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酱油br快体系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3-26

一、我的青春,由我做主

从古至今,人世间从来不乏有理想而又为理想执着一生的女子。理想和执着造就了许多美丽传奇的人生,却也埋葬了不少可怜可悲的痴梦。

汉朝有一个富家女子崔氏 。她家是本乡地面的大户。崔氏 从小习学诗书礼仪,可谓是才女的典范。可贵但也可悲的是,在那个女子不能抛头露面、参与社会实践的年代,崔氏却偏偏与众不同,想要自己的青春和命运自己做一回主。

到了崔氏当嫁的年龄,十里八乡来提亲的人踏破了崔家的门槛。父母挑了几个他们满意的,说给女儿听。可是崔氏 都拒绝了。这一日,她来到母亲房中。说上元节到了,她要和丫鬟们一起去看灯。崔氏老夫妻心疼女儿,生怕有什么闪失,先是不允,可架不住崔氏软磨硬泡,崔氏老夫妻终于答应由四个丫鬟和四个小厮陪着女儿在上元之日去游玩观灯。

这一日虽春寒料峭,却也天气晴好。主仆九人出了崔府,赶往集市。久未见着的新鲜玩意儿让他们好一通瞧。可是谁也不知道崔氏 此来的目的并非是游玩观灯,她一心想要会会眼中的有缘人。

走了大半日了,主仆都累了。崔氏 坐在路旁的亭子里歇脚。她向四处瞧瞧看看,目光停在不远处的一个字画摊上。摊后坐着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给客人写扇面儿。崔氏招呼丫鬟春兰,让她拿着自己的扇子也去字画摊前,让摊主以“桃花“为题,写个扇面儿。春兰走到摊前,给摊主说明来由。摊主不禁朝崔氏 这边看过来。二人眼神交汇,崔氏赶忙低下头去,满面红晕。摊主低头写好扇面,交给春兰带回。崔氏 打开扇面一看,上写四句话,“桃花怎比杏花黄,青秀枝头嫩蕊香,走马归来红十里,玉楼人醉好风光”。落款是苏州朱买臣题。崔氏 将扇子看来看去,看了好久,不忍合上。丫鬟提醒,主仆方才离去。

崔氏回到家中,派丫鬟打听到了朱买臣的住处和家里的情况,才知道他乃是一介穷秀才。家中父母双亡,只留下几间简屋。朱买臣自幼南学攻书,颇有志气,只是时运未济,还不曾出人头地。崔氏 心中爱恋朱买臣生得风流倜傥,又想着他勤学诗书,高举得中只是迟早的事。她向母亲诉说了心意。崔氏老夫妻大为不解。母亲问她,因何要嫁一个既没有家世,又不曾及第之人。崔氏 答道:“母亲,女儿平生最恨自己身为女子,不能状元及第,平步青云。若孩儿是个男子,又何必非要将此身之志系于他人之身?母亲请想,若是女儿嫁给官宦之家,女儿与他们不过是一件可有可无的衣裳,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女儿空有凌云之志,也只能老死闺中,不得偿愿。可若是女儿嫁给这朱买臣,就大大不同。我可以助他步步登高,他亦可助我得偿心愿。这岂不是一个好姻缘吗?”

母亲被说得无言以对,父亲问道:“女儿,若真如你所说,倒也不错。但若是那朱买臣久不及第,你又当如何?”。崔氏 一笑,“父亲,您可别说这样的话,这种事是不会发生的。女儿已经到处打听此人,以我和他的才学,状元公能不能得中,我不敢说,但榜眼探花,可是十拿九稳呀。”父亲摇摇头,“你可知一句俗语,叫人走时气马走膘。有时候不在乎才学,时运不济的破落才子也大有人在”。崔氏 一撅嘴,“父亲,你不要说那种极少数的人。反正朱买臣不会的,尤其是有女儿我扶助他,他想不成名都难。”崔氏老夫妻拗不过女儿,只得同意此事。

这桩让周围人大跌眼镜的亲事很快传开了,连朱买臣本人都晕头转向找不着北了。他虽然心中爱慕崔氏 的人才和品貌,但自知家世差距太大,在媒婆面前百般婉拒。怎奈这位崔氏 吃了秤砣铁了心,就是要跟他。

