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匠姓黄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1-20

石匠姓黄,绰号“黄牯”,也就是黄牯牛的意思。
黄牯之所以得这一绰号,一是他长得牛高马大,手上有几百斤的力气;二是他性格耿直,脾气倔犟,听不得半句他认为不中听的话。因此,在当地就被人称为“黄牯”。至于他本来的名字,倒反而没有多少人记得了。
有一天,黄牯清早到人家家里去上工。东家为了讨好他,一进门就跟他套近乎,连忙说,黄师傅,你来得真早啊。
黄牯一听,以为是东家说他来晚了,马上脸一沉,大声说,来早了?来早了我就回去,今天我就不做了。
他嘴里这么说,脚下就马上往回走,容不得东家有半句解释。结果,弄得东家老板连拉带扯的说了半天的好话,他才留下来了。
人是留下来了,但他却坐在那里不做事。他说,反正是说我来晚了,我就干脆不动手。是你要我在这里,又不是我自己赖着不走。
他就真的这样坐在东家的家里,一边喝茶一边抽烟,就是不动手。弄得东家老板真是左右为难。又只好说,黄师傅,你就不要说赖不赖的。我就是一天三餐,请你在这里坐坐都是高兴的。你说是不是?
黄牯一听又火了,又大声说,你以为我是“五保户”啊,要你供我?要在你家白吃白喝?动手!叫人给我上石灰浆来。
帮小工的一听,马上打来了石灰浆。黄牯一步跨上脚手架干了起来。这一天,尽管磨蹭了半天时间,却比平日多砌了三百块砖。到傍晚收工的时候,大家都说,这个黄牯就是牛,人牛,做事更牛。因此,一般的人都不敢在他面前随便说话。
黄牯只读了三年书,字认得不多,却总喜欢考别人。他经常问那些乡村小学老师,“磉礅”的“磉”字怎么写?因为他经常要给人家凿磉礅,又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写。他就认为,这可能是天下第一难写的字。如果哪位老师能写出来,他就认为那个老师有水平;否则,就认为那个老师是误人子弟,就瞧不起人家。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他这一招,就联合起来捉弄他,。不管问到谁,都说“木字下面加个口字就是磉礅的磉字”。
黄牯第一次听到,根本不相信。他说,木字下面加个口字,不是杏树的杏字吗?怎么是个磉礅的磉字呢?
那个老师就笑着说,这是个多音字,有时读杏字,有时也读磉字。
黄牯说,杏字怎么变成了磉字,你给我讲清楚。
那个老师就问他,你是做石匠人,你给我说说,磉礅是做什么用的?
黄牯说,那还不知道,磉礅不就是垫在木柱子下面的吗!
那个老师说,对啊,这不就结了吗!下面的那个口字,就是你凿的那块方方正正的石头,上面立一根木头。你说这不是磉礅是什么?
黄牯听老师这么一说,信了。从此以后,他就一直认为“杏”就是“磉”字。如果哪个人说,磉字是“石”字边加个桑树的“桑”字,他反而认为那个人是在捉弄自己,又要同那个人争得面红耳赤。弄得后来所有的人,都不敢在他面前写那个真正的“磉”字。
不过,黄牯虽然不认得磉字,但他刻字的水平,在当地却是一流的。因此,许多人家在为先人修墓时,都要请他在墓碑上刻字。黄牯的字的确是刻得珠圆玉润,颇有欧柳之风。许多人都说,这些墓碑再过若干年之后,都可以进博物馆了。
村里有一位老人,七十多岁,解放前曾在陕西省做过县长。土改前夕,他没有直接回老家,而是带着一家人逃到四川,才保住了一条性命。如果在当时是直接回了老家,他就成了当地最大的历史反革命,土改时肯定被枪毙了。这个县长在四川隐姓埋名,生活了二十多年,到了晚年,等到他的老伴儿死了,才一个人悄悄地回了老家,住在一个远房侄子家里,帮他的侄儿家放牛,很是孤独。不放牛的日子,他就一个人跑到祖坟山上,去看那些墓碑,看看那些已经作古了的童年伙伴,也顺便看了看黄牯刻的字。
一天晚上,这个国民党的县长推开了黄牯的家门,送给黄牯一卷东西,对他说,这是西安碑林的碑帖,是当年在陕西时,一个朋友送的。几十年了,当年所有的东西都不复存,只有这一卷东西还一直留着,并且带到老家来了。现在交给你,你会有用处的。
黄牯说,我要这东西干吗?
