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阆苑仙葩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1-20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枉凝楣》,歌词非常棒,只是我喜欢轻音乐的幽婉,传统古筝珍藏版的精典演绎,让我又仿若置身于曹翁笔下的大观圆。行云流水的干净,哀怨的纯乐古筝意味犹浓,特别是寂静的夜晚,一个人安静地聆听,仿佛看到黛玉和宝玉凄美的爱情故事,红楼终究一梦,万境归空……
有名仙子林黛玉,世间多情种,“神仙妹妹”倾城容貌,兼有旷世诗才,《葬花吟》,吟尽多少心殇?今天的“林黛玉”何偿不是忧伤的代名词?然,宝玉终没有娶黛玉,咏叹这只是场爱情的悲剧!
爱上林黛玉,是因为小时候看了电视剧《红楼梦》,喜欢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感觉她就是为黛玉而生。她把黛玉举手投足演驿得入木三分。一个典型,敏感,细心,绝顶聪明,善良,悟性极强的女子跃然眼前。
寄人篱下的生活,让黛玉始终小心翼翼,“生怕被别人看轻”,有些兰质惠心的小心眼,也是她聪灵可爱之处。然与宝玉的感情,常常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无奈心头一把锁,只为一人打开,没有地方可依,唯用哀伤诗词来喧泻离别情绪,本是天外飞仙,何故凄凉?
或许是因从小体弱多病,使她的性格也蒙上了灰喑的底色,她在《葬花吟》中这样写道: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而:“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入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是她《秋窗夜雨夕》中的哀伤。
窗外正是秋雨凄凉时,原本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却因从小父母双亡进了贾府,为了自保,冷冷对他人三分,别人也厌恶她,只因封建时期身份贵贱使然,使她落得如厮地步。叹与宝玉情路前途迷茫,怎不孤零哀伤?
“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黛玉自从进了贾府,便没有知心的朋友,可以说很不得人缘。到后来,连在之前疼爱她的贾母面前,也讨不到欢心。陷入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苦难境地。惟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诸多愁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
或许,正是由于身体原因,黛玉对世事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而黛玉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知道她天生性子如此,对她也就不过分地苛求了。所以姐妹们喜欢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
其实,黛玉十分向往与宝玉的爱情圆满,但是,又总是躲躲闪闪。当贾宝玉说了句“同鸳帐”的直率话时,她竟然急得哭了,斥责宝玉“看了混帐书,也拿我取笑儿。”确实,封建贵族阶级的偏见和教养,在林黛玉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使她的性格世界里不能不纠缠着矫揉矜持的藤蔓。曹翁敏锐准确的艺术感觉,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它。这意味着她反抗的羽翼,只能在封建家族的金丝囚笼里寂寞地鼓动。她的挣扎,说什么也割不断封建家族留给的血脉。正是这种血脉,使黛玉叛逆性格渗透了贵族情调,从此蒙上了抹不去的阴影。
心劫,情殇唯有“抛珠滑玉只偷潸”,黛玉在谁的眼波里搁浅?只因遇上了宝玉,这是第一个待她平等之人,从此倾心于他。镜铜花瘦,瘦了谁的脸?凝笔赋诗词,独自哀叹有情人难成眷,柔肠一寸愁千缕,与宝玉的爱浸着这般的痛,与宝玉相知又相疑,猜疑,讴气,甚至到了“尖刻”的地步。
