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写诗冲击传统文学创作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0-22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与机器人比赛写诗、传统文学作家可能消失 在 中国江苏 扬子江作家周 近日举办的 中国当代文学 南京论坛 上,多位作家、评论家、学者以 创新:新媒体时代的文学抉择 为主题,探讨传统文学如何直面新媒体时代带来的种种变化。

【困惑】机器人写诗,是灾难还是福音?

我来南京之前接到电视台的一个,邀请我担任机器人诗歌写作比赛的评委,我谢绝了。这个时代发展太快了,我们刚刚有机器人跟世界高手下围棋的对弈,没几个月就变成诗人和机器人的比拼了。 厦门城市学院人文与艺术系教授陈仲义感叹说,也许再过几年,就有人组织研发队伍,做出非常高智能的写诗机器人,免费提供给全国所有用户, 随便按一个按纽,一首诗就出来了。这样的新媒体带着浓厚的狂欢和游戏性进入我们的世界,是一场灾难,还是一场福音?

陈仲义的困惑,也是文学界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扬认为,将来有可能会建构一种新的文学认同。 这种认同既不是现在这样所谓络新媒体上的一种流行的文体,也不同于我们原有的书面写作。 杨扬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诗歌、小说、词、元曲,实际上都有一两百年的周期,然后会发生一些变化, 20世纪初,当文学期刊出现的时候,最早的一批作家,包括最早的一批文体,实际上是在期刊与传统文学交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和新的评价方式。同样的道理,在21世纪的文学演变、演化过程中,也将形成一种新的文体以及新的写作方式。

【争议】文学不会死,但传统文学作者将消亡?

新媒体、新技术发展迅猛,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侃抛出了一个观点: 我认为文学是不会死的,但传统文学作者要消亡。我想强调一点,我们这些人可能是传统文学、传统作家最后一代见证人。

作家方方表示反对: 你忽略了一点,你是觉得作家是为读者写的,忽略了文学是一种个人表达。读者读不读、有多少人读,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是无所谓的。这是我自己想表达的。

作家格非引用司马迁的例子来佐证: 个人文学创作还会存在下去。司马迁知道自己生前不会出版自己的作品,但仍然坚持创作,相信这个作品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流传。我们现在不能判断,也不能提前知道将来文学到底是什么样的,但我相信文学创作会以某种方式存在。所谓独到的见解,必将通过一个特殊的方式来进行。

【建议】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

新媒体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而又深刻的。文学如何适应调整,从长远来说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话题。许多名家对此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作家迟子建直言 不要被新媒体吓住 , 说白了,这不就是一种形式吗?不就是一种载体吗?就像一个人谈恋爱,你是要找一个范冰冰的模型回家,还是像李晨一样拥抱一个范冰冰回家呢?我们肯定要拥抱的是文学,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真实的一个躯体。 迟子建说,作家自身肯定需要突围和改变, 我们肯定是有问题的,包括我自己写了 0多年,肯定面临着艺术或者生活上的一些匮乏。但我觉得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关注了。文学有自身的规律,包括历史的进程,不要急、不要怕。

我们到底是去迎合,或者说适应这个时代的潮流,还是保持一种自己的坚持和担当,逆这个时代潮流而行,凸显出文学自身的价值和它的意义。这方面我个人觉得,确实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贺仲明说,在如今这种高速的信息化时代,社会大众思想情感逐渐在平面化,并逐渐走向肤浅化,他建议,文学需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学或者文化中去寻找资源, 现在很多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对于中国传统历史的兴趣在增强,更主要是为了去寻找一种心灵的归属感,我觉得文学也能够从中寻找到内在的关联。

小孩打喷嚏太严重怎么治疗

小孩打喷嚏是什么原因

孩子受寒打喷嚏怎么办

阵发性房颤的危害
威门热淋清颗粒哪里有售
微信如何开发小程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