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欢由一张失败的照片说开去外一杂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8-23

去年的“八一”建军节前夕,按惯例,领导仍要亲临一线去慰问工作成绩突出但生活极度困难的复退军人,作为随行摄影,我受命前往。

拍摄这类现场感极强的片子,我有一个经验就是捷足先登,抢在领导前面,目测好领导可能接见的准确地点,调整好焦距,等待馈赠和接受的一瞬抓拍下来,大多都非常成功,满怀喜悦的笑容和紧紧相握的手使爱民如子的情结在这一刹那被定格和流传下来了。

然而这次却有一张失败的片子,由于突然的改变了方位,致使没有合适的角度空间,只抓拍了被慰问者一张微笑的脸和一双伸出的双手。(快了一拍,慰问品尚未到手)。

对着这张片子我端详了很久,本是在分析失败的原因,却因片子的画面而引出了其它的话题,并深深触痛了我的另一根神经。

这是个已逾不惑的退伍军人,脸上早已看不出当年老山前线英勇歼敌的风采,他那伸出的双手和刻在脸上的笑容都证明了生活的磨难在这位曾经英雄身上留下烙印的至深至厚。领导赠送仪式后一般勉励的话是“努力工作”。被慰问者一般也都是“感谢领导,感谢组织”这样的语录。面前这位虽未接受到慰问品,但他张开的口表达的一定是这句根深蒂固的话。

我事先知道,今年的慰问品是不足百元的人民币!

为了几十元人民币,这些被提前告知要接受馈赠的人甚至几宿难眠,就像当年要上战场一样。不过现在考虑的不是杀敌,而是运筹慰问品或慰问金的用途。他们并不知悉今年的慰问品为何物,是钱当然更好,钱的去向基本会很快落实。另外他们还要认真地想在领导面前该说什么话,用多大的分贝,脸上该呈现什么样的表情等等。我不止一次看到受到慰问的员工连说感谢领导、感谢组织之类的话时声音哽咽,眼圈泛红。我不知道他们是为领导的义举哽咽还是因自己的贫穷给领导添了麻烦而眼圈泛红。领导们希望的可能就是这样的效果,叫做“体悉后的效应”。他们用公家的钱在自己手里过了一下就有了这样的效果,领导觉得满意。

但私下里,一位贫困员工的妻子对我如是说:“能不能不公开我们的隐私,我们穷,但也有自尊,不想让人看到被救助的尴尬。”同样有人如是说:“把慰问金注明了加在工资册上发给困难员工比大张旗鼓地赠送效果更好。”此等话对否不予评判,却真是应了《金光大道》里张金发的一段道白:“谁富谁光荣,谁穷谁狗熊?”穷人的想法很朴素,穷了也要默默无闻地穷。我细细一想也有道理。

往年都是站在领导的立场看问题,换个角度会如何,就像拍片子。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造成的贫困为什么要在众目睽暌之下被拎出来证明给人家看?难道他们的贫困是领导们用来展示爱心的唯一机会吗?难道一定要让穷人的自尊被彻底瓦解才能显示出领导爱心的博大吗?我突然想到他们的声音哽咽或许还有自尊心受到光顾的因素。这么一想我心里倒十分的不愉快起来。

区区几十元,于拯救一个困难家庭实在是无补啊!其实领导能做的工作很多,比如在轮流下岗的时候内尽量不安排这些贫困的人,比如减免他们孩子的学杂费,比如为他们提供更加可行的自救之路等等,因为他们的贫困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长期的疾病或家庭的严重拖累让他们陷入了贫困的深渊。

再换一个角度想,我觉得他们应该感谢的不是组织而恰是自己,感谢自己在企业艰难跋涉中仍不离不弃,贡献着微薄却是全部的聪明智慧;感谢自己在重重的生活压力下仍没有丢掉生存的毅力,脸上还泛着知足的笑容。是啊,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真的要学会感谢自己啊!

这样我就能理解那张照片上的微笑了,那微笑真的很生动,只是我会看出心酸和眼泪来。

【谁是不和谐的制造者?】

近日闻得一企业从最高权力机构发出圣谕:为保持企业和谐稳定,厂区门口不得三人以上成群聚集闲聊、滞留,武装保卫干事及相关职能科室每日出动数人检查落实此项工作。与之公示相配套的措施之一是取缔了厂门口职工的早餐供应点,因为此供应点是天然的职工就餐地,进出人员当然不下三人。于是每日,相关人员在职工上下班高峰时段立于大门口,随时发现和驱散三人以上聚众者。

企业怎么了?

