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于在村子里住习惯了的老百姓来说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2-04

摘要:搬迁,这对于在村子里住习惯了的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了。人们有太多的不舍和依恋,家也好,地也罢,只这乡里乡亲的这份情就很难割舍。今天能在一起争长论短,明天呢?
黄村迁走了,既响应了政府的号召,也安慰了自己的良心。而这相邻的李村却不干了,人们众说纷纭,说啥的都有。
这个说:“这个拆是怎么个拆法?现在有现成的房子给咱住?”
那个说:“这好好的房子说拆就拆,谁家能忍下这个心啊?”
“能住新房了,这有啥不好的,省的自己修。”这一听就是懒汉狗在说话,他自己懒惰不说,还带领两个儿子也懒,到如今,俩儿都快到娶媳妇的年龄了,一家四口还挤在一个屋里住,难怪他愿意被拆呢。
“死狗的,你愿意,那你一家迁走吧,自己不动端,还说风凉话,小心全村人把你抬出去喂了野狗。”接下来是笑声满地,懒汉狗也不恼,他已经习惯了人们这样开他的玩笑。
“咱不是不愿住新房,咱也很向往那楼房的气派,单说人家那吃和住、拉和撒都不出屋,我就羡慕个半死。只是说,这次搬迁,咱不光是去住新房,是连那二亩口粮田也一并搭进去了,你们想想,以后咱吃啥?喝啥?你们准备去喝西北风啊?”这是村里出了名的病秧子王老汉说的,也难怪他这样说。据听说,年前他就因为刮风天去上茅厕,伤了风,一病到开春。
“你只管说你的理儿,谁家的厨房和茅厕在一起?尽满嘴胡咧咧。”一听这话,就知道是村里的老顽固张奶奶有意见了。她那在城里的儿子前几年买了新楼房,一直想接她去住,就觉得她老伴死得早,怕她一人在家孤独,再说儿子也想尽尽孝心啊。谁曾想,这张奶奶顽固的愣是不买儿子的账,就死活不肯离开她的那个老屋。儿子再三追问其原因,才知道,这张奶奶一听说那楼房里的茅厕就在厨房边上,她就死活不肯去了。母亲的这个心结解不开,儿子也就拿她没办法了。
“张婶儿,你不能拿你老眼光看问题了,楼房那茅厕哪跟咱家这茅厕一样啊。人家一天24小时有水,便完用水一冲,啥事没有,不像咱这,便完,弄不好还溅起粑粑呢。”大家又是一场哄笑。
“死黑蛋儿,有你这样和婶儿说话的吗?看我不敲你的狗头。”张奶奶也不示弱,边说边笑,举起拐杖就指向那个叫黑蛋儿的。他们是邻居,黑蛋儿从小吃张奶奶的奶水长大的,所以平时张奶奶家担水挑煤劈柴的活都是黑蛋儿帮着干,张奶奶看在眼里,也喜在心上。
“这说笑归说笑啊,咱搬迁的事还真的好好合计合计。”一下子,大家的谈兴没了,都自觉不自觉的听老支书说搬迁的事。
“要说这搬迁,其实是好事,这是让咱祖祖辈辈的农民结束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说实在的,咱也看着人家城里人的生活牛啊,夏天害热,可以开空调,冬天害冷,有集中供暖,也不用为今天没柴了明天没炭了而发愁,更看不到谁家媳妇会因为烧火做饭弄一脸的黑了。”
“是啊,看着那些高楼大厦,虽说有些眩晕,但也想上去瞄两眼,听说那里头可好了。”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大张冷不丁的插了一嘴。
“你、你、你尽说些废话,那、那里头帖、的是钱,没、没钱,那还不、不跟咱这破、破窑洞一样,毛、毛墙毛地的?”一个叫狗剩儿的立马回了他一句,“别、别、别打岔,听、听咱老书记说。”
“只是这搬迁走了,咱这二亩地也就没了,楼房住上了,咱总不能把嘴吊起来吧?”
