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书写了一段人生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4-05
摘要:一首诗书写了一段人生。生活是诗,诗也是生活。人在旅途,过往的生活都会成为我们的美好回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是一句诗,也像一幅画,亲爱的朋友们,你是否知道它原本就是一种生活,它是唐代晚期一个叫做温庭筠的诗人不怎么得意时的生活!热爱我们的生活吧,我的朋友!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思的名篇,尤其是那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我在给学生讲理解诗歌要善于抓“诗眼”的时候,我忽然间对《商山早行》有了些新的看法。“诗眼”,顾名思义就是诗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眼就是诗的窗口,透过它可以把握诗歌的整体内容和作者的基本情感。
古人写“山行”的诗很多。譬如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的题目就命成了《山行》。记得宋人梅尧臣有一首《鲁山山行》,其中“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一句写得别有情趣。在这众多描写“山行”的诗中,我以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那个“早”字,或者说“早”是《商山早行》这首诗的诗眼。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追求“一字”传神。“为求一字稳,撚断数茎须。”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据说《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王安石就曾几易其稿。在“绿”字的位置上,诗人分别使用过“到”、“如”、“过”、“满”等字眼,但他最终觉得这些字都不如一个“绿”字。“绿”是一种色彩上的感觉,它不但凸显了春天的气息,而且还有春风化绿的动感。“绿”用在这里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从而成了全诗的点睛之笔,在文坛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关于温庭筠的这首《商山早行》,确切的写作年代已不可考。根据相关的佐证,一般认为这首诗应当是他四十八岁那年由长安赴襄阳途径商山时所作。诗中所提到的“杜陵”,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朝曾设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之上,因名杜陵。温庭筠原本山西人,而久居杜陵,他早已把杜陵当作了自己的故乡。为了让大家有一个初步了解,形成一个整体印象,我们还是先不妨读一下这首诗:“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上句“晨起”,首先点明时间是“清晨起来”,“动征铎”是交代事件,要登程远行了,已经听到马脖里的铃铛声了。下句“客行”中的“客”字,说明要走的人物的身份,他必定是一个客居他乡或漂泊流浪之人;“悲故乡”中的“悲”是全诗的感情基调,有一种悲凉悲伤的成份。从上下文来看,这悲凉与悲伤就应该是来自于“客行”,而“客行”又是在“晨起”就“动征铎”。要说这一切还都好理解,可作者为何说“悲故乡”呢?“故乡”在哪里?因为这清晨早起的地方分明是“客行”驿站。“驿站”充其量也就是客人行走于道路上的一个歇脚的地方。“住下”,也就意味着告别,动动“征铎”又会有什么可悲的呢?人在旅途,故乡又在哪里?
记得早年,我曾经读过苦吟诗人贾岛的一首《渡桑干河》:“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贾岛的故乡是咸阳,并州只是客舍;可一旦度过了桑干河,再回头望去,诗人自己住过十载的并州不就是故乡了吗?如果这样理解,随着漂泊的越来越远,“动征铎”也就是离别的次数越来越多,“故乡”之悲不也就越发显得深沉而凄凉了吗?按照这个思路想下去,这“早行”的“早”不仅是自然感觉上的愈早愈凉,还有越走越远的心理上的悲凉之感。
就《商山早行》的首联来看,作为全诗诗眼的那个“早”字,体现得非常明确。它除了时间上的“清晨即起”之外,还有一起来便“动征铎”,“客行”的事情做得早;将行而未行就悲起“故乡” 来,思念之情动的也早。当然,读过诗的人们也能很早地把握住诗的基本情感,就是那一个“悲故乡”的“悲”字。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是诗歌的第二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颔联。它是全诗中最为人们称道的名句,也是人们分析最多最细致的一句。通常认为,这句诗的十个字可分解为十个名词,分别代表十种景物。我以为这样分有些太零碎,而且眼花缭乱,也破坏了诗歌原有的意境美;作为意象,每句拆为三个即“鸡声”“茅店”“月”和“人迹”“板桥”“霜”为宜。这两句诗可看作是一幅有声的流动的立体画:鸡声的长鸣是背景音乐;画面则是弯弯的月牙儿一会儿照着低矮的茅店,一会儿照着木板小桥和桥下静静地流水,一会儿又照着小桥上人们行走的脚印和晶莹的霜花露珠。
