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纪实记我军史上首次三军协同作战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2-20

原创纪实记我军史上首次三军协同作战

谨以此文纪念建军92周年!

同时向一岛战役中英勇献身的1417名解放军官兵致以崇高敬意!

上图一岛战役遗址

一张一岛战役遗址的照片,勾起了我军成长岁月里一段时光的回忆。1955年1月,我三军指战员首次联合协同作战,成功收复一岛,这也是我军历史上至今为止唯一一次三军协同作战。

一岛位于浙江省淑江口台州湾东南方,分南北二岛,即南江岛和北江岛,南北二岛呈狭长形,一江相隔,相距约为200米。

政权退居台湾后,一岛由于其地理位置原因,军事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的突出。一岛与大陈岛和台湾的关系,一位要员曾这样比喻:如果说大陈岛是台湾北大门,一岛就好比门上的门闩,一江不保大陈难保,大陈不保台湾垂危。何况当时败退台湾不久的正在推行大陆计划,一岛无疑是最合适的跳板。

1954年8月,年轻的人民国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和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复苏,经提议,解放一岛被提到的议事议程,军委决定:

暂缓进攻金门,首先解决浙江沿海岛屿问题。

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担任此次战役的总指挥。

上图1955年1月,一岛战役前

早在1953年8月,便着重加强大陈岛和一岛的防守,将原来的防御体系加以升级,即把原游击指挥所改为区域防卫司令部,并委派原67军中将军长刘廉接任总指挥。

刘廉就任后,重新调整了防御,加固了兵力部署,使浙江东南沿海岛屿形成了以上、下大陈岛为核心,以一、头门山、披山、渔山、南麂山等岛为外围的海上防御体系。其中,仅1.3平方公里的一岛上就布置了千人以上的兵力,各岛间加强了炮兵火力网,即可独立防守,又互为依托。

从8月初起,张爱萍便积极筹划一岛登陆作战部署。在听取意见后,准备搞一次大的动作,即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

三军联合协同作战,对于我军来说是个新课题,能借鉴的是国外军队之前的经验。

上图战役前夕浙东前线

12月中旬,新成立的浙东前线指挥部在宁波草马路南侧的教堂举行有华东军区陆海空三军代表以及国外部分专家参加的听证会议。

前指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首先发言说:

“三军协同作战,我们没有一点经验,还是先请苏联顾问安东诺夫指导吧。”

然而苏联顾问的指导发言提出过多理论上的要求,与我军实际情况的差距甚大,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又与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陶勇发生了一些争执,苏联顾问不能容忍别人质疑他的意见,一怒之下愤愤离去。

张爱萍继续组织大家出谋划策,也明确表示自己态度:

“自己的仗自己打,自49年金门之战失利至今,虽然建立了海空军,但没有大战经验,装备也不比人家,我们还是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这场战役。”

会议最终取得较好的成果,并且确定了参战各部队战役准备时限为12月22日24时。

上图我海军官兵战前显得十分轻松

从12月中旬起,我浙东前线已多架次出动飞机对敌前沿岛屿展开轰炸,成效却一直不佳,原因是敌舰雷达一旦发现我方机群便疏散躲避。

空袭无功而返,眼看大战在即,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心急如焚,将手中的指挥棒一次又一次狠狠击打地图上标记的岛屿。

1955年1月10日,浙东地区异常寒冷,受7级大风影响海空迷雾茫茫。这样的气候条件,飞机一般很难进行轰炸作业。

据侦查报告,舰队因为台风原因现停靠在大陈岛。机会来了。聂凤智决定利用不良气候条件突袭敌方舰队。

7时15分,我方第一批混合机群悄然飞临敌舰上空,对排水量3000吨的“中权”号登陆舰完成轰炸。紧接着11时09分,第二批机群穿越过敌高射炮火力网、炸伤敌“太和”号护卫舰。

13时38分,第三批机群集中轰炸敌“中字”号登陆舰和“永字”号扫雷舰,均命中目标。

15时,第四批机群出动,对以上被击中目标进行搜索并再次轰炸。

上图我军炮兵阵地

战事并未结束,根据前指部署的海空联合协同作战方案,我军鱼雷艇第1大队当晚已悄悄抵达大陈岛附近,准备伏击敌方返航舰队。

20时后,敌“太湖”号驱逐舰、“洞庭”号炮舰出现在海面。

我鱼雷艇第1大队大队长张朝忠迅速命令101、102、105、106四艘艇出击。由于此时海上受恶劣气候影响,鱼雷发射很难捕捉目标,发射3枚鱼雷都未击中敌舰。

此时,102艇发生了故障,待故障排除后没有收到返航命令,故只能向前行驶。海上大浪汹涌,102艇携带着一枚尚未发射的左鱼雷,倾斜的在海面上漂泊,电讯联系不上,只能继续摸索寻找舰队。

