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生活感恩生活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2-09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惟一源泉……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这样精辟的论述,今天读来仍然在闪光。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看一个作家是否有力量,要看他从人民大众身上吸收了多少营养,看他与这个时代、民族精神生活有无深刻的联系。无数优秀作家的创作实践已经证明,能否创作出厚重隽永的文学精品,关键是看作家是否拥有丰厚的生活根底,是否拥有深刻的生活感悟和生命体验。遵守这一规律的作家,坚守对生活的忠诚,生活就无私馈赠,故事因素就能把握得好,艺术意蕴就能营造得好,就能创作出艺术精品。

贴近生活,为的是从生活中发现和提炼素材。从生活细微处发现让人心动的素材,首先感动自己,作品才能感动别人。没有源于生活的鲜活素材,作家的想象力是很难展开的。尽管我现在挂职体验生活,可是我们很难做得像柳青、赵树理等文学前辈那样扎实,时代毕竟不同了,我们面临的诱惑太多。学习前辈的精神,沉进生活的细部和人的心灵,激发最本色的 。我的创作特别依赖生活,感恩生活。我曾经挂职副村长、镇长和副县长到基层深入生活,面对复杂生活,擦亮眼睛,仔细观察。收集了大量原始素材,让我完成了《麦河》等农村题材小说的写作。去年春天,我有幸参加了中国作协组织的“走进红色岁月”活动,我跟随来自全国的作家朋友来到了“红色圣地”西柏坡。这次采风的主旨很明确,弘扬我党优良革命传统,充分挖掘革命文化资源,以文学的形式展示革命老区的历史与今天。

参加这次采风我有很大收获。大家都知道,红色正面的东西不好写,其中一个症结误区就是人们心中不相信,怀疑崇高,躲避崇高。阅读市场上负能量很厉害,正能量不足,到红色圣地体验生活,其实就是补充我们的正能量。听西柏坡的乡亲们讲毛泽东等伟人的故事,听他们讲平山团的故事,就是王震的三五九旅下属的平山团。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夜之间就拉起1800人组成了平山团,西柏坡人王大栓在杀敌战场壮烈牺牲,他的亲弟弟步行几百里山路找到部队,接过哥哥的枪,改成哥哥的名字继续战斗,最后他在解放战争攻打马步芳骑兵团的战役中也成了烈士。

我们追忆红色历史,感恩历史,敬畏历史,因为我迷恋现实,我要用这红色精神资源做动力,立足于深耕现实。比如走进西柏坡,我们都知道,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毛主席和党中央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解放了全中国。如果再这样顺着写,那是嚼过去的馍,很难写出新意,我想依托历史红色资源,为今天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老区人民塑像。

在这伟大的变革时代,用红色的 和脉动拥抱时代。是“走进红色岁月”活动给了我创作灵感,我不仅找到了精神根基,还一下子打开了视野。这种精神的营养是长久的,避免了活动一结束,红色创作就终止的状况。经过深入走访,生活感动了我,我对自己说,要相信这个伟大的时代,要相信我们的党,相信我们的人民。有内心的这种相信,我们写起来才不心虚,才有底气。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抒写红色精神。前两年我写过一个长篇,塑造当代一个共产党人形象。人物形象内驱力不足。我困惑了,有这样的悲情英雄吗?读者会相信吗?因为我的精神资源很有限,人物有点不硬气,怎样点燃 ?怎样在我们深渊般的内心重新找到一种信任?这是我困惑的地方。我两次走访,在西柏坡红色圣地给作品中这位年轻的共产党人找到了精神之根。通过走访、座谈,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年革命先辈之所以能在危亡和艰难困苦中绝处逢生,靠的就是一种献身精神和坚定信仰。认知这段历史,会给我们今天的生活提供精神资源。

