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首席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8-31
在不久前举行的“21世纪教育沙龙”上,北京科技大学教育研究所的毛祖桓教授说:“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首席工人’,很多企业想年薪几十万请电梯修理工都请不到。”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首席工人不仅仅是一种称谓,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先进的人才理念。现代企业的竞争不是生产设备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在企业中建立首席工人制,充分发挥首席工人的引领作用,激励其他工人重视技术,学习技术,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大大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同样,在我们的校本教研中,也面临着如何建立首席教师制,如何发挥首席教师的引领作用的问题。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学研究,是将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技巧等“本土化”的教研。校本教研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研讨,把学校和教师从某种思维模式和形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这个解放并非谁的恩赐,而是生根于主体的内在需要,是一种自我解放。因此,主体自主性的发挥程度,就成为校本教研成败的关键所在。
校本教研主体的三个核心要素是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三者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拉动校本研究和牵引教师步入专业成长之路的纤绳,便是由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这三种基本力量编扎而成的。
但毋庸讳言的是,当前,我们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的需求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们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改善,在数量上基本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在思想上总体呈上进态势,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也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加强,然与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相比,还有诸多的不适应,譬如与教育观念现代化追求的不适应,譬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的不适应,譬如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不适应等等。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的教师如何应对?课改的专业引领作用如何发挥?专业引领的力量如何确定?拉直这些问号,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紧要。脱产培训,无疑是立竿见影的;教育专家的专业引领,也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但实事求是地讲,大规模组织教师脱产学习,在经费和时间上都是不现实的,而国家的课程专家们又大都站在理论的高台上下不来,他们很难切切实实地走进教学实践之中结合教学原理及其新课标与一线教师一起探索出适合校本课改的路子。况且课改中的一些问题往往是生成性的,只有深入到具体的学科,深入到课改第一线,才能研究之,探究之,解决之。某师大“课程教学论”的博导便坦言,他的那些理论只能用来写论文和出专著,他根本就不会给中学生上课。
实验证明,校本教研离不开专业力量的引领,特别是呼唤“本土专家”的横空出世。相对于教师集体来说,首席教师就是课程专家,他们懂课改理论,晓课改政策,是教师集体中的业务尖子,在学科课改中起着领头雁和排头兵的作用,是学科的“掌门人”;相对于国家课改专家而言,首席教师又是实践在教改第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十分熟悉校本情况,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改与教学的统一。因而,建立首席教师制,培植本土专家,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与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是为校本教研中的首选之策。
一、首席教师是先进教学理论的“主播”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非常尊重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先进教学理论的承接者和传播者,必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吸纳。而对话与反思则是首席教师能够走进“理论直播室”的两个轮子。
对话,是今天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词。
从国际事务到人际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业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态,同时也成为人们达到目标的一种有效策略。
理论的深度往往直接决定着行为的高度。首席教师要达到一定的理论水准,首先必须是理论的“知道分子”,然后才能成为理论的“知识分子”。泛读与精读是首席教师与先进教育理论对话的两门必修课。泛读教育教学理论专刊,精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使理论学习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实现理论引领的自发自动,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以构建起自己的教学理论认知体系。
同时,首席教师还要加强与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哲学家马丁?布伯说:人与人的对话,是“从一个开放心灵者看另一个开放心灵者的对话”。一个首席教师只有经常不断地与其他教师进行信息交换和经验分享,才能从他人那里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与经验。在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过程中,首席教师可以通过发起、组织和参加教改沙龙、读书交流、学术讲座、经验报告等多式多样、多姿多彩的对话活动,在与其他教师的互动与碰撞中聚焦观点,深刻思想,实现教师间的共进双赢。
《美国优秀中学的标准》中提到高质量师资的主要标准是,“全面了解所教课程,愿意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师应当让学生知道他非常关心学生能否取得成功”。现代教师的职责,乃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而只有与学生对话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提供出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服务。况且学生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往往能得到“渔人甚异之”式的惊喜与收益,由此而丰富文本的思想内涵,拓展教育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相长的对话效果。
辛笛说:“我思,故我在。”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与研究,以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换言之,自我反思,就是教师“旧我”与“新我”进行对话交流,并在对话交流中努力摆脱“旧我”,重塑“新我”的过程。根据教学流程,反思一般可分为教前反思、教中反思和教后反思三个阶段。教前反思,主要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提高即将到来的教学预测与分析的能力,使教学成为自觉的研究性实践;教中反思,也就是边教学边反思,把反思视为教学流程中的重要一环,以提升教学调控与应变的能力;教后反思,则主要针对教学行为,学生反馈和教学问题等进行及时的分析、研究、总结、提炼,使教学实践经验化、教学经验理论化。