误打误撞,102艇撞上了敌“洞庭”号。敌舰见我方一艘掉队的鱼雷艇,便集中火力对其炮击。102艇显然没有退路,决定开足马力靠上去用仅有的一颗鱼雷炸毁敌舰。300米、260米、200米…鱼雷准确命中目标,“洞庭”号燃起冲天大火。

首次海空协同作战的胜利极大鼓舞了浙东前线将士官兵。

上图三军协同作战中的我军战机

上图三军协同作战中的我军舰艇

数月的秣马厉兵,浙东前线对首次三军协同作战已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命令,前线指挥部下属三个指挥机构:

空军指挥所司令员聂凤智。

海军指挥所司令员马冠三。

登陆指挥所司令员黄朝天。

前指副司令林维先统管战役主要后勤工作,他兴奋的告诉大家,和十分注重解放一岛战役,目前战役所需物资全部到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月17日,张爱萍司令员和王德参谋长再次来到头门山前沿阵地查看军情和海上气候,并向总参陈赓副总长建议大战最佳时间。

关于战役时间的命令当日到达。

当天夜晚至18日拂晓,100多艘舰艇集结待命。空军及陆军登陆部队编队完成。

陆军第60师178、180团担任登陆主攻。

海军航空兵7个师、12个团、21个大队集结待命。

空军184架战机做好了升空准备。

上图我军登陆艇和登陆部队

上图我陆军登岛作战

1月18日,蓝天晴空,大海一碧万顷。海上风力3到4级,云高5000米,能见度10公里外。是预料中的三军协同作战的最佳天气。

上午8时整,首先由3个航空大队27架图−2轰炸机和24架伊尔−10战斗机对大陈和一岛屿轰炸扫射,摧毁敌炮兵及火力点阵地。首轮投弹达到127吨之多,至此敌防御工事基本瘫痪。

12时许,前沿炮兵的集束炮弹摧毁了一岛黄岩礁等处的敌守军工事。炮击一直延续到下午2时30分,共发射各种炮弹12000余发,有效摧毁了岛上敌军的防御体系。

炮兵炮击同时,100余艘舰艇驶向一岛,同时将火箭炮队移至离一岛2500米的海面上。

下午2时29分,178团2营的二个连分别从乐清礁、北山湾一带登上一岛。

2时33分,178团1营三个连分别从黄岩礁、海门礁、山嘴村登陆。

2时37分,180团2营二个连在胜利村西侧登陆并展开争夺160高地战斗,战斗进行了约30分钟后,该营另外二个连相继登陆成功。至此我首支部队已全部完成登陆分头向岛屿纵深发展。

上图我陆军装甲部队参战

岛上的攻坚战以及搜剿残敌、肃清隐患的战斗一直进行到次日下午2时。捷报频频传来:

178团1营攻克190高地。

178团2营攻克北江203高地。

180团2营攻克南江180高地。

守军一地区司令王生明被烧死在掩体内。

守军突击第四大队中校队长王辅弼被活捉。

一岛战役,是我军历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陆海空三军联合协同作战。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当时美国与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的阴谋,逼迫从此放弃并退出浙江台州列岛。更为重要的是,一岛的成功收复,标明我军已具备三军联合协同作战的能力,对以后收复台湾积累了丰富的大战经验和提高了胜利信心。

在历时20多小时的战斗中,我军全歼守敌1086人,炸毁、炸伤敌舰5艘、击落敌机16架。

我军损失护卫舰1艘、飞机8架,伤亡人数略高于敌方。

接到一岛胜利的后,兴奋的用他浓重的湖南口音笑着说:

一登陆作战,打得很好!我军首次联合作战是成功的。

上图插上一岛

时过境迁,一岛战役已经过去了60余年,回到人民手中的一岛,如今景色迷人,美丽富饶。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协同作战

协同作战是当今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指不同组织不同力量为达成同一个目标而互相配合,共同作战。

宿迁十佳男科医院
北京丰益医院任毅
小孩心绞痛的原因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