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神祇后河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2-13

一、去后河

后河是一个原始森林,为众多河流环绕、穿越。它位于鄂西,与著名的壶瓶山相连,莽莽苍苍覆盖了10 40公顷土地。后河地处北纬6 0°线上——据说是世界上许多自然和文明之谜的神奇经纬线,这个神奇使我在出发前不禁在心中揣想,它在穿越上亿年洪荒岁月后,为我们留下什么呢?是奇山秀水跋涉出的诡谲,是经历第四纪冰川后侥幸遗留下来的“活化石”植被和世界独存、逍遥着的珍禽异兽?也许都有,也许更有超绝之处,正如“后河”的命名,它在促使我想像溪流淙淙、瀑布飞泻和林木葱茏的情态时,我的思维缠绕上了它的潜台词,譬如“后花园”之类的栖息或者放逐。

这是对的。佛说,放下,你就能忘记一切,你就能看见一切。这其中必然有什么转折,峰回路转后,我看见了光亮,不过是在回头之间发现,光亮就在我的肩膀上,不在远方,而在我身旁,只不过需要回头的姿势。

我其实要说的是,不要勇气,因为它带着独断和决绝,多少有一时兴起意味——暗含着情绪的起伏和择弃。而我需要的只是习惯,习惯是心灵的温良检索和惯性培养,是平和,也是习性。

是有曲折的——这是一年前,两年前的计划,去后河原始森林走走。走走意味着,山、水、树木、岩石、峭壁、飞禽走兽、没有路途的路途、腐化了的枝叶成就的黑土………与我身体亲密接触。然而,我在里叫到——也不是这样,自然,就一定非得是具体的植物和动物吗?走走,也不是就去用足迹去丈量自然什么的。朋友也是一个自然爱好者,他在里询问,你是想看一些你陌生的,从来没有看见的东西,在看见中满足好奇,然后释放你的疑惑和困扰?自然固然是好的,切近的自然,究竟怎样在你眼中翻版成一段往事记忆,仅仅依靠足迹是不大可靠的。

朋友的话后,是呲呲的电流声,在我们耳边流淌。我不知道是迟疑,还是觉得他的话武断得使我颓然。但,这样的话,并不是第一次被朋友提起,他的话语温吞,夹杂着他自个的疑惑,说与我听。我不能回答。语言从来就是武断,沾染着自以为是。前年在云雾缭绕的柴埠溪,要好的女友邀请我去后河听原汁原味的土家民歌,因为道路维修不好走,计划落空。去年十月时,不能去,后河已经飘满了雪花,天地苍茫。今年五月时,还是不能去,坚冰才开始融化,天气寒冷,道路泥泞。这些曲折,是否构成了一种低度诱惑,被我放在了心上。

去后河,去后河,我强烈的鼓动,愿望在车轮飞驰下慢慢实现。

二、后河的汁液

后河到了吗?我的问话遭到了朋友的嘲笑——你要改变观念,后河不是专指已经开辟出来供游览的风景区,而是五峰西部整个峭壁耸立、林木覆盖的地域。我微笑点头。高山夹缝里的曲折小路在车轮下延长,慢慢流淌几近凝滞的溪水傍着山腰一路跟上。四围耸立的峭壁挟裹着厚实的碧绿颜色,在狭窄的车窗前铺天盖地地拥挤过来。偶尔闪现的木制吊脚楼,矗立在山腰中间。随着车轮向上盘旋,耳朵被气流严重地鼓胀。

峭壁、林木、溪流、吊脚楼,气流鼓胀耳朵的高山反映。后河在不经意中,慢吞吞地把人用力拥抱了。

是这样的季节,江南的七月,烈日简直就挂在我脑门上。是什么时候太阳遥远了,虚弱了?我脑门清凉了?预备太阳的墨镜寂寂地匍匐在头顶。我仰着脖子,视线围着起伏的群山转了一个圈。四围起伏、密集的绿色延长了我仰望的时间,也使得我视线饶有兴致地朝着这些厚重的绿色拓展。然而,绿色壁障里,有大小的水流在哗哗地流淌或者倾泻,这些被沉甸甸的时光涵咏出的安静绿色,从一脉脉浩荡的溪流剖开了内页。

我逆着水流的方向向西进发了。宽阔的河道上,碧绿的溪水被山风掀起了细密的波纹,透明的绿里,岩石、小石子、水草和倒伏的树木被这些波纹悉数推拿,波心有着抵触安静的小小动荡。淙淙的水流,在逆着我向上的路途倾泻下来,声音宏大而齐整,它和自己的回响错落、应和,组合成多音节复调。河道在向上的山路上开始瘦小,沙砾和岩石的沉重色彩不断吞吐近距离观察中的碧绿水色。水流声势丝毫没有减弱。

朋友伫立在水流边,他咦了一声,这些水都是从山顶流来的?

