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r村子里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1-17
【一】
村子里,有一处老宅院。几欲倒塌的土院墙,矮矮的,上面的平面已经被雨水冲刷得不见了踪影,一丛丛的仙人掌在上面安了家,并且繁衍起来。院子里唯有一栋老屋,从地面到上顶一色的土墙,上面是蓝色的小瓦,密密地排在高粱秆子上,像极了一个从旧社会走来的百岁老人,那两扇小小的木窗户,便是他久经风霜后混浊的双眼,破损透风的木门,就是他掉完了牙齿的嘴,屋顶上那一簇簇的枯草,真像他被岁月染白了的头发,在风中飘摇着,诉说着他的无奈和悲凉。
这个老屋很多年已经无人居住了,它的主人举家移居到了大城市,几年也不回来一趟,它,便成了无人问津的荒凉之地。
院子里,有几棵大槐树。每逢春天,树上开满洁白的槐花时,人们就会来采摘槐花。老人,孩子,还有帮忙的年轻人,叽叽喳喳的,热闹几天;夏季里,茂盛的枝叶遮挡了毒热的阳光,老人们便常常来到树荫下乘凉,她们摇着蒲扇,说起从前的事情,感慨人生的变迁,年轻的少妇们抱着自己幼小的孩子,也会来这里小坐一会儿,有时候,人们还会在这儿摆上一个小方桌,饶有兴趣地打一会牌;秋天,这里就显得冷清了,三秋大忙,一忙就是两个月,能把人忙断肠的时候,老人们也加入了秋忙的大军里,所以,这里就几乎不见了人影;冬天到了,敢于在大街上与寒冷抗衡的大都是年轻人,他们不会在这颓废的地方逗留一刻钟的,他们去的地方,是小卖店和麻将桌,于是,光秃秃的树枝,和满院的枯草黄叶,衬着摇摇欲坠的老屋,像一个被世人遗忘了的孤独老人,在霜雪中缩着肩膀,抖嗦着。
这是一个三秋大忙的日子,人们都忙到了极点,老屋就被人们忘得干干净净,大家都沉浸在丰收和疲劳的感觉里。
这天,天快黑了,因为孩子感冒发烧,孩子的妈妈,三十岁的玉玲便骑着三轮车,载着孩子去邻村的医务室输液,经过老屋的时候,她好像听到了里面有一种奇怪的声音,因为急着去医务室,她没有太在意,及至回来的时候,三轮车来到那道长满仙人掌的墙头边时,一声酷似婴儿哭声的尖叫,从紧闭门窗的老屋里传出来,把玉玲吓得汗毛直立,差点从车上跌下来。
因为时间已经是晚上了,街上没有了人的影子,老屋里的黑暗从门缝里钻出来,从门上面的横棂上跳出来,带着阴森神秘的氛围,带着一丝诡异的气息,那一声怪叫虽然消失在寂静的长街,但是,却久久地徘徊在玉玲的耳边,挥之不去。
【二】
玉玲急急忙忙回到家,一进大门就大声地喊:“娘,娘!”
玉玲的爱人出去打工,婆母娘怕儿媳妇晚上害怕,就每晚过来陪玉玲,此时她正在房里焦急地等待玉玲母子,听到喊声,便赶忙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关切地问:“回来啦?怎么这么长时间?我正想去接你们呢。”
“娘,吓死我啦,”玉玲急急地把车子停好,一边抱起孩子,一边说:“东头那个空屋子里有鬼叫声,我听见了,像一个小孩子的哭声,里面黑漆漆的,真吓人!”
“啊!是吗?快进屋,”婆婆接过孩子,抱到里间的大床上,盖上被子,看着惊魂未定的玉玲,老人犹犹豫豫地坐在旁边的小床上,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
玉玲还是喋喋不休地诉说着自己的疑惑:“娘,你说,是不是真的有鬼啊?那空屋子里真的住着鬼?”
