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杏山归来不见岳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8-16
2014年4月6日,与志刚、永东、跃东、少波、俊青、巧、海、海的儿子九人结队到小杏山春游,一路趣事连连,特小记如下:
双峰水库有鸳鸯
社城的双峰水库是进小杏山的必经之路。没想到双峰水库水域不大,防洪大坝却比云竹湖更壮观些,截断了公路与水库间对峙的两山。听说夏天水大的时候,洪水会淹过几个村庄的,所以得及时放水,看来这里的防洪任务还很重的。而水库上空有一条伸向远方连接两山的过火车的桥,高高的桥洞长长的倒影像长着水中央。而水库像个幽静的深潭,我们经过时,竟看到水面上有一对戏水鸳鸯。那鸟儿是灰黑的毛色,原是在水中一前一后悠闲地游着的,听到人声惊得双双飞走了。听人说,水库中下了鱼苗,养着鱼呢,但不许钓的。
水库以外都是柏油路,过了水库,是一路的坑坑洼洼的土路,好难走的,路旁河道,细流不断,水清得看得见水中的沙石,水岸水草丛多蛙卵,背阴处则冰雪未化,水流暂歇,很长的一段后才从冰体下缓缓流出。汽车开进河谷后,再没有土路可行,只好硬从水上冲过,幸好水浅底实,车轮溅起串串水珠后安然无恙地穿过水面,越上土坡。到达入山口汽车已无法开进去了,车辆就都停在这里,这里的河道宽阔,且横断入山之路,水流也大起来,在一块巨大的沙石前的洼地汇成一大片水滩,如果是夏天,有人会专程到这里来游泳。要入山,只得从水中高起的石块上落脚,经过巨石,开始徒步入山。入山河谷多是干涸的或冰雪未化的,只在半山看到从山石中洇出的水来,人说这是真正的泉水。而山顶我们仅看到一口旱井和一处石凿饮马槽。想来水上是缺水的,取水需到山下河谷中,至少要在半山腰找流量极小的泉水才行。可见,在山中修行是很辛苦的事。
英俊的农家狗
志刚的车驶进全滩村停下问路时,山上跑来两大一小三只黑狗,它们一律毛色油亮,步伐矫健,像是一家子,这狗见了车与人却不怕不叫,只在车前车后来回追逐嬉戏,像三个孩子在玩耍。怕狗的海不敢下车去,胆大的我虽脱口大赞“好英俊的狗”,心里却想,这真是狗吗?这么骠悍、肆无忌惮,一副舍我其谁的犬中之王派头,很是怀疑。加上巧悄悄咬我耳朵说“这是不是他老人家?”谁?我问,她的嘴形张出个“狼”形,只不敢发出声来。
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强势的狗,有蔑视一切、旁若无人的王者风度,莫怪我们把它们认作是狼。他们不仅帮主人看家护院护着几百只羊,听说还曾经上演了一段勇斗野猪的传奇,帮主人捕到三只膘肥体壮的野猪,现在那野猪还被关在猪圈里呢。听主人说,这狗比人都强,是家里的大功臣啊,这三只狗养得就像家里的兄弟或儿子一样。
花中珍品山桃红
不知是谁的魔手在小杏山的沟沟壑壑、坡坡梁梁上种满了桃树、杏树。
清明前后,整座山粉妆玉砌,十里香飘。或许没有哪一支画笔画得出小杏山上满眼的春花争艳,一朵朵,一片片,一丛丛,一坡坡,漫山遍野,如雪如霞,昼夜开放,次第交织。有人说看罢山桃不看梅,在花海中山桃花是小杏山上所有花中的珍品。无论是杆枝还是花叶,山桃花没有一样不别样高贵,是仙人才配种得出的树种。红光红光的树皮像刷了一层红亮的漆,透着富贵的深粉深粉的小花蕾更是爱死人,紫红的花瓣绝胜过南方梅,即便是落了,新发的叶芽也一样洇着高贵的酒红色,每株山桃红散发着淡淡的幽香,通体都透着梅的品格,只是生这北方春天的小杏山上。巧儿说山桃树的杆是仙人的手杖,采一根来足以避邪。
看到山桃红,再看那些白的杏花、粉的桃花时,已是黯然失色。曾见过摄影家们拍的一种让人误以为梅的桃花,那就是山桃花吧,原以为那是经过艺术处理过的,原来生活本身早胜过艺术。
我想,这春天里的山桃花或可与“梅妻鹤子”的林逋的梅林媲美吧。
灌木君子“野丁香”