就是群山蕴涵的汁液吧,我随着附和。

我觉察到水色是无色的,是我双脚走进了水流里。水温异常凉湿,站在水中久了,竟然有无法适应的冷寒。啊,啊,我禁不住叫着,我不得不移动,前后脚步在提起和落下里,力图强迫自己适应。但水温浸泡我的双腿,冰寒刺骨,只是在水中稍稍走动后,我就站回岩石上,眼睛里恢复了水的碧绿色彩。水流淙淙的,我觉察出声音——我声音夸饰的微弱。古希腊神谱这样说——你必须用眼睛看着美好的河水,做过祷告,又在此清澈可爱的水中把手洗净之后,才能跋涉这条常流不息的潺潺流水。无论是谁过河,倘若带着一双没有洗净邪恶的手,诸神都会对他生气,并在以后给他增添麻烦。

我想,我能记得这句话,铭记在心中,是我决定行走,选择风景的必要因素。要有水流,接近天空的蓝色,接近青草的碧绿,涓涓溪流,大浪滔天,甚至已经消弭在地底下隐秘的河流……我渴望接近,然后俯下身子,用双手捧起,用肉眼盛纳,蓄积在体内冲刷。甚至,在很多静谧的夜晚,我能听见我体内多方水域的动荡,流过来,流过去。我不能说自己有什么信仰,但我信奉,水流里,之上之下,安居着神灵。我梦想,我能走近。如此而已。

水流在变化。宽阔变得狭窄,再宽阔,狭窄,没有规律。但,色泽却是越来越深厚,绿成了墨绿色,沉郁的浸染。一如绿色的油漆,浮荡在大把大把的水上。岩石很不稳固,苔藓附着的粘稠和油滑,使我步履蹒跚。而峭壁下的路途,稍稍不注意,就有深陷的可能。经年或许更遥远的落叶腐化成的土壤,使道路蓬松,危机四伏。我每走一步,都是小心踮起前脚板,再有意识放下整个脚板。啊哈——同行的红姐蓦地高声惊叫。我们顺着她的手指,聚目在一个洞穴蓄积的水面上,墨绿成黑的浓厚色泽,几乎是凝滞的,粘稠成若干小板块,兀地积聚在人的眼皮下,我跟着啊哈啊哈叫着。我说不出那种颜色因突然出现而带来的感觉,只觉得脸皮发麻,胸口被堵住。洞穴的上方,是黎黑的峭壁,白色的水珠,细缓地渗露,滑落。汇聚的洞穴,汪着说不出色泽和滋味的水流。红姐忍不住感叹,怎么成了这样的颜色?时间使然吧。

水流开始居下,我们的脚步在不断升高的山路上盘亘。墨绿的水道被转折的路途逼仄,抛开。从山腰俯身朝下望,溪流好象缠绕着的绿丝带。光亮暗,继续暗着。气温越来越低,我裸着的肩膀和手臂密集着鸡皮疙瘩。头顶若有若无的水滴,像细弱的气息,不知疲倦地滑下。

三、树木的拯救

实际是,如果恒久些,我相信自己也会成为身旁的一棵树,淌着水滴,周身披挂着碧绿的密集苔藓和水草。旁逸着枝干,或者倒伏着躯干,或者笔直地挺立,或者被遒劲的枯藤缠绕分不了彼此。这些潮湿的躯干上,一律寄生着:兰草,白色、紫色的花朵轻微的摇曳;七片叶子组合成的植物安逸地蹲伏在树干的疤结上;不知道名字的对生红果子犹如眼睛的瞳仁,祥和地打量后河天地……天地日月,没有什么能像一棵浑身披挂绿草和花朵的树木亘古。沉静的青春,时间在它身上老去而已。

