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的呼兰区体系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3-15
获悉诗人牛汉于9月29日去世,我默默地从书架上取下他的《学诗手记》,上面有他八年前给我的题签,他写道:“这本小书我特别偏爱,是我生命点滴的记录。”再次一页页默读下去,眼前就闪现在上海或在北京,与他多次见面晤谈的温馨情景。 在我的印象中,牛汉的名字是与胡风、艾青、田间、绿原、曾卓等“七月派”连在一起的。牛汉是一个硬朗的诗人,是一个值得敬重的诗人。诗与苦难伴随着他的一生。读他的长诗 《鄂尔多斯草原》《梦游》及短诗《汗血马》《悼念一棵枫树》等,心头便会沉郁、凝重起来。诗句在头脑中回旋,久久难忘。 从1940年在 《现代评坛》杂志上发表诗作《北中国歌》至今,牛汉的创作生涯已走过七十多个年头。然而这中间却有一段不短的空白。1955年,年仅三十一岁的牛汉被指控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第一个遭到拘捕,继而开除党籍。后下放农场养猪,关进牛棚批斗。直到1980年,才得以平反,他的《诗三首》在《诗刊》上得以首次发表,诗友们惊异地互相传播着喜讯:牛汉回来了! 其实,坚强的牛汉,即使在强压之下,也未失去对诗的信仰、对生活的期待。在黑云压城的“文革”期间,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他悄然写下了《鹰的诞生》《半棵树》等脍炙人口的诗作。新时期以来,先后出版了《温泉》《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等诗集。一本近五百页的《牛汉诗选》,则是他诗歌创作的精华,几乎每一首诗都掷地有声,耐读而发人深思。然而,牛汉却谦逊地说:“写了一辈子诗,好诗不多。” 话题转到对当前诗坛的看法,牛汉说,有人认为现在的诗坛比较乱,各打各的旗号。其实,这未必是一桩坏事。比起不正常的年代调子一律、铁板一块的诗坛,显出了活力。确实不能要求年轻人按一个模式去思考去写诗。相信纷乱的局面会逐步得到调节,最后会走向成熟。诗坛的希望在青年身上。这足以看出老诗人牛汉对青年诗人的信赖与宽容。我知道,牛汉支持青年人的创新与探索精神的态度是一贯的。 谈起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印象,牛汉表示出浓厚的兴致。他说,现在每次来上海,都有新的感受。我对上海不陌生啊!我曾在这座城市生活和战斗过。1947年夏,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牛汉辗转来到上海,他觉得在上海这个大城市藏身比较隐蔽。而与他一起工作的同志们都撤回了解放区。牛汉由上海学联安排,先后借宿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的学生会。从一条马路走到另一条马路,从事地下学运工作。尽管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晚上仍趴在学生会二楼的地铺上,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歌。以此投入到反内战反饥饿的斗争中去。这一年他在上海修改定稿了 《悼念鲁迅先生》。他写道:“我该怎样悼念你呢?/站在呜咽的黄浦江边/站在南方八月阴雨的低沉的密云下/呵,鲁迅!”牛汉还在上海创作修改了《我的家》《血的流域》 等重要诗篇。 1948年初,按照组织安排,牛汉携家眷离开上海,转赴浙江天台育青中学教书。以后,在进入解放区之前,牛汉将在上海写的三十多首诗托朋友转交给胡风。胡风看完全部诗稿,作了些修改,马上编入由他主编的《七月诗丛》。这部书名为《彩色的生活》的诗集,解放前已在上海发排并打好纸型,但没有一家出版社敢承接。直到解放初的1951年,才由上海泥土社付梓出版。他的另一部诗集 《祖国》,作为“现实诗丛”第一集第一种,由五十年代出版社于1951年1月在沪初版。 在与牛汉交谈中,我特别注意到他那双瘦骨嶙峋、青筋突暴的手。牛汉感慨说,几十年来,由于劳役,手心有不少硬茧,手上留有深深浅浅的疤痕。这些诗,就是忍着隐隐作痛的这双手,一行一行写成的。难怪牛汉的诗里,总有渗血的痛楚。 牛汉给人一个特别鲜明的形象,那就是他伟岸的高个身材。站到他的旁边,便有矮下一大截的感觉。“我的一米九的个子,像我故乡的一棵高梁。我高大的骨架怜悯我保护我,跟我吃了不少苦,却无所怨悔,仍坚贞地支撑着我的身躯,承担着压在我身上的全部苦难和厄运,使我在人生跋涉中从未倾倒过一回。我要感激我这副高贵的骨架,它使我至今仍正直地站立在人世上。”牛汉如是说。 牛汉的祖先是蒙古族,天生就有那种不可驯服的剽悍性格。有人或许以为,牛汉的诗不够精致与典雅。牛汉也曾试着将诗写得轻盈飘逸些,诗稿几经修改仍无法如愿。他无奈地说:“我的人和我的诗都不温柔。”是的,牛汉只能写属于牛汉的诗,这是一个真正男人的诗,粗犷更是一种难得的风格,而且更适合牛汉的经历与他的秉性。如若不信,请咀嚼他的诗句:“我看见了火焰似斑纹/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编辑:李万欣)阳痿两年了怎么办长春华山白癜风医院预约挂号芜湖中医男科医院
希爱力和双效希爱力哪个好前列腺增生原因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吃什么
上一篇:冬雪冬至文子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