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2-03
摘要:读《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最深刻的感受是,季老先生把人生深刻的道理讲的深入浅出,入耳润心,使我领悟出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控制和把握住自己。 进入“耳顺”之年,细细拜读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著的《季羡林谈人生》一书,自觉受益匪浅。他用平白朴素的语言,谈论了人生无法回避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以感悟人生的心态,诠释了人生的纷纷扰扰,读后让人思想得到洗礼与升华。
季老以“过来人”的经验娓娓道来,贴近生活,耐人寻味。他的座右铭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无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现实中人到了一定年纪,心态复杂,嗜好回忆过去。比如年轻时,盼望自己早日“老成”起来,而真正到了暮年,却又害怕老;年轻时,认为自己最需要的是金钱,而花甲之后,则认为健康比金钱更重要;年轻时,不珍惜时光,总觉得“来日方长”,而两鬓染霜,才痛惜时日不多;年轻时,有个好胃口,但吃不到好东西,而到了唇齿嚅嚅,什么好吃的东西都有,却没了胃口;年轻时,总盼着养儿防老,一切寄托在下辈身上,后来儿女成家,劳燕分飞,顿感空虚和失落,徒留忧伤和遗憾……如是者或众,当明白事理,人生在世,要学会“看气候”“识时务”,使自己的情绪适应客观环境,顺应事物规律,学会不气馁、不暴躁、不自卑、不退缩、不卖“能”,始终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达到始终如一的境地。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事实上,从坎坎坷坷走过来的人,在追忆消逝了的岁月时,对人生会有着更加深沉的感悟。季老在《谈人生》书中写道:“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才是人生。”人活世间,世事见长,关键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淡泊名利,不为名利所累,抱着“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切从零开始,尝试培养新的兴趣。历史上,皇帝不是也有想当老百姓的先例吗?史载秦二世胡亥被囚后曾书简请罪,表示不当皇帝了,提出“愿与妻子为黔首”,就是夫妇当普通的老百姓。皇帝尚能如此,何况凡夫俗子呢!人过了花甲,犹如进入人生中的晚秋,生活脚步慢了,却可以细细品味人生,欣赏旅途中各种风景,从自己向社会提供辛勤劳动的成就感中享受无忧无虑的轻松生活,漫漫于昔日峥嵘的回忆所带来一番别致感觉中,领略别有滋味的风采。
季老从情、理、法的层面解读出人生的秘籍。《谈人生》讲,人要紧的是做到“清心寡欲”,“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本性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就是一个及格的人。”如今社会充满了诱惑,没有钱的追求金钱,有钱的寻求刺激。苛求“无欲”,不太现实,做到“寡欲”就很不错的了。愚领悟,“寡欲”就是要用政策和法律、或者乡规民约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有非份之想,不要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依靠工薪或力所能及的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的报酬,这是能够做到而又容易做到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一般来说,违法的事大多不会冒险去做,如何讲情讲理,倒是应该注意的。和老同事、老同学、老战友,在家庭成员之间,要多讲情、少讲理,甚至在家庭内部尤其是夫妻之间,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生活琐事没必要斤斤计较,就只讲情别讲理了,要学会“难得糊涂”,谨记从心所欲要不逾规矩,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除了降低欲望,还要学会控制脾气。毛主席当年诗赠柳亚子先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说的多恳切啊!奉劝同龄人切莫以“老有理”自居,“成熟”得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要明白社会在变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在偌大的一个社会中生活,倘若把某件事、某个人单独来看,或许是庸俗的、自私的,甚至是不齿的,你在这样一种环境中生活,一时产生消极、怨气或痛苦情绪是人生观的外在溢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目光就近看,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一幅向上向善、旅居福地绚丽蓝图即将绘就;不妨眼光放远一点看,就会发现长江后浪推前浪,黄河奔流不歇息,整个社会不停地向文明迈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世界本身好像一幅苏利科夫的油画,凑近看到处是杂乱的笔触,肮脏的色彩,满眼灰黑,乱七八糟,只要你退一步看,才领悟出这幅画是多么壮丽、和谐,那些脏得不得了的色彩才发出亮光,似要飞天一样……所以,任何人无法阻拦拖住历史的脚步,但却有意努力驾住历史的车辕,载着自己人生的梦寐,开拓新的天地……