我始终觉得这些意象是不能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商山早行这独特而诱人的美景。当然,从诗的角度无论我们今天的理解是多么的美妙,可在当时诗人处在那样的一种环境中,我想无论如何也是美不起来的。但如果单就诗歌的写景看,正像我前面曾经提到过的宋代诗人梅尧臣所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做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明代的李东阳则进一步指出“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如果我们再从“早”的角度来分析,在“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和“霜”这六种意象中,很明显“鸡声”、“月”和“霜”这三种时间特点比较强的景物是清“早”的标志,而“茅店”“板桥”和“人迹”单独抽出来似乎并不能体现“早”,但结合诗歌的意境,“茅店”是鸡声里月光下的“茅店”,“人迹” 与“板桥”也是月下霜里的“人迹”与“板桥”,也就说它们是一体的,密不可分的,都是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时的所见所闻,这些景物都体现了客行“早”的特点。据说古人行路,为了安全起见,也有“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的说法和做法。
只是我不太同意百科词条和《唐诗鉴赏辞典》的习惯说法,认为“人迹板桥霜”中的“人迹”是更早行的人留下的,还引用了毛泽东的“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说法。我认为这里的“人迹”就是“客”或者干脆说诗人一行留下的。这样就更能突出《商山早行》的“早”字。
该诗的第三联即颈联为“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有些版本又写做“枳花照驿墙”。“槲”和“枳”均是一种树,是商洛一带的常见树。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在枝子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要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枳树也叫 臭橘 ,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槲叶凋零,正是枳花盛开的时候,时令为早春。早春早行,曲曲折折的山路落满了片片槲叶,斑斑驳驳的枳花映出驿站的墙壁,朦胧的月光下给人一种迷迷糊糊的幻觉。
从写景的角度看,这一联明显是对上一联的衔接。如果说上一联侧重于环境的渲染,这一联则侧重于路边的树木的描写。写景都立足于一个“早”字,前一联突出了早晨,这一联在早晨的基础上又表现出了早春。叶落山路,花明驿墙,都给人一种清寂迷蒙之感。再加之上联的霜华月光的衬托,从声色光多角度描绘了商山早行的独特景象,表现了一个早行旅人的孤独感和空旷感。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是该诗的尾联。按照通常的理解是说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又恰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甚至还有人认为,此句含蓄地表达出了诗人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情怀。
而我则认为这里的“梦” 其实是一种幻觉,它是由眼前的“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幻化出来的。驿墙山路围成了“回塘”,槲叶枳花变作了“凫雁”,试想这场景不是正好构成了幻觉中的“凫雁满回塘”吗?“凫雁满回塘”一定是诗人早年在杜陵时的最深刻最美好的回忆。这一回忆不但暗合了上一联的景物描写,也与开头的“悲故乡”形成首尾上的呼应,而一个“梦”字正好是晨起早行山路时的特有感觉。
一首诗书写了一段人生。生活是诗,诗也是生活。人在旅途,过往的生活都会成为我们的美好回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是一句诗,也像一幅画,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一串名词之珠,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别具情趣的早行图。亲爱的朋友们,你是否知道它原本就是一种生活,它是唐代晚期一个叫做温庭筠的诗人不怎么得意时的生活写照?
共 25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解读《商山早行》,一篇古诗赏析文。《商山早行》是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羁旅行役诗之名篇,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作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此诗有着独到的见解,逐字逐句进行了细致深刻的解读,引领读者走进了该诗特有的意境之中,了解了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情感。在解读透析后,作者有了这样的感悟:“一首诗书写了一段人生。生活是诗,诗也是生活。人在旅途,过往的生活都会成为我们的美好回忆。”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诗意地生活,自由地生活,该是多么幸福惬意之事哦。该篇赏析文视角独特,有理有据层层透析,结论令人叹服和信服,无不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古韵功底和高超的解读能力。一篇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赏析文,值得细细品茗,倾情推荐共赏!!【编辑:天龙】
1 楼 文友: 2015-06-15 17:04:06 感谢酋黄老师赐稿荷塘,荷塘有你更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 2015-06-15 17:26:09 感谢荷塘,问好天龙社长!
