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说说女儿随笔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1-14
平日里,很少谈及女儿。至少没有像记录儿子那样写下一些女儿的成长日志。有朋友说:你不喜欢女儿?
怎会?是在调侃重男轻女吗?但这话倒让我有些歉疚,有些心痛。
常言女儿是父母贴身的“小棉袄”,岂止是喜欢?会特别疼爱!儿子大了,已经“不再可爱”。而女儿的童趣、童真,带给了我们快乐,让我们感到了年轻。
今年,女儿走进了小学。作为对于“幼儿阶段”的告别,就记下女儿成长的一些点滴吧。
这迟来的女儿,让我一直铭记韩国电视剧里一位“妈妈”经典的台词:“就当是上辈子被遗忘的孩子吧”。既被遗忘,自然该多些爱的补偿。但,要提防,这种心理倾向下,若释放不当,这“爱”就会是溺爱了。
儿子小时候,小家庭的简陋、清贫,我和爱人的忙碌,造就了“穷养儿”的客观条件。然而当儿子走进大学,让我重新审视是否该给儿子提供更好的衣食条件时,方才明白“穷养儿”远不是当初认识的那样简单,由此让我对于“富养女”也相应有了较多的理解。
但我们工作的忙碌,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在女儿还不到两岁时就无奈地“寄放”在了幼儿园。儿子小时候,倒是做爸爸的新鲜劲儿浸润着那时的生活和对儿子的早期教育,显得很有耐心。而现在,则全交由老师管理了。早送晚接,刻板,简单,甚至很少具体询问孩子们有着怎样的伙食,怎样午睡,有怎样的学习活动。直到在冬季里的某一天,当我接回女儿看到裤子、鞋袜有些湿,并听孩子胆怯地说:“尿裤子了,要是给爸爸妈妈说,老师就不让上了。”让我气急:如此,孩子受罪不说,从小让孩子就这样不诚实,何谈对孩子的教育?!
和同龄的孩子相比,女儿胆大顽皮,活泼好动,外出时,对于好玩的好吃的,敢抓敢挠,从不吃亏。和儿子小时候的胆小、腼腆形成了对比。在外面,只要有小朋友玩儿,就不用有意领她。有时,看到不认识的孩子,会拉上我的手说:“爸爸,我想和她玩。”并出主意给我:“爸爸,你问她今年几岁了,在哪里上幼儿园,说说话,她就和我玩儿了。”
在家时,女儿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片。清新的画面,可爱的造型,把孩子带进了美妙的童话世界。我偶尔也会陪着“看”,但看了那么久,我仍然分不清那几匹狼的名字,远没有自己小学时语文课文里《东郭先生和狼》几百字的狼给我的印象深。是兴趣使然,阅读的优势,还是经典的魅力?在我的童话世界里,狼一直是狡猾、凶恶的动物。后来读《狼图腾》,让我改变了对于狼的认识,认识了“狼性”。但对于狼可爱到竟然能“爱上羊”仍然莫名其妙。有时,孩子的想象会把现实里的场景带到她的童话世界。在一个周末,晚饭后,和爱人陪小女儿去公园荡秋千。久违的秋千!四顾无人,也重温童梦,我便和女儿逗乐、比赛。不曾想,女儿说:“爸爸,熊大和熊二也会荡秋千呢!”爱人笑喷!笨笨的我笑得停了下来:这妞妞怎么忽然想起了《熊出没》?
和许多孩子一样,女儿也喜欢听故事、念童谣。我搜肠刮肚讲完记忆中的故事时,便自己编动物故事哄女儿玩儿。有时女儿在听完一个狼的故事后,会意犹未尽地用她的表达方式要我讲“一百个狼的故事”。此时我会“狡猾”地让99个狼瞌睡,顾自单表这“一匹狼”,逗女儿中计、上当,在如梦方醒中开怀大笑。我自编的一首童谣还被女儿在一次表演中推介到了幼儿园:“一个老头儿牵头牛,牛的身上蹲只猴,猴子手里拿个棍儿,乒乒乓乓打牛头。”
工作的忙碌,让我早出晚归。我只会在放学后或周末带女儿出去玩儿。
放学后走进公园,游人稀少。微风徐徐吹来,顿觉神清气爽。平静的湖面,偶有鱼儿跃出,或从岸边划出几只野鸭,激荡起层层涟漪,在夕阳的余晖里金光闪烁,呈现出别样的美丽。夏秋季节,碧草萋萋,鸟语花香。置身其中,更觉心旷神怡。这样的寂静,甚至让你觉得花儿在为你开放,湖水在为你荡漾,鸟儿在为你飞翔。还喜欢和女儿手执雨伞外出淋雨或踏雪,那种烟雨蒙蒙的氤氲,那种踏雪寻梅的诗意,让心灵尽享回归大自然的悠然、奔放。这种空灵,纯净,你会感到如电影的蒙太奇,似乎天地间回荡着的只有自己和女儿的清晰对话。
“爸爸,你说,这树现在咋发芽了?天冷时,这树咋落叶了?”
