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11月CPI上涨69创新高明年CPI调控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9-17
11月CPI上涨6.9%创新高 明年CPI调控目标或为4%
生意社12月12日讯
2008年GDP和CPI的调控目标即将确定,发改委专家们预计GDP增速调控目标在9%至10%,CPI的调控目标在4%至4.5%.国家统计局昨日早间发布最新统计,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9%,其中城市上涨6.6%,超过10月份6.5%的涨幅,再创11年来的新高。月累计上涨4.6%.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预计,2007年全年CPI涨幅在4.7%左右,也将是自1996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涨幅。 据悉,2008年GDP和CPI的调控目标即将确定,发改委专家们预计GDP增速调控目标在9%至10%,CPI的调控目标在4%至4.5%. 食品涨价仍是主因 统计显示,11月食品类价格上涨18.2%,拉动CPI上涨5.94个百分点,占比为86%.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6%,拉动CPI上涨1.74个百分点,占当月CPI涨幅的1/4左右。 从八大类别看,11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6%,油脂价格上涨35.0%,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8.8%,猪肉上涨56.0%,鲜蛋价格上涨10.0%,水产品价格上涨6.8%,鲜菜价格上涨28.6%,鲜果价格上涨12.9%,调味品价格上涨4.0%. “猪肉价格明显反弹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天气转凉,需求量增大,而养猪户补栏情况并不理想。作为猪肉替代品的牛、羊肉价格近期也在陆续上涨。”姚景源认为,猪肉价格和供应问题暴露出中一个疑问在于国的农业基础依然薄弱。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生猪生产国,但60%是散养,散养户对市场反应不灵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差。 国际因素是“帮凶” “外部因素对国内物价上涨也起到了显着推动作用。”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昨日在财经年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的通胀是结构性和阶段性的上涨,由国内因素延伸到国际因素,主要是食品和石油价格拉动,大多数工业产品供求平衡,价格是下降的。进口大豆涨价直接导致豆油价格上涨,国际油价上涨也拉动了中国成品油价格的上涨。 据悉,目前,中国有近一半的原油依靠进口,国际油价上涨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及石化产业带来很大压力。11月1日,国家调整了成品油价格,11月汽油平均上涨了8.8%,柴油平均上涨9.8%.主要依靠进口的液化石油气,其售价11月比上月平均上涨12.6%,仅此一项就拉动CPI环比上涨0.14个百分点。 通胀压力大增 按照社科院的研究成果,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价水平波动的经验,CPI维持在3%左右的变动属于正常的波动,4%-5%为温和的上涨,6%-10%为较为严重的上涨,而10%以上则为恶性通货膨胀了。11月6.9%的涨幅令人担忧,它显示现阶段物价严重上涨。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毕井泉认为,由于今年涨价对明年的滞后影响较大,加之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以及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等因素影响,明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完成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任务相当艰巨。 但刘明康则认为,通胀是当前全球的普遍现象,相对于其他新兴经济体,中国抵制通胀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全球新兴经济体去年平均通胀率为5.1%,今年为5.9%至6%.中国今年的CPI涨幅仍然低于平均水平。 加息预期增强 昨日公布的CPI数据并不在诸多研究机构的猜测之外。此前,申银万国(行情股吧)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11月CPI走势或继续反弹,将位于6.7%-6.9%区间内,期望值为6.8%附近,将创出年内新高,加息预期可能随CPI走高而强化。 兴业银行(行情股吧)宏观经济分析师鲁政委也表示,10月、11月央行没有加息,一直处于观家族大战望状态,同时人民币升值有所加速,这被看作是抑制国内通胀的手段之一,市场上的加息预期有所减弱,但从目前CPI走势来看,不排除年内央行再加息一次的可能性。 但不少银行业人士亦认为,实体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有延迟性,CPI持续上涨并不能说明加息等宏观调控手段失效,相反,“宏观调控失效”的观点是一个应该纠正的错误。央行今年5度加息的效果将在明年初集中凸显,加息“过头”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专家观点 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 通胀或进入下行通道 CPI上涨6.9%比我们很多人预想要高,我们一般都预测是6.7%,这说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确实有压力。而通胀最危险的时候可能过去了,这几个月CPI上涨的数据都很高,但并没有出现价格失控的现象,也没有出现抢购,明年通胀应该进入下行的通道。当前的CPI上涨是结构性调整,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好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接受CPI4%或5%,3%不一定都是好事。 我们认识到现在上涨是结构性调整,是必然的。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北京大学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 适度通胀有利中国经济 通货膨胀本身并非一个贬义词,是市场在互相调整中取得平衡。多少年来,政府压低农产品(行情论坛)的价格出口国外,以保障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然而获取的外汇财富在美元贬值后严重流失。 中国的物价应该上涨,适度通胀对经济发展有利。过低的价格或是人为的压低价格,使中国国内资产价格偏低,在国际上被贱卖。而目前的物价上涨并未使通胀过度,在这个时候,政府应该向抵御能力差的群体提供补助。
一岁宝宝拉肚子丁桂薏芽健脾凝胶管用吗
贵港专治白癜风医院
- [经典语录]景山观德殿举办刘怀山画展 传递古朴乡土气息
- [经典语录]水乳不是越贵越好,分享4款高性价比水乳,看齐也能养出好皮肤
- [经典语录]丹阳限招120人,政策扶持,不限专业,在岗工作也可正常跟进,6月15日报名年末!
- [经典语录]又一富豪入驻!李兆基出手投资新加坡!
- [经典语录]中颖电子(300327.SZ)发在预盈,预计半年度净利润达2.52亿元-2.6亿元,同比增65%-7
- [经典语录]瑞典 贵丰/Gryphon Ethos(思潮) 新款旗舰CD机
- [经典语录]兴齐眼药(300573.SZ)连续大跌超30% 对近视“神药”阿托品滴眼液的命运 母公司只回应“生产
- [经典语录]Moschino 2022春夏系列,图案图案的趣味活力,彩色的鲜艳减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