2 楼 文友: 2015-06-15 17:12:48 感谢酋黄老师再次为读者奉献了一道丰盈的赏析盛宴!!叹服酋黄老师深厚的古韵功底、高超的透析解读能力!!
回复2 楼 文友: 2015-06-15 17:27:42 社长亲评,又润色,又配画,真的好感动!
楼 文友: 2015-06-15 17:1 :59 祝酋黄老师体健笔锋、灵感喷涌、佳作频频!!
回复 楼 文友: 2015-06-15 17:29:49 也祝社长身体健康,工作愉快,宏图大展!
4 楼 文友: 2015-06-15 18:58: 9 羡慕酋黄老师对古诗的赏析能力这么强!我給您点一个赞!我有一本纳兰词大全集基本在书架上摆看,就连有注释、赏析都看不懂,有时觉得不是在赏诗而是在看小说。欣赏、学习了!遥祝老师佳作连连!快乐多多!
回复4 楼 文友: 2015-06-15 19:14: 问好晨爱老师,古诗词是我的喜爱,汉语言是我的专业。近来读书,总觉得传统的一些解读有先入为主的做法。我觉得读一首诗,最起码思路要通,语言要通。因为语序可以打乱,前后也可以重组,语言在表达思维的时候,既有跳跃性,又有整体感。说多了,不要见笑!
5 楼 文友: 2015-06-15 19:47:16 赏析诗歌,是再创造!我小时候上学,冬日早起,地硬邦邦的,一层白霜,严寒逼人。后来读到这首诗的句子,就联想到这首诗,却成为了珍贵的记忆!谢谢酉黄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 2015-06-15 19:57:51 赏析诗歌是再创造,我同意您的观点。但这种创造要最大可能地体现原诗的精神和原诗的风貌,作为理解它的前提是文本, 来自于合理的想象,这种想象又一定是保持在原诗语言的基础之上,整体上是说得通的。问好赵老师,向您学习!
6 楼 文友: 2015-06-15 20:27:16 一首诗书写了一段人生。生活是诗,诗也是生活。人在旅途,过往的生活都会成为我们的美好回忆。 说得真好,每次读老师的作品总有许多的收获。原本自己也是很喜欢温庭筠的诗作,却远没有作者理解的这样深刻,真的是读有所获。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回复6 楼 文友: 2015-06-15 20: 6:15 问好一声轻叹编辑!您太谦虚了,我很欣赏您的诗文,我们相互学习吧,还望不吝赐教!
7 楼 文友: 2015-06-15 22:54:07 我是佩服你了,文又快又好!才思泉涌哦!
回复7 楼 文友: 2015-06-16 06:08: 6 平时的一点想法,高考一结束,闲来无事,信手写上几段,不让人笑话便是满足,没想到竟然得到自己喜爱的散文家的欣赏,真是八月十六娶媳妇 喜出望外。问好清菡!
8 楼 文友: 2015-06-16 21:49:5 感谢酋黄老师的精彩解读!见解独到,耐人寻味!问候酋黄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 2015-06-17 06:09:50 多谢阿巧编辑的鼓励,问声辛苦了!
9 楼 文友: 2015-06-16 22:17: 1 作家作品,文本考证,学术探讨,赏析随感,知识性强。赞赞赞
回复9 楼 文友: 2015-06-17 06:11:09 祝老友端午节快乐!感谢老友的支持和鼓励!
10 楼 文友: 2015-06-17 17:06:47 来学习!很多诗词都看不懂,估计打死也写不出一篇赏析来。问好老师! 与文字的缘分写不尽说不完,慢慢地,慢慢地,把你暖在心中……
回复10 楼 文友: 2015-06-17 17: 8:02 可美文友您真会说笑话,文学本应是雅俗共赏,可能是我水平有限,问好!薏芽健脾凝胶亚宝药业儿童高烧不退 手脚发热小孩咳嗽严重痰有血怎么办
止咳先祛痰用哪种药通心络效果怎么样
优卡丹小孩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