隐约我听见她娇弱的喘息声,满面倦容,落泪,只因可以放纵一回。为何相爱却牵了别人的手?沉默于相思的渡口,怎奈那份留恋,那份不舍随落花一起埋藏,藏了最后一滴泪,藏了说不出的苦。听着枉凝楣,看到了林妹妹眸光里的朵朵泪花,舞尽最后的眷恋,亦或可以忘却今生的疼。
多愁善感女生与生俱来,“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人们在注意到林黛玉的“小性儿”的同时,又往往会被林黛玉的善良、纯洁、率直、热情大方、温柔体贴等所感动。这才是林黛玉性格的真正面目。
记得在有一回里,宝玉一时“感忿”写了一个字帖儿,林黛玉看了“不觉可叹可笑”,还把它带回去与湘云同看。此中并不因湘云刚不久曾当众说她,像台上的某个戏子,引起与宝玉的一场大风波而记恨湘云,可这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但被人视之为“小性儿”的心胸狭隘的林黛玉却能做到,足见其气量宽宏了吧!但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本来性格的外面,常被一层伤感、“小性儿”、说话尖酸刻薄等表象笼罩着。
林黛玉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林黛玉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受到守旧派的指责。在这样的矛盾斗争中,林黛玉的性格的闪光点就往往被世俗之人视之为“小性儿”。
她多愁善感,却不失倔强,她敢爱敢恨,却疑心病太重。
夜风吻着窗棂,迎袖轻翩,宛如夜空中的繁星点点,在云海中宛然而来,只是冷冷的相思意,溢满胸怀。星空寂寥,此时感怀着黛玉的悲婉,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的为其动情,心绪也无从安放。听着风在轻声呢喃,泪奔泉涌,凄怆,恼人的愁字,摇曳着烛影灯昏袖痕愁驻。唯在文字里疯长忧伤,畅想属于自己的执子之手的情不破。她??是软弱,她知道宝玉会懂,冰凝泪,情在泪中,万物伤悲,试问,何人不悲不落泪?
一直单循环听着《枉凝楣》,在音乐中寻找着那份清婉,心绪全在音乐和故事里,只是悲伤着她的悲伤。也不得不佩服曹翁笔之神韵,让黛玉美到极致,她有女子的柔弱,有才女的聪慧,有诗人的忧伤,只因曹翁太爱她,给了她凄之而死的悲剧人生。本是天外飞仙,何故凄凉如是也?“身世凄凉,纤弱多病,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美。”晓梦千秋去,多情叹落花,水中望水,雾里寻花,美玉仙葩才情无处付,玉心,沉吟至今。佩服曹翁,葬花吟,己经预视了黛玉后面的悲凉结局。
滚滚红尘,携记忆的枷锁,永远存封了那场不能抵达的爱恋,只叹,落花未解伊人苦,谁人会怜伊人情。凝笔诗赋,无言的诗词,成了她的灵魂,只因太爱,太爱,心思太细腻,她最终在贾府倾踏之前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否则依她的脆弱,更承受不住打击。喜欢黛玉,她纵然是一个弱女子,仍言语犀利,敢想敢说,因寄人篱下,时常多愁善感,难免语言中带刺,刻薄了些。“天尽头,何处是香丘”一直寻找她的“香丘”,却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惨……
穿越时空隧道,闭上眼帘,我仿佛看到了黛玉的憔颜,相思的眼,爱恨难圆,痴心终是错付了。无奈最后一丝留恋在苍白的脸颊,那一世长情,魂销肠断,徒悲,又奈何?化作两行清泪,将她于万丈红尘里埋藏。黛玉深爱着宝玉,那是封建的社会,又是生于王府世家的女子,爱却不可以说,那是怎样的相思无助,注定只能是宝玉命中过客,终日茶饭不思,再加少从小体弱又有肺炎,偏偏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大婚将至,气急攻心,自然香消玉陨。
悲伤的结局己落幕,当一切已成定局,悲伤不会逆流,或许是她身累了,去寻得一个静处,用简单的姿态诠释短暂的一生。怎堪这辈子都在期盼与失望中,用墨笔织尽荤牵梦萦的爱情,只是当性格与遭遇相融,最终心归何处?落英缤纷,到后来她发现自己连眼泪都快哭干了,泪水越来越越少了,也预视着她的还泪使命即将结束,所以能自己给自己找一块地,寄托心灵的荒芜,在阴霾里再也没能走出来。
夜深了,秋风扫落叶的凄凉在耳畔呼啸,飘零的是谁的呓语?叹尘世里细微的温暖,狂热的喜欢,生命里匆匆闪过的剪影,到最后也淡然而去。许多时候,我会问自己:这一辈子,短暂的旅程,究竟难过情这关,又有谁可以做到挥斩一世情缘?终日和身边人光阴厮磨,磨断了日落,磨走了四季交错,最终迷失自己,一个人独守天长地久,不是一样的悲剧吗?