“这个,这事谁也说不准。天色不早了,饿了吧?快去吃饭吧。”婆婆说话明显的底气不足,好像在隐瞒着什么,似乎有什么事情到了嘴边,却又被她生生咽了下去。
孩子输了液,在三轮车上颠簸了一路,睡着了,玉玲渐渐地感到了饥饿,她脱掉外衣,准备去吃饭。
厨房在隔壁房间,有一个小门通向那里。玉玲打开小门,刚要迈进去,“哇”的一声,紧接着“咣当”,“哗啦”两声脆响,把玉玲惊得呆立在那里,大张着嘴,举着一只手,连“妈呀”一声都喊不出来了。
“怎么啦?”婆婆赶忙跑过来,正好,一只猫从玉玲身边“嗖”的一下窜出去,把婆婆也吓了一跳。“这个该死的猫,不知什么时候进去的,快看看盘子里的菜!”婆婆慌忙跑到灶台边,长吁了一口气,原来菜盘子还被一个塑料盆盖得好好的,而旁边的两只碗却掉在了地上,摔成了八瓣。
“这个馋猫,想偷吃菜呢,你一开门,把它吓着了,它一跳,把碗给碰掉了。唉,没事,咱家碗多的是,再拿出来俩。”婆婆忙着给玉玲盛饭,她没有闺女,一直把玉玲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疼着,刚刚看着玉玲吓成那样,着实心疼了。
“娘,你去睡吧,我吃完了自己拾掇,明天还得拾棉花,南坑沿上那块地里的棉花又开好啦,我得赶紧去拾,听说小凤家的棉花让人偷了。”玉玲边吃边说,她想起地里的活,就忘记了害怕。
婆婆回到小床上,围在被窝里,却怎么也睡不着了。她的脑子里,浮现出一幕幕恐怖的镜头来,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在她的脑海里闪烁,如巨浪般,掀起心底一股股热流,令她的心房不住的震颤,汗毛也一根根竖立起来。
她怎么也忘不了十年前的那天晚上,令她至今想起来还是汗毛直立的鬼魅和恐怖场景:
那是夏天,一个炎热的夜晚,那时候没有电,穷苦的乡人们为了减少一点开支,连煤油灯也早早的熄灭了,人们三三两两的在大街上唠嗑,那晚,没有月亮,虽然星星眨着眼,但是,对面还是看不清人的脸。各种各样的虫叫声不绝于耳,间或有一声蝉儿懒洋洋的拉长了尾音的呻吟,好像是睡梦中的呓语。树木们在夜色里静谧着,因为没有一丝风。一堵一堵的矮墙,像黑黝黝的小山,似乎隐藏着神秘的幽灵。小孩子们可能是有点害怕,都坐在大人的旁边,有的躺在凉席上睡着了。
玉玲的婆婆正在与几个老邻居们说些白天的家长里短,她总觉得面前缺少了点什么,心里空落落的,想了想,哦,是少了一个人,就是那时候住在那栋空屋子的主人----柱子的娘。
柱子娘每晚都会来到街上坐一会儿再回家睡觉,这已经成了习惯。柱子在县城上班,不经常回来,媳妇和老娘在老屋里生活,经常磕磕绊绊的,闹点不愉快,柱子的娘就会跟街坊们诉诉苦,听人们劝一劝,憋在心里的怨气也能消减一些。
昨晚,柱子娘的状态就有点让人担心,她一会唉声叹气,一会沉闷不语,不像以前那样喋喋不休,好像总有一肚子说不完的委屈。是的,柱子的媳妇性格太强势,说话也直来直去,没有受过教育不说,很小就没有了父亲,而且母亲像一个母夜叉似的在周围霸道的出了名,这样的家庭里长成的柱子媳妇,比起她的母亲来,是有过之而不及。平日里,对婆婆是怎么看都不顺眼,干活慢啦,不卫生啦,没有眼色啦,等等,柱子娘自从娶了儿媳妇,就过上了水深火热的日子。
玉玲的婆婆有点坐不住了,她担心柱子娘想不开,虽然也说过柱子媳妇几句话,让她对婆婆态度好一点,但是,每次都会换来冷漠的白眼和讥讽的话语,令人伤心难受,所以,她也不敢招惹了。每天,她都会劝慰柱子娘几句话,心里才会踏实。可是今天,柱子娘没有出来,令她眼前老是晃动昨晚柱子娘的异常表现。玉玲婆婆站起身来,对身边的邻居们说:“我得去柱子家看看去,这个柱子娘今天怎么没出来啊?你们等着,我看一眼就回来。”
走在凹凸不平的大街上,玉玲婆婆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这是以前没有的。经常,她会夜里加班干活到半夜,也许那时候只顾着干活,忘记害怕了吧?