那个打架或者嬉戏的黑熊,是被哪样的树木拯救?前年的十一份,大雪纷扬,弥久,整个后河被白色包裹。两个黑熊在群山之间跑来跑去,追逐,打闹。很奇妙,半山腰横着生长的一棵树干,向对面的峭壁伸出去,大大缩短了两个峭壁之间空间距离,成为一条不完整的天然桥梁。桥梁下,遥远的河面已经被冰块凝聚成平整、坚硬的道场。一只黑熊刚刚落脚在这棵歪着躯干的树木上休整,或者是在观赏山脚白雪皑皑的河道,后面追赶的黑熊发现了目标,腾越着身子扑上——蹲伏的黑熊马上察觉了,跳到对面峭壁的一棵树枝上,进攻的黑熊刚刚落脚这个横着身子生长的树干上,可能用力过猛,树干‘啪“地折了,啪声的延续里,树干是在提示黑熊——转移并安静下来。这样,两只黑熊各自蹲伏在峭壁对面的树木上,亲眼看见,一棵比黑熊年龄不知大了多少的树木“啪,啪”地裂了树皮,断了筋骨。折断了躯干的树木劈开,轰地砸在河道的坚冰上。

我现在能看见的就是倒伏在河流上,完全黑了树心的一段朽木。枝叶早已脱落、死亡,只剩下一个手臂可以环绕的枝干。奇怪的是,深埋在河流里的地方,有细嫩的树苗长出。因为河道在山脚,不能走近看,我无法确定,这棵树苗是否折断躯干的树木的新生儿。但我心中认为,一棵树木不会是孤立的,必定是另一棵树木的新生。

我脑海里浮现我一路记忆下来的古老树木,山羊角树,曼稠,山柳,卫矛,还是异叶梁王茶……我从来没有如此快、好的记忆,当我能在一个星期后重温后河时,能飞快写下这些植物名字,得益于后河植物本身——一如《诗经》美好的泥土气息,这些林木及其名字,端直美好、坚韧浪漫,充满了诗意。这些植株在时间的熔炉里培植出,适宜常温15℃、傍水而存的特殊习性。百年、千年的林木随处可见,上万年的珙桐,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在后河有上万株,是世界上最大的珙桐原种基地。此外还有华中地区最大的红豆杉群落,后河独有的巴山松群,我认为是上天对大自然的恩赐。

四、神性的后河

神奇的时光,在大地留下的历史痕迹,让人揣摩二者的心灵契合缘由。这是离群索居的土地:峰岳矗峙,群山环绕,峡谷幽深。区内有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20余座,主峰——独岭高2252.2米。大小河流12条,大小潭池200多个,瀑布60余条,清泉无以计数。古希腊传说,神灵从来居住高山之上,气候冰寒,地势险峻,神灵的面目被自然隐匿,从不示人。而曾经居住于平地之上的羞耻和敬畏两个女神,她们在人类不断进化里,被人类远远抛弃,只好裹着白色长袍,摇曳着绰约多姿的体形,离开道路宽广的大地,去了高峻、遥远的奥林波斯山,她们睁着美丽的双眼,无可奈何地看着人类无休止地争斗,罪恶沾染了人类的血液,使人类陷入深重的悲哀。而人迹罕至的高山上,为水流浸透、于高山挺拔的古老林木,枯荣自守,它们温良、静美的习性,在时光的扉页上贴上“阴性和神性”的标签。莫非这些古老林木正是“羞耻”和“敬畏”两个女神的后裔?

