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搬煤记随笔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0-27

摘要:门外,雪停了,天阴成一坨黑灰。我的身子还留恋着母亲家被窝的温度,赶紧把衣服上的风帽裹在头上,免得这点温度跑掉。 昨天母亲急急地给我打了说:大儿,咱们家最快后年才搬家,上次你给拉的劈柴不太够用,你二弟睡不了床,他的小屋得烧炕,还是再拉点儿煤罢,无须太多,吨半足了。听完这些话,我立刻石化——我的亲娘,想当初暑气袭人的时候,跟您老人家说过,以我人脉、气脉加死皮赖脸,趁天热煤价低早下手,您微微一笑不当回事,现在是什么节气,煤价飞涨,我纵有再大的神通,只怕也便宜不了多少。心里虽这样想,嘴里还得安慰母亲:没问题,没问题,等我有空,一定照办。

小时候,每年冬天家里都要烧煤取暖。快到冬季时,父亲骑自行车去矿煤建(卖取暖煤的部门)门口找辆马车,把钱和我家地址给车把式,车把式装好煤以后赶着马车来我家,煤是没入洗过的原煤,里面渣着矸石。车把式卸下煤,嘚嘚赶着马车走了,我家胡同口留下一大堆黑黑的东西,等我们兄弟和父亲把这些搬进院子。装煤的是挑水的铁桶、脸盆等等。有时候邻居家恰巧有人休班也帮着我们一起搬,等快要收完了,他们悄悄回家连招呼都不跟父母亲打。当初搬煤是件大事,一冬的温暖都在这次活动里,等煤都进了仓,这件大事才算了结。那时取暖煤都不太好,每次生灶前先要在煤堆里筛些煤块放在簸箕里,提前把炕灶掏净,灶里还有一些结焦的煤核要放在炕灶边上。这一切都准备好了,点燃母亲在工厂里剥下的桦树皮,把它们放在炕灶中央,桦树皮很好点燃而且不容易熄灭,劈柴要搭成塔状,最后用煤核覆盖,最上面蒙上煤块。剩下的煤面子需要用水和好,和的时候水分掌握很重要,水少了,煤会顺着炉条缝隙滑下去,水多了压火,我自己的感觉是要用煤铲一挖,成坨这样的程度才是最好。火烧到晚上将睡,用力勾掉炉灰,用一大坨湿煤盖在火炭上,把它压实,身下的炕总暖暖的。第二天一早起来,用通条通开一个洞,不一会,火苗又呼呼地冒出来,凉了一夜的屋子,渐渐暖和,水壶悄悄地从壶嘴里冒气。

一早下班,赶紧给在煤场做会计的舅母打求援:亲人啊,我老母急电,江边急等木料,民房尚未拆光,可是只有几根可怜的檩了,煤场有好煤吗?那头舅母轻轻地:有是有,可是价高,煤质嘛,一般般。我心头就像被天空零星飘落的雪花打了几下,凉了一少半儿。还没等我放下,听见听筒里有另一个人搭腔,舅母紧接着接话音:你二哥(煤场老板,与我有浅交)说,货位有新煤,质量不错,而且价廉,你去看看。急忙骑上我的扶尔夹(俩手一扶,俩腿一夹,双脚猛蹬)去货位看看究竟。看过,觉得煤质不错,心里默念,天无绝人之路。赶紧告诉母亲,今天上午煤炭一定到家,让她老人家且放宽心。

询了价钱,找车,装车。装车时母亲大人又有电来:儿啊,能多来点吗,有人想和我们分,就三吨罢。顺者为孝,就依了她老人家,满满当当一车,倒也去了我后两年的麻烦。

和司机一起奔在回家的路上,天上的雪花渐渐大了,几片飘在我的手上,出奇的凉,这是今冬第三场雪罢。不久,我朦胧地看到老家熟悉的山,山尖白色的帽子是雪花给戴上的。由于气温还不是太低,雪落在地上几乎都消失了,车轮划过路面飞起四溅的水,四溅的泥泞。沿我小时候踏过的路边,一搂粗的梧桐树扔掉一身的树叶,只顶着喜鹊搭在杈间两个窝。洋槐比梧桐树高不少,扭曲的枝杈托一捧新雪,新雪染白了冬天的天空,老了家乡树。

父亲迎到胡同口接我们,司机卸下有雪盖在上面的一车煤,然后,一溜烟地走了。

三弟一早去公交车终点站遛早雷打不动,现在还没有回来,二弟也在单位抽不开身,家里只有父母亲,还有刚到家的我。

穿上父亲的旧衣服,提着两个水桶和闻讯而来的邻居往屋里收煤。等三弟回家时,我已经快完成少一半了,双手因为长时间攥水桶梁已经有些酸疼。三弟接过父亲的铁锹继续往我的桶里装煤,这个直心眼儿的人装满桶后还用铁锹用力拍拍,然后再添上半锹,我有点苦笑不得。

近午,两吨煤炭进了屋,我疲惫地躺在躺椅上,手和脸都懒得洗,任由父亲和三弟打扫胡同口的残煤。

来之前,母亲问我想吃什么,告诉她我想吃丸子。

听父亲推电动车的声音,还听见母亲说:买点儿啤酒,我儿喜欢喝。父亲应到:是了。

歪躺在椅子上,然后,想起来刚才抢白了父亲三次。一次是往煤棚铲煤时,指责他用错了铁锹的种类;一次是当我还在往里运煤的时候,说他做无用功,不该一个劲儿的清扫地面;还有一次是父亲拿了几个巨大的蛇皮袋儿,他说想装满,然后和我一起把它们抬进院子,我对他牢骚,那几个大口袋如果装满,重量好大,不但我俩抬不起来,即便再来两个也会很困难。三次,父亲都没多说话,只是说:恩,知道了。