“发芽,是为了长大;落叶,是准备过冬呢。”虽然孩子仍会是一脸迷茫,但我还是想着法子应对着,游走在“科学”和“童话”之间。
“爸爸,现在哥哥也在玩儿吗?”
“哦,哥哥在忙呢,上完学,就该忙着做事了。”
“我也要做事。我也会帮老师抬床,我还会帮妈妈洗碗呢。”
“你还小,好好念书,等长大了去做更多的事。”
“爸爸,我也想长大。为啥要先生哥哥不先生我啊?”
呵呵!我语塞。我不想再去说“这是上帝的安排”,因为接下来我肯定说不清这些“上帝”的事情。
女儿缠着要吃雪糕,我说现在天还冷,等到穿裙子的时候才能吃。于是她就常问:快能穿裙子了吗?小妮妮,雪糕在你的感觉里是何等的美味啊!
女儿想像力丰富。记得暑假里的一天,我在睡懒觉,她从房外跑进来兴奋地说:“爸爸,快起来!下雪了,快去看!”这丫头,撒谎也要撒得像啊,这三伏天里怎会下雪?我瞧她一脸的认真,趿拉上鞋走出去。“你看,爸爸……”我循着女儿的小手和投向天空的目光……真是的!那一团团美丽的白云真就如冬日的白雪!哦,女儿眼里的世界竟如此变幻莫测,如此奇妙美丽!
女儿缠着妈妈买玩具,还没答应。她竟然说:“妈妈,我们班的一位小朋友不听话,非要他爸爸给买两个玩具,我不要两个。”咦,你这机灵的小妮妮,妈妈还能连一个都不买?
有一次,女儿闷闷不乐地说:“爸爸,俺胡老师走了,不教我们了,我很想她,俺同学也都想她。”良久,又说:“爸爸,不是因为我们班小朋友中就我自己学会了,老师生气走的吧?”瞧你小丫头!爸爸该夸你是吗?该怎样安慰你?
女儿的优点让我如数家珍,但女儿任性,娇气,挑食……小毛病也堆满了我们房间了呢!
孩子的日常作业常由妈妈陪伴完成。但动手制作的作业,常交由我来帮着来做。折纸,泥塑,用蛋壳做不倒翁、小猪……
记得元宵节前夕,作为幼儿园的一项作业,老师要求孩子和家长制做灯笼,参与猜灯谜活动。我和女儿因陋就简。先找了一个漂亮的酒盒子,四面挖出相同的圆孔,贴上相同大小的红色皱纹纸,放进蜡烛,便是朴素实用的灯笼了。又选出一个较大的橘子,顶上开口,掏出橘子瓣,边上打孔穿上彩绳,放进一个矮矮的蜡烛,便做成了一个漂亮的小橘灯。
展出那天,我特别看了悬挂在中间的署着女儿名字的小灯笼,心里暖融融的。尤其看到了一些家长把惊奇的目光投向那红得像火的小橘灯时,心里更是美滋滋的:这简单的手工制作,一定唤起一些家长对冰心《小桔灯》的温馨回忆了吧?可爱的小桔灯,照进了属于我们温暖的读书年代!
入夜,我总也会和女儿打上灯笼去街上走一走,晃一晃,感受童趣,去感受寒风中大红灯笼的温暖和光明,去想象在电灯发明之前灯笼的妙用。作为孩子,这样走在小城的大街上,去感受着身旁路人很高的回头率,甚至看到有些孩子会把头伸出车窗,边看边问妈妈“这是什么?我也要”时,女儿会有特别的骄傲和满足。
女儿也喜欢烟花爆竹,这里有属于孩子们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一天晚饭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女儿终于按捺不住,搁下饭碗要燃放烟花。家里没有火柴,爱人在煤气灶上燃了一段儿短短的香头儿。告诉女儿,别烫着了。我和爱人也隔着厨房门分享着孩子燃放烟花的快乐。然而等回到屋里,女儿有些紧张地说:“爸,我去看一下电视。”
我有些疑惑,饭还没喝完呢!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跟了过去。
女儿转过身来看见我跟来的那一刻,也迅即握住了一个手指。
“怎么了,妞妞?”
