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写作这种劳动滋养了我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2-29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今年,对于作家张炜来说,无疑是一个收获之年。他将自己的作品按 年编 形式分三个系列出版,分别为:张炜散文随笔年编、张炜中短篇小说年编、张炜长篇小说年编。

曾与张炜有过多年合作、出版张炜获茅盾文学奖作品《你在高原》的作家出版社,重磅推出了共计 19本的《张炜长篇小说年编》,从《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到《你在高原》的 10部单行本,到2011年的《半岛哈里哈气》,囊括张炜的全部长篇小说。

张炜的每一部长篇小说,无不在对已逝和当下的时代进行着充满思辨的追忆和记录,当他用精湛的文笔重现某一段历史,记录某一段现实,其中体现出睿智、深邃和先觉意味。在 0多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中,张炜对文学始终怀着赤诚、虔敬之心和挚爱之情。他孜孜不倦地大量读书,潜心于有难度的写作,在创造之路上不断地攀登与超越。他忧时伤世,同时深深热爱着一些事物,对土地、自然、友谊和各种美,有一种天然的柔情。言及文学创作,张炜说它 像是在写一封长信,它没有地址 ,没有规定的里程,只有遥远的投递、叩问和寻找。 在他的史诗般的作品中,感情的勃发,诗性的潺潺流动,展现了他的作品与其他写 史 的小说的不同之处,显示着他对纯文学的执著追求。

慢是一种好品质

:你从1975年开始写小说,迄今近40年的写作生涯,发表了近1400万字的文学作品,而且,每一部长篇小说,都有着迥异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手法,即使《你在高原》系列中的10部,每一部均可独立成书,并呈现不同的面貌。你始终保有 神话般的惊人创造力 的精神源泉来自哪里?

张炜:谢谢对我的鼓励。我写作很艰难很慢,特别是现在年纪大了,有时提笔忘字。我写作早,当时年轻,所以写得多一些。我不是高产的写作者,不过是写得时间长一些。我的创作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起中外文学史上的那些巨匠,我只是写了微不足道的一些文字。年轻时候,就是三十五岁以前写得多,到四十岁左右以后,我主要是阅读,写得很少很慢。我喜爱写作,这种劳动滋养了我,这才是我愉快工作下去的原因。

:可以说你是一个全能型作家,小说、散文随笔、诗歌、文论无所不为,你最看重哪方面?

张炜:我哪一个领域都做不太好,都不令自己满意。不过我最爱写诗,一开始也是写诗的,现在一直在写,想写出自己的好诗。我一直在努力,想写出一条自己的道路。这种探索也是我最大的快乐和享受。我没有很高的天赋,但我对诗性的探究和向往是前后一致的。这四十年的写作,我一直没有偏离这条道路。

:你对各种主题、题材的掌控力都超乎寻常。你在写作中是如何构思和布局的?

张炜:我构思一部作品,哪怕是一部短篇,往往都会放在心里许多年。它只要放在心里,就会经历无数次的修改,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修改都会发生。一个人有再强的思维能力,有些大工作还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计划起来。有人担心存在心里的时间太长了,要写的东西会不再新鲜,会有陈旧感。其实一旦陈旧了就等于这枚种子发霉了,那它就不再需要发芽了。真正茁壮的种子一定会生长出来。一般来说,单薄的作品,许多时候就是因为埋在心里的时间还嫌太短。

:今年你交出了三个年编,中短篇年编、散文年编、长篇年编,基本上涵盖前半生创作的所有作品。你说, 这是一个代表着我前半生创作翻过去的象征意义的举动,也是我个人的一个大总结。这三个年编的出版也意味着我下半生另一种创作生涯的开始。 另一种创作生涯 会是什么状态?会是你十年来一直探索的 综合十九世纪文学大师和吸收数字时代表达特征 的 第三条写作道路 吗?

张炜:我会想得多一些,写得更慢一些。慢是一种好品质,特别是对一个年纪渐大的人来说。谦虚也是一种好品质,但要是真的谦虚。我会写得少而精,一点一点来,更沉着地工作下去。

中国作家 走出去 ,不要太急

:你曾多次表示,胶东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是自己写作的土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你也曾多次反思现代文明。你现在如何看待现代都市文明和城市经验?