据说,该企业拥有在职工近五千人,曾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过较大的贡献,但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一直身陷“沼泽”无力自拔。特别是近几年,亏损额度有增无减,短短几年间,已将近两亿元在设备不停的运转中消失怠尽,国家投资几千万用于技术改进的资金也不见了踪影。企业举步维艰,职工收入十年间原地踏步,人均工资是省社平工资的三分之一,排在本市的末尾。

也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几年间三人因涉嫌经济案件而受到制裁,退休退职的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含高管人员),离开企业后,大多投资于异地发展,效益呈现勃勃生机的趋势。

这次驱散职工聚集的重大举措,是基于历史的经验教训。也仅在三年间,在职工中发生过三次较大规模的集体罢工事件,

一是减少用工,在岗职工延长劳动时间,最多日工作时为12小时。二是关闭一条生产线,对近千名职工在安置费用上产生意见分岐;三是调资不公,职工与领导的工资差额近两倍以上。而每次罢工均以企业调整了相关政策,获得大多数职工的认可和满意而告终。据说每次罢工的损失都在数千万元。人们不仅要问,这些由政策失误而导致的群体事件,应该追究谁的,几千万的经济损失应该由谁来买单,谁才是真正不和谐的制造者。

企业倡导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愿景,要求企业职工要深怀感恩的心来工作,那么,作为依赖职工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企业来说,具体就是企业的高管人员,不应该对付出青春和智慧为企业创造财富的职工同样以感恩的心吗?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谁是企业向前发展的推动者和文化的奠基者,毫无疑问是职工,是服务于企业的每一个体,当然也包括企业政策的制定者和践行者。那么,当企业受困于各种不利因素而使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时候,企业能把推给职工,要职工来承担一切的后果,这合适吗?换言之,当企业由于决策的失误而难以生存时,职工不仅没有建言献策的机会,连正常的说话权力也要被剥夺吗?这种行为已经构成思想上的不和谐,还有什么资格谈论企业的和谐与否。

文革过去三十年多了,可文革的遗风还在,职工没有正常的发言权,连私下交谈的权力也受控制吗?再者,谁说职工在一起就一定在谈企业骂领导,草芥之躯难道连碰面打个招呼这样的人之常情,也要被扼杀掉吗?阻止职工正常的交流,实际上已经暴露出企业自身的软弱和抗风险能力的不足,更是所谓上层建筑人物对自身领导才能低估的确认表现,说的更严重一些,是企业当权者因侵害职工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对职工的惧怕和胆怯。

职工可以不聚众闲聊,可以不公开自己的观点,但职工的思想、意识以及可能出现的心里叛逆能因几个人的驱散从根本被禁锢吗?

现在不是语言受封闭的时代,人们也不会因你是权贵就甘愿一直保持沉默,做你的奴役,受你的驯服。他们总会挣扎着,以各种方式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如果不能获取职工真正的拥护,让职工发自内心地为你唱颂歌,那么试图以驱散人群来“保证企业和谐”这种做法岂不显得幼稚可笑。

一系列行为显示,职工生活和工作很不快乐,不快乐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不和谐。作为职工的仆人,企业的舵手,也该祖国山河少游玩一次,豪华酒楼少奢侈一次,各种排场少讲究一次,给自己留点时间,低下头认真想想,如何使企业真正和谐起来。

共 288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两篇杂文,透过现实生活中的表象看到了实质,揭穿虚伪的面孔,针砭时弊,扬善去恶。由一张失败的照片说开去,抨击的是一些领导人物的虚伪,看到了基层贫困人员的心酸和眼泪,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谁是不和谐的制造者,抨击的是某些基层当权者,任意剥夺职工民主权利,他们害怕职工已经到了何种地步。好的杂文,文风朴实,引人共鸣。。 【:秋觅】

1楼文友:201 - 14: 2:1 第一篇,一些领导人物的虚伪作秀,基层贫困人员的心酸和眼泪,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第二篇,谁是不和谐的制造者,是某些基层当权者,任意剥夺职工民主权利,他们害怕职工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回复1楼文友:201 - 21:02:07 谢谢秋觅的按评,你的理解是正确的。

2楼文友:201 - 17: : 9 迦南不要生气哈,你的杂文观点不明确,所以也就不存在论据充不充分的问题。从头看到尾我不知道你到底想要表达一个什么观点,或者提出一个什么正义的主张。像文中列举的这两个热点敏感事件,只要观点独到,分析、结论有理有据,再加上表达铿锵有力的话,写出来是很有震撼力的。另外,我发现很多的思维和眼光很有局限性,不管是对文还是对人都只停留在表面,看不到更多更深的东西。问好迦南。

回复2楼文友:201 - 21:12:48 谢谢大先生老师,先感谢老师用心的阅读,因不用心难以有如是的见地。其次悄悄地夺一下理;我是这样理解的,杂文在于指出其存在实事,并在此基础上表明自己的立场,这就够了。因为杂文毕竟不同于论文,要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证自己的观点。杂文中的事实没有对错,只是个人看法,所以也没有论证的必要。杂文亦可提出存在的实事而勿需阐述,却可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作者的立场。我是这样认为的。再次谢谢大先生老师中肯的意见。

楼文友:201 - 19:46:06 感谢大先生指出文章和的不足。

作为,我更多的是看文章的内涵和特点,文章的不足在编者按中我一般不过多指出。如大先生所言, 思维和眼光很有局限性 ,需要学习和提高。

尿路结石排石方法

夜尿增多怎么治

小便口刺痛怎么治疗方法

怎样调理小孩脾胃虚弱
如何判断骨质疏松
月经量多吃什么食物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