“哧溜”一声,一个影影绰绰的小东西在她的身边晃了一下,不见了踪影。本来没有一丝风的空中,忽然刮过来一股很凉的风,风儿似乎不愿意离开她似的,撩起她的头发,掀动她的衣服,在她的旁边绕了一会儿,让她感觉这不是平常的一阵风,而是神秘诡异的旋风,而且,还旋起来地上的几片枯叶,哗哗的,令人有点毛骨悚然。
“汪汪!汪汪!”几声狗叫,带着焦急的嗓音,好像在喊:“快来人,快来人!”似乎有什么事情要发生,玉玲婆婆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不留神,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她吓出了一身冷汗,不敢再向黑影里多看一眼,那时候,她仿佛觉得,黑暗的角落里,有一个影子,在飘动着,似乎还向她摆动手臂,可是等她仔细看过去的时候,却又什么也看不到。
跌跌撞撞地来到那栋老屋门外,玉玲婆婆停顿了一下,没有马上走进去。屋门大开着,屋里黑洞洞的,没有一丝动静。是不是都睡着了?玉玲婆婆试着喊了一声:“柱子他娘,你睡了啊?”
没有回音,倒是惊动了架蓬上的鸡,叽叽咕咕地叫了几声,又没有动静了。难道是屋里没有人,都出去串门了?不行,我得进去看看。这样想着,玉玲婆婆就跨过门槛,走进屋里,然后拐弯,向柱子娘睡觉的东间摸索着走,恍恍惚惚的,向前伸着的手碰到一个什么东西,还会动。她用双手摸了一下,还挺大,在摸,猛然感觉是一个人!她惊呼:“谁啊?”
没有回答,玉玲婆婆疑惑着,继续摸索,却摸到了悬着的两只脚,一霎时好像明白了什么,顿时,她失去了理智般的大叫起来,:“我的天啊!来人啊!”
玉玲婆婆的双腿忽然软了,她努力地站住,双手托着悬空的那两只脚用力地往上搬,但是,那脚直直的,冰凉冰凉,玉玲婆婆不仅没有搬动,自己还随着趔趄了几步,一下子没有站稳,又被地上的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向前扑倒,幸亏她在黑暗中抓住了床沿,靠在了柱子娘的床边,顺势向床上一摸,是空的,她恍然明白了一切,顿时骇然的边哭边叫:“哎呀我的天啊!这可咋办啊?你怎么这么糊涂啊!”
那一个悬在半空的人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庞大,好像一座大山,压在玉玲婆婆的头顶,让她喘不过气来。恍然,她觉得黑暗里有一个模糊的人影,仿佛在哭泣,幽怨的眼睛,望着自己。玉玲婆婆骇然地转过头,却又模糊地看到对着窗户北墙上的一幅画,在窗外极其微弱的光亮中,画里那个美女的眼睛,好像闪着光。她又赶紧把头转过来,却又觉得窗外闪过一个人影,特像柱子娘。
玉玲婆婆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跑到大街上叫人的,她大张着嘴,喊声却微弱极了,等到有人跑过来的时候,她已经浑身瘫倒在地上。
第二天,她才了解到,原来竹子娘因为身体有点不舒服,晚饭做的夹生了,柱子的媳妇干了一下午农活,又累又饿,端起碗来刚吃一口,就生气了,把碗往桌子上一放,就又发了一统火气,正赶上柱子娘当时肚子疼,正掉着眼泪忍受着。媳妇不知道,抱起孩子说了一句:“这日子没法过了。”就回自己娘家去了,临走还甩下一句:“你活着有什么用?还不如死了!”
