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吴起的沙棘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9-22

1

萌芽是一种觉醒,是春的觉醒。

落叶是一种情绪,是秋的情绪。

“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是秋的普遍情绪,几分萧瑟,几分忧伤。

但,在吴起,秋叶落尽时,秋的情绪却是这般的艳丽,这般的红火,这般的欣欣向荣,这般的醉人心脾!

这景观,是沙棘装扮成的。

沙棘,吴起也叫酸刺儿或黑刺儿,灌木丛生植物,无主杆,枝丛生,宜于在土质贫瘠的山岭、峁梁上生长。是优质薪炭林品种,根系发达,衍生繁殖力很强,具有抗风蚀,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等特性。果实酸中带甜,维生素C、A、K含量居果类之首,籽粒含油率 0%,具有抗肿瘤作用。退耕还林以来,吴起县沙棘栽植面积188万亩,挂果面积100万亩,成为全国沙棘面积最大的县。

秋天,沙棘碧绿的叶子落了,全身挂满了橙红橙红的沙棘果。果比叶更繁密、更艳丽,果比叶更有景致!果是叶的补充和升华,是叶的涅槃和再生。

“退耕还林,广种沙棘”。正是这看似貌不惊人、“材”不出众的沙棘,却装扮了吴起的深秋之景。萧瑟秋风今又起,满山遍野铺黄金……

沙棘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成为古老时序的见证,更显示着吴起人的聪明才智,“退耕还林”,吴起人走在全国的前头,被列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

锣鼓敲,秧歌起,

绿色革命看吴起。

吴起是全国示范县,“示范”的是沙棘,沙棘已成为吴起向外推介的又一张“名片”,成为吴起向内引资的又一块“招牌”,成为吴起改山治水的一个“抓手”,成为吴起实现县强民富的一条捷径。

红色革命的地毯上走过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绿色革命的地毯上迎来了人与自然的相对和谐。

到没到吴起地界,看看有没有沙棘就知道了。沙棘,是吴起县的标识,是一面面飘舞在山梁山峁上的绿色旗帜。

吴起人是从战火纷飞的硝烟中走来的战士,他们勇敢、坚毅,在最干旱、最贫瘠的山梁上、岭峁上创造出胜利的奇迹。

“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到长城非好汉。”吴起人在立足县情、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选准这个项目,认准这个目标,扭住不松手,咬住不松口,山沟里、山梁上、山峁上,乱石坡、荒草梁,一排排栽植下去,一株株鲜活过来,一丛丛生长起来,片片翠绿热情洋溢地把吴起的山川覆盖起来!

塞上的风沙是任性的、肆虐的,而沙棘就是风尘沙暴的“天敌”!

塞上的暴雨是迅猛的、狂暴的,而沙棘就是拦截水流的蓄水缸。

塞上的阳光是直射的、炽烈的,而沙棘就是改善气温的调节器!

不要卑视这小不点的沙棘果,正是这点点滴滴的聚集、汇集,才有吴起的座座沙棘果山,道道沙棘果川。

几家现代化的加工生产流水线企业组建了,投产了,沙棘茶、沙棘饮料、沙棘油、沙棘醋等一系列的吴起沙棘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海外。

纯粹的天然绿色食品,得天独厚,没有施肥、没有浇水,任其自然生长,根本谈不到污染。

沙棘油,晶莹、透亮、纯净、芳香,一投进市场,就香压群芳。

沙棘醋,酸中带甜,甜中有香,比果汁味深,比蔗糖水纯,喝一口,沁人心脾。

喝过吴起的沙棘茶吗?这茶叶,才叫鲜美。春日里,沙棘的叶子才长出嫩芽,还没有完全绽开的时候,勤劳的吴起人就抓住这短暂几日的采茶黄金时节,一个个提着筐子、拿着筛子、拎着篮子、背着袋子往山上跑。短短几日,乡亲们就能拿到一笔不菲的收入。采茶的那几天,本来就天生丽质的吴起被这些采茶老人、采茶姑娘、采茶后生用各种颜色的服装装点一新,如同绿地毯上绣出的牡丹花,构成了一幅精美无比的“吴起采茶图”。

沙棘太不起眼了,它不高大挺拔,也不婀娜多姿,但,当沙棘果成熟的时候,它才给你一份惊喜,它用满枝挤得臃肿的密集果实,来回报主人的栽培、回报土地的养育……那密密麻麻、拥拥挤挤如珍珠玛瑙般的果实,让你感动于它的勤劳和忠实。

沙棘常栽,沙果常采,山川常绿,景色常秀。沙棘装扮着山川的美景,沙棘显露出吴起人的笑容。

我说沙棘是吴起人的精神写照,是吴起人的个性特征,你说对吗?