给满山桃杏作陪衬的是那些尚未变绿的灌木吧。它们多是有刺的荆棘,在这些划破衣刺伤手的荆棘丛中,却有一种非常特别的灌木。因为还枯着,没有人认得它的品种,叫不来它的名字,它的树干树枝是灰白色的,比起别的灌木的黑灰来,从色彩上占了不俗的优势,像个道行不浅的修行者,在众灌木中引人注目。它的树干树枝自下而上由粗而细匀称地向天空伸开,像谁伸着一个长长的懒腰那么舒服,但树冠美得正好伸成一个半圈,而在枝梢上的是像麦穗样的死去的花朵吧,也是灰白色的,又似乎是细碎的胡须,有一种仙风道骨的风姿,它是这灌木丛中的隐士君子。
小杏山上气温低于山外,树木开花与泛青都要比城里迟些,这灌木跟丁香的外形极其相似,只是城里的丁香看不到这种灰白的带着仙气的色彩而已,这种色彩或许是秋冬风霜的修炼所致吧。我姑且也冠它以“丁香”的美名来记住它。
灌木丛中散生多种草药,一路海于荆棘中采到一小袋的止血草药——马皮袍,其中大的如碗。据说,有游人还采到过何首乌。
危乎,如上青天
说小杏山有华山之险是就攀登的危险系数而言的。
华山无论多险,总还有文明的痕迹。有人工造出的山路与供人抓的护栏铁索吧,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杏山是纯原始的,山上并未有一条人工而造的山路,不过是修行人、漫游者、放羊人或山中野兽用脚踩出的不叫路的路,连羊肠小路都称不上,仅供一人上下不能双人并行,而且入山的人甚少,进山的时间不定,走出的路也多常被雨水冲刷、冰雪覆盖,故而路线不定,得随走随寻、随探随入,很容易迷路。一般入山者多顺河谷而入,随山势而上,路上灌木丛生、荆棘随处、沙岩风化,似乎上山人每次攀登都需要重新寻径踩路。正印那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这里走的人本不多,也就无所谓有路了。是的,来到小杏山就别指望有条现成的路等你,即使是当地人也只能给你指个大方向,具体怎么走,还需用你的眼亲自去找,还需用用你的脚亲自去踩,稍有不慎迷路也不必见怪。如果路上不慎一脚踩空,或抓的树干不牢,滚落下来的可能是很大的,而下面的不是多石多灌木的坡,就是深深的河谷山涧。
小杏山最险处要数仙人洞以上直抵主峰那段,因为已没有什么路可言,山体几乎已直立,脚下踩的都是易滑的草皮,身体就得扎在多刺的灌木丛中,不易随意手抓,需同伴互助,前拽后推,如果从仙人洞向上看,登顶的一队人就如叠罗汉;如果从峰顶向下看那一队人又似水中捞月的猿猴。一脚踩空即是悬崖,登顶人不能回头看下面,只有一种选择,一心向上盼着快上顶峰。有胆怯者与恐高者多望而却步。
石如黄山秀
杏山归来不见岳,是就山体形状给人的感受而言的。
小杏山的主峰在几十里之外远望已足见巍峨之势,峭立云中,独傲群山,峰头悬石如兽衔食。小杏山上山石多为黄沙石,在仙人洞下望主峰左面稍低处那片裸露的山石,如狮如猫如犬如羊,不可细观,不同角度,形态各异。主峰西北处则有三块金黄巨石形色特出,位在左右两端的凹凸不平的大石像两个对坐的黄袍仙人,中间稍微平坦的大石则如一张棋盘,有人戏称这一组合为“仙人对弈”。路过此处的游人都喜欢攀上仙石找找做仙人的感觉。
而仙人洞则位于主峰脖颈处,是个石洞,洞口为正方形,洞口头上横刻“仙人洞”三个字。手笔粗糙,不是名家手法,估计是后人加凿的手写体。洞中可容二十余人,壁上有蜡痕,地上有柴灰,不知何人何时因何而凿,也不知何人曾在此小住逗留过,不过,洞中阴凉,实是避暑佳处。
石塔多逸闻
爬到远望欲坠的那块主峰所衔的悬石上坐坐有如虎口拔牙,很危险但也很自豪吧,胆小者不可小试哦。
主峰顶上有个石塔不知建于什么朝代,不知为何人所建。但此塔肯定与佛家有关。古人修塔多为修行的高僧存放舍利。于是,想见有塔于此,舍利藏其中,佛教盛行的时代,远望主峰必是佛光隐约,塔与天齐,这方外仙冢,必有壮观之景。
据说,修塔之时,山险难上,无法运料到主峰,有一毛驴一夜竟驮运所有修塔石料于峰上,天亮时已累死于峰下,所以至今峰下松树林间还有一片寸草不生的灰石山坡,形如卧驴,正是那驴变化而成的,人们叫这个坡为卧驴坡。
峰顶塔旁被僧人凿一石头旱井,井中常年有雨水积存,此水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灵药,什么道理没人知道。