父亲回来,在堂屋叫我:我儿,吃饭吧,累你了。从里屋出来,还没等我坐定,母亲举着勺子指指点点父亲:你啊,做好事不知道说好话,那一吨煤捎带脚,还怕啥麻烦,一秤来的,就是百秤走了,也别在外面说,这点钱算不得亏。

母亲是在说——匀给附近邻居的那一吨煤。这次为母亲买煤二弟也知道,二弟嘴欠在单位顺口说家里拉煤的事,他单位对面的小卖部老板看着便宜也要一吨,顺便让我也带过来,父亲在外面打扫胡同的时候和老邻居叨咕:这样做费事,这么一袋一袋的还得给他们称出来家里会吃亏,再说脚钱又该怎么算呢。

听完母亲的话,父亲瞪着眼睛和母亲对峙:就是麻烦嘛,不是钱的事情,就是麻烦!他的眼睛立着,是我小时候瞪我的眼神。我接过话,语气里有点不耐烦:这点事,值得吗,即便亏了,差不了几块,闹个啥劲儿!

父亲的犀利眼神一下黯淡了,他点头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就是一说,赶紧吃饭……

母亲忘了弄些辣油,父亲催促母亲赶紧去炸。我无意说:这积菜里咋就少了点粉丝?父亲扯着嗓子让母亲回锅。母亲以为是父亲在挑剔,话里带刺:伺候你一辈子了,挑啥啊。

我打圆场:妈,是我说的,你再切上几刀积菜,回回锅罢。父亲一听来了精神,他的要求提了半级,让母亲切得细一点儿。母亲哼了一声:你来。父亲中了招,拿着菜刀给母亲示范,可是母亲看都没看他,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吃起了饭。

老生常谈,父亲的老调子在饭桌上从不改变,为了我这根家里的顶梁柱不趴下,叮嘱我要注意安全,要安全。

他还说:你都四十了,身体要好好保养,别逞强。

抿着冰凉的啤酒,我看了一眼父亲:没事,我还年轻,你以后多走动,别总骑电动车,要不会让你懒。

父亲点了点头:知道了,知道了。

吃完饭,母亲让我睡一小会儿,这时我觉得后背有点凉,大概因为刚才一阵忙活,汗水湿了衣服。脱了衣服钻进被窝,母亲把它平铺在暖气上。

下午两点半醒来,发现母亲坐在躺椅里看电视,母亲察觉到我动了一下,扭过头看我一眼,说:醒啦,一会走吧,天气不好,别贪晚。

我在被窝里问:还下雪吗?母亲点了点头,紧接着又摇头:刚才还在下,这会儿,好像停了。说着,母亲起身把铺在暖气上的衣服递给我说:儿啊,可暖和了,穿上。

衣服很干,如母亲说的那样,暖和。穿好了衣服,没等我开口,母亲从衣兜里拽出零钱,都放在我手里:儿,坐公交车用。我没有推辞,从她手里数出三张一元,揣在上衣口袋,我出了家门。

门外,雪停了,天阴成一坨黑灰。我的身子还留恋着母亲家被窝的温度,赶紧把衣服上的风帽裹在头上,免得这点温度跑掉。

到家,听舅母说,二哥老板听说这煤是我给亲娘拉的,二话没说,每吨亏本数十元给卖我,我急忙给母亲大人打,告诉她别再让我以这个价钱给别人送煤,母亲有些惶恐,或者说是受宠若惊,试探着问我:给你二哥点儿土特产,我和你爸过意不去,千万别白了人家。我调侃母亲:就这点土特产啊,还是您老人家自己用,人家什么都不缺,只要您老高兴,就行了。母亲在那头笑了几声。

把钱交给舅母时,舅母说:1910,给我整数,剩的10块钱,抹了。

煤钱是二弟付的。母亲说:二弟有工作,即便腿脚有残疾,可是他能自立,我不会掏一分钱。等你父亲过生日,不用你一个人花,兄弟三个,一年一个的包,三一三十一,不偏不向。

打开我家房门,觉得胳膊酸胀,连腿都是酸的,我和衣躺在自家床上,不一会儿,睡着了。

共 1 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帮母亲买煤、搬煤,搬煤后吃饭、午睡、烘衣,按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情的发展,一步步叙述,娓娓而谈,都是家长里短,生活琐事,但是,在这些叙述中,还穿插了小时候家里买煤的情况,与父亲三次抢白的事情,二弟的实心眼,母亲的细致和温暖,使作品显得平实、丰满,增加了生活的情趣。小随笔尽管篇幅不长,读完作品,读者对文中的父亲、母亲、二弟、“我”的性格特征却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如溪水般静静滋润心田。平实的文字,不平凡的情愫,平常的琐事,不平常的温暖,读来心怡!感谢赐稿,期待精彩继续!【:航帐】 【江山部·精品推荐1 12 10001】

1楼文友:201 - 2 :10:55 朴实无华的文字,透漏出暖暖的亲情。 缘于文字我们相识在江山!

回复1楼文友:201 - 06:05:4 谢谢品读,我不过写了自家的一些小事而已

2楼文友: 19:56:11 看望问候!品读!拜访! 于无数劫中,所行甚勤苦。如是众生,常而等心。

吃什么预防老年痴呆症

吃什么预防老年痴呆

晚上睡觉小腿抽筋怎么回事

严重肾精亏虚的治疗方法
奥利司他胶囊在药店能买到吗
小孩子缺钙要吃什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