2

走进陕北的白于山区腹地,就会发现这里有一种奇特的景观:山山洼洼长的是沙棘树,硷畔田埂垛的是沙棘柴,农民筐子提的是沙棘叶,大车小车拉的是沙棘果,家家户户喝的是沙棘茶……不用问,肯定是到了全国沙棘第一大县——吴起了。

吴起是个有名的地方,过去,因是中央红军二万里长征的落脚点,而彪炳史册;现在,因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而闻名全国。现在的吴起有多美?请看这首小诗:“刮大风不起土尘,下大雨不发洪水,遇灾年不减收成,看山川无处不景。”

吴起之美,离不开沙棘。沙棘之名,唱响于吴起。吴起究竟有多少沙棘?谁也说不清,可谓“有山皆沙棘,无棘不成林”。据林业部门先前统计,总面积已达180多万亩。

沙棘使吴起重振雄风,再度名扬天下。

过去的吴起曾是个荒凉的地方,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人们毁林开荒,漫山放牧,走得是“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的粗放经营路子,结果是“下一场大雨褪一层皮,发一回山水满沟泥”,导致植被稀疏,地貌支离破碎,形成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格局,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针对这一严酷现实,县委、县政府借助党中央、国务院“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和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确立了“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畜、林牧主导、强农富民”和“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战略。短短几年,这里的天蓝了,水清了,山绿了,人富了。荒凉的吴起,变成了绿色的吴起;贫困的吴起,变成了富裕的吴起。从此有了到吴起体味昨日红色革命之艰辛,学习今日绿色革命之经验的说法,被人誉为红色革命的落脚地,绿色革命的出发点。从1998年以来,吴起先后荣获“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全国造林工作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全国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结合示范县”等荣誉。

沙棘为吴起人搭起了通往富裕的康庄大道。

从1998年开始,吴起人“放下斧头,圈起羊子,拿起镢头”,不再漫山放牧,乱垦乱伐,而是承包荒山造沙棘,退掉耕地栽沙棘,集中精力护沙棘,把沙棘看得比粮食更重要。特别是退耕还林后,栽沙棘、护沙棘、用沙棘、靠沙棘已成为吴起人的自觉行动。眼下,一条以无定河、北洛河流域为主线的 791.5平方公里绿色飘带已在卫星遥感图上初步显现,一条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已经形成。而吴起的沙棘保健茶、沙棘果等产品,更以其品质好、保健作用佳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目前,吴起又与香港华锦园有限公司联合办起了沙棘系列产品加工厂,两年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沙棘产品加工基地。

沙棘是吴起人的摇钱树。

每逢春、夏、秋三季,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个个提着筐子、拎着篮子、拿着筛子、背着袋子、拉着毛驴、开着三轮,满山遍野尽是一些采沙棘叶的、摘沙棘果的。干累了,或两三个一伙,或三五个一群,坐在田埂边,歇在沙棘下,拉着家常,谝着闲传,时而还有一两声信天游荡漾在山间。马路边、院子里,圆方集团的收购员,小商小贩们正忙着过秤装车,在这讨价还价的叫嚷声中,车辆络绎不绝地把这些沙棘产品往外运,农民们大把大把地把钞票往兜里揣。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县农民靠沙棘人均拿回收入 00多元。

沙棘把吴起装扮成一个大花园。

长期住在这里的人,你还会饱览这里沙棘四季变换的景色。春天,山是翠的,那是沙棘泛青的枝条在发芽;夏天,山是绿的,那是枝繁叶茂的沙棘罩住了地面;秋天,山是红的,那是挂满枝头的沙棘果熟了;冬天,山是黑的,那是沙棘落叶铺满了地面的景象。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不用问节令,只要观察沙棘的变化,你就能知道到了什么季节。

特别夏秋之交,随便走上一个山头,四下里望去,到处都是沙棘,漫山遍野,铺山盖岭,绿满沟壑。穿行在吴起的大小道路间,仿佛走进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让人的心儿都绿了,魂儿都醉了。盘绕在沙棘林间的乡村土路,如同一条条金色的丝带缠绕在绿色间。置身这黄与绿之间,凉风爽爽地吹,鸟儿悠悠地啼,虫儿吱吱地叫,草丛中兔子时隐时显,树杈上松鼠上下跳跃,让人如入梦境,乐而忘返。

白天置身沙棘林间,会使人情满山川,意溢沟壑。仰望林隙天际,你会发现,吴起的天,已抹上了一层浓浓的生命之绿;当你低头再看一株株茁壮的沙棘苗,似乎山也往高生,人也往高长,感到自己也年轻了许多。夜入沙棘海洋,可觉“眼前雾气千山近,脚下沙棘万壑来”之感;若逢月夜,更有“月映林梢人心静,世事杂念脑后抛之妙。

沙棘,你是吴起人的骄傲!

共 28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吴起县的沙棘,作者从不同层面书写了沙棘在吴起县所创下的奇迹,而沙棘也因此成为了吴起县的标识,成为了一面面飘舞在山梁山峁上的绿色旗帜。在吴起县,漫山遍野都是沙棘,一年四季也因有了沙棘而变得与众不同,特别是在秋天,当其他地方都处在秋的萧瑟中,吴起却因有了沙棘而野铺黄金。吴起县过去是长征的落脚点,现在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而能够让吴起县从红色革命向绿色革命进发并取得辉煌成绩的,就是那看起来貌不惊人的沙棘。这些貌不惊人的沙棘,不仅给吴起人们带来了财富,也给吴起人们筑立起了一道绿色屏障。在文章中,作者还巧妙地穿 了一些当地的民谣或者俚语,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好文章,。【:雨亭】

1楼文友:201 - 20: 1: 0 吴起真是个好地方,哪天还真想去看看生长在吴起这个地方的沙棘。真希望吴起也能够发展成为一个旅游之地。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 找我可搜索文艺菌(wenyijun209)公众号。

2楼文友:201 - 22:01:42 记得哪一首古诗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吴起县虽然不是玉门关,但是照作者所说必定也是春风难度之处,而今沙棘却让吴起有春光,真是好地方,我好想去一睹芳容。

控制体重的重要性

怎么才能控制体重

怎么才能控制体重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效果怎么样
年轻人重度骨关节炎
孩子脸发黄是什么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