如今峰顶一片狼籍,塔身不见,塔座砖石凌乱,地宫石板被撬,塔中宝物恐早被盗墓人所盗。塔座旁只剩倒地的半截面目模糊的佛头。峰下灌木丛中偶而发现两具无头佛身,从佛衣裙带风化情况看与化石博物馆中佛像藏品同出一时,当为唐宋石雕罢。有人认为小杏山曾是僧人修行圣地。
迷路松树林
从仙人对弈石上下来,我们从山阳的漫山桃杏世界进入了山阴的一片原始松树林,起初峰顶的松如发披地,无数藤条相缠于枝干,走进深处,松树树身渐高,遮住了阳光,看不到天空,风送林间,阴晦清凉,隐约听得习习松涛之声,而脚下则是非常松软的松针土,没有了灌木荆棘的披挂与刺划之苦,踩在舒适的黑色天然松针地毯上十分十分得惬意,人说小杏山的土是最好的花肥,就是指松树林的松针土,果然拨开表皮的枝叶,下面全是黑黑湿湿的不知沤了几百几千年的松针松叶遗骸土,就带几包回去种花吧。因为贪恋松树林的幽静,又挖了半天花肥,又看不到松树林外面的世界,竟与走在前面的队友失联了,不知朝哪个方向走可以出林,听说松树林里时有野兽出没,有人在林中看到过山鸡,书中记载山上有过豹子和獾,野猪是肯定有的,狼先生怕也不缺吧。时已至午后了,一想到这些事不敢在林中耽搁久了,急呼前面走的队友,听那声音辨别路的方向,七绕八绕的终于走出了松树林,走到有光明的山梁上与队友会合。
走出松树林后,在半山梁路过了只剩两围断墙的金厢寺遗址,昔日佛家的烟火不在,打坐修行的僧人不来,入山求药的香客不见。
留影白蒲草
我们选择翻越连绵不断的山梁,一路穿行于漫山桃杏林的路线下山。
山梁上的路平缓得多,山梁两翼的山花一路相随,美不胜收。巧儿就唱起了晋剧,永东唱起了开花调,我不会唱,手提棍子想起了《西游记》主题歌,“猴哥,你真了不得”,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脚下不知名的杂草曾经长得肥沃,虽然还是枯黄着却是依旧不倒,迎风飘飞,巧儿想要找一种白蒲草根入药,可惜费劲拔了不少却都不是。
失望之余行将作罢时,走入一大片蒲草地,那草还未泛青,枯成厚厚的一大片。
于是想见夏水中旺盛生长的蒲草迎风而笑,笑成随水飞奔的左撇右捺,像书法家的大狼毫在山梁上遒劲走笔的无数“人”字,歪斜罗叠成行成片后,随秋阳曝晒冬风横扫后也未改其形,只是色彩由青而黄,由黄而白,在春草未醒之前,变成眼前这一张织在山粱上的开然草垫,这不是织女的纤手可以摆弄出的纹路,巧兴奋地以这张天然草垫为背景摆几个漂亮的POSE,而我则想起了童年打谷场上摊开的厚厚的麦秸,还想到高高的堆积着的谷垛,想在上面躺下听一曲《卷珠帘》那是什么滋味。
自然如此的美,无论是荣还是衰都一样有性格,一样有审美价值。
小杏山上牧羊人
离山最近的一个村落叫刘王后村,这刘王后就是传说中的赵王石勒的王后,有人说石勒墓在社城也跟刘王后有关。现在刘王后村已是个仅剩两户人家的空巢村落了,其中一户仅父子二人,以牧羊为业,守着这座宝山。他们养着四百多头羊,折算有四十多万吧,可是牧羊人身上却穿的衣两只袖子上都打了补丁,问他为什么不移民到山外去,他说已习惯了山里生活,这里有山有水又通着电,挺好啊,再说到了外面一个放羊的怎么活,受苦人还是守着自己的土地和家好。
他的那一群羊养得很肥,他对羊的熟悉就像自己的孩子,几百只羊竟然都有名字,如数家珍。他的父亲常年穿着一件老羊皮背心,手提长长的赶羊铲,一辈子日复一日养羊护羊,从未厌倦。
从刘王后往外走的几个村落都已极其破败,多数人早在十几年前响应政府号召移民搬迁,只有四五户不愿离开故土的老人留守在这行将消亡的村庄。
存在即真理。正如这小杏山上的桃杏花,你来与不来,它们都要开放;你去与不去,它们都将凋谢。年年如此,岁岁永续,花语自在,无关寂寥。但这只属于小杏山这片未被文明侵蚀的土地,这山这水独守一份永恒之美,超然于滚滚红尘之外,自成世界。的确只有耐得住寂寞,淡泊了名利,淡定在山水乐趣的人才能做到的。
而更多的人,不过三五成群、二八结队,偶入此山,偷得浮生半日闲,呼吸没有雾霾侵袭的清香空气,倾听没有摇滚聒躁的松间天籁,尽赏小杏山原始桃杏花的秀色,尽览绝顶之下群山皆小的风光,在探险中攀爬亲近灌木荆棘,在劳累疼痛中体悟得失之境,物我皆空,流连忘返。倘能如此,其乐无极。
