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花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2-14

       朋友问我: 喜欢花?改天送你几盆。 我略一思索: 我喜欢满城的菊满整个秋天。      朋友笑: 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解释: 不是那种菊花,也不是 孤标 或 丛菊 ,而是全天下的菊花一起在肃杀的秋风中傲然绽放,然后满城尽带黄金甲。 朋友先是一愣,而后耸肩笑笑: 我给不了。 你当然给不了。      翻开史册, 铁衣著尽著僧衣 的黄巢给过我这种 著甲菊花 的感觉。陶渊明的菊花躲在南山的东篱下孤芳自赏,远远地离开了现实的污浊,留给一个苍凉清高的隐士背影。黄巢的菊花,不,是菊花们,已经脱掉了书生的青衫,戴上了金黄的盔甲,他们已经不能满足山间一小块只能独善其身的地方,而是要在长安城里散尽漫天的金黄,聚合在一起的浓烈香气,怕是要点燃这个寒冷的季节和寒冷的世界了吧!      可惜的是,这菊花只开了短短几日便纷纷凋谢了,刚刚被照亮的长安城霎时又黯淡了下来。菊花又散落到了山间与农夫篱下,在秋天时独自绽放,发出幽幽的冷香,驻足观望它们的尽是些青衫蔽体的酸书生,再也不见了那个身著金甲的儒将。      时隔几百年后,在韩寒身上我似乎又看到了黄巢的影子,他能在文坛上脱颖而出,靠的不仅仅犀利的。梁文道说过: 我知道这是一个急躁而喧嚣的年代,就像在一个闹腾腾的房子里,每个人都放大了喉咙喊叫。为了让他们听到我说的话,我只好比他们还大声,于是人知道别人究竟在讲什么。 在中国,每个人都很有思想,每个人都会对一些人一些事发表一些独到的见解,这就是思想上的 百家争鸣 吗?不是吧,问题的关键是文通病:能表达出的想法,却不想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深刻独到的思想,却活在别人那所谓的 主流 思想里;有的事自己明明看不惯,却总是用一句 迫于形势 为借口去做;有些人自己明明很讨厌,却老爱用 为了顾全大局 当理由去逢迎巴结 其实,这样的文人是真正的自欺欺人。      韩寒之所以有如此出众的影响力,是因为他的思想有了自身行动的支持,他看中国教育体制不顺眼就是不去上大学;他标新立异的思想与主流格格不入,因此毅然拒绝加入作协 在他身上,我又看到了一位身穿黄金甲的斗士,右手狼毫笔,左手三尺剑,先写战斗檄文,在向着自己认为不公平的地方征讨。可反观其他 文人 ,抨击教育体制的不少,可他们似乎都曾整天泡在那个他们憎恨怒骂的      地方,似乎都为自己口中深恶痛绝的挣扎过。思想没有了行动的支持,只能算空发牢骚。      真正的文人是什么样子?      不知道,最起码应该写过,战斗过。      像,一身黄金甲的菊花。      那未来的界又该是什么样子?      不知道,最起码应该是百家争鸣,心动加上行动。      就像,开得漫天的菊花,让满城尽带黄金甲。  柳州白癜风医院咋样
老人半夜腿抽筋怎么办
治ED哪种药36小时长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