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罗生中国报告文学新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0-31

章罗生《中国报告文学新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 201 -05- 0 湖南作家 201 年5月11日,湖南大学文学院章罗生教授的学术新著《中国报告文学新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

会议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纪实文学委员会、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和湖南大学承办。包括著名作家何建明、李鸣生、黄传会、阎真和著名评论家张炯、白烨、雷达、贺绍俊等在内的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认为,《中国报告文学新论》史论结合,构建了自己的阐释体系;它以新时期以来 0多年的报告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为主要对象,对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建构、发展状况、流派团体和代表作家作品等,进行了较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评价,具有全面、厚实和开拓性、创新性等特色,是我国报告文学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它对于指导当前的报告文学创作以及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论研究等,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会议期间,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发来贺信,对作者及其成果表示祝贺,对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湖南大学文学院罗宗宇供稿)

贺信

欣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在京召开《中国报告文学新论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学术研讨会,谨向章罗生教授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诚挚问候!向会议主办单位表示衷心感谢!

章罗生教授长期从事报告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推进报告文学学理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报告文学新论》以新时期以来 0多年的报告文学创作和理论进展为研究对象,对这一时期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建构、发展规律、流派团体和代表作家作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评价。著作洋洋80余万字,资料翔实,结构严谨,论述周详,有许多创见性的思考和阐述,是报告文学研究的新成果,对于指导报告文学创作,推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给相关文学体裁的理论创新提供有益启发和借鉴,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纪实文学委员会的指导下,我省报告文学研究、创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各位领导、专家对这部著作的深入研讨,必将促进报告文学的研究和创作,为湖南的报告文学研究和创作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祝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和专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章)

201 年5月11日

附:《中国报告文学新论》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报告文学新论》(章罗生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以下简称《新论》)学术研讨会于201 年5月11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会议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与湖南省作协主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纪实文学委员会、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和湖南大学承办,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专职副会长黄传会主持。会议期间,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发来贺信。

《新论》的特点、价值及其意义是与会人员研讨的中心。大家充分肯定了专著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创新性,认为它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是中国报告文学与当代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收获,在中国报告文学乃至中国当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张炯(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国社科院名誉院士)认为,该著论从史出,试图从报告文学的历史发展中升华和探讨报告文学乃至纪实文学的理论体系,对报告文学的本质、特性和价值观等,作出了自己独到的论述。它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思考细致,兼具我国报告文学史与理论探索的意义,是作者实现自我超越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报告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收获。雷达(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指出,《新论》是目前最厚重、全面,多角度、多层面地研究报告文学的理论专著,它资料丰富,观点新颖,其包容性、全面性和开放性都是空前的,是一部关于报告文学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对我国的报告文学与当代文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何建明(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认为,《新论》是作者用汗水和思想凝聚起来的理论著作,它对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创作的梳理非常全面,史料翔实而丰富,在理论专著中是最完整、最丰富者之一。白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认为,《新论》确实是集大成之作,整体是文学史的,同时又具有构建当代报告文学理论大厦的雄心和野心。它史论结合、内容厚重、资料翔实、资讯丰富,其内容涉及报告文学的理论史、研究史和流派史等方面。贺绍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纪实文学委员会主任)则强调了《新论》的 新 和 实 。他指出,《新论》的上编 理论新探 、中编 发展新论 和下编 流派新议 ,都落在一个 新 字上,它绝对不追求四平八稳,而是努力要写出新意和新见,因此, 新 是这本专著自觉追求的学术目标。这种 新意 也许还不成熟,但 新 的本身就是一种活力,它将推动学术的发展。至于 实 ,则是朴实、老实、扎实、厚实。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作者绝不搞花哨的东西,这一点非常难得。刘茵(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认为,《新论》涉及到报告文学的方方面面,包括报告文学的转型、流变、艺术和研究史等,内容非常丰富,既是史论结合的,也是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作者的可贵之处还在于,能以史学家的胆识和艺术家的勇气,给一些被冷落的作家以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具有求真、求实的特点。萧立军(原《中国作家》副主编)认为,《新论》是报告文学当中的最新成果,而且是重大成果,它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新观点、新看法,是一部有血性的著作。阎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认为,这部作品非常系统,不敢说是百科全书,但是非常全面,是集大成的,表明了湖南的报告文学研究位居全国一流水平,希望它能冲击鲁迅文学奖。罗宗宇(湖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从报告文学研究的创新如何可能这一角度切入,认为《新论》作者有理论新见,建立了自己的报告文学观:对作家作品的批评能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评判,对于报告文学的研究历史有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还能面对创作与理论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及时作出回应和思考,具有现场感和感。

与会人员也探讨了《新论》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白烨认为,作者的报告文学研究不是批评家式的而是学者型的。何建明和李鸣生(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以《新论》对自己的创作研究为例,高度肯定了作者文本细读的用心和认真。雷达则以自己的《苏晓康模式平议》一文为例,肯定了《新论》对研究资料掌握的认真与全面。熊元义(文艺报理论部主任)认为,《新论》绝不是吹捧、浮夸的文艺批评,而是重视文本细读和有真知灼见的真切感悟与阐释,作者阅读中国报告文学作品之多令人惊叹。他不但对何建明、胡平、王宏甲、赵瑜、邓贤、徐刚等许多重要的当代报告文学作家进行了专题研究,而且对一些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品也进行了具体分析与详细评论。同时,专著又绝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而是重视中国报告文学的整体发展,如从当代报告文学的发展中概括出 新五性 等。刘茵指出,作者在论述时,能在不同作家的横向比较中来分析、把握其特点、特性,指出其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可见其下功夫之深。何建明、李鸣生和梁鸿鹰(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则建议,作者在研究中,特别是对一些重要作家的评述,要多与作家和等沟通。

研讨会还由作品讨论延伸到对作者的评论。因此,评论章罗生的报告文学情结和研究也是其重要内容。刘茵作为资深,回顾了作者从《新时期报告文学概观》到《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再到《新论》的过程,充分肯定了作者对自我的不断挑战与超越。白烨认为,作者在报告文学研究中始终不渝、执著追踪、长期坚持,这种坚守和坚韧,确实值得我们表示敬意。朱竞(《中国作家》编审)、罗宗宇也肯定了作者对报告文学研究的情有独钟和一贯坚守,认为这么多年来,作者一步一个脚印,在报告文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勇于攀登,孤独前行,的确难得。阎真认为,《新论》是作者经20多年的积累和努力才取得的成果,它成为报告文学研究中沉甸甸的代表性著作实属必然。就作者的主体人格和精神个性而言,雷达认为,从著作到人,《新论》及其作者都有质朴感,都表现出真诚、求实。李鸣生、贺绍俊和黄传会认为,作者的学术人格和追求,体现了湖南人的倔强、自傲和胆量,作者走的是一条既坚韧顽强又孤独悲壮的学术之路。

与会人员还从完善、提升《新论》的角度,探讨了作者对报告文学的本质属性及其定位等问题。其中刘茵、白烨和熊元义等,围绕用 新五性 代替 旧三性 等问题进行了学理探讨,认为 新五性 更多的是体现了报告文学发展的趋势,将其作为本质属性尚须进一步完善。雷达、何建明、贺绍俊等则指出,对报告文学作家和流派的归类和定位,要注意复杂性、准确性和学术谱系的延续性等。

湖南大学文学院罗宗宇

维生素D3青岛双鲸

哪些部位能看出缺钙

维生素D3多少钱一盒

治小便发黄的中药
通心络胶囊的作用
手腕骨关节炎怎么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