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文学40多年的德国汉学家顾彬曾指体系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3-06

  国内数字杂志平台从2006年的近百家缩水到10余家。短短的4年时间内,数字杂志平台似乎遭受了灭顶之灾。在仅存的10余家数字杂志平台,ZCOM却成为了风投眼中仅存的“好苗子”。5年间,ZCOM先后获得两次风投,单月盈利近百万元。在这些华丽数字的背后,ZCOM有着自己独特的生财之道。

  帮“卖”数字杂志月赚近百万

  2004年初,汪东风在一家台湾的音乐发行公司工作。由于版权问题,最后这家音乐发行公司不得不停止了运营。

  “很多人习惯于上网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这样就衍生出了许多数字化的发行渠道。”汪东风做的电子杂志平台ZCOM,就是看到了这样的现实需求而创办的。2005年4月,汪东风千里迢迢地跑到北京创立了北京互动富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同年电子杂志平台ZCOM正式上线,汪东风任CEO,其业务重点是把很多杂志数字化的版本引到这个互联网平台上来。极其幸运的是,在公司成立5个月后,凯雷集团董事总经理祖文萃看过汪东风的商业计划书后,决定向ZCOM投资1000万美元。

  在汪东风的创业设想中,ZCOM定位于一个第三方平台,国内几千家杂志社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去发行其杂志内容,从而在网络上形成一个杂志的销售平台,并最终吸引各类广告客户。尽管这一创想目前看来并没有形成多大的影响力,但是其“帮传统杂志卖电子版”的模式却让ZCOM电子杂志在2009年单月盈利近百万元。在不景气的数字杂志平台中有了不错的答卷。

  亿元砸出的4000万用户市场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数字杂志市场的数字杂志平台,汪东风可谓处于“乱世出英雄”的年代。“数字杂志平台不同于其他的互联网内容网站。平台的成长需要用大量资金才能砸出市场来。”汪东风说道。“开始公司在资金上有很大的困难,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去募集资金。当然,我们也是运气比较好,很快就得到全球最大私募基金——凯雷对我们的青睐。我们把数字内容拿到互联网上来,依靠广告为盈利模式,这种数字媒体方式恰好得到了凯雷的青睐。”

  但获得资金并不意味着获得市场。汪东风认为,2005年正是互联网的“泡沫时代”。很多数字杂志平台都在圈地,得到风投关注的企业也并非仅ZCOM一家。“那时所有人都在不惜一切代价圈资源,甚至拿出大量资金进行平台的推广,以求获得用户数量的增加。”汪东风说道。为了能得到用户群,汪东风带领着他的团队到处寻求出版社的合作,并投入了近亿元的资金用于推广用户。如今,已有注册用户4000万人的ZCOM无疑成为了数字杂志平台的行业“老大”。

  但随着公司与杂志社之间的合作日益剧增,用户、资源的扩张,给汪东风带来了巨大的危机。短短几年时间内,汪东风的团队激增到200多人,发展开始变得步伐沉重。“如果我们只是依靠杂志这个广告市场这么一点盈收来源,完全不可能支持这么大的一个公司。此外,在为杂志社制作电子杂志的同时,我们充当了产业链中太多的环节,从内容的选取、准备、制作发行等,这就导致介入的环节越多,人员越多,成本就会越多。”汪东风说,这显然不是ZCOM最初的目的。“ZCOM要做一个发行平台,而不是电子杂志制作商。”

  通过收购与调整完善产业链

  为了缩减规模庞大的电子杂志制作与运营机构,ZCOM在2006年大幅裁员,从200多人减到了70多人。同时,ZCOM还研发了名为“ZMAKER”的杂志合成软件,免费提供给合作杂志社使用,就这样,聪明的汪东风借机将制作电子杂志这部分业务推回给了各杂志社。此外,汪东风为了让用户更好、更方便地下载数字杂志,斥巨资收购了当时月增长22万用户的下载软件——FlashGet。

  在接下来的业务发展中,ZCOM内部开始分成两个业务:ZCOM专注于电子杂志发行平台建设,即制定电子杂志的发行标准、广告投放标准等;而FlashGet则专注于用户端电子杂志的下载。与此相适应,ZCOM原来为增强阅读平台黏性而增强的视频、音频资源,也被平移到了FlashGet平台上。[NextPage]

  “收购与调整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汪东风说,此前ZCOM电子杂志部分单月亏损达200万元,而经过收购后半年的运营,ZCOM已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到2009年底,ZCOM电子杂志的单月盈利已近百万。据他进一步透露,目前ZCOM的营收中,70%来自广告,25%来自和移动、电信等运营商合作将部分高端杂志打包成收费杂志,另外的5%则来自类似于电子商务的增值服务。对于ZCOM来说,利用网络来做发行,这个成本是极其低廉的。正因为有这个成本做保障,网上每本杂志的定价基本上可以做到原先杂志定价的1/5左右。

  收入模式仍处在探索阶段

  据iResearch市场咨询公司预计,到今年,数字杂志的发行规模将达到20. 亿。但是炫目之光难以掩盖其生存之困,许多最初很知名的数字杂志现今早已销声匿迹。面对这样的市场,ZCOM采取的就是多样化的收费模式。“在电子杂志免费的时代,ZCOM和杂志社一开始互相并不付费。只有当交易产生后,ZCOM才和上下游进行分成。汪东风也坦承,“广告主并不是特别认同电子杂志这种媒体形态”。他分析认为,广告商之所以持观望态度,主要是因为这个用户群的比例还没有足够大。“如果10个人中有8个人都在看杂志,而且是通过网络在看杂志,那么就不用去跟广告商解释到底什么是电子杂志了。但现在的情况是,网络用户中只有1/10的人在阅读电子杂志。”

  (编辑:李明达)

南充治疗妇科方法黑龙江治疗男科方法儿童咳嗽吃什么剂型的药物

慢性肝炎需服用什么药
抗快速心律失常首选药
月经后期的日常调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