎么可能知道这世界怎么了”。是我无法阻止这个世界烂下去,是啊我们都无法阻止。源于生活的诗歌写作绝对不是对生活的平淡述说,而应该是对生活真实体验后的内在精神彰显。在众多的聒噪声声中,我聆听到一个微弱而固执的声音,掠过无助的天空,梵语般清澈而又虔诚。“妈妈,什么样的痛苦会把我治愈”。结语精彩!我惊喜于君儿诗歌中流出的人文关怀,我一直认为诗歌是心灵的再现,看见心灵,诗歌就是心灵。而一个成熟的诗者,其心灵有多大,诗歌就有多大。

我不知道究竟会有多少灵魂能在诗路历程中涅槃。你?我?或者是君儿?我看见诗人眼中有泪光在闪。

君儿,1968年生。年就读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印有诗集《沉默于喧哗的世界》、《大海与花园》。作品入选《被遗忘的经典诗歌》、《葵》、《诗参考》、《赶路》、《汉诗》、《中国新诗年鉴》、《明天》、《:中国诗歌双年巡礼》、《大家》、《特区文学》、《新世纪中国诗典》、《读诗》等诗歌选本和刊物。诗歌作品被澳大利亚西敏先生(SimonPatton)译介,并发表于英文世界诗人诗歌站。少量作品入选英文版诗歌选集《中国当代诗歌后浪》《CHEinVERSE》。诗歌作品《怀念》、《色与空》、《给不在世的姐姐算命》入选伊沙主持的“易?新世纪诗典”。

与雪对

文/高聚文

雪说

不要嫌少嫌多

我已来过

我说

不要挑剔浅薄

我已踏过

这是一场对等的恋情

你有多厚的投入

我就会有多深的陷落

【觅雪嫦晴读诗】认真读高聚文的这首小诗《与雪对》,记的是去年的冬天,读过就记住了其中的意境,而且时不时还能回味一下,全诗,没有特别华丽的词,没有晦涩的典故,非常地清新淡雅。以这样的笔调,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步入诗人为我们营造的温馨意境中。“雪说/不要嫌少嫌多/我已来过//我说/不要挑剔浅薄/我已踏过”。诗的开头就紧紧扣住了题目,像两个熟悉的朋友在闲聊,漫不经心的把读者带进了诗意的天空,其实我与雪的对话是为了揭示诗歌的主旨,那就是:“你有多厚的投入/我就会有多深的陷落。”小诗前后照应,自然产生联想,看后你会马上意会到诗歌要表达的内涵,显然作者触摸到汉语古典诗歌中“咏物言志”的表现脉络,借自然中人人都熟知的雪为喻体,对其特征和形象作入乎其内的描绘,而又依于物不拘于形地赋予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读诗我们可以联想很多,可以是爱情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只要投入了,只要付出了,相信就一定会有回报,这种喻象和语言的高度凝炼所营造的内在空间彰显着诗歌的美学 ,使诗歌的创作与读者轻易产生共鸣,这样的诗歌让读者在耳熟能详的阅读过程中自然逼近其内核。

【觅雪读后语】:1、一首好的诗歌需要有好的意向来配合,而每一个意象都是和诗歌的情感密不可分,诗歌本身其实更多时候就是要表达一种情感。看一首好的诗歌作品主要是看诗的灵魂,而灵魂是离不开情感的表达。当然诗意的语言,精妙的形式,唯美的意象也很重要,但这些都是为诗的灵魂服务的,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诗就好比一个人,其情感是灵魂,那语言,形式,意象就是皮肤,是骨骼,是肉体。一个人长得如何,漂亮与否都不会影响他成为一个人,而没有灵魂的人,那就是走肉行尸。写出来的诗,首先要有健康的可被接受的情感,再根据所要表达的不同情感给他一个合适的躯体。我们读一首好诗被感动的主要原因不是技术上处理得如何完美,辞藻如何的华丽等,而是被其中的情感所震撼,一颦一笑;一滴眼泪一条河流;一颗星星两片花瓣,一片雪花一个多情的眼神,好的诗歌不在乎长短,只要寓于作者深深的情感,只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让自己积郁在内心的情绪通过阅读诗歌被释放出来,达到应有的共鸣这就够了。

2、只是凭自己的感受在诗歌的阅读上,很少或基本不受关于诗歌理论的影响和左右。因此,我是基于对诗歌文本本身和我读诗时的感受和心境而来,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没有诗歌阅读偏见、才能深入体验诗歌的自有本质和核心,从而得到诗歌与心灵自然而贴切的通灵与对话。故而,我的一些基于诗歌的评论文字,都是发自内心最原始的体悟与感受。

共 02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经》给诗下的定义,千百年来,始终被认为是经典之言,即使是今天,在新诗面前,谁也无法予以否定。作者显然也是诗人,这才有能力与诗及诗人产生特有的共鸣,并作出如此精到的评述。谢谢赐稿,期待更多佳作!。问好!【:梅芷】

1楼文友: 1 : 8:1 羡慕诗人,因为喜欢诗,却不会写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2楼文友: 22: 6:50 作者说的对,好的诗歌与诗歌理论无关,重要的是它能给读者带来什么.

楼文友: 22:00: 诗评的几首好诗歌,赞.

4楼文友: 17:08:11 作者只是在评他人之诗吗?不,分明是在求得与诗者的共鸣,在诗的灵魂里游走。的确,早有人说过,一首好的诗歌,不在于提供多大的故事容量,而在于能迸发多大的情感能量。

奥利司他胶囊功效
汕头医疗美容医院电话
洛阳治疗白癜风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