读《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最深刻的感受是,季老先生把人生深刻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入耳润心,使我领悟出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控制和把握住自己。掩卷浮想联翩,感悟数言,权作自省自励,且与共鸣者同勉。 共 180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先生散文之集大成,作品内容展现学术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谈对人生的感悟。该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谈生死,生的对立面是死。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只有那么一点主动权,那就是自杀。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万不得已,是决不能使用的。第二部分讲的是,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第三部分讲的是处世,如果一个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样都行。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究点人际关系。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第四部分讲的是友情,人类是社会动物。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鲜有不失败者。如果有了朋友,则众志成城,鲜有不胜利者。推荐赏阅。【编辑:湖北武戈】
1 楼 文友: 2018-04-08 07:59: 1 《季羡林谈人生》不同于书市上泛滥的心灵鸡汤,他谈的是最真切的人生感悟。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 2018-04-08 08:56:07 谢谢编辑配图刊发。读季老大作,浮想联翩,感悟人生,受益匪浅。祝编安!
楼 文友: 2018-04-08 1 :28:44 每次读辛见老师的文字都好像在上一堂教育课,不管是哪种体材都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力量在震慑着我。一个字:正!
4 楼 文友: 2018-04-11 22:52: 5 谢谢各位老师、文友与我同鸣!小孩子脾胃虚弱吃什么药桂林治疗妇科方法通心络胶囊对心梗作用如何
季老以“过来人”的经验娓娓道来,贴近生活,耐人寻味。他的座右铭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无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现实中人到了一定年纪,心态复杂,嗜好回忆过去。比如年轻时,盼望自己早日“老成”起来,而真正到了暮年,却又害怕老;年轻时,认为自己最需要的是金钱,而花甲之后,则认为健康比金钱更重要;年轻时,不珍惜时光,总觉得“来日方长”,而两鬓染霜,才痛惜时日不多;年轻时,有个好胃口,但吃不到好东西,而到了唇齿嚅嚅,什么好吃的东西都有,却没了胃口;年轻时,总盼着养儿防老,一切寄托在下辈身上,后来儿女成家,劳燕分飞,顿感空虚和失落,徒留忧伤和遗憾……如是者或众,当明白事理,人生在世,要学会“看气候”“识时务”,使自己的情绪适应客观环境,顺应事物规律,学会不气馁、不暴躁、不自卑、不退缩、不卖“能”,始终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达到始终如一的境地。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事实上,从坎坎坷坷走过来的人,在追忆消逝了的岁月时,对人生会有着更加深沉的感悟。季老在《谈人生》书中写道:“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才是人生。”人活世间,世事见长,关键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淡泊名利,不为名利所累,抱着“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切从零开始,尝试培养新的兴趣。历史上,皇帝不是也有想当老百姓的先例吗?史载秦二世胡亥被囚后曾书简请罪,表示不当皇帝了,提出“愿与妻子为黔首”,就是夫妇当普通的老百姓。皇帝尚能如此,何况凡夫俗子呢!人过了花甲,犹如进入人生中的晚秋,生活脚步慢了,却可以细细品味人生,欣赏旅途中各种风景,从自己向社会提供辛勤劳动的成就感中享受无忧无虑的轻松生活,漫漫于昔日峥嵘的回忆所带来一番别致感觉中,领略别有滋味的风采。
