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阳明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1-05

作者王阳明,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

1、图书基本信息

作 者:王阳明

点 校:叶圣陶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 : -2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定 价:45.00元

开本:16开 页数:288

上架建议:国学·哲学

2.读者定位:

60后-90后读者群、阳明心学粉丝、广大文学爱好者、政府、企事业工作人员。

、作者简介

作者王阳明,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

点校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苏州人。他认为“王学在我国思想史上是一大支”,人人都应该知晓。在研究阳明心学上卓有成绩。

4.内容简介

《传习录》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 四句教 。此版在叶圣陶注释的绝版版本的基础上,重新整理,查缺补漏,再做修订。确定新高度,再现大师眼中的大师!

5.推荐:

◆珍贵版本!此版在叶圣陶注释的绝版版本的基础上,重新整理,查缺补漏,再做修订。确定新高度,再现大师眼中的大师!

◆修订原书一百余处错误,编者新添注释方便阅读、理解。

◆现有《传习录》版本中为数不多的大师点校版本。

◆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圣人的重要著作。

◆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人的力量源泉。

◆叶圣陶权威点校,参考价值大。

◆心学之悟在于阳明一派,而心学精华则在《传习录》。

◆全译全注、简体横排,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原汁原味的阳明心学。

目录:

上卷

徐爱录 / 2

徐爱跋 / 25

陆澄录 / 26

薛侃录 / 69

中卷

钱德洪序 / 102

答顾东桥书 / 104

答周道通书 / 1

答陆原静书 / 141

钱德洪跋 / 158

答欧阳崇一 / 159

答罗整庵少宰书 / 166

答聂文蔚 / 174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 190

下卷 教约 / 192

陈九川录 / 196

黄直录 / 210

黄修易录 / 218

黄省曾录 / 225

钱德洪录 / 2 1

钱德洪序 / 264

黄以方录 / 265

钱德洪跋 / 282

编者记:

治学之名儒,治世之能臣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左传》

凡·高说:“没有什么事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作品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王阳明的《传习录》便是这样的存在。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弟子们记录他的学术讲话及论学书信的集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所谓“传”,就是老师传授下来的知识。“习”是熟悉、练习接受来的“传”。《传习录》的题名就出自此语。

王阳明出身名门,二十八岁中进士,三十五岁因替忠臣求情,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任驿丞。王阳明居此地三年,其著名的 致良知 知行合一 等重要思想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都是作于此时。

王阳明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他被后人尊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那么他所代表的王学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王学就是人生哲学,是唯心的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到孟子。到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大启其门径,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但最早提出“心学”二字的却是王阳明,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

王阳明认为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良知,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只是有些人的良知被恶习、欲望遮蔽埋没。所以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致”的功夫其实就是发现本心、体悟良知的过程。而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过程,也被称为龙场悟道。

至此,王阳明的思想便已开始形成,此后多年也不过是在此基础上不断践行、印证。

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伏诛,王阳明升任庐陵县知县。正德十一年(1516年),经兵部尚书王琼举荐,王阳明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平定征南王谢志山、金龙霸王池仲容等的暴动。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阳明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正德十四年(1519年),他受命堪处福建叛军。行至丰城,闻宁王朱宸濠谋反,遂起义军平叛。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仅用三十五天,便生擒宁王及其党羽,收复所有失地。嘉靖六年(1527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

王阳明既能上马治军,又能下马治民,手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做事智敏,用兵神速。以镇压地方骚乱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嘉靖七年(1528年)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后因肺病加疾,上疏乞归,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谥号文成。

有人疑惑,市面上《传习录》版本众多,而我们为什么还要出版?

首先《传习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清末民国以来蒋介石、东乡平八郎(一生俯首拜阳明)等人对其极尽推崇,而阳明先生本人传奇的事功(立德、立功、立言)经历也一直为现代人津津乐道。较纯粹学者相比,阳明先生的个人魅力更突显,而其学说思想,时至今日仍有其特殊的意义。

其次,本书作为叶圣陶先生点校版本的修订版,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新添了部分注释,以方便读者阅读与理解。同时,修订了原版中百余处错误,增补了两处缺失的翻译,以及一处原文部分的缺失内容。

最后,王阳明一生都坚定不移地走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不断践行着自己提出的王学理论,最终成为历史上“三不朽”的圣人。这也正是我们重编此书的目的,希望借由此书让读者了解到一个不朽圣人的“立德、立功、立言”,并从中获益。

钱穆先生评价《传习录》时说:“这本书也是人人能读的……王阳明自己是一个大学者,但他讲的道理,却说不读书的人也能懂,他的话不一定是讲给读书人听,不读书人也能听。”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了解阳明思想的精髓,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精神的一部分”。

当然,由于编者学力不逮,书中难免有所纰漏,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经典语录: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4.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6.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8.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9. 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10.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11.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12. 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 .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14.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15.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6.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17.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18.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9. 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学。

20. 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王怡婷)

如何检查出冠心病
天津男科医院
小儿感冒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