女儿才扑在我怀里“哇哇”大哭起来。
原来,孩子专注于看烟花,手被快要燃尽的香头儿烫着了。发觉时已晚,她竟然忍住疼痛撒谎自己来贴“创可贴”了。
“傻孩子,怎不告诉爸爸妈妈?”我拥着孩子坐下来。
女儿仍然紧紧握着,不让看,这是她的习惯。过了好大一会儿:“爸爸,我怕你吵我,本来妈妈也让我扔掉的。”
女儿的话,让我对自己常常不问青红皂白就横加训斥深感懊悔。
女儿瞪着闪动着泪光的大眼睛又问:“爸爸,你说,烫了,烫狠了,会怎样?”
“会起泡。来,我看看……”
女儿仍然捂着不让看,“起泡了会怎样呢?”
僵持中,我终于看到了被缠上了创可贴的食指,“孩子,以后有事一定要告诉爸爸,一切有爸爸呢!”
我一连说了三遍,直到女儿郑重地点了点头。
“一切,有爸爸呢!”我说的很坚定,这源于几年前中央台的一期访谈节目给我的启示:
一对夫妇带着孩子外出打工,儿子在附近的一处小学就读。然而,孩子一次无意识的举动为他的家庭带来了灾祸。儿子随手抛出的砖头,落在了邻家砸伤了邻居家的孩子。治疗费和经济赔偿要好几万块!这对于一个一贫如洗而收入微薄的家庭,是一笔难扛的债务。两家都成了受害者。父母的无奈无助,也给予孩子沉重的打击。孩子也在无奈无助中郁郁寡欢,甚至有些自闭。访谈的意义就在于缓解孩子和父母的压力,帮助这个家庭重新振作起来。专家在开导这对夫妻后,又着重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
在专家的指导下,孩子的爸爸终于明白过来,缓缓站起身紧紧拥抱住一直依偎在妈妈身边的孩子,抚摸着孩子的头坚定地说:“孩子,一切有爸爸呢!”
那场面让我终生难忘,也让我明白身为父母的该有怎样的担当!父母是年幼孩子的天!
第二天一早,女儿惊喜地告诉我:“爸爸,没有起泡,好了。”我也开心地说“ok!孩子,要记得,有事一定告诉爸爸妈妈哦!”
女儿喜欢小动物。我们曾去动物市场观赏。去农村老家玩时,也喜欢去邻家看家畜、家禽。家里养着狗狗,女儿还养过兔子,荷兰鼠,小刺猬,不同种类的小鸟。女儿对于小动物爱不释手,小心喂养,言语中甚至恨不得把自己家弄成小动物园。
春天,是寒冬过后放飞心情的季节。我们曾去郊外沐浴阳光,踏青赏春,挖野菜,放风筝,吹柳笛,看嫩芽钻出地面……此时,你会说:清新的春天属于稚嫩的孩子,明媚的春天像个纯真的孩子。
暑假里,我们也曾去那片风光迤逦的湿地钓鱼。在老家时,在自家园子里扒地瓜、花生,摘茄子、辣椒,让孩子更多地接触大自然。
自己从小长在农村,工作后有了在外漂泊的感觉。内心一直有着重重的家乡情结,饮食起居都会让我想念家乡的味道。读到作家马国福作品里的一句话:看到秋日原野里一丛丛被霜露打黄的草木,我真想扑上去喊它们一声:“祖父”。这也让我也想起诗人艾青的那著名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现在的孩子,出生后就蜗居在这狭窄的小城,没有亲近过那宽广的土地,没有品味过泥土的芳香,不曾“汗滴禾下土”,对于“家乡”会有怎样的印象?会有怎样的家国情怀?
人到中年,坐享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的知足,闲来会有许多心思都放在孩子的身上,装进心里,不经意间会流露出来。
当歌声飘来:“女儿在遥远的家乡,想念时就拉起马头琴。愿琴声随着风儿飘远,希望你能听得见……”思绪会伴着悠扬、深情的歌声徜徉在辽阔的草原上,那里有草长莺飞,有女儿矫健的身姿……此时,谁能不说:思念是美丽的?