到了成亲的日子。崔氏老夫妻给女儿准备了许多嫁妆,生怕女儿过不惯朱家的贫寒日子。可是崔氏 真是个有志气之人,她拒绝了爹娘准备的金银之物,只带走了自己备好的满满三大箱红烛。母亲叮嘱崔氏 ,既然选了朱买臣为夫婿,就要对丈夫恭恭敬敬。父亲也再三叮嘱,嫁为人妇,便要一世尊敬丈夫,不管他的前程如何,都不可三心二意。崔氏 答道:“父亲,母亲,不必多嘱咐了。女儿我的心意早如明月。我定要助夫君早日鹏程。”父亲言道:“若不能如你的愿,你也要安分守己才是。”崔氏 说道:“没有不如愿。父亲请看这三大箱子红烛,足够烧上十年。我的夫君根本不用十年,便可出人头地,女儿也可如愿以偿。若被父亲说中,红烛烧完,我的夫君还一事无成,女儿岂不也是无用之人了吗?若有那日,女儿情愿沉湖自尽。”“呸呸呸”,母亲赶忙阻止这不祥之语。

二、苦日无涯,何时是头?

与女儿一别,崔府的老俩口深感忧虑。可是朱家柴门之内,却一片欢喜。洞房之中,红烛高燃。朱买臣与崔氏两情相悦,鸾凤交欢。

新婚蜜月还没过,崔氏就催促朱买臣不可荒废时光,要以学业为重。她自己勤学持家的本领。本是一个大 千金之体,却不嫌劳苦,主动担起家里家外的活计。每到晚上,崔氏便点起红烛,陪伴朱买臣一起读书。莫说是朱买臣,换做任何一个男子,都会感恩戴德,铭刻肺腑,发誓一辈子对崔氏好,让崔氏过上她想要的幸福生活。

可造化偏偏弄人,世事真是难料。自从崔氏嫁到朱家,一晃五年过去了,朱买臣居然什么功名都没有。他是年年考,月月考,差点考得命都没了,可就是什么都没考中,还被相邻们笑话是“得中不得中,年年来打哄”。在人们的嘲笑声中,崔氏渐渐失去了和善的面容,她也时不时和人们拌上几句嘴,回敬他们几句。不过回到家中,对朱买臣依然满心期待,依然服侍周到。心里虽也有些怨言,但决不在丈夫面前吐露半点。朱买臣面对崔氏对自己的信任和渴望,更觉对不起妻子,更加发奋读书。

时光荏苒,一晃又是三年过去了。朱买臣这个老哥儿,依然还是个秀才,和崔氏嫁过来之前一模一样。崔氏看着就要见底的最后一箱红烛,这会儿可坐不住了。她看着水中自己原本姣好的脸庞失去光华,原本纤纤如笋的手指结茧生茄,原本窈窕弱柳的腰身大腹若现,原本性灵的双眸布满血丝。看着看着崔氏猛然站起,冲到朱买臣面前,哭闹着逼问苦日子到底何时是个头。朱买臣自觉过意不去,任凭崔氏推搡谩骂。崔氏一通发泄,没了力气,要朱买臣指天发誓,在红烛烧完之前好歹都要挣个功名回来。朱买臣感觉这也不是发个誓,起个愿就能实现的事儿,刚一犹豫,又被崔氏大骂,只得自欺欺人,说自己两年之内必定要得功名。崔氏这才罢了休,好歹和朱买臣凑合着过日子,不过显然是没有了之前的温柔体贴,每日冷饭粗茶将就着。不过这也怪不得崔氏,家里本也就没什么好吃喝了。

三、逼写休书,改嫁屠户

一日天寒地冻,崔氏生着病。朱买臣看着心酸,便又去集上支个摊位,想要给人写字画,换点柴米钱。好一好,还能给崔氏买些好吃的,补补身子。可是时令不好,风雪急骤,集市上竟没有几个人。镚子儿未到手的朱买臣悻悻而归。崔氏见了他就气儿不打一处来。莫说是温存,夫妻间连好言语都没有了。

失望透顶的崔氏退而求其次。一日强打精神,和朱买臣商议,让他干脆做个小买卖,将就过个小日子得了。朱买臣也不是没有想过,所以崔氏一提,他马上就同意了。他从前村后店倒腾了一些针头线脑,挑着担子沿街叫卖,可是半个月过去了,依旧是蹦子儿没见着。

