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1-12

201 年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在江苏举行

在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今天,报告文学应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当前的报告文学创作有哪些值得探讨的经验,又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10月19日至21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在江苏常熟沙家浜联合举办了201 年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告文学作家、业余作者和爱好者100余人与会进行了交流研讨,共话报告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说,多年来,一大批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见证和记录了国家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可以说报告文学是表现和反映中国梦的独特方式。面对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报告文学如何在现实社会与文学的复杂环境中保持鲜明的个性品格和价值,如何在创作中端正自己的文学态度,如何提高作品的社会性、思想性和文学艺术性,如何与其他文体实现有效衔接并形成自己的 气场 ,如何推动中国的报告文学走向世界,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在新形势下,报告文学必须以其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贴近生活接地气,传递弘扬正能量,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书写新的辉煌。

直面现实 力求真实

作为与其他文学体裁的显著区别,报告文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真实性。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该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一点,与会者有着自己的见解。

在张胜友看来,报告文学并不是简单的记录,保证细节的真实性是其难点所在。报告文学的精彩在于 戴着镣铐跳舞 ,要保证真实性基础上的精彩,就需要作家调动和组合各种艺术手段,产生思想冲击力。吕雷谈到,由于报告文学做到真实性很难,因此自己在写作中着力将其转化为现场感,在报告文学中营造出电视剧般的场面、镜头的氛围和现实的质感。

蒋巍谈到,现在应当对报告文学的真实性进行与时俱进的再认识。我们需要的不是分毫不差的照相式的真实,而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实,需要一种有用的、能彰显作家个性的真实。报告文学作家应当把主体性、情感和想象力从僵化的真实性中解放出来。

朱晓军认为,现在很多报告文学只达到了表面真实的程度,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如同盲人摸象,就算把摸到的大象的局部写得再好也不是整体真实。因此,报告文学必须注重从浅层的表面真实深入到深层的本质真实。傅宁军也谈到,应当在有限的篇幅内挖掘一个题材深广的内涵和其中蕴藏的朴素真实。

王宏甲表示,作家对事件进行采访、调查的过程犹如冶炼,写作的过程需要加入辅助材料,最终的产品不应该是矿石,而应是钢铁。也就是说,作家要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报告文学没有粉碎和再造矿石,只是将它们简单地涂上各种色彩就抛向市场,结果品质连原来的矿石都不如。

李炳银说,报告文学创作不是真实事件的 搬运工 ,从这个房间搬到隔壁房间,而是要融入作家的主观感受,呈现出作家的主观表达。如果没有主观把握,作品只能是呆板僵硬的。作家必须具备选择题材和辨识题材的本领,将其放在大环境下审视。

黄传会说,报告文学作家要有沉潜到生活底部的功夫,不应该逃避现实、回避矛盾,不应该装聋作哑,要带着社会感走出书斋去直面现实生活,体察人民愿望,把握群众需求。

报告文学应以思想性取胜

张胜友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希望和坎坷,报告文学这种文体很适合表达这样的历史进程。无论是写大事件还是小人物,作者都要具备宏观意识,心中要有激荡的历史长河和绚丽的时代画卷。

梁鸿鹰认为,作家和文学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做旁观者,另一种是做参与者,报告文学作家显然属于后者。报告文学正是以其强烈的时代性和社会参与感,赢得了社会的关注和自身的地位,报告文学作家对时代问题的思考和担当也是独一无二的。李朝全说,近年来报告文学中大量涌现的 国家叙事 其实就是对中国梦的诠释。这些作品带有鲜明的国家情怀和国家意识,关注亿万人民的命运,表达的无不是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王晖注意到,现在报告文学中写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倾向有增无减。络和电视信息传播的迅速与公开,使报告文学作为 文学轻骑兵 的报道功能大为弱化。事实上,报告文学现实性的本质是不容含糊的。不论回看历史还是立足当下,都应注重关切现实,而不仅是一种历史档案。

