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山水人文随笔二则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8-17

天高云淡,头顶着艳丽的阳光,身对着瑟瑟拂面的秋风,我们踏上了长江三矶之一的采石矶。无意流连于翠苑竹坞桂花园、梦溪联袂圆梦园,只在太白楼前驻足,便沿着山道上攀,来到了捉月台头。

捉月台,是崛立江岸的一峰巨矶,上部突出江岸,顶面岸石似两米见方的平台。捉月台边,望万里长江壮阔雄险,江水奔涌东去,舟舸溯流扬帆,对岸楼宇厂房影绰绰尽聚眼底,好一派“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的景象。登上捉月台,惊险之感交融起万千豪迈。低头见石台正中有裂缝,而双石珠联璧合,又是完整一体,一角有“联璧台”三字石刻,据传是诗仙李白的手笔。

这是一个奇特的高台。一个胜迹的闻名,往往与一个伟人的足迹连在一起。这个悬矶高台的闻名自然是与谪仙李白息息相关。

“秋月出海珊瑚明,举眼忽见太白精。”是的,当年,从夜郎遇赦欣然而归的李白在谢公山结茅,在长江岸边遨游,在这采石矶驻足,写下了奇丽的人生篇章。正所谓“独留神采照天地,今人万古如相逢”。于是,我思念起这位诗仙,恍惚间我的眼前浮动起他飘逸的身影,潇洒的动像——

他在台前喝酒,在台上吟诗;观长江万里,江涛汹汹,听潮来潮去,惊涛拍岸声声,看帆张船行,浪花绽开江心;豪情生处忧思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禁不住“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这“忧”啊,交织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倔、一生傲岸苦不谐的愤慨、人生在世不称意的失落和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持,这“忧”啊,引发了他“酣畅万古情”,醉中显英风的情致。好情欲忧思便在酒中交织成一体。于是,他“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把酒停杯问明月,“青天有月来几时”?“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于是,他“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也许,那天夜晚,圆月当空,月光融融,李白身着白衣锦袍,独饮台前,正是月光照金樽,他酒酣性浓,醉意朦朦,边歌边吟,站上平台,心潮如涌。台下一带江流,在月下银灰一片,正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景象,李白虚眼一望,却见江心之中,一轮明月皎洁如玉,清亮似晶。这举头遥望的明月,何时落在水中了?这心灵表泄的明月,怎么沉到水中了……

“月”是中国文化十分重要的意象载体。思乡之意,怀人之心,情爱之恋,都跟月相关;想象的展示,感情的寄托,心声的表述,理想境界的营造往往都也离不开“月”。而李白对于月亮的喜爱更是情有独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从小就埋下的深深的情感,乃至“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至爱如此,于是乎喜、欢、悲、愤,升迁坎坷,他总是寄情与月,以抒心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发桑梓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陈思友之切,“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叙聚后失落之意;“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表去愁迎欢之快。“月”啊,与他息息相关,多少行程多少“月”,多少见闻多少“月”。你看那万户捣衣声中的“长安一片月”,塞川工地的“赧郎明月夜”,你看那“明月出天山”的苍茫,“峨嵋山月半轮秋”的含蓄,“白露垂珠滴秋月”的凄清或是“秋日扬明辉”的爽朗,你看那“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秀媚,“月明征虏亭”的亮丽……“月”萌情窦,情育雄心,他便在酒的热烈与月的清雅中要“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如今这轮明月竟在水中。这是他心中的“月”,“月”是他心灵的“秀”。他要揽回明月,他要捉住“白璧”,他要亲近瑶台。于是,他,张开双臂,轻灵形体,纵身一跃,锦衣舒展,白袍飘逸,恰似神人,飞向江月,去捉月儿。正好江上有一匹大鲸,等在下面,他便骑上大鲸,追那月儿去了。正是那“长天水底月一规,冰轮倒碾青琉璃,滟滟浸烂黄金辉,赤身捉月采石矶”。从此后便留得“巨浪长鲸,年年按部;闲云野鹤,飘飘欲仙。”