神灵为喧闹而灰心,又匿迹于喧闹,被僻远和清净供奉。

神秘,是人灵性的心或者魂为腐化的物质、肉身、时光呈递的缴文,它有无上的胜利荣光。笃定,平和,不可逆转。神的旨意,要人回溯、倾听、敬畏,懂得羞耻,遵从和鄙弃。

我絮叨着,向朋友说着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几年前,偶尔遇到的一个人,但他分明更像一个还没有进化成人的动物,浑身有长而黑的毛发,四肢在地上爬行,手臂要比常人长,脸颊瘦狭,五官犹如被放大镜夸大,异常突兀。更令人惊诧的事,这个类似“猴子”的人只喜欢吃生的食物。若非亲眼所见,简直认为传说夸饰而已。这个年龄已近六十的“猴子”,终究没有经过六十门槛,莫名奇妙死亡。而他的来历——他的母亲居住在后河某山脚,一个夜晚,被山上的猴子掳去藏在猴洞里。他母亲整天以泪洗面,猴子想着办法哄他母亲开心。并在山下人家里偷来苞谷、红薯粮食,他母亲拒绝吃生食,猴子学着人类用偷来的火种,烤熟了食物给他母亲吃。大概饥饿的缘故,他母亲开始拒绝,后来慢慢接受食物,猴子在他母亲的逐渐接受中也放松了警惕,半个月后,他母亲趁着猴子到山下偷食物的当儿,偷偷跑下山。猴子回来,发现人不见了,日夜围着那个村子悲伤地号叫。凄惶狰狞,群山回荡。他母亲一家只有搬家,到了远离群山的一个平地居住。我除了亲眼看见那个更类似猴子的“人”,他的来历是听来的,是当地一个很普遍的传说。但,事实究竟如何?这也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森林、河流、群山,不是平凡的,一些神秘和神奇在大地孕育并流传。朋友是深谙西方传说的翻译,他总结我的故事——史前文明的回光返照。

五、记忆着的神灵时光

1. 亿年前,世界洪荒,生命有着怎样的面目?我有限的地理和历史知识无法为我提供想象的线索。但我始终坚信,生命的链条上,动物和植物不是两个同等重量的环节。植物是恒久,平和、温良、奥秘无穷,它可能是唯一能被时光饶恕,并能见证时光的生命物种。而动物,甚至进化为高等的人,渺小、动荡、不安,没有坚守,动物在植物提供的家园里,不断因为自己的抛弃而被时光抛弃。

第四纪冰川,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冰川,或许能在人类的求证里显示蒙昧的面目。它的来临,天地酷寒,坚冰覆盖整个陆地。地理资料显示:冰厚有1000米左右,海平面下降1 0米……生物灭绝。当一些生物经历浩劫后侥幸存在(不是躲过)时,总有奇迹发生,而奇迹又为人类留下思索和顿悟空间。我不想因为后河在经历冰川期后保留众多生物群落而用上“躲过”一词,“躲”意味着虚弱、卑怯和先天不足,而实际是,这些能经历洪荒的遗迹,譬如幽深的关门峡,悬崖峭壁对峙,雄奇壮观,被地质学家称为第四纪冰川作用的“U”型谷。譬如后河为人类留下了大量被称为“活化石”的古植被群落,据初步探明,留存的野生维管束植物2279种,其中极度濒危植物29种,在后河1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植物种类接近欧洲的总和,成为世界公认的“最神秘的生命王国”。——它们用温良的习性完成了生命的坚守,生生不息,可与时光媲美。奇迹呈现的斑驳纹路里,依稀可辨:神祇于此,从而被佑护。

共 645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读着这篇文章,追随作者的步伐,使人好像置身于神秘、静谧、深邃的原始森林!文章开篇介绍了“后河”的确切位置,以及自己数次欲参观“后河”,不合时节的擦肩而过。随着作者的步伐,后河的溪水淙淙、古木葱茏、黑熊影踪……生动地展现在眼前,丛林中充满最原始的生命!作者对比植物和动物,诞生于相似时代的生命,却惟独植物见证着时光的变迁。放眼世界,观察整个地球,探寻生命的起源,后河保留了生命最原始的痕迹。而保留在后河土地上的生命,又以植物居多!作者在慨叹生命变迁的伟大同时,也慨叹动物甚至于人之间,斗争的残忍与自我毁灭的怜惜!最后,作者以美丽而古老的珙桐作为文章的结尾,再一次不着痕迹而深刻地劝谏人类:保护有限的拥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文章文笔娴熟,独具魅力,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后河”的喜爱和敬畏!文章语言古朴厚重,感情真挚饱满,欣赏美文,荐阅!【:上官风】【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52511】

2楼文友:201 - 07:06:0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老年人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3是鱼肝油吗

钙和D3什么时候吃最好

热淋清颗粒的成份
小儿肠痉挛腹痛饮食注意什么
儿童流鼻血的原因及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