思绪还在大观园里游走着,前世的因缘,注定了逃离不了苦海,而今生的命运坎坷,注定了一辈子的孤独无助。但愿宝玉和黛玉的爱在另一世界能够圆满,枉凝楣,约定下一个轮回!
共 24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寂静的夜晚,一个人安静地聆听《枉凝眉》,随着其幽婉哀怨的曲调,去梦游一回曹翁笔下的大观园,去感叹一次黛玉和宝玉的凄美爱情。这篇文章,作者是从黛玉的角度来解读宝黛爱情,主要通过黛玉的坎坷身世、傲人才情、高洁品性来表现她的美好和痴情,其唯美华丽的语言,使宝黛的这段爱恋读来纯洁而又凄美。枉凝眉,约定下一个轮回,不过是读者们对宝黛美好的祝愿,只因他们今生无望,才把希望寄于来生,而黛玉,正是那个为爱耗尽今生的女子。一篇极富感染力的抒情性文字,欣赏佳作!【编辑:凌江雪】
2 楼 文友: 2015-09-27 21:50: 5 这是一篇很有感染力的文字,可是作者时而议论时而抒情的写法,给人感觉不是那么和谐流畅,议论的时候客观理性,抒情的时候矫饰痕迹很重,有点网络伤感美文华而不实感觉。
楼 文友: 2015-09-28 00:15:27 谢谢编辑的宝贵意见!雨菲以后会努力的!遥祝中秋快乐!蚌埠男科医院不含防腐剂的止咳药好使吗樟冰油在哪里可以买
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枉凝楣》,歌词非常棒,只是我喜欢轻音乐的幽婉,传统古筝珍藏版的精典演绎,让我又仿若置身于曹翁笔下的大观圆。行云流水的干净,哀怨的纯乐古筝意味犹浓,特别是寂静的夜晚,一个人安静地聆听,仿佛看到黛玉和宝玉凄美的爱情故事,红楼终究一梦,万境归空……
有名仙子林黛玉,世间多情种,“神仙妹妹”倾城容貌,兼有旷世诗才,《葬花吟》,吟尽多少心殇?今天的“林黛玉”何偿不是忧伤的代名词?然,宝玉终没有娶黛玉,咏叹这只是场爱情的悲剧!
爱上林黛玉,是因为小时候看了电视剧《红楼梦》,喜欢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感觉她就是为黛玉而生。她把黛玉举手投足演驿得入木三分。一个典型,敏感,细心,绝顶聪明,善良,悟性极强的女子跃然眼前。
寄人篱下的生活,让黛玉始终小心翼翼,“生怕被别人看轻”,有些兰质惠心的小心眼,也是她聪灵可爱之处。然与宝玉的感情,常常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无奈心头一把锁,只为一人打开,没有地方可依,唯用哀伤诗词来喧泻离别情绪,本是天外飞仙,何故凄凉?
或许是因从小体弱多病,使她的性格也蒙上了灰喑的底色,她在《葬花吟》中这样写道: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而:“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入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是她《秋窗夜雨夕》中的哀伤。
窗外正是秋雨凄凉时,原本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却因从小父母双亡进了贾府,为了自保,冷冷对他人三分,别人也厌恶她,只因封建时期身份贵贱使然,使她落得如厮地步。叹与宝玉情路前途迷茫,怎不孤零哀伤?