我在捉月台前低徊,在台旁边那尊飘然欲仙的李白塑像前流连,久久。那塑像,展示的是李白那舒展的形体,飘然的动态,多像那展翅高飞的大鹏。是的,学大鹏展翅高飞这是他青年就有的理想。青年时他就草就了《大鹏赋》,营造了他要使“斗移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也成就了他大鹏般的雄才。于是他提剑出关山,满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高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风帆济沧海”的理念,在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他不坠青云之志,终于以布衣 ,唐玄宗降辇步迎,何等气派。一旦身为翰林学士,才惊中外,那一次草作吓蛮书,成了千古奇谈。杨国忠、高力士为之供役,脱靴,研墨,他展纸挥笔文不加点,竟退了蛮夷之帮入侵野心,一封书信胜过千军万马,非李白,其谁能之?谪仙之才、之识、之胆。足以横天门而跨牛渚。就是在迫于应奉之间,斗胆以忧思之笔,作就《清平乐》三首,看似赞贵妃媚颜,实是寓讽、诤于内。沉香亭北,飞燕新妆,以史示时,暗含警示,颇有预见之明。可惜小人暗算,君王易蔽,谪仙不仅抱负落空,在长安立脚也很艰难,终于唐玄宗一纸皇命“赐金放还”,失落之情顿生,而期望之心不灭,坚定信念仍存,想的依旧是“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心中的大鹏还是那么雄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于是,安禄山起兵造反,他积极的参加永王李璘的治政活动,成了永王幕僚,满以为于此可以“为君谈笑静胡沙”,忠君情深,护国意切。却不知永王别有用意,蓄谋野心。到头来青莲居士反落得个“不忠”叛逆之罪,流放夜郎。此冤何人能伸,此情何人能诉?那漫漫流放路上,煎干了谪仙几多心血,熬白了太白多少青丝。

半道赦归,轻舟万重山,虽豪情尝在,壮心未消,但深深感到“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这是一个壮士自感绝望时的感叹。自然,李白那雄放之心依然,只是化为陶、谢之意、青山之隐,运动于心。借酒浇愁,托月寄情,山水存身,欲揽明月之志未改,欲上青天之境终变。唯有那浩浩长江、涌涌东水、翠螺山麓、采石矶头,可倾注诗人一腔悲愤和忠贞、一胸才思和壮志、一丝苦恼和无奈,一身潇洒与超脱……

于是,“捉月江心”“骑鲸而去”成了千古美谈,这是山河对伟人的崇敬,是人民对李白的慕敬。而长长历史在美谈之中,又给人一种怎样的理念呢?

历史有何等惊人相似之处。

屈原忠君念国,却披发江畔,投身汨罗;贾谊满腹经纶,却放逐长沙,遭遇鵩鸟;岳飞精忠报国,屈死风波亭中……忠君爱国之士,得到的总是不遇、坎坷、孤独、压抑、乃至迫害,而南后、靳尚、邓通、秦桧之流,谋权谋利,包藏祸心,却总能得逞于君主之前,怎不让人深思?后世有一个叫“莫愁”的女子告诉过富有才气的纪晓岚一句这样的话:君子是斗不过小人的?!为什么呢,我不解。朋友在旁边说了一句笑话:君王善于利用忠臣,小人却善于利用君王;太会干事的人往往得罪人,最终必然身退功泯。

李白雄才大略,很想为朝廷办些事,一开始玄宗是何其看重。可办事得罪了小人,一旦被小人抓住什么,天大的功劳也便比不上几个小人的几句话了;贾谊才学惊人,总因邓通谗言而流放长沙,后来君皇虽向他讨教,却是“不问苍生问鬼神”,只是用在歪路上了……,这中间的小人却常常钻进那个空隙来借用皇权,打击忠贞之士,欺世盗名,颇能得到切实的利益……朋友的话确实令人回味。