游者爱山,多数为此,有其他想法的,另当别论,“杏山归来不见岳”,小杏山里有山有水。有山,山秀且险;有水,水清且静。水是漳河的发源地,山是天然的桃杏山。聊作小文以记此行。
共 492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生动而详实的游记,叙述与友人一行的小杏山春游。文章分十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一步一景,把小杏山的风景一览无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笔下的小杏山里有山有水。有山,山秀且险;有水,水清且静。水是漳河的发源地,山是天然的桃杏山。作者文末的感悟,“杏山归来不见岳”,很自然的点明题意。好文,。【:秋觅】
1楼文友: -02 21:22: 生动的游记,文中把小杏山之游全面介绍,详实而有趣。
2楼文友: -02 21: : 4 好文须慢品,好山好水更须慢慢走欣赏。杏山之游实为力作,一气读来细腻中有粗放,粗放中有平凡,平凡中有稀奇,稀奇里有真情。
楼文友: -02 22:52: 8 看了文章真想去走走,月亮看到的狗真好,下次去给我带回来一个吧!
回复 楼文友: -0 04:40:19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现在家里正养着一只,它原本是只流浪狗,儿子在路上见它哭叫得可怜抱回来养到现在。成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狗狗见了就惭愧的李小白。长得非常漂亮的!
4楼文友: -02 22:54: 2 诚如秋觅社长所言,确实是一篇生动而详实的踏青游记!
云竹湖,山桃红,秀石,仙人洞及古塔,描写得甚是细致,别有一番风情。
小标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语言叙述流畅,并将人生的感悟赋予字句行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时,对人生及大自然多有一分理性的认识。
于此,问好作者!祝在春秋社团快乐!
回复4楼文友: -0 04:4 : 6 问好书生!春天来了,不妨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好山好水。
回复4楼文友: -0 04:44: 问好书生!春天来了,不妨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好山好水。
5楼文友: -0 17:24:44 月亮代表我的心,写出了我想写的,首先是我想看的,首先的首先,我写不出呀O( _ )O哈哈~,欣赏好文笔,祝春安文琪
6楼文友: -08 07:44:00 复审理由:一篇生动的游记,文中把小杏山之游全面介绍,详实而有趣。 好文须慢品,好山好水更须慢走欣赏。杏山之游实为力作,读来细腻中有粗放,粗放中有平凡,平凡中有稀奇,稀奇里有真情。叙述与友人一行的小杏山春游。文章分十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一步一景,把小杏山的风景一览无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笔下的小杏山里有山有水。有山,山秀且险;有水,水清且静。水是漳河的发源地,山是天然的桃杏山。作者文末的感悟, 杏山归来不见岳 ,很自然的点明题意。好文,推荐精品
回复6楼文友: -08 22:06:58 谢谢秋觅老师推荐,辛苦了!
怀孕七个月腿抽筋怎么办
怀孕左侧腰疼什么原因
怀孕左腿疼是怎么回事
孕期缺钙喝什么汤好欣康啥时候吃比较好
宝宝健脾胃的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