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OHO中国的十字路口[-p]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7-01

SOHO中国的十字路口

在此次公司重大转型的过程中,潘石屹和张欣夫妇联袂出手,多次与*者、友好关联方和媒体进行细致沟通,再次体现出这对商界头名搭档夫妇的实力。

围绕其背后的总是少不了一个人的身影迄今为止,这是SOHO中国的第三次命运的抉择。

*的商业地产帝国这么成功,他还坦率地承认,不知是懵懵懂懂撞大运,还是商业上的先知先觉,他选择了如此与众不同的地产模式,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功。

不知道是潘石屹的运气好,还是他先天的敏锐,SOHO中国曾面临两次重要抉择,事实证明,前两次的选择不仅正确,而且出人意料的正确,使SOHO中国借势发力,使*眼中的“小潘潘”在中国地产圈成为一个标志性人物。

第1次,2004年,潘石屹宣布从住宅转型商业地产;

第2次,2007年,SOHO中国赶在金融风暴前在香港果断上市;

这一次,2012年,SOHO中国宣布告别散售转为持有出租物业。

如果从潘石屹这个成功的地产销售商的角度来理解,这也许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决定,而是一个地产公司从经营模式到管理模式的根本革新,迄今也难发现国内还有第2家这样不卖房子的地产公司。

从开发商变成今年我们想大干一场“包租婆”,是什么原因让SOHO中国下了完全转型的决心呢?

首先,业绩不佳。房地产也分大小年,当年景好时,将商业项目全部散售并冲高销售额,并不是难事。市场到处是躁动不安的现金,它们盲目寻找着*的机会,但凡利润率看上去很美,它们便会一冲而上。但坏消息是,好年景不会永久存在。当市场上资金紧缺时,散售的商业项目就会堕入销售的停滞状态。

今年2月,SOHO中国发布2011年年报:108亿的年销售额,还未到达预定销售目标的一半。尤其是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SOHO中国的销售额持续走低,报表难看。

今年的中期事迹的营业收入为12.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4%;核心利润为6.1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合约销售额为60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7%。此60亿元的销售额仅占潘石屹年初宣布的230亿元销售额的26%。于是,潘石屹将公司今年初制定的年销售目标230亿元削减一半,到120亿元。

一直以来,SOHO中国以业绩不稳定著称,这由其散售的商业模式所致。在2007年的招股说明书中,SOHO中国在风险因素的阐述中就说明:“由于我们主要致力于发展及销售大型商业物业,我们的大部分*为经常性*,而我们不同时期的经营业绩或会出现较大波动。”

在过去五年里,SOHO中国报表就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SOHO中国以大肆收购烂尾楼控制本钱,以品牌成功的惯性高价转卖,以散售模式迅速回笼资金,造就高速增长的业绩。高峰时期的2010年SOHO中国创造了高达238亿元的销售额。

不过,2011年楼市调控令SOHO中国的销售遭受滑铁卢,营销体系出现动荡,甚至于2011年底闹出“欠薪门”事件。整个2011年SOHO中国仅销售109亿元,与年初230亿元销售目标相去甚远。

其次,销售税高。潘石屹曾说过:“转型原因内外部压力都有,销售税高,每年利润一半以上都交了税。”

SOHO中国在上市后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新增的低价项目,造就了过去数年的业绩高速增长与毛利率高企的成功,也同样带来隐患。在SOHO中国上市后至2011年中所获得的15个项目中,有12个项目皆通过股权式收购斩获。低成本收购与高价出售间的巨大增值空间,带来了高昂的土地增值税本钱。

比如SOHO中国收购SOHO公馆项目时,收购成本为21287元/平方米,而销售均价到达了40000元/平方米;中关村SOHO项目的收购本钱为15000元/平方米,而销售均价达30000元/平方米以上。根据现行土地增值税征收办法: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税率为4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份,税率为50%。可以看出,SOHO中国的土地增值税率很可能到达40%-50%的区间。

较后,管理不善。多年来,SOHO中国的散售模式遭人诟病,建外SOHO堕入物业门事件,SOHO尚都和朝外SOHO的数百名业主,也因*商铺严重亏损而成立维权小组,来叫板潘石屹,这些都给他们的名声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近日,建外SOHO西区17号楼上演了一出“电梯惊魂”:一部电梯上行过程中骤停,十余名乘客被困约40分钟后获救。潘石屹在微博中澄清:“建外SOHO西区的物业管理公司不是开发商定的,也不是SOHO中国旗下公司。”尽管如此,SOHO中国依然难以逃脱被质疑的可能。

