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体系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3-26

传播志愿精神 为阅读北京添彩 建机制、创品牌、重实效,首都图书馆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硕果累累

首图送福到家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在换书大集提供服务

在全市志愿者服务推广日上,首图志愿者向市民推广自己的服务团队

志愿者为小朋友讲故事 李 文 摄

志愿者参与助盲培训

首图志愿者之家挂牌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想来博尔赫斯这句话该是不少爱书人对阅读最诗意的憧憬。在我国,随着公共图书馆开放度不断提升、实体书店回归街头,越来越多人喜欢把时光赋予纸间,常态化读书活动的开展也成为北京打造全国文化中心、丰富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有例为证,自2014年至今,由北京市文化局打造的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中,“阅读北京”板块每每都能掀起16个区同读经典、品味书香的热潮。

作为市民获取精神食量的重要渠道,新时期的图书馆,其能凝聚起的不应仅是行业人的力量,更需团结全社会的爱书人为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而努力。在首都图书馆(以下简称“首图”)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仅爱读书,还以推动者的角色走进你的生活,成为人们浩瀚书海中的索引者,无声世界的领路人,他们就是首图的文化志愿者,多年来他们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团结”的精神,不仅在日常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还在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期间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良好阅读环境的营造贡献自己的智慧,为北京公共文化大厦建设增砖添瓦,使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形象更加生动,我们的阅读历程也因他们的奉献变得温馨和谐。

应时而生文化志愿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在首图党委书记肖维平的概念里,这些穿蓝马甲的热心人获得“志愿者”这一称号虽是在北京申奥成功之后,但首图志愿服务的精神却早已有之。当年老首图位于国子监时,就有不少大名鼎鼎的文化学者和作家进馆义务讲座、向读者推荐好书;遇到行动不便的读者,到了饭点会有工作人员帮忙热好饭菜端到跟前;那时首图还没有自助借还机,常有读者帮忙借还书。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点燃了全国人民的志愿热情,首图开始思考自身在全民志愿服务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时值新馆A座正式向读者开放,首图开始尝试在文献流通、文化讲座服务、少儿阅读推广等岗位引入志愿服务。“这一时期的志愿服务还处在摸索阶段,多头管理、内容简单,标识、培训、计时和回馈机制也尚未统一,还停留在粗线条阶段。”肖维平回忆。与此同时,首图的老党员们也率先带头走出去开展阅读活动,与乡镇建立文明共建点,将图书送到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感召读者加入其中。

正式成为全市文化志愿者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在2006年,首图注册成为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正式会员,“播撒幸福的种子”讲故事志愿服务项目成为首图人第一个志愿服务工作的结晶。项目运作之初,首图就建立了健全的招募、培训、管理与计时、考核的志愿者管理机制,不少儿童阅读推广专家和热心妈妈走进图书馆带孩子进入有声有色的童话世界。

2012年,首图成立北京市文化志愿者中心首图分中心,对接全市文化志愿需求。不到两年,志愿者们就有了自己的大本营——文化志愿者之家,成为第一批“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创建了“心阅书香”助盲有声阅读志愿服务、“语你相通”手语志愿服务、“图书交换”志愿服务、法律咨询志愿服务、成人自助借还设备使用与引导志愿服务、会展志愿服务等9个特色项目,组建了专家志愿者、普通志愿者、青少年志愿者三类服务团队。截至2016年6月,首图共有服务团队48支,注册志愿者4710人,累计服务时长达到88490小时,连续两年获得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志愿者团队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成为图书馆职工队伍的有益补充。

建机制重管理为志愿者建造一个温馨家园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夏静清楚记得2014年加入首图志愿者团队时的庄重承诺,靠着自己的坚持,她每月至少参与一次志愿服务,如今累计服务时长已超200小时,从简单的图书交换、图书索引到给盲人讲电影、给聋哑人做翻译,夏静几乎体验了所有的志愿服务项目。“刚开始只是觉得新鲜,时间长了,发现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也不那么容易,需要用心付出,每过一关都要参加培训和考试。”夏静回忆,“以自助借还设备的使用为例,志愿者不仅要完成纸质试卷,还要操作机器成功才算过关。”

