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SS缘由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4-08
MBB快速发展,站点建设面临极大挑战
当前,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不管是视频聊天、电子购物,还是交通出行等,无线网络都在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便利。蜂窝移动已经发展到第四代(4G),对而言,同时建设2G、及4G3张网络,基站和天线的数量愈来愈多,原有的站点空间面临着挑战,无法承载数量众多的基站设备。举个例子,欧洲当前主流频谱有800M/900M/1800M/2100M/2600M,未来可能还有LTE700M、 .5G等其他频谱,依照传统的建网模式,必然需要大量的基站设备和天线,使得站点施工无比复杂,甚至无可用空间进行加站。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现代化改造的进行,城市原有的站点每年都在不断流失,新的站点获得愈来愈困难,以北京、上海为例,每年站址流失都超过10%,无法获得站址建设基站,就意味着没法提供更好的覆盖和更大的容量给终端用户,用户体验将受到挑战。如何能够下降站点复杂度,节省站点空间资源,并提供更广的覆盖和更大的容量,是通讯基站发展不能不面对的困难,也是MBB()时期保障容量和体验的关键。
回顾基站发展历程,通讯基站形态需要再次创新
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基站的形态在不断创新发展。其中,作为无线网络覆盖和容量的主要解决手段,室外宏基站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是传统宏基站阶段,所有基带和射频单元都必须放在机房中,通过馈线连接到发射塔的天线端。这类形态的基站不但占地空间大、租金费用高,站址获得也越来越困难,施工周期也非常长,建站非常不便,而且由于馈线太长,会损耗大量的有效功率,使得覆盖范围变小。
第二阶段是分布式基站阶段,以射频拉远为特征,基带单元(BBU)与射频单元(RRU)分开安装,RRU不用安装在机房内,可节省室内机房空间。同时,RRU靠近天线端安装,大大下降了馈线带来的功率损耗。分布式基站从2004年后开始逐渐引入,目前分布式基站已经成为各大运营商建网的主流方式。
从当前现有的基站形态看,天线和基站是独立设计安装的,通过馈线连接传输射频信号。在2G和 G时期,主流频谱为 频(900M/1800M/2100M),每扇区只需 个RRU和两面天线,到了4G和未来5G时期,频谱数量进一步增加(比如700M/800M/2 00M/2600M,甚至 .5GHz等高频),站点上RRU的数量将非常庞大,同时天线数量也会相应增加,将射频上移到天线端会极大地减少站点RRU模块的数量。同时,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Massive MIMO)发展方兴未艾,利用有限的频谱提供更大的带宽及更快的速率,是业界公认的提高容量的最有效手段。要支持Massive MIMO必定要求有更多的发射和接收通道(比如4T4R、8T8R、16T16R等),如果采取RRU+天线组网方式,需要进行大量的馈线连接,站点安装空间和施工复杂度都是无法接受的。
当前,基站形态逐步变得没法满足MBB时期多频多模的建网要求和未来海量连接下Massive MIMO技术对基站提出的诉求,有必要对当前基站形态进行再次演进,将射频技术与天线技术进行融合,一体化设计安装,更高的集成度将简化站点的复杂度。
怎样治心肌梗塞
泰安治疗牛皮癣方法
为什么得心梗
肾虚阴阳调和吃什么药
腹泻腹痛怎么办
口腔溃疡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银川那个癫痫病医院好盆腔炎怎么办治疗
中医如何调理小儿咳嗽
上一篇:雷军变了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