“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黛玉自从进了贾府,便没有知心的朋友,可以说很不得人缘。到后来,连在之前疼爱她的贾母面前,也讨不到欢心。陷入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苦难境地。惟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诸多愁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
或许,正是由于身体原因,黛玉对世事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而黛玉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知道她天生性子如此,对她也就不过分地苛求了。所以姐妹们喜欢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
其实,黛玉十分向往与宝玉的爱情圆满,但是,又总是躲躲闪闪。当贾宝玉说了句“同鸳帐”的直率话时,她竟然急得哭了,斥责宝玉“看了混帐书,也拿我取笑儿。”确实,封建贵族阶级的偏见和教养,在林黛玉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使她的性格世界里不能不纠缠着矫揉矜持的藤蔓。曹翁敏锐准确的艺术感觉,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它。这意味着她反抗的羽翼,只能在封建家族的金丝囚笼里寂寞地鼓动。她的挣扎,说什么也割不断封建家族留给的血脉。正是这种血脉,使黛玉叛逆性格渗透了贵族情调,从此蒙上了抹不去的阴影。
心劫,情殇唯有“抛珠滑玉只偷潸”,黛玉在谁的眼波里搁浅?只因遇上了宝玉,这是第一个待她平等之人,从此倾心于他。镜铜花瘦,瘦了谁的脸?凝笔赋诗词,独自哀叹有情人难成眷,柔肠一寸愁千缕,与宝玉的爱浸着这般的痛,与宝玉相知又相疑,猜疑,讴气,甚至到了“尖刻”的地步。
隐约我听见她娇弱的喘息声,满面倦容,落泪,只因可以放纵一回。为何相爱却牵了别人的手?沉默于相思的渡口,怎奈那份留恋,那份不舍随落花一起埋藏,藏了最后一滴泪,藏了说不出的苦。听着枉凝楣,看到了林妹妹眸光里的朵朵泪花,舞尽最后的眷恋,亦或可以忘却今生的疼。
多愁善感女生与生俱来,“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人们在注意到林黛玉的“小性儿”的同时,又往往会被林黛玉的善良、纯洁、率直、热情大方、温柔体贴等所感动。这才是林黛玉性格的真正面目。
记得在有一回里,宝玉一时“感忿”写了一个字帖儿,林黛玉看了“不觉可叹可笑”,还把它带回去与湘云同看。此中并不因湘云刚不久曾当众说她,像台上的某个戏子,引起与宝玉的一场大风波而记恨湘云,可这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但被人视之为“小性儿”的心胸狭隘的林黛玉却能做到,足见其气量宽宏了吧!但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本来性格的外面,常被一层伤感、“小性儿”、说话尖酸刻薄等表象笼罩着。
林黛玉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林黛玉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受到守旧派的指责。在这样的矛盾斗争中,林黛玉的性格的闪光点就往往被世俗之人视之为“小性儿”。
她多愁善感,却不失倔强,她敢爱敢恨,却疑心病太重。
夜风吻着窗棂,迎袖轻翩,宛如夜空中的繁星点点,在云海中宛然而来,只是冷冷的相思意,溢满胸怀。星空寂寥,此时感怀着黛玉的悲婉,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的为其动情,心绪也无从安放。听着风在轻声呢喃,泪奔泉涌,凄怆,恼人的愁字,摇曳着烛影灯昏袖痕愁驻。唯在文字里疯长忧伤,畅想属于自己的执子之手的情不破。她??是软弱,她知道宝玉会懂,冰凝泪,情在泪中,万物伤悲,试问,何人不悲不落泪?
