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友活动之雨中寻访小落水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0-17

近来,风景不错,心情不错,朋友也不错。

自成立镇康摄影俱乐部以来,去镇康凤尾芦子园小落水自然村考察,成了俱乐部成员开展活动的第一站。

不能不承认,我向往小落水久矣。想来,大家选择小落水,或许和我一样,缘于小落水自然村的名气。据说那里有颇具特色的石头房,有宽宽窄窄的石头路、石头墙。此外,1951年7月19日,解放军12 团调集7个连,围剿盘踞在小落水的国民党残匪的故事,更让这封闭贫瘠的小村庄增加了许多神秘色彩。

寻找历史踪迹,是我们摄友的兴趣点。10月19日,俱乐部一行深入小落水自然村,经历了雨中一日游的艰辛与欢乐。

小落水自然村位于镇康县凤尾镇东北,隶属凤尾镇芦子园村委会管辖,距离凤尾镇政府24公里,距离芦子园村委会7公里。自然村所在地海拔2400米,最高海拔2560米。四面青山环抱,地势险峻,交通不便。村民们靠发展养殖和种植玉米、稻谷为生。或许因为水土气候的关系,他们种植的蔬菜甜脆可口,腌制的火腿红润清香,远近闻名。

早上七点,群主集合七摄友,向着目的地小落水快乐出发,去看看那里的小村庄,看看父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面包车分别接了每个人,从南伞出发前,小燕子为每人买了一份糯米饭;车行至轩来大桥,买了包子;至凤尾街,买了矿泉水,吃了早点。水足饭饱,才向着小落水方向前进,向前进!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由于下雨,车在山脚停下了。于是,大家徒步,走走停停,一路风景一路拍,拍出花红叶绿,拍出云雾缭绕,拍出恬静细腻,拍出大气磅礴。天气、体力、环境、心情、技艺都在拍摄效果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路途中,最无奈的是一农家女,一路向我们诉说着背了一篮酸木瓜只卖了40块钱的艰难;最可怜的是几个七八岁的孩子,从散落在地的酸木瓜、山楂等种种迹象表明,至少有一个孩子曾负重重重摔过一跤;最有感触的是从山下挑草回来的妇女,尽管生活不容易,写在她们脸上的仍是满满的幸福;最惬意的是放牧的大哥,在云雾山中,和他的马静静地站成一幅山水画,是上班族梦寐以求的那种悠然闲适。

我们走着、看着、说着、笑着、拍着、玩着,不觉行至小落水的石头房。由于这里生存条件差,特别是饮水奇缺,这里的村民大多已经搬迁到山下;也因为这里石头较多,之前当地群众就地取材,取石建房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景。

我选择一个高点,站在一块巨石上,在雨中静静地伴着这些无言的石板房,徒生感慨:这些静静的石头房,这个安静的小村庄,曾几何时,屋顶上,也曾飘荡过袅袅炊烟;石板路上,也曾鸡猪成群;学堂里,也曾有过孩子们朗朗书声;辛勤的小蜜蜂,也曾带着甜蜜飞进主人为它打造的家园!可现在,一切都安静下来了,或许,若干年后,小落水会因村民的搬,淡出人们的视线,被大多数人遗忘,但我相信,这段光辉的革命历史永远不会被遗忘;而只要生命还在,我们的这次寻访,也会在每个人的记忆里泛青。遗憾的是,由于暴雨,由于时间,我们没能到山洞看看,就依依不舍地走出石板房,走着石板路,默默地原路返回。

站在山脚下,回望这个沧桑的百年小村庄,每个人的心里五味杂陈,是苦?是甜?是沉重?是释然?我想已经述说不清了。我们只有在心底默念:再见了,小落水!因你的故事,你的历史;因你是家乡,你是希望,我们还会回来!

共 1 0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雨中的小落水村,青山环水,云雾缭绕,是深入大自然最好的去处。文中,作者借一趟摄友活动之行,对小落水村的民风习俗、自然风物进行详细的描摹,生动鲜活,意味深永,读来令人向往,欣赏! 【:冰煌雪舞】

1楼文友: 22:20:57 雨中的小落水村,别具一格,风景优美,文字细腻鲜活的描述,读来令人向往,欣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1楼文友: 1 : 7:04 谢谢欣赏!老师辛苦了!

四岁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办

三岁宝宝脸发黄

小孩不爱吃饭什么原因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怎么样
嗳气不消化吃四磨汤
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