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白衣天使帮助我们拯救和洗涤灵魂读杨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2-24

何建明:白衣天使帮助我们拯救和洗涤灵魂——读杨义堂《抗战救护队》 中国作家何建明 人类文明越发达,人的功利也变得越发庸俗与市侩。其实,活在这个世道上的我们这些人,内心多少有龌龊的地方,只是没有到关键时刻,或者危及自己 生命之时。战争是检验每一个人灵魂的分水岭。有人恐惧死亡和痛苦,便当了逃亡者甚至是叛徒,也说 汉奸 。贪生与怕死是人的本性,但人的本性里还有更崇高 的品质,那就是超越了人对死亡与痛苦的恐惧外,还有一种力量来自于精神与内心的信仰追求、品质追求、职业追求。

我们说到优秀的文艺作品时,会将其称之为 崇高的灵魂之作 。同样,我们对那些拯救我们生命的医生,总喜欢用 白衣天使 来赞美他们。天使是神 圣、纯洁和美丽的。天使为什么能荡涤我们的灵魂,战争又是一面特别清朗的镜子。它让那些胆怯的贪生怕死者的灵魂变得无比丑陋,又让那些高尚者的灵魂光芒四 射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海量的抗战题材作品一部又一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然而真正能让我们拍案叫好、长久流传的好作品其实少之又 少。好作品少才显可贵。可贵的东西才让我们珍惜,珍惜的东西才属于精品,精品是可以流传下去的,能流传下去的便是经典。虽然杨义堂的《抗战救护队》这部作 品的名字并不令人特别满意,但这部书是我所看过的今年抗战题材作品中的上佳之作,难得的好作品!是本年度中国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中的上乘之作,值得赞 赏,值得推荐。

与杨义堂见过几次面,他的作品则是第一次读。读的开始,我一直在怀疑他笔下的人物到底是 真实 的还是虚构的、到底是严肃的报告文学叙述还是添 油加醋的小说叙述,一直看到最后一行字,我自己作出了结论:这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所述的人和事是真实的。但内心仍然有些怀疑,于是不得不打了个长途 给作者本人 直接地听他自己解释有些我关切的人物及其故事细节,从他的言语中我能判断到底他的作品属于 虚构 还是 非虚构 。我的结论很快出来:是非 虚构。

是优秀的非虚构作品,是优秀的抗战题材的非虚构作品。我愿意推荐的理由可以有10条,但归结起来其实只有两条,而这两条就足够了。它们分别是: 一,伟大的抗日战争波澜壮阔,惟没有一部完整的反映中国医疗救护人员的故事作品,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这里面有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二,作品的文体艺术本 身基本没有明显的问题。精彩、生动、传奇、感人,流畅自然,人物饱满,故事完整,为今告文学创作树立了一个优质文本。