季老从情、理、法的层面解读出人生的秘籍。《谈人生》讲,人要紧的是做到“清心寡欲”,“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本性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就是一个及格的人。”如今社会充满了诱惑,没有钱的追求金钱,有钱的寻求刺激。苛求“无欲”,不太现实,做到“寡欲”就很不错的了。愚领悟,“寡欲”就是要用政策和法律、或者乡规民约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有非份之想,不要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依靠工薪或力所能及的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的报酬,这是能够做到而又容易做到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一般来说,违法的事大多不会冒险去做,如何讲情讲理,倒是应该注意的。和老同事、老同学、老战友,在家庭成员之间,要多讲情、少讲理,甚至在家庭内部尤其是夫妻之间,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生活琐事没必要斤斤计较,就只讲情别讲理了,要学会“难得糊涂”,谨记从心所欲要不逾规矩,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除了降低欲望,还要学会控制脾气。毛主席当年诗赠柳亚子先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说的多恳切啊!奉劝同龄人切莫以“老有理”自居,“成熟”得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要明白社会在变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在偌大的一个社会中生活,倘若把某件事、某个人单独来看,或许是庸俗的、自私的,甚至是不齿的,你在这样一种环境中生活,一时产生消极、怨气或痛苦情绪是人生观的外在溢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目光就近看,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一幅向上向善、旅居福地绚丽蓝图即将绘就;不妨眼光放远一点看,就会发现长江后浪推前浪,黄河奔流不歇息,整个社会不停地向文明迈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世界本身好像一幅苏利科夫的油画,凑近看到处是杂乱的笔触,肮脏的色彩,满眼灰黑,乱七八糟,只要你退一步看,才领悟出这幅画是多么壮丽、和谐,那些脏得不得了的色彩才发出亮光,似要飞天一样……所以,任何人无法阻拦拖住历史的脚步,但却有意努力驾住历史的车辕,载着自己人生的梦寐,开拓新的天地……
读《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最深刻的感受是,季老先生把人生深刻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入耳润心,使我领悟出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控制和把握住自己。掩卷浮想联翩,感悟数言,权作自省自励,且与共鸣者同勉。 共 180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先生散文之集大成,作品内容展现学术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谈对人生的感悟。该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谈生死,生的对立面是死。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只有那么一点主动权,那就是自杀。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万不得已,是决不能使用的。第二部分讲的是,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第三部分讲的是处世,如果一个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样都行。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究点人际关系。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第四部分讲的是友情,人类是社会动物。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鲜有不失败者。如果有了朋友,则众志成城,鲜有不胜利者。推荐赏阅。【编辑:湖北武戈】
1 楼 文友: 2018-04-08 07:59: 1 《季羡林谈人生》不同于书市上泛滥的心灵鸡汤,他谈的是最真切的人生感悟。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 2018-04-08 08:56:07 谢谢编辑配图刊发。读季老大作,浮想联翩,感悟人生,受益匪浅。祝编安!
楼 文友: 2018-04-08 1 :28:44 每次读辛见老师的文字都好像在上一堂教育课,不管是哪种体材都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力量在震慑着我。一个字:正!
4 楼 文友: 2018-04-11 22:52: 5 谢谢各位老师、文友与我同鸣!小孩子脾胃虚弱吃什么药桂林治疗妇科方法通心络胶囊对心梗作用如何
上一篇:br丁燕p采访者
相关阅读
- [抒情散文]270名工人全返岗,青浦这家企业停建率达到100%
- [抒情散文]莱克稳居2021年空气特别设计品牌三甲,激发国内企业品牌建设积极性
- [抒情散文]这项笔试重启!都昌招85人!
- [抒情散文]宝宝出生后不哭,医生为什么要“打屁股”?看下回这篇你就清楚了!
- [抒情散文]总分毕业设计!男生用1400斤钢筋铸工人雕塑:向父亲和建造者致敬
- [抒情散文]美国一导航系统前往月球途中失联
- [抒情散文]关乎大资金动向!科创板“芯片”指数来了,42只样本股名单公布;上交所几大指数也调整,腾讯、美团等权重
- [抒情散文]高油价“我家”?“三桶油”市值,一天蒸发近千亿!21天狂揽15板,这只股今天却跌停!芯片板块,逆势上