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大漠长风只此一生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9-10
摘要: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最注重“境界”一词,我想对人也同样如此,而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德操。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一切可敬之人之特质,莫过于此。 走进中文深似海,除却思想皆路人。其实对于这一点,起初自己是矛盾的批判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句话好像就是为了形容中文系的学生而存在的。离开校园的我们,看似无所不能,却也是无所能。孔庆东先生在谈大学语文教育时曾说:“语文不是一个学科,它是一种人文精神,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东西,是灵魂依靠的东西,它不是一种生存的工具。”我也一直这样相信着,所以我热爱着我的专业、我接触的东西。
我很幸运,遇到了这样的我喜欢的老师,他完全契合了我对于中文系的期待,就像下站后的风景完全符合你的期望一般。
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加喜欢年老的学者。虽然说年轻老师活力旺盛、授课方式多样,但是还是更加欣赏老学者的课程,他们的讲授可能是按部就班的,但是他们的个人魅力却无可阻挡地散发出来,睿智的眼光、深刻的思考、满腹经纶的沧桑、字里行间的谨慎,这样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继承,而是一种耳濡目染的感化。
莽莽撞撞,自以为是过了大一这一年,恰巧心理慰藉的时候,就遇见了魏老师。魏老师的着装总是一身黑色西服搭配一双皮鞋,冬天外加一件藏青色的毛呢外套,手拿一个手提包,款款走来,不带风不带云,带着儒雅风度。他的讲课方式很传统,口授加板书,黑板字写得行云流水、潇洒自如。从诗经到乐府诗歌,魏老师将烂漫美妙的文化瑰宝传递给我们。多年的文化积淀使魏老师满腹诗书、出口成章,在文化语言的世界里纵横捭阖。从诗经《卫风·伯兮》中的“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讲到杜甫《新婚别》中的“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和我们一起探讨男权社会里的女 情观,带我们去畅游屈原司马迁的精神世界,绝非仅存在于高中作文中写烂了的坚贞与爱国,从作品分析到精神塑造,他追求的总是传授的过程,似乎教育的目的不是接受,而是由心里波澜产生的思考与理解。
听魏老师的课总是很享受,你的视线和境界不仅限于课本的文字,魏老师会带你去拓展去探寻,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我们会发现,一节成功的讲授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沉醉”。讲授者“沉醉”才会不受条件的限制,思绪自由言论自由拓展点才会更多;听受着沉醉才会在营造的文学的世界里心外无物荡涤精神。每节课老师都会留给我们背诵任务,他说希望中文系的学生可以厚重一些,而《诗经》、《论语》、《五言诗》的名篇都是我们要熟练背诵的,对此,我甘之如饴乐在其中。那时候每天晚上都会在宿舍背诵半个小时,在重复中去感受文字的美,一但开始便欲罢不能。最喜欢的还是荀子的《劝学》,全篇两千字左右,议论文的典范之作。精炼的语言、深刻的道理、直接的批判,让我觉得背诵它如获至宝。而今,提起当中的某一句我还是能够顺下来。那个时候,心里想的不再是没有应试的背诵有没有用,而是一种真正的喜欢,背诵我让很快乐很享受。课堂之外的魏老师像一个暖男,笑起来很慈祥犹如一缕春风拂过,男人到了这个年纪能有这样的儒雅气质和包容精神,让我深深地叹服!
如果说魏老师像一位大儒的话,那么高老师更像是李白与杜甫的结合体,兼具李白的自然潇洒不受拘束与杜甫的深沉厚重悲天悯人。高老师喜欢一个人外出游行,他说他不喜欢把这种行走称为旅游,旅游是以玩乐为主的,他把它称作“旅行”,是一场“背负着文化使命的跋涉”。于是,祖国的每个省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源于对丝绸之路的兴趣,高老师重走丝绸之路,途径龟兹研究所,满眼的荒芜与萧条让他感慨万千,他说他多么想像那些人一样能够为中华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多想为中华文明做点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动得眼里含着泪水,这样一位老学者吐露出这样的心声如此的真实虔诚,没有一丝丝虚伪造势之意。
源于对陶渊明的热爱,他多次前往江西九江,去看一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探寻一个伟大诗人的生命轨迹,在那一片纯净的土地上饮酒赋诗。高老师就是这样,他背起背包,重走一代代伟大的诗人走过的地方,真实体验他们诗歌中的赞美与悲叹,一场场跋涉,一场场与故人灵魂的交流,一场场委顺自然回归生命的寻找。高老师的人生志趣和追求是让我敬佩的,他的一些思考和言论对我也有醍醐灌顶之力量。谈及中文系的出路,老师批判着出卖精神的追名逐利,他说中文系学生最好的选择就是当一名大学语文老师,这是神圣的伟大的,他背负的是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和使命,是文化传递与发扬的中坚力量。高老师讲一个人最可怕的追求那便是“出人头地”,如果一心只想比别人好,那么当他发现人外有人时,那便是他被残酷摧毁时。他鼓励我们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不要视富贵为唯一的理想。这些语言让我觉得触不可及,却也是深深地感动着,对于社会,对于人生,高老师总是有很多深沉的思考,他的忧虑、他的苦闷、他的志趣、他的向往,源于一颗悲悯之心。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最注重“境界”一词,我想对人也同样如此,而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德操。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一切可敬之人之特质,莫过于此。
韩愈的《师说》中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想,为人师者还有更高的境界,就是以自己的亲身作为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却是一生难以磨灭的。
大漠长风,只此一生!
共 209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为学生,作为一名大学学生,能遇到知识渊博,满腹经纶,德操高尚,能真正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乃是学生之幸也。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幸运者,他遇到了课堂上滔滔不绝,满腹经纶的具有儒雅学者风范;课下又如春风拂面般的暖男的魏老师。他遇到了兼具李白自然洒脱不受拘束和杜甫深沉厚重悲天悯人的高老师。作者从两位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这也是作者对为人师的一些看法,这些无疑给了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一些启发和鞭策。作者虽然没有细节的展现,只是一些粗线条的勾勒,但文字里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篇不错的写人散文!倾情推荐共赏!【:清菡】
1楼文友: 19:0 : 8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有你更精彩!
2楼文友: 19:06:49 不能不让人信服,汉语言专业的大学生文字底蕴就是不一般!为作者点上一赞!但如果在写作技巧上再斟酌一下,会更好!
楼文友: 19:07:42 问候作者!希望在荷塘看到你的更多精彩!
4楼文友: 20:52:5 中文系的学生,果然非同一般。欣赏作者美文!祝愿作者在荷塘创作愉快!
5楼文友: 19:50:45 以师说做结,再好不过。赞赞赞
6楼文友: 16:00: 1 欣赏文友的文字,深刻睿智,让人读了,如蒙沌开智,如尘室启户,迎面而来是一缕神清气爽的清风。文字中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我更兼无缘受教之憾!问候文友,祝好! 妙处难与君说
7楼文友:- 0 08:50:40 韩愈的《师说》中曾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想,为人师者还有更高的境界,就是以自己的亲身作为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却是一生难以磨灭的。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阴部肿痛瘙痒怎么办
小便黄赤怎么治
治小便发黄的中药
月经褐色量少什么原因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征表现
灯盏花领军企业有哪些产品
上一篇:天涯金伦洞游记散文
上一篇:笔尖爱叩问十七岁小说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