我们在西柏坡,体味到了毛泽东和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我们感受到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的赶考精神,团结进取的大无畏精神等。在今天西柏坡共产党人身上,我依旧感受到了西柏坡精神。我在长篇小说《信任——西柏坡纪事》中,把所见所闻的故事提炼表达出来。县委书记王竟明的爷爷王核桃是革命烈士,他是西柏坡人,平山团成员,一直跟随王震,后来到城南庄当了号手,当年毛泽东来到城南庄,由于叛徒告密,敌人轰炸,他掩护战友光荣牺牲。老百姓回忆这位烈士,说他当年没钱交党费,从家里的核桃树上采来核桃,交给上级做党费。牺牲的时候,身上还背着作为党费的9个核桃。毛泽东高度评价他们,平山人,真忠勇啊!能养育这样儿女的土壤,才是新中国的红色基石!王竞明的父亲王强,继承了父亲的遗志,解放后当上了村支书,带领乡亲们治理山洪,绿化荒山,是远近闻名的劳模。他们的奋斗和牺牲精神赢得了老百姓对共产党的信任。如今,王竟明当上了县委书记,面对治理环境、老百姓增收,搞低碳经济、风能发电,开创了一个革命老区向现代工业发展的模式,其中包括西柏坡核桃和大枣的深加工。新一代共产党人继续赢得人民的信任和爱戴。重点笔墨放在今天,歌颂共产党人的情怀,重塑一种时代精神。西柏坡的乡亲有一句话启发了我,在战场上,当一个人把后背交给对方,那就是最高的信任!信任是一种很难建立的关系,一旦建立就是一辈子的财富,尤为珍贵。

生活中的故事非常生动。我举一个例子,我们路过西柏坡南店工业园区时,看见老百姓在挖一棵古树,然后给树装上车轱辘,准备敲锣打鼓送到县政府门口。事情的原委涉及拆迁,有一户农民想不通,县委书记亲自上门做工作,使他们得到了合理的补偿。原来这是农民自家院里的一棵风水树,100年的历史了。有人出5万元买,他们都没卖。我问他们为什么献给县政府,这个农民感动地说,这棵发财树总也没有让我们发财,这次政府拆迁补偿,我们在城里有了房子,还有上百万元的补偿款。农民说,100年了,风水是靠不住的,我们没富,是党和政府让我们发了财。县委书记说不能要农民的东西,这棵树要政府拿钱买。农民说,如果买就要一块钱。农民要求县委书记签个名,就把百年老树栽在县委门口了,此树已成为城市发展的见证。后来我听说,这家农民将一块钱和书记的签名镶在镜框里,挂在城里新房的墙壁上。这是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农民可能会为三两块钱计较,但如果你真正感动了他,赢得了他们的信任,那三万五万他们也不会在乎。

在风能发电厂竣工典礼上,我遇到了俄罗斯风能专家叶尔绍夫。他感动地说:苏联的解体,就是我们的共产党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我被中国共产党人感动了,你们哪里是在建设风能电厂,这是在建设信任的基石啊!

利用这些红色资源,我计划写两部长篇小说。第一部长篇小说《信任——西柏坡纪事》,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写到今天科学发展,塑造三代普通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和命运,作品被列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选题,已经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和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向建党90周年献礼;下一部《龙阵》正在创作中,以北方滨海都市大连为立足点,辐射唐山曹妃甸和天津滨海新区,书写环渤海大经济圈的改革生活。

我们呼唤文学直面人生、悲悯情怀、反思精神、精神高度,等等。其实,这一切都要有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做支撑。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用以表现人生、人性和生活的终极意义,必须要艺术地小中见大、微中见著、言约旨远。要做到这些,作品中每一点细小精微的独到之处,都来自作家在生活中独到的发现。文学的创造和发现是聪明智慧的体现,是人类道德精神的光焰,是作家信仰境界的升华,是凝聚人类历史与文化并传承未来的和使命。

我说过,作家体验生活不仅获得故事,还能获得一种情感,获得一种价值观。价值理念往往决定了作家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是非的准则。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对美德的礼赞也来自生活的培育。价值理念对作家的影响是久远的,深层次的。作家眼中的现实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生活本身就是立体的、复杂的、鲜活的,作家真正深入进去,对百姓关注、焦虑的问题做出及时真实的文学反映,但还不够,作者还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来追问生活,穿透生活,把握生活。超越高度,同时对应着突破与深度,这是我们应为之努力的,也是读者所期望的。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应是深入到创作过程中的,最后体现在作品里。我们不仅需要世相的真实,还应尽力寻求优美的艺术形式,将现实推向精神的高度。

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雄心,写红色历史不能降低艺术标杆。红色文化中一样能够找到艺术的表达。我感觉自己做得不够,还需要继续走进生活,进行艰苦的自我磨炼,自我塑造,而真正获得表现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和艺术功力。

宝宝脾虚怎么办

宝宝消化不良吃什么好

小宝宝上火便秘怎么办

小儿口臭
宝宝感冒发热是什么原因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什么时间吃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