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泪成雨外一首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2-04

清明时节泪成雨(外一首)

仿佛千年的约定,清明时节,十有八九雨会适时而降。

又是一年清明到,之前还是暖洋洋的艳阳天,清明当日突然变得阴雨绵绵,和衣走在外面,异常的清幽中还显得凉风飕飕,简直与昨日如隔一季。

尽管有雨,但各个车站熙来攘往的人流,道路两旁的公墓,私墓,烈士陵墓,在连绵不断的春雨中,祭奠的人们或花圈或鲜花或冥币等等,不同的形式,相同的思念,一样的心情。

我和众多扫墓的人一样,回到故乡,踩着潮湿的大地,注视着遍野渐渐泛青的绿意,带着凝重的心情,去祭奠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的亲人们。在茫茫田野,我寻找着那根思念的长线,寻求一丝心灵的慰藉。

也许是长久的隐忍,也许是一直克制着离家的久别以及对亲人离去的忧伤和思念,当清明时节到来的时候,情感己抑制不住自己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忧伤叠起,寞然泪下。我只想在家的门前,看一看曾经的家;也想穿越时空,细数一下故人曾经的身影,看一看他们是不是和梦中常见的一样…

长长的思念,幽幽的心痛,在时光里漫延。不思量,自难忘,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时常让人时光的转角处一遍遍地触摸,我不知道他们在那一个世界是否孤寂,是否再没有痛苦。今天,我望着满坟莹的小草,又伤心了起来,泪水暗涌着眼脸…

在岁月隐隐的缄默里,晃动着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奶奶、父亲、姑姑、舅舅、伯伯…

一座坟墓一段往事。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都是父亲生前的亲人或者一起的同事,有的可谓是患难之交。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们历尽艰辛,艰苦创业,执着追求自己的信仰。一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含辛茹恕抚养子女。看着子女们一个个成就了,他们终于卸下了所有的担子,丢弃了所有的烦恼,躺在大地上,无忧无虑地欣赏蓝天,舒服舒服地目送洒脱飘逸的白云。面对青山,他们围在一起,高兴时开快大笑,畅所欲言地坦露心事;郁闷时尽情发泄心中的不快,无所顾忌地,发自己想发的感慨。

我对着沉静的山峰,任雨水拍打着我的脸,任微风拭擦我的泪。我只想默默地在坟前静立,只想对着亲人的坟墓诉说离殇,倾诉思念。想着,想着,腮边思念的泪珠禁不住倏然而落,滑落的眼泪恰似几滴春雨,落下来,润不了万物,却感动了苍天,也落下了似泪的雨。

蒙蒙细雨中,我看到父亲缓缓向我走来,我们又一次促膝交谈,细数着他离开的日子,回想着我当儿子的幸福时光…

父亲出生在一个书香门弟,3岁丧母,9岁离父后,他放弃了学业,开始自理家门,整日在外奔波劳累。但他一回到家里,就把我关在家里,让我背《三字经》《弟子规》等古文。于是,这样一幅画面便在我脑子里永久定格:父亲拿着一把尺子,我像个受戒的小和尚一样恭恭敬敬站在他面前,一字一句地背…

后来,上大学的那晚,父亲与我长谈,直到凌晨。那个晚上,我们是父子,又似忘年交。我俩谈学习,谈工作,谈生活,谈未来,我仿佛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很多,明白了许多事理,梳清了自己以后的人生之路,让我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因为那个特殊的不眠之夜,我才有了太多的收获。收获知识,收获生活,收获品德,收获快乐。那个晚上,真的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收成。

回首人生,宛如三日。

咋天,父亲牵着我小手去给从未见过的爷爷奶奶扫墓焚香。那时候每年的清明节之前,无论父亲身在何方,都要赶回家,仔细准备祭奠祖先的贡品,给我们讲礼节和祭拜方式。少不懂事的我,跟在父亲身后扫墓,拿着香烛、冥币等,不知道哀伤和思念。

一把黄土双膝跪,一缕青烟两行泪。父亲的去世,来的相当突然。那一个瞬间,我陡然明白了什么是晴天霹雳什么是回天无力什么是悲痛欲绝在这之前,从来也不会想到,一个人的离开是那么的措手不及,那么的快速,那么的让人难以接受。

今天,父亲早已不在,我只能去他的坟前祭拜他。此时,我除了在心里自言自语,就是满怀的忧伤!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每逢想起父亲,我都忍不住的潸然泪下。

子欲养而亲不待都说尽孝要趁早,否则会后悔终生。这话说的一点儿也不错。像我现在,想尽孝,已不能!就是这样的无奈。

时光飞逝如梭,隐隐错落。父亲去世后我常想起那些与我擦肩而过而又归于冥冥之中的生命,想起他们起步的刹那以及留给生者的思索。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人的一生当中,深刻的思念是维系自己与记忆的纽带。他维系着所有的过往、喜悲,亦指引我们深入茫茫的命途。虽然提到这些太过悲伤消极,但我应该始终甘之如饴的承受它的重量。

清明雨,离人泪。雨仍淅淅沥沥的下着,思绪也随着雨丝在空中飘摇着。

此际,故乡的凤凰山被雨水冲洗得清澈、明净。远处一座一座的坟茔里,围着一圈一圈的人群,他们在和已故的亲人团聚一股股青烟摇摇升向天空,那是人间为天堂的亲人送去的安慰和祝福。

悠悠遐想,两百年前,祭祖的清明节,自己的祖先是何等模样?二百年后,清明节祭扫的人们与自己又是怎样的关系?好奇的后人,或许把先祖的创业事迹一代一代在传诵,或许只能发挥无穷的想像力去揣测;或许从留下的诗歌词赋中回忆故人,或许从口口相传中去追溯这个连雨都带着浓浓情的清明…

清明节,有几多能清,几多能明。也许清明在各自心中!

江城子•清明

清明时节柳丝长,迎春花黄,觅春蝶儿狂。桃红樱白,大地绿妆。雨纷纷,思念叠起,游子归故乡。

行人不为逐春光,愁绪满肠,扫墓人儿忙。香未点燃,泪已成行。悲切切,暗自忧伤,难写九回肠。

田文华,男,庄浪万泉人,曾毕业于原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现供职于某省直机关,业余时间笔耕不辍,自娱自乐,有百余篇小说、散文等在《人民文学》《十月》等报刊发表,部分作品被收编入《读者》《神州魂》等书籍,先后发表新闻作品千余篇,出版书籍2部,多次获各类新闻、文学奖。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外一首

同一个诗人在报刊上同时发表两首诗歌作品的时候,为了读者阅读方便,编辑把两首诗歌放在一起,在第一首的标题旁注明(外一首)提醒读者还有一首本作者的诗歌。如果同时发表三首可以叫“外二首”,依此类推。一般指作者写完主篇后余意味尽,又有偶作,同时,外一首与主作有一定的相关,而且,更有补充作者的没有写到的地方,更加完善作者的内心表达,称之为外一首。

颈椎骨质增生的治疗
安阳治疗白癜风费用
绍兴癫痫病医院咋样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