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洞与十八女子投潭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9-15

金莲洞在竹山县西部得胜镇西南1.5公里处,由石底河与姚家河交汇“垮山”侧边涧谷口的金莲洞水电站,再向秦古镇方向穿越悬崖峭壁,进入深谷,即可看见金莲洞遗址。金莲洞因早在明朝就是白莲教重要聚会的神秘之处,所以在鄂、陕边境很出名;又因第抗日战争前夕有袁姓十八位女子为免遭土匪 而集体投潭以后就更加出名。

金莲洞在“垮山”南侧。先说垮山——从前是一座很挺拔很秀丽的山,民国二十八年间的一个风雨之夜,突然山崩石裂,大如房间小如斗的石头轰然垮下,至今仍是零落参差在山坡与河边。民间传说是金莲洞的金莲飞走了,山既垮,洞也要遭败。不过,一处垮山,改变不了金莲洞处悬崖峭壁直插云天、捷猿莫攀俊鸟难度之势。两岸危岩,形成峡谷,长三里多,宽三百、四百米不等。形成的涧流,一反水东流而西去,故称该水为“倒吸水”。涧水奔腾咆哮,穿谷而跌宕。谷底隔三岔五便有深潭,难度深浅。“文革后期”驻扎在得胜的125地质队,因急需木材使用,听当地年长人说深潭内都有蓄积的木材,便派人专门潜水探索,确实见到了潭内因千百年洪水冲送而来的原木蓄积。大量原木如带鱼般在深水处飘荡,可惜崖险水不可测底,怕出危险,地质队打捞原木的念头遂作罢。

金莲洞在南岩腰部,地势险要,以岩就势,架天桥、云梯多处。非登梯渡桥不可入洞。相传该洞是明朝白莲教传教之秘所。明朝末年,该洞属于地方上毛姓所有;清朝末年,被当地袁姓大族从毛姓人手中购买,金莲洞遂归袁姓所有。

金莲洞归袁后,袁姓人为着太平年月避暑消夏、陶冶性情,更为灾难降临避匪躲患保全家人,花费重金修建,因地制宜,形成洞中八个景点:羊圈春云、龙潭秋水、城门桂月、洞口松风、滴岩瀑布、岩头晴雨、轿顶流霞——由此可以想见金莲洞的风采与风貌之别具一格。

清朝同治年间,得胜铺贡生肖畹香留有赞美金莲洞佳境的诗篇,选录三首于兹;

其一、琴剑当年此地留,思量往事等浮鸥。

泉飞峭壁晴犹雨,凉送层楼夏亦秋。

穿水钓翁轻似鳖,攀岩樵子捷如猴。

凭栏一望无穷趣,欲唤山民与唱酬。

其二、披襟莲洞坐忘言,两岸藤萝护短垣。

性旷不嫌岩势逼,心清何碍浪声喧?

半生只籍书为稼,晚景唯依道是藩。

只笑鱼郎头似雪,又敲兰桨到桃源。

其三、小立横桥发耸然,问谁捷足敢登先?

寄自楼阁三弓地,极目云烟一线天。

花不粘泥红艳艳,竹虽穿石翠涓涓。

此中自有长寿药,何必蓬壶访谪仙?!

肖贡生对金莲洞的赞美诗,对仗工整,语言精炼,描写生动,是金莲洞真实的写照。也证明袁姓氏族在金莲洞所花费的工夫与银两——把金莲洞建成了亭台楼阁式的小城堡,别出心裁的大别墅。例如,从洞东门向南行百步,登石阶多级,即进入“月城”。该城用巨石垒砌成半圆形石壁,形似新月,故名月城,也即“城门桂月”景点。入月城,再行数十步,登一长梯,则上“天桥”。天桥架在悬崖上,垒石为磴,铺排长而宽的木板做桥面,竖木栏杆以护行人,以防失足深渊。该桥险要,可与汉代栈道相比,诚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桥后,有门楼,门联曰:“小立横桥,此地谁能捷足/大观世界,前途我亦留心”。天桥后,又有长梯,方是正式入洞处。大门上横额四字:消夏书房。门联是“得高歌处且高歌,澹泊能甘,谁识此中名士/遇饮酒时须饮酒,俗狂不羁,我为化外愚民”……总之,金莲洞属于袁姓以后,真个是层楼重叠,曲径通幽;隙地种有花木果树,梅花、兰草、竹丛、芭蕉不一而足;外迎自然风光,内外合壁成典雅的洞天福地。袁氏族人常居住其内,琴棋书画,吟诗煮茗,饮酒捕鱼,消闲永昼,自称为世外桃源。

遗憾的是以族长袁黄卿为首的袁氏宗族(并非是《十堰》日前所载《金莲洞》一文中说是一个财主)合力苦心孤诣营造出的世外桃源,却毁于一旦——抗日战争爆发期间,却被人攻破,摧毁。

金莲洞至于是谁人攻破,有两说。一说是得胜本地与袁姓为敌的仇家——劣绅朱式维(绰号朱刺猬)联络地面流氓地痞,合力攻破;一说是在鄂西北边陲地区闹腾得很凶的土匪部队(国民党杂牌军)“牛剃头”的部队攻破的。但两说的攻破方法是一致的,也即在几次正面攻打都对金莲洞毫发无损的情况下,佯装败走作罢,却在夜晚杀了回马枪,携带如船锚样的铁钩爪,在金莲洞顶部山头上“抓”牢靠,铁爪上再系绳索,土匪从绳索上溜下入洞,使袁姓族人们措手不及。在枪刀的逼迫下,财物由土匪抢掠一空。情势危急之中,袁姓宁舍财毁家,也不让姑娘们有损名节,族长令18名姑娘集中一起,集体投身于金莲洞下万丈深渊!

土匪杀人越货,还恨未亲近到袁姓女子,索性将洞内予以轰炸,捣毁。从此洞毁人散,袁氏走上了败路。

但是,袁姓在地方上诸如建设长寿桥等公益事业的好处,当地百姓至今不忘,叨念于口碑之上。更欣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设的金莲洞电站,并入了黄龙电,入夜,竹山西部山区的得胜镇华灯璀璨,似有万朵金莲绽放。

共 192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竹山县的金莲洞,山水秀丽,奇险挺拔,历经磨难,在岁月中沉香。洞中八景惹人醉,它的历史却又令人心痛——袁姓十八个女子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节,集体在金莲洞投潭,令人唏嘘不已。文字再现了金莲洞的地域文化,诗文并貌,情感深沉厚重,绘景鲜活,读来直入人心,欣赏! 【:冰煌雪舞】

1楼文友: 21:22:0 欣赏朋友的文字,感谢支持江山散文,祝福写文愉快,创作丰收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微信公众平台小程序

公众微信平台小程序

微商城在哪开

怎么治小便刺痛
威门热淋清颗粒的作用
心肌缺血怎么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