现在,潘石屹张欣夫妇高调转身,决定彻底告别过去快速周转却与传统游戏规则相背的发展模式。就连华远地产董事长*也认为SOHO中国的做法是“调控迫使的华丽转身”。

所以如果想改变这类不均衡的现状,持有物业是*有效的办法。也正因此,今年5月以来,SOHO中国开始加大持有量。

“转型后,SOHO中国将拥有北京、上海 大量优质地段办公商业物业,还将是上海外滩上较大的业主,3年后,公司的盈利将主要来源于租金收入,5年后,现有150万平方米物业的租金年收入将超过40亿人民币。”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8月16日称。

总之,SOHO中国的转型似乎已没有选择的余地,不管这类转型是不是有足够的“诚意”,其不能不转型已是不争的事实。

实际上,为了提升*者对SOHO中国的信心,潘石屹和张欣屡次援用第三方的数据来证明前景美好。这个数据便是:相较过去,北京第1季度的写字楼租金水平上涨了73%,上海写字楼租金市场虽然表现不如北京抢眼,却也实现了20%左右的上涨率。

此时,潘石屹还乐观地觉得,租金的上涨必将引发写字楼*者的热忱,而这*终会反应在销售数据上。遗憾的是,这一幕并没有出现。6个月后,为难出现了,租金依然上扬,而他们的销售却陷入停滞状态。

这是诱使SOHO中国下定决心转由自持的外部条件。

SOHO中国销售业绩下滑的同时,整个租务市场却持续强劲。依照中报的描述,公司看中京沪两地地段优良办公楼租金及价值*带来的巨大潜力。目前SOHO中国持有约150万平米的商业物业,预计5年后物业的年租金收入将超过40亿元。SOHO中国分析了旗下新近竣工的4个写字楼,发现租金持续上涨,在过去6个月上涨率已超过了70%;即使这样,到处还都是满租的写字楼。张欣说,以她从业17年的经验,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低的空置率。如果这些写字楼当初不出售,现在已经可以为企业带回14%的租金*,远远高于现在的6%。

据戴德梁行提供的《中国写字楼市场2012年年中回顾与展望》显示,北京、上海两地写字楼租金上涨幅度稳居前两位。北京受强大的租赁需求和有限的供应所推动,其较优租金同比增长居全国之首,至2012年6月底同比增长46.8%。在全国租金排行榜上,北京的较优租金为每平方米每月318元,紧追上海(人民币348元)。

传统的“开发-持有”的商业地产模式,对资本市场来说更容易进行估值。但是,在过去许多年里,SOHO中国就像一个破坏既有游戏的冒失鬼,它有悖传统的做法让人迷惑。这种迷惑折射在资本市场便严重地拉低了其股价。

对转型的初衷,潘石屹也谈到,SOHO中国是香港上市企业,此前的经营模式和传统的住宅开发公司一样,得不到国际资本市场的青睐。另外,当地政府也希望开发商能整体持有物业。另从公司的效率而言,散售模式所要支付的税金大大高于持有后缴纳的税费。

如果从现在开始完全转型,抛弃散售模式,那么,以年租金40亿来算,150万平方米的租金*最少在10%以上。

很多业内人士表示看好,认为自持物业是商业地产发展的趋势所在。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撰文指出,在国际上,商业物业大多是只租不售的,持有经营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他认为SOHO中国转向自持会给*者和经营者带来好处。

于是,SOHO中国宣布,在未来的三年,公司将逐渐告别一直以来散售的商业模式,改为持有出租物业,而这一改就是今年5月以来的加大持有量一跃上升为100%。

现在,随着转型并回归传统商业地产的模式,SOHO中国完全抛弃过去的经营理念转售为租,曾经面临的那些问题,会不会有可能就消失了?

你可以按区域查找北京新房、二手房,也可以按区域查询北京房价。同时,你买房 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答。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绵阳白癜风好的医院
七台河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颈动脉斑块吃中药通心络能消除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