那位县长说,我在祖坟山上看到你刻的碑文,我就想到这一卷东西,你晚上没事的时候,把它打开看看,我想你的字会刻得更好。
黄牯很感激地点点头,说,我收下,我得给你钱。
给我钱?你给我多少钱?
给你五块钱。我不能白要你的。
那位县长想了想说,好吧,你给我三块钱就可以了,我收下了。
黄牯说,难道这东西不值五块钱?
值。当年我在四川时,有人出了15万要买,我没有卖。我的儿女就是为了这件事和我闹翻了,从此不认我这个老子了,我才回老家来了。这东西现在至少也值个五十万了。
黄牯一听,吓了一跳,不肯要。
那个县长说,你一定要收下。我把它交给你,也算是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也许只有你,才能用得上。给了别人,只能生炉子引火了。
黄牯没有再说不要,真的给了这老人三块钱。老人给他写了一张收条。他说,这个收条你也要收好。要是今后我那侄子向你要这卷东西,你就把这个收条拿出来,就说是我卖给你的。他就是告到法院都会输的。
黄牯点了点头,收下了这张收条。
老人要走了。黄牯突然想到了什么。就说,你也是个读书人,别人都说磉礅的磉字是木字下面一个口字。我说那是个杏树的杏字,他们硬说这杏字有两种读法,一是读杏,还有一种就读磉。
老人一听,觉得很奇怪,问,是谁说的?
大家都这么说。我知道你不会骗我。你能告诉我磉礅的磉字到底怎么写吗?我现在只相信你,你大概不会骗我。
老人见桌子上有半碗茶,就蘸着茶水,用指头在桌子上写了一个大的磉字。走了。
没几天,那个老县长死了。他的侄子把他草草地埋子。一个小小的黄土堆,就是他的坟墓。
又过了几天,那小小的黄土堆前立了一块高高的石碑,上面刻着“一字师”三个大字。
村里人都说这石碑是黄牯立的,字也是他刻的。
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是祖坟山上最高最大最排场的一座坟啊!

共 2 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石匠,在手工业的各个职业划分中应该不是最抢眼的代表,但是石匠却是达官贵人彰显身份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比如大观园门前的狮子,那栩栩如生的神态,刀斧神功的精美,都使有钱人家熠熠生辉。同时刻碑写字给冥塚装饰也离不开石匠,源于此,石匠一直以来都是被人求着的。如上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脾气倔强又单纯正直的黄姓石匠。作品描写老黄的个性看似漫不经心但却惟妙惟肖的还原了他耿直又可爱的神态,对一个拿不准的“磉”字虽然相信了众人的哄骗,可是他始终不肯放弃探求,自发的给曾经的伪县长篆刻“一字师” 墓碑,看见宝物西安碑林的碑帖,没有见财起意等等都显示了作者把握人物性格的得心应手。【编辑:海棠】
1 楼 文友: 2011-06-15 12:56:11 透过小说《三百六十行之三*石匠》再次验证了民间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里不仅仅指技术含量,更重要的是德行。医生看病处方做手术别看红包,师者传到授业解惑别看学生家长职位,法官依律办案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政府官员洁身自好别贪污腐败,艺人少一些情变搞清楚戏里戏外,那么世间就多了许多温馨真情,社会也就真的和谐了。反之不管你是权高位重,富可敌国或是满腹经纶都不如只读了三年书的黄石匠。北京京科银康中医医院杨广义
上饶十佳男科医院
台州男科医院地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