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荒过冬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1-06

在北大荒过冬,还有什么最难忘的事,想想莫过于挑水了。水是生命之泉,人一天都离不开水。北大荒是我国著名的湿地,并不缺水。刚下放的856二分场地势低洼,到处都是水泡子。只要往地下打一根钢管,用不了两米就有水。上面再接个铸铁的压水井架,就方便地压出水来了,打出的水看粗看也是很清亮的,但一烧开就变成浅棕红色的了,水中悬浮着大量的絮状物。

原来低洼的湿地中水里面溶解了大量腐植质,属于富营养水,还有股腥味,可就这种水不喝它喝什么?白衣服洗一水就变色了。后来到场部小青山工作,这是一个小山包,高不过二三十米,山坡上的井水很深,必须用辘辘摇上二十多圈才能打上一桶水,但水质清澈冰凉。能喝上这么优质的水,跑上百米路挑担水也就值了。成了家这每天一担水便成了我的专利,说老实话,夫人是个节水模范,一水多用,从不浪费,一担水能把家中的被单、衣服全洗干净了。

难的是冬天那结了冰的井台,每人打水总要洒上一点,时间一长井台就形成了一大大的溜滑的冰的斜坡又驰又滑,闹不好连人带水桶摔个大马趴,洒一身水。1972年我搬到学校新建的家属房,离井近了,但用的人更多,冬天结冰也更快了,我们学校靠井台的两幢房住的都是老师,隔个十天半月我们就自觉地带上十字镐去井台刨冰,既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

井台外面的冰好刨,但井筒子里也结了冰,渐渐地,把井的进口快封死了,连个水桶也难放下去了,这时邻居老张就约上我与老赵,用长长的竹竿前端绑上个四棱锥形钢铁的冰穿子,轮流使劲地向下凿,要干上个把小时才能凿通畅。记得有一次春节前井几乎封住了,从井口向下七八米全是冰,我们决定利用星期天下井去刨,开始从上向下刨,又叫来几个人,用辘辘的绳子捆住腰,往井下去刨,为保证安全,上面几个人合力掌控着辘辘把,一点点地把人放下去,一步步地向下凿。

终于凿通了,我突然想起,打水时水桶常有掉到井里的情形,因井太深不好捞,这片家属区怕掉进去七八个水桶了,现在人既然下去了,下面井壁又有缝隙可以立足,何不用竹竿绑上钩子把水桶捞上来呢?那时我才110多斤,容易放下去,就主动请缨脱了棉袄下去,虽然外面零下 二十我试练,可井下一点也不冷。 由于竹竿是硬的,好掌控,人又贴近水面,容易找到目标,只半小时就捞上了6 个水桶,其中还有个掉了把子的,钩子正好钩到了装桶把的孔里。那时人的思想好,捞上的水桶就放在井边,被各自主人家领回去了,我们也没听到 一句感谢的话,但做了件有益的事,心中是快乐的。

共 100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朴实的文风下写活了那个年代在北大荒生活的人们,他们在冬天里挑水吃的劳动场景让作者记忆深刻,亦给我们读者凭添了一项生活的技能。读后深受感动。作者的故事真实、有趣,值得怀念;作者的文章语言通畅,描述细腻,娓娓道来,似唠家常,很是受用。真真的美文,非常欣赏!【微编:宋歌99】

1楼文友: 18:52: 4 问好作者!非常欣赏! 常对现实心生不满,故而常到小说里虚构人生。

2楼文友: 09:40:04 那种年代,那种经历,是一般人不曾有过的,看了很是稀奇。问好,作者。 愿作云中台上客一画文章经纬分

楼文友: 17: 4:18 没注意栏目放错了,应为散文,放进了小说。对不起。 我从1958到1978在北大荒军垦农场生活了20年,这是我在北大荒生活的散乱记忆,不系统、不全面,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里人们的生活。

成都男科医院哪家好
哪种他达拉非可饮酒服用
妇科千金片多少钱一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