“春江水暖鸭先知”,首席教师只有成为先进教学理论的“主脑”,才能充任先进教学理论的“主播”。
二、首席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领衔主演”
首席教师不仅仅是先进教学理论讲台上的宣传员和讲解员,更应是校本研究舞台上的实践者和示范者。除了在理论上帮助其他教师“洗脑”之外,更要通过至少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实践来给其他教师作出示范,在示范中对其他教师进行引领,也只有这样的引领才有信度和效度。
授课引领。按照新的课程理论和学科课程标准,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为其他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而非“作秀”。
评课引领。根据课标要求,借助个人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背后的支撑理念,提出问题的核心所在,并提供适合于当时教学场景的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在评课活动中,力求通过与其他教师对课堂教学问题的探讨,使授课教师得到既知道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又学会如何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双重收获。
论文引领。一个作家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家;一个首席教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思想者,因为思想是写作的眼睛,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首席教师要善于在思考中总结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经验教训,并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写作文章,表达思想,传播经验,提供范例。
课题引领。善于将课改中的问题提炼为研究课题,进行专项改革研究,以解决校本教研中的困惑。
命题引领。能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校本实际,命制出高水准的符合课改理念的试题。
笔者曾读过一篇首席教师的文章,题目叫做“曼妙领舞段海霞”。一个首席教师,只有当他不断地从奉献型教师向创造型教师转变,从操作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从单向型教师向互动型教师转变,从被动型的教师向主动型教师转变,从事务型教师向事理型教师转变,从事理型教师向智理型教师转变,那么,他(她)在校本教研舞台上的领舞,才会曼妙动人,才会具有生命力、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首席教师是教师交流协作的“金牌主持”
长期以来,教师个人的工作方式处于一种孤立、封闭的状态,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将引领着广大教师在新一轮的在职教育中走向合作共赢之路。而教师之间建立起来的交流与协作的学习共同体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为有效的组织形式之一。
学习共同体内的交流,有浅层次的交流,也有深层次的交流。浅层次的交流主要是信息变换和经验共享,信息和经验只有在流动中才能被激活,才能实现增值。深层次的交流则是指专业会谈和专题研究。专业会谈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发散过程,这个过程最具生成性与建设性;专题研究是教师在一起围绕某个专题问题畅所欲言,在有效的研讨中收获独自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学习共同体内的协作是指教师共同承担,合作完成任务。在合作中互补互助,共生共进。但是,教师间建立起来的这种交流与协作的学习共同体只是一种松散的联邦,一种“组织起来的无序状态”。这就需要首席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参与到共同体的活动之中,发挥其组织策划、抛砖引玉、驱动促进等多向度的作用。
譬如参与教研沙龙的交流。作为“主持人”的首席教师,可采用“头脑风暴法”和“主席中立法”。每次活动时,先提出一个教研话题或教学问题,然后组织活动的参与者围绕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全过程中,“主持人”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强调所有参与者的平等地位,不进行任何评判,也不允许有任何的批评与指责,不利用自己的身份对讨论进行掌控,不霸占讨论的话语权。“头脑风暴”,是一个开放的分散的过程,参与者进行分享式讨论或辩论式对话,把各自所获得的信息或成功案例提出来与他人交换和分享。也可以就理论学习中的某一个观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等,站在反思或前瞻的角度展开论辩,进行质疑,在思想的碰撞与磨擦之中,达到高一层次、深一层次的共识。
再譬如参与备课小组的协作。集体备课,一般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教研活动。原则上采取“轮值主席制”,每位教师承担一定的主讲内容,并在定期举行的教研会议上将自己对所负责的部分教材的理解与构想进行阐述,争取大家的意见,求同存异,实现资源共享。为避免流于形式,其他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如学历、教历、经历等的不同,对每一个教学单元需要讨论的内容如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方式、预期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轮流分工,重点研究,以求得对话效益的最大化。
在教师合作备课方案的创生过程中,首席教师所要做的是,强化合作意识,给予备课小组以操作上的统筹、信息上的资询、理论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支持。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上帝交给迈克一个任务,让他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无论迈克怎样催促责备甚至吓唬,蜗牛总是“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迈克气急败坏,对蜗牛又是拉又是踢的,蜗牛受了伤,爬得更慢了。迈克真想丢下蜗牛一走了之,但又担心没法向上帝交代,只好强忍性子,让蜗牛慢慢往前爬,自己则以一种近乎静止的速度与之同行。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迈克突然听到了悦耳的鸟语,嗅到了芬芳的花香,感到了春风的拂面。迈克这才明白了上帝的用心。
上帝的用心是什么呢?
这则寓言故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在我们的校本教研中,实行首席教师制,就是为了让“迈克”引领“蜗牛”前行。但“迈克”的引领不能是一种生拉硬拽的牵引,也不能是一种盛气凌人的统领。只有当引领者与被引领者携手并肩,结伴同行,才能迎得一片春光奔来眼底,几多惊喜注入心头。
共 469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首席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在教学工作与教育事业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文中,作者参首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要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末,作者用一个短小的寓言故事结尾,让我们对首席教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月下笛声】
宝宝缺钙怎么办
什么引起骨质疏松
春季引起的骨关节炎
四磨汤口服液怎么吃小孩感冒流感用药
灯盏花产业发展市场包含哪些企业
上一篇:从江山古韵无精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