朱买臣白日出去叫卖,晚上依旧点着红烛,彻夜苦读。崔氏冲到朱买臣面前,一把夺过他手里的书简,使劲儿扔在炉火中。朱买臣大叫不好,赶忙去抢。崔氏的神情好似恶煞一般,不由分说,把其余的书简也都抱起来往炉火中扔。朱买臣跪地求崔氏不要再烧了。崔氏噗通一声跌坐在地上,痛哭不止。朱买臣熄灭炉火,也只保住一小部分书简而已。

崔氏指着朱买臣骂道:“朱买臣呀朱买臣,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连着半个月了,你竟然什么都没卖了。这腊月黄天的,你想叫老娘我喝西北风呀。”朱买臣瑟瑟发抖,随口说了一句:“好冷的天呀。”崔氏说道:“嫌冷还不让我烧你的书?姑奶奶从娘家带来的红烛烧得只剩了一根,你总得让我留个念想吧。我早没有了引火之物。让你砍个柴,你是尽捡些点不着的;让你卖个货,你还手里拿着个破书。你还嫌丢人显眼的不够吗?我让你再看书,我让你再看书。”说着崔氏像疯了一般,把剩下的书简摔在地上,稀里哗啦,散落一地。朱买臣抱着崔氏求饶,求崔氏再给自己一年的时间,他一定挣个功名回来。崔氏骂道:“呸,你真有那个命,早就高中了。一年?这一年,姑奶奶吃什么?喝什么?难不成吃你的肉,喝你的血吗?”朱买臣战战兢兢说道:“夫人,可否到岳丈家里借些口粮,来日我一定。”崔氏立刻打断:“闭上你那张嘴。再去借钱?你还真有脸,我要是你,早碰死了。”朱买臣被噎得无话可说。

崔氏站起身说道:“朱买臣,当初是我非要嫁给你不可。既然到了如今这般光景,我也怨不得旁人。如今,我们夫妻的情分也算是尽了。你给我写下一纸休书,我们就两不相欠了。”“什么?”朱买臣惊得目瞪口呆:“夫人,你未犯七出之罪,为夫怎忍心休妻,让夫人无颜见人呢?”“呸,你怎忍心?你休了我,就是救了我,我也好寻个能吃饭睡觉的地方,过几天安生日子。你休不休,休不休?”朱买臣百般拒绝,实在不舍夫妻情分。但崔氏步步相逼,朱买臣万般无奈,提笔写下修书。崔氏拿着休书,哈哈大笑:“哈哈哈,任凭崔氏改嫁他人。哈哈哈,我明儿个就找刘妈妈给我说去,哈哈哈。”

崔氏也许是饿怕了,第二天忙不迭地就让刘媒婆去给张屠户与自己说合。他们倒也都是爽快人。第二天晚上崔氏就住进了张屠户家,总算是吃上了一顿饱饭,满嘴都是油花。

转眼间,一年半过去了。一日刘媒婆去张屠户家买肉,正赶上崔氏从里面慌慌张张地跑出来,头发散乱,嘴角还流着血,后面跟着张屠户挥舞着屠刀紧追不舍。刘媒婆赶忙给拦下,把崔氏领到自己家中,给她擦洗伤口。刘媒婆问道:“怎么,这个张屠户就是改不了他这个性子呢?”崔氏悲戚戚哭着说道:“刘妈妈,你当初也没告诉我他是个酒鬼。他一喝酒就和疯了似的,往死了打我。我往后可怎么活呀?”刘媒婆说道:“哎,我也不知道呀。要不我让他休了你,改日我再给你寻个好人家?”崔氏一摆手:“妈妈,快别说了,若是再被休了,那我可成了什么人了?还有什么脸活着?”刘妈妈好像想起了什么事,问道:“诶,对了,你何不去求求朱买臣。想来你们夫妻一场,你去求他庇护你,他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什么?朱买臣?”崔氏又是晃头又是摆手,“妈妈,我说你是老糊涂了吧。朱买臣是个穷酸,让他庇护我?他连自己都庇护不了。”刘媒婆一把拉住崔氏:“你当真不知道吗?朱买臣如今可是做了大官了。”“啊?”崔氏脸色突变,愣了半晌,“他居然做了官了?”刘媒婆点点头。崔氏忙问:“妈妈,他做得是什么官?大官吗?”刘媒婆说道:“大呀,我听说呀,他明日要回家祭祖。你何不趁此机会去求他呢?”