在李鸣生看来,对报告文学而言,反映了现实不等于反映了真实,反映了真实不等于揭示了真相,揭示了真相不等于传播了真理。在媒体和络时代的冲击下,报告文学的生存空间变小了,因此惟一可开掘和比拼的就是思想性。作家要以非同寻常的胆量、勇气和志向发出自己的声音。陈启文表示,报告文学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性最强的,只有从 轻骑兵 变成 装甲兵 ,才能不被所替代。

李春雷说,思想性代表着报告文学的高度。报告文学作家要吃准所写的角度,吃透掌握的素材,吃苦进行创作。报告文学创作犹如一个孕育和生长的过程,身心就是熔炉,将素材锤炼成文学作品;又像是把粮食酿成美酒,需要进行发酵。

李青松表示,报告文学的思想是否深刻,取决于作家对问题的认识深度。现在的很多作品过分追求思想性,满得如同溢出的啤酒泡沫,惟恐读者感受不到。事实上,思想的表达是要靠作家对人物故事的叙述和对事件的剖析呈现出来,而不是靠贴上去、勾兑进去的。

报告文学的艺术性不容忽视

何建明认为,现在很多报告文学作家不善于找好的题材。其实除了重大题材之外,小题材也是报告文学的巨大资源,因为普通人的情怀最感人,能把小题材写深、写透、写细腻也是很见功力的。要把自己写进去,让读者始终顺着自己的感情走,抓住他们的心理状态。萧立军提到,不少报告文学作品对人性的表现还不够,应当把所写人物的人性光芒充分挖掘出来,体现出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肖亦农也表示,应当让作品的字里行间都 带着自己的体温 。

梁鸿鹰谈到,受到新的文化环境、传媒形态、价值观等因素影响,报告文学也面临着如何提升文学性和艺术性的问题。因此,报告文学作家应注重对题材、视角、结构、细节、语言等方面的研究和推敲。如果报告文学一味追求准确性和思想深度,势必会导致结构的呆板和词汇量的下降,居高临下的语言仿佛用尺子量出来、戴着面具一样,这样会与读者拉开距离。报告文学的语言应和话语有所区别,有必要细微、柔软、温暖一些。

丁晓原特别看重报告文学的 叙事之美 ,他认为敬畏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反映出作家的个人气质。要对报告文学的叙事对象进行充分内化和超越,以主体性的考量进行叙事设计,努力实现叙事的主导性与多义性,注重叙事的丰富与精致,并形成叙事的个人风格。

王晖列举说,现在很多报告文学缺乏艺术营构的意识,结构上平铺直叙,个案重复,语言和修辞方式缺乏文采、美感和蕴藉,甚至成为通讯、先进事迹介绍、广告宣传文本的山寨版。这些粗糙化现象体现出作家文体意识的淡漠和素质的有待提高,需要引起重视。

董保存着重谈了传记文学的创作现状。他说,现在传记文学创作可谓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形成了数量庞大的读者群。现在传记文学创作存在着为尊者、官者和亲者讳的问题,这样难以客观真实全面地把人物写活。

会上,大家还就报告文学如何加强青年作家培养、建构组织联络机制、助推创作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赵瑜、张富领、王汉清、王耕夫、张益等介绍了部分地区促进报告文学事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新风扑面,令人感到眼前一亮。与会者在发言时都直奔主题,力求在有限时间内准确表达自己的核心观点。大家说成绩实事求是,谈问题一针见血,提建议客观中肯,将专业的学术会议开得求真、务实、高效。由于基层的业余报告文学作者平时少有机会与知名作家交流,此次主办方特意 开门办会 ,基层作者都可以报名参加。会议期间,作家们专门利用晚上的时间举行了专题讲座。他们结合创作实际,将各自多年来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经验和感受倾囊相授,令基层作者受益匪浅。

三亚治疗妇科医院哪家好
男人50岁有轻度阳痿
赣州妇科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