满腹委屈的柱子娘,一时没有想开,就自己上吊了……
柱子埋葬了母亲后,就和媳妇打起了离婚官司,拖了一年,媳妇就是不同意离婚。经过这一件事,柱子的媳妇好像变了很多,她温顺了,不再动不动就发脾气,还总是跑到柱子那里去送东西,在柱子面前又哭又赔不是,发誓改掉自己的缺点。柱子看在孩子的份上,原谅了媳妇,为了幼小的孩子,柱子忍下了心里想恨意,但是,一回到家,他就想起母亲,就会忍不住的想发狂。
柱子的媳妇自从婆婆上吊死了以后,更是不敢在那个老屋里居住了,平时,她带着孩子住在娘家。有一次,她回老屋拿孩子的替换衣服,刚刚走到窗户跟前,就看到有一个人影在屋里晃动,及至打开屋门,却没有发现任何人。可是,等她拿了东西出来,刚锁上门想离开的时候,却听到屋里有一个哭声,再仔细听,却又变成了嘻嘻的笑声,她大惊着跑开,再也不敢独自走进那个屋子。
还有一件事,是村里上初中的学生们发现的,那是一个冬天,因为学校在外村,很远,学生们天还没亮就得起床去上学。那天,小环和小心两个女孩子,结伴步行去学校,经过那个老屋的时候,听到屋里有声音,两个小姑娘好奇,就伸着头,悄悄地走近屋子去查看。一开始是像婴儿哭叫的声音,后来就有好几个声音此起彼伏,有愤怒的吼叫声,有低沉的嗡嗡声,还有尖厉的喊叫声……
两个女孩以为屋里有人,就趴在窗户上向里看,结果,除了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两人就问了一声:“谁在里面?”却听不到回答,而且,先前的声音也没有了。两个孩子感到了害怕,拔腿就跑开了。等到放学后,两个人不甘心,特地又来到老屋的门前,趴在门缝里和窗户上,把里面统统看了一遍,也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踪迹。
于是,这个老屋里有鬼的事就在村子里传开了,况且,柱子在县城里找了两间房子,把媳妇和孩子接了过去,这个老屋,就彻底的空下来了,成了村子里老人们都知道的“鬼屋”。
【三】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鬼屋渐渐地淡忘在人们的意识里,老一辈的人也不再说起那些往事,所以,年轻人也就不太清楚有关那个老屋的往事,特别是近些年新来的媳妇们,更是对鬼屋的事情一无所知,就像玉玲,来这个村子五年,从来也没有听说过那个老屋曾经是鬼屋的传说。
但是,玉玲的婆婆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一眯眼睛,就看到柱子娘悬吊在那里的影子,和那双哭泣的眼睛,她不仅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心想,是不是柱子娘有什么心事,又回来了?一个死去那么多年的人,又会有什么未了的心事呢?
共 6 41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本文实质上是一篇反映婆媳之间矛盾的文章,但文章却借助于神秘的古屋来表现。文中的婆婆因对媳妇感到心酸而上吊自杀,着实为一生活悲剧。婆媳关系是当今很多家庭所面对的难题,这在中国社会似乎形成了一种痼疾,根深蒂固。其实两人之间的相处在于相互体谅,相互包容。柱子之妻,鲁莽蛮横,因柱子之娘煮了一次夹生饭,便恶语相向,似乎不留情面,也没有尊重长辈之意,反而咒骂,而身体不舒服的柱子娘不堪重负,便了结此生。文章似乎是在呼吁,要尊重,要理解,要包容。同时也给人以惊醒,愿悲剧不再上演。好好善待我们身边的人,人生毕竟很短。欣赏!【:馥枫】
1楼文友: 00:00: 6 一篇深意的文章。欣赏,问好。期待笔者更多佳作,祝冬怡。
回复1楼文友: 15:44:22 谢谢馥枫老师的辛苦!这篇文章写的很乱,起初的本意是想写一个很恐怖的故事,结果没有编好。至于柱子家的婆媳关系和玉玲家的婆媳关系,都是我们农村的原型。是的,在我们农村,婆媳关系好的不多,这真的是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
2楼文友: 05:50:12 向远方的老师问好!读了您的作品增长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在写作技巧上更上一层楼。江山文学这个培育文学新人的大站使我们相聚相识,我们不再陌生了,携手在文学大道上多交流。伸手遥握!
回复2楼文友: 17:20:19 问好宏声老师!谢谢您的到访!红梅给您回复迟到,请见谅!改日去贵府拜访,学习!祝您冬安!
昆明白癜风医院男性阳痿怎么恢复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