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在厂里看别人脸色体系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3-26
李焱华
一说到家乡,不得不说的是家乡的玻璃椒。
家乡兴隆场,是泸溪县一个大镇,那里盛产辣椒。每到盛夏,如果天气晴好,家乡的房前屋后的空坪上、岩石上、瓦背上,公路两旁的空地上,晒满了红辣椒,也映红了天空。特别是把辣椒举起对着阳光,辣椒犹如玻璃般透明。于是美其名曰:玻璃椒。
据说,辣椒是舶来货,约在明末清初从美洲传入。乾隆年间,曾经有过辣椒代盐的说法。当时,这里属于缺盐地,成年男人长年累月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去浦市担盐。至今,在当地还流传着一句话,某某人去世了,不说他死了而是说他“去浦市担盐啦”。辣椒起了代盐的作用,可见其与群众生活十分密切。嘉庆以后,兴隆场辣椒种植普遍起来,经多年发展渐成品牌。上世纪80年代以后,玻璃椒 “漂洋过海”,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良好的销路,厚实的回报,带来了种植热潮。每到冬天,不管天气如何,当地椒农开垦荒地,哪怕只有巴掌大块荒地,也要整理出来,以便来年栽上几株辣椒苗。阳光晴好之时,椒农挑籽、整地、开沟、撒籽、上肥、盖膜……忙得热火朝天。次年开春之后,嫩白、浅绿的新芽,星星点点、密密麻麻,在春风春雨滋润下,日渐茂盛,蓊郁一片。
“五一”前后,辣椒苗进入移栽期。白天阳光太大,会灼伤嫩绿的苗子,于是往往等到太阳落山后才开始移栽。天黑了,点上煤油灯或打上手电继续劳作。记忆中,每到移苗时节,家乡那满坡满岭摇曳着星星点点的灯光,犹如跳动的音符,成了家乡夏夜里最美的风景。
盛夏时节,辣椒红了,村中老少齐上阵,采摘、装筐、挑运,天亮出发,摸黑归家,不惧酷热,不畏饥饿,不怕劳累……经常早饭、中饭一起吃。儿时,家里没通电,晚上做饭菜时,经常把煤油灯摆在倒扣的撮米升子上,放在灶台边照亮。有一天,采摘辣椒归来,做晚饭时,已经很晚了。当时饿极了,在灶台边转来转去,一不小心,我把煤油灯打翻在菜锅里,唯一一道菜一下子充满了煤油味……全家人惋惜那道美味,却没有责怪我。70多岁的外祖母看到家人的神色,便拿来十几颗辣椒,放在火堂的热灰里,不一会儿,火堂里传来“哔哔剥剥”的声音,此起彼伏。辣椒熟了,她一边用手拍,一边用口吹掉灰,在椒钵里擂烂,放点盐当作菜下饭,让大家吃了一顿没有遗憾的晚饭。
为了一年四季有辣椒吃,心灵手巧的乡亲会在出产最后一批辣椒时,取出缸子、坛子、罐子等工具,把那些青的、红的、半青半红的辣椒,撒上盐巴或掺上糯米粉、玉米粉,制成盐辣子、酸辣子、包谷酸、糯米酸、香辣椒……到冬天招待来人来客,供孩子们每周带上两大瓶到学校当菜吃,便宜,方便,还能御寒,是农家子弟的“美食”。
玻璃椒不仅是美食,更是乡亲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每逢赶集,乡亲们肩挑手提把辣椒背到集市上出售,用卖辣椒的钱买回日常生活用品,给孩子交学费……家乡的辣椒也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SourcePh" >承德癫痫病医院哪家好乌鲁木齐癫痫病医院地址冠心病日常用药通心络有效吗
骨质增生怎么治疗好腹泻腹痛要吃什么药好
前列腺增生水肿吃什么药
上一篇:归田卸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