“首图很珍惜志愿者的热情,但考虑到服务效率,我们一直坚持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首图志愿者负责人杨芳怀强调,首图会针对不同志愿者群体组织培训,服务结束后,由使用部门对志愿者进行打分和评价,填写工作时长,确保服务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权威性。经过多年探索,这些实践最终转化为《首都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办法》、《首图志愿服务流程》、《首图志愿服务计时(志愿北京)平台管理办法》等制度,使队伍建设更科学。

杨芳怀的手机里有 个百人以上的志愿者微信群,当有活动安排,她都会在群里发送通知,志愿者的回复也很积极,还有人专门从远郊区县赶来参加服务。对他们的长期付出,首图铭记在心,也在力所能及地为志愿者提供一定的文化福利,除了保险、餐饮保障、优惠借书、优先参与首图文化活动等优待,首图还制定了《星级、优秀首都图书馆文化志愿者评定及奖励办法》,为优秀者颁发证书。“首图吸引我的还有,能学到知识。”夏静补充说,“志愿者沙龙上会有专家教授急救知识,培训课程上学到的手语,都能应用到生活中。”

为了维护好这个小家庭的秩序,首图招募了专职人员在“志愿者之家”办公室统筹管理各志愿项目,并负责接待志愿者和解答日常咨询,形成了具有首图特色的志愿者自治制度。此外,由志愿者管理部门、志愿者岗位需求部门、志愿者团队和个人代表组成的志愿者联席会每年不定期召开,针对志愿者招募、培训等工作进行协调,为志愿者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今年 月5日,首图文化志愿者网站正式上线,为更多人走进图书馆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便捷途径。

图书交换志愿服务推动全民阅读事业蓬勃发展

每年4月,都是京城一年中书香最浓的时候。4月22日,一年一度的首图“换书大集”再次与读者相约,为了换到心爱的图书,清晨6点多就有市民在首图门口排队。两天下来,全市近8000人参与换书,交换图书超 万册。 “换书大集”的壮大离不开志愿者的付出,仅2016年的“换书大集”就有200多名志愿者参与,流动在现场的蓝马甲成为这个春天一道暖心的风景。

随着图书交换活动不断深入,前来换书的读者从个人扩展到了团体,不少单位都加入到了集体换书行列中来。2014年6月,首图策划推出了每周定时定点开展图书交换的公益项目——图书交换,并将其成功推广到西城区和通州区,这就需要志愿者能够长期坚守,为读者服务。

爱书人马啸宇自从加入到图书交换志愿服务以来,每月抽出两天固定在西城区图书馆进行图书交换的志愿服务,当注意到换书现场图书较少时,还把家中的图书带到现场进行捐赠。 2015年文化志愿服务图书交换项目总体开展活动184次,共计参与图书交换量为 96 8册,志愿者服务994人,服务时长近8000小时。通过图书交换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交换图书、倡导阅读活动的常态化,切实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该项目先后荣获2014年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金牌项目、团市委“我为改革献一策”创新服务A类项目、全国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和首都学雷锋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2015年8月,首图再次脑洞大开,引入图书交换志愿家庭的概念,每周都会有一组志愿家庭来现场服务,孩子们和父母共同走进图书馆,从“交换图书、分享阅读心得”开始,带动整个家庭的阅读氛围,让阅读的种子和分享的快乐从小就埋在孩子们心中。

开展特色服务保障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按照习惯,每周,北海公园文化队成员马硕都要到首图报到一次,参加首图的“心阅影院”放映活动,在现场担任主持和串场工作。在场其他志愿者也忙碌着贴海报、准备签到本、打热水,对他们来说,从不同区县赶来这里看电影的都是“心阅影院”的老朋友,不能马虎。