用忠心,说真话,办实事,讲真情,往往反会遭遇不测。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叹的现实啊。

李白说: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偏舟。算是一种对生活的洞识和超脱。加上他的那一种豪放,那一种洒脱,那一种雄浑奇丽的浪漫气概,才会有他笑傲江心去捉月的飘逸壮举。

大江东去,山河壮观。捉月台头,我感受到了这种雄浑奇丽壮阔的气概,体会到了超越洒脱自然的浪漫,那是一种久未有过的奔放,我的心跟着诗仙飘然而伟岸的身影,从捉月台上展臂飞腾……

然而,朋友却急急催我回归了。秋阳偏西,时已近暮,现实没有浪漫,一阵风来,只感到一身寒意……

二 曲水流觞千古胜

穿过古朴的竹编门廊,只觉山重重绿荫扑面,路曲曲秀翠弥眼。在兰亭盘桓,有一种超脱的感觉,有一腔仰慕的情感,正是那这一情绪,催我在这紧张的会议中千方百计挤出这个时光来观光来瞻仰;也正是那一情绪,促我更多逗留在兰亭的曲水流觞处。

修竹丛丛,疏密成林,几处翠绿,几处浓碧,几处青靛,交互成一带参差错落,绿彩纷呈的屏风,就在这秀美屏风之中的宽阔平地上,有一“之”字形的小溪蜿蜒曲折,小溪以石为坎,石坎两旁又间隔不等地隆起一些大大小小的平。块石,可坐可立。这自然而幽静的境界,营造了传为千古美谈的曲水流觞的情境。

那是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晋穆帝永和九年阴历三月上巳这个吉日。正是暮春之时,那天天气晴明,阳光朗照,蔚蓝的天空清清爽爽,偶尔有几丝白云把蔚蓝点缀得更加清妙高旷。山野葱茏,竹林秀翠,遍地菁菁,各种各样的草卉,绽开了大大小小色彩缤纷的花儿,鸟儿轻轻重重高高低低清脆婉转的鸣唱使山野更加清幽,更加静谧。前不久的春雨春水,让溪水更加欢跃清澈,潺潺不息时缓时快地流动。

王羲之与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孙统、李充、孙绰、谢安、支遁、太原王蕴、许询、广汉王彬之、高平郗昙、余姚令谢胜等“少长群贤”41人相约而来,在会稽山阴集会“乃齐契”,会聚溪水畔修禊。这幽静的偏地便热闹起来。大家一见面就叙近况,抒豪情,说牵挂,一片热烈。这是王羲之们多年的愿望,终于如愿以偿。看那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欢快,一直传递了一千六百多年,还能清晰地感觉到。

修禊活动开始了,名士们以山野为家,以丘陵为壁,幕天席地,临溪而坐,以石为凳,流水传觞,饮酒吟诗。溪水盘盘曲曲,酒觞缓缓急急,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当即吟诗,否则,就罚酒一觞。那觞是大酒杯,那酒自然应该是绍酒,或加饭或花雕或女儿红,也许那时还没有这名称,但那酒一定是自酿的醇酒。那名士,不管地位高低,不管年龄大小,不管身份尊卑,不管思路敏钝,不管举止雅俗,不管长相俊怪,众人一起,和乐相融,诚心相待,没有互相的心存芥蒂,心理设防,而是襟怀舒展,坦荡豪爽。那溪水时自然的使君,它是一视同仁随意自在地传递着酒觞,不徇私情的。大家瞩目流畅,依规而行,有的应觞而吟,出口成章,有的思路稍缓,只有举杯自罚。对应觞而吟的,叫好鼓掌,而对举杯自罚的也报以鼓励的欢叫。这是一种气氛,一种公平、友好、和谐的气氛,但又不失竞争,自然状态下的智力的竞争,没有轻视,没有捉弄,没有阴谋,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有的时真诚有的是情趣,有的是诗情画意般的心绪。是时有二十六人得诗三十七首,准备编为兰亭诗集。于是请王羲之命笔作序。