中国人不知道林可胜这个人和林可胜在抗战时期所作的贡献,是一个悲哀。所以当我看完杨义堂写的这部作品后,我第一个反应便是这样的一个思考。为 什么?因为林可胜了不得,十分伟大。他与林巧稚一样也是 协和人 ,而且是早期的协和医院的执行院长,是中国现代生理学的奠基者,并且在国际上有着极其重 要的影响,可以说,他在专业和国际影响力上,远远超过林巧稚。看了他在抗战时期带领中国救护队出生入死战斗在 淞沪大战 时的上海滩上、腥风血雨的南京城 保卫战的严酷现场,以及台儿庄大捷时的战地医院,和冒政治风险来到新四军、八路军战场,在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一起畅怀抗战情结的一幕幕情景,谁不为 中国有林可胜这样的抗战英雄所感动呢?林可胜是原居住在新加坡的华侨,他的父亲也是著名的华侨领袖,出任过厦门大学校长。他的母亲是黄乃裳之女,林可胜家 族里,多数是著名的医学专家。他本人在8岁时就被送到欧洲名校学习,大学毕业一直从事医疗科研。一战爆发时,林可胜就在战场上当救护医生,积累了宝贵的战 地医护经验。他是名牌大学的 双料博士 ,又是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教授和执行院长,当时只有 0岁。抗战爆发,为了专心工作,他把妻儿送到新加坡,自己 则带领年轻的中国救护人员开赴到抗战最前线。八年抗战里,林可胜和他带领的救护队伍(最多时救护队人数达 000多人),在各个战场抢救了数以万计的伤病 员,可谓立下汗马功劳。可贵的是他以医务工作者的人道精神,顶住包括来自蒋介石等要人和政府的种种压力,帮助新四军、八路军和延安中共总部,进行医学知识 传授和战场救护工作。他甚至不惜辛苦与危险,动员并亲自到美国去为中国抗战救护募捐善款,连美国老总统都出阵为其摇旗呐喊。尤为令人震撼的是,日本人在没 有可能拉拢他为其侵略中国服务之后,竟派兵专门到新加坡将其妻儿处死、迫其父亲出卖灵魂,此时,林可胜依然把个人与家庭悲剧放之脑后,全身心投入战场救 护。这种精神,这种境界非常人所能!毛泽东赞赏他,蒋介石既恨他又敬重他,全国人民爱戴他,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士为他在战场的救护艰辛担忧 即使在 谁都不敢去的缅甸死亡战役里,林可胜依然挺身而出,随中国远征军赴缅战斗到最后时刻。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让他出任政府卫生部长,林可胜一身傲骨,断然拒 绝。后来移居美国,专心从事医学研究,创造了多项世界级医学成就。1969年7月8日,林可胜患食道癌病逝于牙买加的京士敦,终年72岁。

如此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和抗战英雄与功臣,我们为什么不知道,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林可胜领导的抗战救护队是当时的中国红十字会领导下的组织,他 的抗战功绩,显然一直被列在 旧政府 名下,因此长期以来不能被宣传和赞颂;其二,林可胜后半生没有在中国生活,而是在美国,因此有了 不爱国 的嫌疑。 我言可悲也在这两点上。我以为:一者是我们受 左 影响太多太深,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事,站在哪个阵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民族危亡之时能不能挺身而 出。再者,人的出生和年代及其环境是不能选择的,林可胜身为华侨、大医学家,他在协和医院当教授、院长,他能主动要求组织救护队到前线,还有比这更爱国的 吗?他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帮助共产党挽救了无数八路军、新四军战士,甚至当时延安 头把刀 的好医生也是他派去的 此人受到毛泽东的高度好评。他受敌人 的威迫是常人所少有的,但他坚定地义无反顾地站在中华民族抗战的一边,不顾一切地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抢救伤员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什么人才有可能做到 的?毫无疑问,这是天使精神!这是天使一般的医务工作者才能做到的。

天使以如此伟大而纯洁的行为,难道不是对我们灵魂深处包藏着的庸俗和肮脏的一种无情的鞭打与洗涤吗?

杨义堂的这部作品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讲,属于上乘之作,是近年报告文学创作中,尤其是抗战题材作品中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他的叙述的流畅性和 完整性,具备了艺术的高水准;他的语言和文字的优美性与节奏感,达到了自然之美,见不到生硬和不舒服的地方,这是最了不起的,对纪实类作品而言,能够像读 小说一样在不动声色中把精彩和生动呈现出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纪实作品的人物和故事不像虚构小说一样把一切 精彩 想好了再呈现的,而是天生的客观 的东西放在那里,就像自然界的一块玉石,如果你不经工艺就看到了它的完整之美,这种玉石是很少有的,但优秀的纪实作品就是这样的天然精美的玉石。杨义堂的 这部作品就属于这样的 天然玉石 。感谢杨义堂,但真正要感谢的是本书的主人公林可胜和他的那群出生入死的中国救护队员们,他们和她们的身影将永远留在历 史的画面里,并且一直帮助我们洗涤和拯救自己的灵魂

热淋清颗粒价格

热淋清颗粒怎样服用

热淋清颗粒主要成分

孕妇血糖标准值对照表
人怎么才能有精气神
妇科引起的尿频怎么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