“心阅书香”助盲有声阅读志愿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盲人和老年朋友,自201 年 月开办至今举办活动百余场,著名主持人姜华、阿龙、曹一楠等的加入更增加了项目的知名度。2015年“心阅书香”扩展服务内容,分为每周固定时间讲述无障碍影片的“心阅影院”、分角色扮演诵读的“心阅美文”和录制有声读物的“心阅随身听”三项,拓展后的“心阅书香”实现了活动的常态化和服务模式的多样化,受到了视障朋友的欢迎。

作为项目负责人,首图工作人员刘晶晶付出了极大心血。2014年7月,北京市残疾人活动中心改组,“心阅书香”项目的联络人迟迟没有确定,因联系不到盲人群体,“心阅书香”工作一度无法进行,很多志愿者和盲人朋友来到首图询问活动何时开展。面对压力,她一面跟以前的联络人沟通,一面联系北京市盲校,开展志愿者进盲校阅读活动。紧锣密鼓的工作让她一次次放弃休息,甚至连新婚婚礼也没有时间筹备,只到民政局登了记。面对家人的抱怨,刘晶晶总是笑着向家人讲述志愿服务带给她的快乐,并最终赢得了家人的支持。

志愿服务让图书馆加强了与各群体读者的沟通,帮助图书馆细致全面地了解读者需求,有助于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果说“心阅书香”为盲人朋友打开的是观看世界的窗户,“语你相通”手语志愿服务项目则为聋哑人打开了和世界交流的大门,在这里听障人士在无障碍的环境中看电影和演出,在志愿者帮助下用手语向律师咨询法律问题。“每次跟残障朋友接触时我都会感到作为正常人的一种幸福。”志愿者秦淑明说。几年前,她在爱人影响下走进首图成为志愿者,多次为特殊群体服务,依靠自己的勤奋,她还参加了“北京市手语比赛”,和身边的志愿者一起,为聋人朋友排演手语话剧,在奉献中实现了自身价值。

整合资源图书馆事业与社会发展无缝对接

从首图B座8层出电梯,绿植掩映下象征公平正义的天平首先映入眼帘,提示着人们这个阅览室的特殊之处,这间京城图书馆界第一个专供普法宣传教育所用、为市民提供法律服务的小屋投入使用已一年有余。

除了门类齐全的法律书籍,首图法律主题馆的另一大金字招牌便是为市民提供免费学习法律知识的“法律咨询”志愿服务项目。10余家律师事务所的170余名专业律师和11名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的志愿者组成的强大服务团队,每周三、周日都到此为市民答疑解惑。自2014年11月以来,首图共接待法律咨询908人次,举办了10余场法律沙龙,以切身行动营造依法治国的社会氛围,该项目先后被评为“文化部志愿服务推进年”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北京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称号。

满头白发,慈眉善目的“岳奶奶”是不少读者指名点姓想要咨询的专家志愿者。与有的西装革履、不苟言笑的律师不同,70岁的岳翠珠一亮相便以极强的亲和力博得了读者的好感。从事律师行业2 年以来,岳翠珠有18年投身公益事业中,她也是首图最早的法律志愿者之一。因为家在城北,岳翠珠每次都要跨越大半个北京到首图做咨询服务,不少听众在规定的咨询时间已经到了的情况下还是盼着再向岳奶奶多问几句。

“志愿服务提供的社会交往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帮助,增强了社会成员间的信任。”肖维平表示,对首图来说,这支队伍的潜力至今仍有待更大的挖掘,她希望首图作为北京地区的市属大型图书馆,能够在全市志愿者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建设,把图书馆文化志愿者的种子播撒到区县、乡镇等基层单位。“当下,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愿望是很热切的,需要志愿者帮助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希望每位志愿者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发挥所长,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快乐。”肖维平说。

(除署名外,本版照片由首都图书馆提供)

肇庆男科医院哪家好宝宝突然不爱吃饭怎么办阳痿两年了怎么办

小孩脾虚的症状
胸部胀痛有硬块怎么办
拉肚子的快速治疗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