四.一场痴梦,几多悲凉

崔氏听了刘媒婆的话,简直就像是做梦一样。她战战兢兢回到张屠户家,正巧张屠户不在。崔氏赶忙关起房门,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着以前发生的事。想起嫁给朱买臣的时候,夫妻是何等恩爱。她对朱买臣精心照料,朱买臣发奋读书,对自己也是百般温存。她甚至想起床帏之事,时不时还脸上飞过红霞。可是想着想着,崔氏的脸上又堆起愁云。她想到了那个风雪之夜,她逼着朱买臣写下休书,解了夫妻情缘。此时,朱买臣还能帮着自己吗?

崔氏起身翻箱倒柜,找出几件还能穿出门去的好衣裳,披在身上。她坐在床边,想着想着竟睡着了。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崔氏起身开门,把她吓了一跳。门口来了一大帮官府的人。崔氏害怕,刚要关门,为首的一个差役说道:“请夫人受凤冠霞帔。”崔氏问道:“凤冠霞帔,给我的?”差役道:“小的是奉了朱大人之命,来给夫人送凤冠霞帔的。夫人请更衣,老爷少时便亲来迎接夫人。”“啊。”听到此话,崔氏又惊又喜,她赶忙让人们把凤冠霞帔放下。她想掏出些赏钱给下人,可是找了半日竟身无分文。小人知趣,自行告退。崔氏掩起房门,喜不自胜地带上凤冠,披上霞帔,起舞一般,左右摇晃,哈哈大笑起来,还自言自语道:“夫君,当初一日是我对不住你,往日的荒唐事就不要再提了。官人到底是难忘枕上恩情,妾身也时刻悬念着官人。官人,你我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何不去鸾帐之中重订鸳盟?”崔氏笑着笑着,突然听到锣声。“官人,官人。”崔氏一手拉空,差点一个趔趄,猛然站起身,才发现方才只是做了一个痴梦。

门外锣声渐响,崔氏想起刘媒婆所说之言,想必就是朱买臣回乡了。她冲出门外,果然看见官兵鸣锣开道,后面一匹高头大马上,马上端坐着一人,十分威严。崔氏忙向看热闹的相邻打听,是哪位官家打此经过,一问才知道果然是她梦中的夫君。崔氏突然冲进人群,高声呼喊。朱买臣停马,要问问来人的根由。

崔氏低着头说道:“妾身崔氏乃是大人的休妻。当初一日都是妾身不好,耽误了大人的前程,但是请大人看在妾身当年也曾悉心照料大人的情分上,收我回去吧。”

朱买臣看着眼前的崔氏,前情往事历历在目,眼泪禁不住在眼中打转。他沉吟良久,命人取来一盆水。下人将水奉上。朱买臣接过盆,将水泼在自己的马前,对崔氏说道:“崔氏,你若能将覆水收起,我便收你回来。”崔氏笑盈盈答应了一声:“是。”起身一看才发现水已经泼了一地。她“啊”了一声,看着朱买臣。朱买臣打马扬鞭。崔氏好像被点了穴道一样愣在那里。看热闹的人议论着纷纷散去。崔氏想钻进地缝,可是她似乎已经麻木,动弹不了了,任凭人们指指点点。

几日后,相亲们在村中的小湖里发现了崔氏的尸体。几个小伙子把尸首抬上来,只见崔氏的手中捧着一根红烛,身上披着当年的嫁衣。

共 528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看完文,第一大感受就是人性都是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有所改变的。文中的催氏,婚嫁年龄时,看中朱买臣的才华,一定要嫁给他。当然,她做到了,同时她也陪朱买臣吃了好几年的苦。但是,在誓言的最后一年,她没能熬住,撒泼让朱买臣休了自己,改嫁屠夫。朱买臣,一个穷酸秀才。当初催氏的主动下嫁和辛苦持家让他感动,他尊重、疼爱催氏,连催氏逼着休妻,他都苦苦坚持不肯。但是,当他高中做官后,却没有顾及一点夫妻情份,毅然泼水,让催氏收水。谁都知道覆水难收,这就是 裸的戏弄。当然,文章所赋予的其他内涵还有很多,如夫妻遇难各自飞,没有坚持就没有收获等等。文章文字流畅,情节安排合理,主题深刻,欣赏。【编辑:瞳若秋水】

1 楼 文友: 2012-09-27 15:46:47 一篇剖析人性的文章,发人深省。湛江治疗男科方法血栓症状辽宁白癜风医院地址

前列腺增生水肿吃什么药
治疗流感的维生素是什么
七个月宝宝消化不好怎么调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