当我看到春雪,那雪花儿洋洋洒洒地抒写着对冬日的依恋,我心中也油然升起一种曼妙的畅想:梅香过处,将迎来春花烂漫。恍惚间,仿佛在体味季节的变幻。这茫茫的雪野会延伸到那遥远的海滨城市吧?那儿有着儿子春节的忙碌……此时,谁还能说:风雨无情?
台湾教育界有句名言:“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学坏”。是否基于这缘由,我们在课外时间让孩子参加了某音乐学校的培训。其实让孩子多一个玩儿的去处会是更真实的理由,只求简单、轻松,玩的开心。
女儿所在的班是个复试班。女儿和另两个小朋友来自幼儿园,其余均来自小学。真正交了学费,就感到不能只是玩儿了。但乐理的确难懂。记得师范时对于五线谱的“高音谱号”“线”“间”,都很难接受。女儿自然也学不会。这让我们曾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出乎意料的是,开始要求弹奏的练习曲女儿竟然都能弹奏。她饶有兴致,回到家还会在模拟的琴键上练习。于是我们就决定陪同女儿参加。要求不高,能学多少学多少。让我陪读的时候,为避免太过揪心,我会坐到教室外面,眼不见心不烦,让女儿自己随意去学好了。
而且当我很早就听过女儿说“爸爸的上也有这歌”时,就感觉孩子就有很好的听辨能力。
也曾和女儿一起欣赏《梦中的额吉》,这是来自一位蒙古族孩子乌达木的让我难以忘怀的天籁之音!我第一次听到这歌,是在“中国好声音”,并知道了乌达木家庭的不幸遭遇。虽然我听不懂歌词,但我分明感受到这位失去双亲的蒙古族孩子对妈妈深切的思念。我把这歌和故事讲给了女儿。有一次在车上,当听到另一名女歌手唱起这首歌时,女儿竟又追问这歌和乌达木悲伤的故事。这,也许就是音乐的魅力吧。也让我相信这就是孩子的音乐天赋了。
共 64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从作者的文章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可爱、聪明、懂事的女儿,同时也看到了一位父亲对于女儿的教育与疼爱。文中的女儿,胆大,好动,喜欢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天真善良,懂得思考,又充满着想象力,在女儿的世界里,天空的白云可以是飞舞的雪花,童话世界里的故事,也可以在现实中上演。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儿,父亲的爱也在文章里可以窥见一二,在女儿手被燃尽的香头烫伤时,因为害怕我的责怪而不敢告诉父母。作为父亲在这一刻也反思了自己,他告诉女儿:“孩子,以后有事一定要告诉爸爸,一切有爸爸呢!”并且讲述了关于这是源于一期访谈节目的启示。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看到了女儿的成长中的种种,那些美好的、童趣的声音,以及对于父母的关爱都打动着读者的心,那些孩子成长的岁月,那些属于孩子的快乐,都让父亲欣慰着。文章真实细腻,情感真挚,很不错的文字!问好作者,倾情推荐!【:樱水寒】
1楼文友: 14:09:49 好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儿,文章情感真挚,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女儿的可爱、天真还有懂事,也流露着父亲深深的爱。
回复1楼文友: 1 :27:51 感谢老师关注我的《女儿》。祝生活快乐!
2楼文友: 14:11:52 问好老师,很不错的文章,希望老师在细节的地方注意一下,尤其是省略号的用法!提前祝老师新春快乐!
回复2楼文友: 1 :28:44 感谢老师,感谢您给予指导。工作快乐!
楼文友: 15:18:25 第一次读这篇文字是在你的日志里,今天再次阅读欣赏,依然深深喜欢着,一个乖巧伶俐聪慧的女儿,一个慈祥可亲的父亲,随着文字都给我们带来温暖!欣赏,问好张翼!期待更多精彩!江南欢迎你!
回复 楼文友: 1 :29:56 感谢老师对我《女儿》的厚爱,荣幸,开心!问候:健康快乐!
4楼文友: 15:19:26 提前送上新春的祝福,祝你全家幸福快乐!万事如意!
回复4楼文友: 1 : 1:2 感谢雪儿老师的关注、扶持和指导。祝您生活快乐!
5楼文友: 1 :24:5 感谢老师的悉心点评和鼓励。祝生活快乐!
中风偏瘫怎么治
冠心病有什么前兆
心绞痛形成的原因和治疗
老年缺钙吃什么怎么注册微商城
小便黄是肾炎吗
上一篇:丁香杯亲情满满庆生宴散文
上一篇:香港书展畅行20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