一直单循环听着《枉凝楣》,在音乐中寻找着那份清婉,心绪全在音乐和故事里,只是悲伤着她的悲伤。也不得不佩服曹翁笔之神韵,让黛玉美到极致,她有女子的柔弱,有才女的聪慧,有诗人的忧伤,只因曹翁太爱她,给了她凄之而死的悲剧人生。本是天外飞仙,何故凄凉如是也?“身世凄凉,纤弱多病,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美。”晓梦千秋去,多情叹落花,水中望水,雾里寻花,美玉仙葩才情无处付,玉心,沉吟至今。佩服曹翁,葬花吟,己经预视了黛玉后面的悲凉结局。
滚滚红尘,携记忆的枷锁,永远存封了那场不能抵达的爱恋,只叹,落花未解伊人苦,谁人会怜伊人情。凝笔诗赋,无言的诗词,成了她的灵魂,只因太爱,太爱,心思太细腻,她最终在贾府倾踏之前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否则依她的脆弱,更承受不住打击。喜欢黛玉,她纵然是一个弱女子,仍言语犀利,敢想敢说,因寄人篱下,时常多愁善感,难免语言中带刺,刻薄了些。“天尽头,何处是香丘”一直寻找她的“香丘”,却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惨……
穿越时空隧道,闭上眼帘,我仿佛看到了黛玉的憔颜,相思的眼,爱恨难圆,痴心终是错付了。无奈最后一丝留恋在苍白的脸颊,那一世长情,魂销肠断,徒悲,又奈何?化作两行清泪,将她于万丈红尘里埋藏。黛玉深爱着宝玉,那是封建的社会,又是生于王府世家的女子,爱却不可以说,那是怎样的相思无助,注定只能是宝玉命中过客,终日茶饭不思,再加少从小体弱又有肺炎,偏偏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大婚将至,气急攻心,自然香消玉陨。
悲伤的结局己落幕,当一切已成定局,悲伤不会逆流,或许是她身累了,去寻得一个静处,用简单的姿态诠释短暂的一生。怎堪这辈子都在期盼与失望中,用墨笔织尽荤牵梦萦的爱情,只是当性格与遭遇相融,最终心归何处?落英缤纷,到后来她发现自己连眼泪都快哭干了,泪水越来越越少了,也预视着她的还泪使命即将结束,所以能自己给自己找一块地,寄托心灵的荒芜,在阴霾里再也没能走出来。
夜深了,秋风扫落叶的凄凉在耳畔呼啸,飘零的是谁的呓语?叹尘世里细微的温暖,狂热的喜欢,生命里匆匆闪过的剪影,到最后也淡然而去。许多时候,我会问自己:这一辈子,短暂的旅程,究竟难过情这关,又有谁可以做到挥斩一世情缘?终日和身边人光阴厮磨,磨断了日落,磨走了四季交错,最终迷失自己,一个人独守天长地久,不是一样的悲剧吗?
思绪还在大观园里游走着,前世的因缘,注定了逃离不了苦海,而今生的命运坎坷,注定了一辈子的孤独无助。但愿宝玉和黛玉的爱在另一世界能够圆满,枉凝楣,约定下一个轮回!
共 24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寂静的夜晚,一个人安静地聆听《枉凝眉》,随着其幽婉哀怨的曲调,去梦游一回曹翁笔下的大观园,去感叹一次黛玉和宝玉的凄美爱情。这篇文章,作者是从黛玉的角度来解读宝黛爱情,主要通过黛玉的坎坷身世、傲人才情、高洁品性来表现她的美好和痴情,其唯美华丽的语言,使宝黛的这段爱恋读来纯洁而又凄美。枉凝眉,约定下一个轮回,不过是读者们对宝黛美好的祝愿,只因他们今生无望,才把希望寄于来生,而黛玉,正是那个为爱耗尽今生的女子。一篇极富感染力的抒情性文字,欣赏佳作!【编辑:凌江雪】
2 楼 文友: 2015-09-27 21:50: 5 这是一篇很有感染力的文字,可是作者时而议论时而抒情的写法,给人感觉不是那么和谐流畅,议论的时候客观理性,抒情的时候矫饰痕迹很重,有点网络伤感美文华而不实感觉。
楼 文友: 2015-09-28 00:15:27 谢谢编辑的宝贵意见!雨菲以后会努力的!遥祝中秋快乐!蚌埠男科医院不含防腐剂的止咳药好使吗樟冰油在哪里可以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