“是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一向喜欢穷打嘴仗的拐子李和了一句,听起来这话不痛不痒,但人们还是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大家都回去商量商量,看看咱是派几个代表去和政府说道说道,还是各家去个人合适,总不能像这样七嘴八舌一窝蜂的去和人家理论吧?”还是老支书啊,当了几十年的干部,现在虽然已年过七旬,但说话的分量和方式还是不减当年,仍是一板一眼的那样有章法。
“还是派代表吧,咱各小队不是就有代表吗?关键时候不就派上用场了吗?”一向不多说话的李婶儿开了尊口,有可能会一言九鼎了。
果不其然,人们纷纷点头同意,说就派代表去谈判。
太阳落山了,老支书笑了,人们也散开了。
搬迁的事还在继续,明天还会出太阳吗?还会有这么多的邻里乡亲在一起争长论短吗?

共 151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微型小说很接地气,也反映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故乡,是越来越遥远了,村庄,也即将在搬迁后逐渐消失。这究竟是好还是坏呢?的确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村庄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而如今,太多的村庄,正在我们的眼前逐渐消失,而与之一起消失的,还有村庄里那些令人迷恋和心醉的景象,比如,大家聚在村庄中央,随心所欲的一番畅谈,比如,夕阳中,那些袅袅升起的乡村炊烟。其实有时候,古老既厚重,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越新越好啊。推荐品读,感谢赐稿。【编辑:灿若舒锦】
1 楼 文友: 2015-04-15 19:56:48 真说不好是好事还是坏事。
回复1 楼 文友: 2015-04-15 22:14:0 谢谢东方玉洁的关注,你说的对,这搬迁的事,是非难辨,对错难分。至于好处,只有涉及的当事人心知肚明。问候,祝安!
2 楼 文友: 2015-04-15 19:57:50 文章语言活泼生动,对话身份贴合,透过一个小小的搬迁,将人们的思路,引向了一个大的视野。
回复2 楼 文友: 2015-04-15 22:11:0 谢谢舒锦细心的编辑和认真的点评。随着政府出台的所谓转型跨越发展的政策,老百姓面临的就是搬迁的问题。在我所在的区域,有好几个村都在进行着这项工作。这中间出现的问题形形 ,有因补偿款不公的导致出人命的,有组织上访的,还有直接去上层机构告状的,等等。老百姓的工作难做?还是政府就不会做老百姓的工作?这很难说清楚的。总之,百姓的舞台每天都有好戏上演,只不过演员不是固定的,故事也不是编好的。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好演员,每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故事。再次谢谢舒锦百忙之中编辑并作评。
 楼 文友: 2015-04-16 15: 7:24 搬迁让小农们享受了现代文明,可是曾经熟人社会中的和谐快乐,也随着炊烟袅袅飘散了,得失之间,值得深思。欣赏 生如夏花之灿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
回复  楼 文友: 2015-04-17 09:25:08 谢谢彩虹飞的关注。搬迁也是近几年一直在进行的工作,其实老百姓对这个字眼既怕又盼,很矛盾的心理。也许得与失总是一起光顾我们吧。问好!
4 楼 文友: 2015-04-17 20:07: 6 工作忙,很久没来。
珍爱这一篇微小说,很有特点,通过几个人物的简单对话,就把一个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最后,把最关键的问题扔给了读者。在物质世界改变后,人的精神世界能否再回到从前,或者说,人的精神家园能否继续存在。这的确是个问题。拆迁成为近年来热门的话题,这背后,即有官员与百姓利益的博弈,也有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恐惧和期待,我们家园拆了迁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怎么办?会更好吗?
回复4 楼 文友: 2015-04-18 07:01:47 谢谢芳源在百忙之中前来关注。的确如你所说,搬迁的问题不光是物质上的改变,其实人们最不舍的还是精神上的改变,对老百姓来说精神家园的改变才是大坎。祝芳源工作顺利!!!
回复4 楼 文友: 2015-04-18 07:01:55 谢谢芳源在百忙之中前来关注。的确如你所说,搬迁的问题不光是物质上的改变,其实人们最不舍的还是精神上的改变,对老百姓来说精神家园的改变才是大坎。祝芳源工作顺利!!!泰州白癜风医院地址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吃什么好
郴州白癜风医院咋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