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映现大历史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2-31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彭蜀湘的长篇纪实文学《家事连绵也峥嵘 我的母亲和志愿军家属队》(作家出版社),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该书23万字的篇幅,对我起到这样的阅读效果,固然有作者虽系文学家妻子此前却未见有任何文学表现,故而惊奇的成分;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作品本身的魅力使然。

这部作品书名中的 家事 ,改为 家史 或许更贴切。因为它叙述的不是当下,而是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的家事,时间赋予了这些家事以历史的性质乃至容貌。所谓历史,分析来看,既包括社会史、民族史,也包括无数的个人史、家庭史。诚然,传统的历史学是不承认普通阶层的个人史和家庭史的历史地位的,它对普通阶层的个人史和家庭史不屑一顾。近代以来,民主主义风起云涌,历史学的民主化亦颇有倡扬者。如美国历史学家鲁滨孙于1912年即提出,历史学 应大到可以描述各民族的兴亡,小到描写一个最平凡的人物的习惯与感情 。但这种主张,在主流的历史学中并不被接纳,或者说在历史学的主流形式中很难落实。然而一个历史事实是,有一些即使是普通阶层的个人史和家庭史,总是与时代的大事件有着很多的牵连,在这些个人史和家庭史中,映现着国家的、民族的乃至世界的大历史。《家事连绵也峥嵘》一书,就是这样一部家史映现大历史的作品。

诚然,《家事连绵也峥嵘》是一部文学作品,不是历史学著作。然而,考察当代的纪实文学,许多作品是历史题材,具有历史品格,甚至它们还揭示历史事实,提供历史见证,因此有着历史学的元素,读者从中既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也获得历史知识的增进、历史视野的扩展,受到历史的启发、教育和激励。《家事连绵也峥嵘》首先是这样的一部作品。该书的副书名 我的母亲和志愿军家属队 ,即提示了该书内容与抗美援朝这一段历史的关系。从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至195 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毛泽东在战争结束二个月后即归纳出如此四条:一、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二、取得了军事经验。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四、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毛泽东还说了一句名言: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毛泽东:《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在60多年后的今天,关于那场战争的利弊得失,虽然也出现了另类的声音,但如此的认识仍然是主流: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战争,也是保家卫国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改变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为中国赢得了迄今宝贵的几十年的和平,赢得了大国的地位和民族的尊严。正如美国军事史学家沃尔特 G 赫姆斯所说:另一个在战争中提高了地位的是共产党中国。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人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沃尔特 G 赫姆斯:《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抗美援朝战争在历史的横向上,改变了世界;在历史的纵向上,同样影响深远,今天的中国乃至其他一些国家仍然在享受其和平的福利。这一段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然而,它无疑也是一种 大历史 。这段大历史,固然需要正典的书写,但也需要野史的补充。《家事连绵也峥嵘》这部纪实文学,正是以民间的视角,描绘了这场战争的大后方的景象。虽然前后也涉及解放战争时期与五六十年代开垦北大荒的生活,但作品的主要笔墨是聚焦于抗美援朝这一阶段。作者以第一人称,描写其担任汽车团班长(后在战场上升任排长)的父亲奉命随部队赴朝作战后,母亲被编入志愿军家属队的经历。从家属队的特殊视角,表现了战争的进程以及战争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触及的深度和广度。作品还或通过家属的转述,或通过耳闻当事人的述说,披露了朝鲜战场上的一些惨烈情景,呈现了志愿军官兵在战斗中的勇敢和智慧。如作品中关于志愿军汽车兵冒死执行运输任务的描写,读来令人惊心动魄又无比感慨。战争初期,志愿军汽车部队饱受天上没有飞机地上没有大炮掩护之苦,成为联合国军飞机疯狂轰炸扫射的活靶,志愿军汽车损失刚开始达到百分之四十,作者父亲的许多战友入朝不久即一个个地车毁人亡。而父亲之所以成为战争中的幸存者,更多的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英勇机智和娴熟的驾驶技术。父亲以走走停停,或急刹车、或急加速的变速运动方法,与敌机飞行员斗智斗勇,硬是逃过一次次的敌机低空扫射。关于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汽车兵的出色表现,毛泽东曾特别提及。但他列举的是这样的办法:在汽车路两旁用一万多人站岗,飞机来了就打信号枪,司机听到就躲着走,或者找个地方把汽车藏起来。同时,把汽车路加宽,又修了许多新汽车路,汽车开过来开过去,畅行无阻。(毛泽东:《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美国学者贝文 亚历山大在《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一书中说: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家事连绵也峥嵘》对属于贝文 亚历山大所说的 原始补给系统 的志愿军汽车兵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的生动描写,无疑从一个侧面丰富了抗美援朝史。历史固然需要粗线条的勾勒,历史也需要细节的充实,因此,《家事连绵也峥嵘》一书对历史叙述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文学与历史学不同,在于历史学关注的是历史事件,而文学关注的是历史中的人。《家事连绵也峥嵘》一书对历史岁月中的人的刻画更为注重也别具眼光。作品述说的母亲及其他志愿军家属们在战争期间对朝鲜战争前线亲人生命安危的担忧、焦虑,对有关亲人信息的期盼、渴望,对等待亲人的忍耐、煎熬,对亲人牺牲的痛苦、悲伤,以及政府为了战争胜利在对志愿军家属优待的同时施加的一些限制 比起之前同类题材作品的高亢基调和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这部纪实文学更具人性的深层烛照与洞察;这些过去同类题材作品中不多见的人物情感与时代情境,也更具历史的真实性与深刻性。因为它揭示了为了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除了付出生命的牺牲,还付出了精神的、情感的巨大代价。作品中的这些令人感到沉重和压抑的描写,在在彰显着民族精神的坚毅和强韧,也让人深思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

《家事连绵也峥嵘》虽然是作者的处女作,文笔尚有待成熟,但其不夸张、不煽情的朴素的叙述,加之情感的真诚、采访和创作的投入,亦使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口语化的叙事使作品以一种亲切感拉近了历史的距离,时时打动读者的心弦。

2012,9,2

小孩缺钙锌吃什么好

怎样防治老年痴呆

如何缓解腰酸背痛

怎么缓解腰疼妙招
宝宝反复发烧几天能好
小便黄是什么症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