张炜:各种经验都很重要,都要吸收。我不但不是一个反对城市文明的人,相反还是一个喜欢并饱受城市文明恩惠的人。就像农业文明也有很多的弱点和黑暗面一样,城市文明也是如此。一个人关键是要吸取最好的东西,不必盲从。相对来说,我们的都市文明中模仿的痕迹更重一点,原生态的荒野河流山脉少了人工痕迹,给人更为永恒的启示。它本身所保有的原始生命力、生长力就更加强大。一个人必要亲近自己的生命背景,那就是所谓的土地山川,是大自然。一座城市提供的只是人造建筑,如果仅仅局限在这里面,忘记了更大的生命背景,那会是很荒谬的。在一点上我们可以学习俄罗斯文学和19世纪前后的大师作品,他们对更广大的生命背景的关怀力,以及他们与这个背景之间的联系比我们更深入和紧密。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的视线越来越被楼房挡住了,这就造成了文学视野的窄逼,造成了想象的贫瘠、思想的浮浅,作品或者要丧失自然空间。不能用农业文明和自然美去简单地否定城市化,反过来也不能一切以现代化城市化为美,这两者不能对立。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背景面前,一个人的创造往往是比较脆弱的、暂时的。有些看起来很是巨大的东西,比如一座大城市,拆掉了也就拆掉了,可是大自然除了上帝,谁也拆不掉她。

:近来,关注当下的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多起来了。你怎样看待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关系?

张炜:我曾把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关系比喻成酒和粮食的关系。从现实生活变成文学作品,其实是一种神秘的酿造过程,这中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文学与现实不是真实与否的问题,而压根就不是同一种东西。也就是说,粮食压得再紧再密,也不是酒,因为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说只要是没有经过心灵酿造的所谓 文学 ,都不是真正的文学。对于文学阅读来讲,那些要享受美酒的人,给他再多的粮食都不能让他满足。

没有真实的生活经历,没有漫长曲折的现实生存历练,所有的 想象 (酿造)都是谈不上的。任何酿造都要依赖 现实 的粮食。凭空想象就等于无粮造酒,这种酒是害人的,更不会是醇厚佳酿。一个人也只有历尽收获和种植粮食的艰辛,才会珍惜这种酿造。

:在整个商业化、欲望化、消费化的全球经济潮流里,一个作家怎样才能在成名前守得住寂寞,在成名后经得起诱惑?当作家是否意味着孤独?

张炜:现在一般的人都很忙乱,苦于没有时间。一个人在这样的年头能够让自己有孤独感,那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啊!作家的闲暇比什么都重要,整天忙忙乱乱,就会一事无成。世界上有大能的人多了,所以干什么都不要作简单的攀比,心安才有力量。再说,真正个人化的劳动往往是不可取代的。

:你曾说, 我不赞成过多地谈论和号召 作家走出去 ,能否谈一下具体原因?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是一件好事情吗?

张炜:是好事,但不要太急,不要妨害自己的写作品质,不要破坏自己的安静心。 走出去 ,那不是太大的事,不像一些外行想象的那么大,终究还是小事。

:在第20届国际图书博览会,山东作家群作为中国作家馆的主宾省集体亮相,作为山东省作协主席,你如何评价山东作家群?山东作家群有什么共性的特征?

张炜:山东作家由鲁文化和齐文化哺育,所以是极为特别的。齐文化是一种实用主义、商业主义文化,也是一种开放的海洋文化,比较浪漫。而儒家文化是最反对实用主义的。受两种相当对立的文化直接影响的写作群体,在海内外还是极少见的。这也造成了山东作家的特别质地,是他们不可取代的方面。山东作家以前有以王润滋为代表的新时期的重要作家群,那个时期的山东作家是举足轻重的,影响很大。现在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作家,他们十分扎实,一定会越走越远。特别是山东的青年诗群,是国内公认的最优秀的诗人群体。我们知道,诗是文学的心脏,它最终会决定一个地区的文学有多么大的爆发力、多么大的前途。看一个地区的文学,首先要看它的诗歌群体如何。

作家简介:

张炜,山东龙口人,原籍栖霞。当代著名作家。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擅长篇写作,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我的田园》、《怀念与追记》、《柏慧》、《家族》、《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等;中篇小说《秋天的愤怒》、《蘑菇七种》、《瀛州思絮录》等;短篇小说《玉米》、《声音》、《一潭清水》等;散文《融入野地》、《夜思》《筑万松浦记》等;诗集《皈依之路》、《家住万松浦》等。201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部长达 9卷、约450万字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堪称世界文学史中最长的一部作品。该长篇小说获得了包括茅盾文学奖在内的十多个奖项。

《张炜长篇小说年编》

从1986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古船》至今,20多年里,张炜共创作长篇小说19部,计680万字。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张炜长篇小说年编》囊括张炜全部19部长篇小说作品,第一次集中展示张炜长篇小说的创作成就。

小便黄吃点什么

男性尿后放射性痛症状

小便发黄吃什么食物

宝宝口臭是什么原因
儿童流鼻血的原因及治疗
灯盏花产业发展市场包含哪些企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