山是幽山,水是清水,景是秀景,日是佳日,人是贤人,情是逸情,自然与人意营造的那一种情景,给王羲之的一定是兴奋激动轻快自若,使他情思涌涌,一旦大家推他为这雅诗作序,便文思翩翩凝聚笔端。他便铺开蚕茧纸,提起鼠须笔,欣然书写起来。他先写聚会盛况,描述那“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之后笔锋突变,格调转为悲伤,抒写人生短暂之感,但“无及时行乐追求享受”之意,只是轻斥了“一死生、齐彭殇”之论,而存流传后代之见。通篇语言流畅,不勉强藻饰、通俗自然,骈散灵活自如,堪称历代名篇。

不但那文时美文,而书法更是别是一景。当然,那天他也有几分酒意,那酒意助长快意,情涌思飞,让他文如流水,笔走龙蛇,挥洒自如,不但写得字字珠玑,文彩灿烂,隽妙雅逸,脍炙人口,更成就了使唐太宗想尽办法派谴萧翼盗获并至死都不肯放弃,定要带在身边的一起去见玉皇大帝的“天下第一行书”珍品——兰亭集序。

假如没有这种气氛,这种情态,王羲之的书法固然有名,固然首屈一指,但是否会有这一珍品,那还是一个谜。

《兰亭集序》是一个创造。

创造在于瞬间,而瞬间的创造与原有的厚实紧紧关联;创造需要氛围,一种和谐轻快友好宽容互相拥戴和支持的氛围,内耗必然是创造的大敌。

曲水流觞的氛围营造了王羲之,而王羲之又为曲水流觞的美谈增添了内涵。

营造这样一种氛围,需要人们有一种悠逸之情,淡泊之心。东床择婿,写经换鹅的传说,正映照了王羲之这悠悠逸情,淡淡明心。“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两年后,他终于抛去乌纱,寄踪山水,去实践回归自然的清幽与人文的和谐组合而成的一种气候,身心有一种轻快的飘逸,怀思有一道旷达的亮丽:曲水流觞千古胜,那潺潺的溪流或许能冲洗我们被世俗的过重的功名利禄而蒙复的尘垢,映现一些清真的、人性的、谐和的、爱自然爱人类的人的超动物的特性。

我的眼前生动地浮现着一千六百多年前那一次快意,这样的快意今天能否还有重现得可能!

共 50 0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两篇散文意境很美。“捉月台前怀李白”“捉月台,是崛立江岸的一峰巨矶,上部突出江岸,顶面岸石似两米见方的平台。捉月台边,望万里长江壮阔雄险,江水奔涌东去,舟舸溯流扬帆,对岸楼宇厂房影绰绰尽聚眼底,好一派“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的景象。登上捉月台,惊险之感交融起万千豪迈。低头见石台正中有裂缝,而双石珠联璧合,又是完整一体,一角有“联璧台”三字石刻,据传是诗仙李白的手笔。”第二篇,“曲水流觞千古胜”“曲水流觞的氛围营造了王羲之,而王羲之又为曲水流觞的美谈增添了内涵。”这两篇散文的特点,看似写景,其实是议论写人,在景中感叹人文。感谢您投稿旋转木马,期待您更多的佳作。问好,赏析!【:诗人夏红雪】【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5:16:14 谢谢社长鼓励!继续努力吧。

2楼文友: 17:1 :47 文学底蕴深厚,文笔老练,学习了,感谢!

回复2楼文友: 16:24:28 谢谢纤灵小雅鼓励。多多向你学习,祝你心想事成,文笔生花!

母乳性性黄疸症状及表现

如何治疗小儿积食发热

什么药能治小儿积食发热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响
弥勒灯盏花种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